小溪巴赫 Word 文档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溪巴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诵读与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把握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大家有没有尝试过用文字来描述音乐,有没有难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肖复兴曾经写了好几部关于因为的书,今天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跟着肖复兴的文字一起走近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和他音乐——巴赫。
二、梳理文本。
1、理解作者对于巴赫感受的变化。
明确:一直想写→三缄其口(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的话,作者对于巴赫的感受和文字之间还没有找到一个契合点)→确实不知道怎么写,但是实在想写→豁然开朗
2、作者在犹犹豫豫了之后,为什么会一下子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明确:看到了巴赫的德文解释: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3、为什么这个题目能带给作者那么大的触动,以致于用了《小溪巴赫》这样一个题目来给他一直想写但是犹豫了很久之后才落笔的这段文字命名?“小溪”除了是巴赫德文解释外,还和和巴赫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来写?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怎么样的小溪?
提示:课文哪些部分直接描写小溪
明确:课文第8、9、10三段直接描写了小溪。
朗读课文,与学生共同得出小溪的特点:
(1)小溪不为人重视。
不为人重视的原因有:
客观上有阻碍我们正视小溪存在的事物存在;
主观上我们看不见它不是它不存在,而是我们眼睛有问题,是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
总得来说因为它的其貌不扬而为人所忽视。
(2)不为人重视的小溪却依然流淌,其流不绝
提示:课文第10自然段4个“照样流淌”、“一如既往”、“渗透”、“湿润”等词,显示出小溪旺盛的生命力。
三:深入探究。
1、课文第11、12自然段写到“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这”具体指什么?
明确: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一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而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2、作者是怎样来评价巴赫的性格和品格的?
明确:“伟大”,而且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影响力持久,后世的伟大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人没有受过他的滋养。
更在于他跟小溪一样,都被世人有意无意的忽略过,就如课文第5段对巴赫生平的记述。
所以,肖复兴才说,“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
3、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
而作者写到这里,其实已经是很难抑制自己的感情了,从我怎么样怎么样,一下子变成了“你的眼前如何”,急切的想跟读者来分享巴赫的音乐了。
4、聆听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5、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附:
板书设计:
小溪:其貌不扬其流不绝
巴赫:不受重视泽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