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手工制作 专题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制作与技巧
------巧用纸材做手工张绍金
一、小学美术学科结构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是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版块, 根据对四个学习领域的总结归类, 结合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课又可以划分为美术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美术设计四种类型。

二、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运用现状
手工制作,离不开材料。

所谓材料,非常丰富,有木材、竹材、泥材、石材,还有纸材、塑料、玻璃、金属材料等。

手工制作在美术教材中安排了非常多的内容。

从l-6年级目录表可以看出手工课都占总课程的一半或是一半以上, 在课程设计的难度上根据年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幻灯片出示目录表格】
另外, 从目录表中观察所有手工课, 从课题命名来看, 我们不难发现, 在这些手工课中所用到的材料,大多是与纸材料有关,如:一二年级每学期都有一个主题,“多变的纸”;还有一年级的第14课« 剪彩纸»、二年级上册第6课« 染纸多奇妙»,二年级下册第19课《剪窗花》;三年级上册第17课《剪花边》,下册第17课《剪剪乐》;四年级上册第7课《巧思妙贴》,下册第13课《剪纸贴花》;五年级上册第10课《扎扎糊糊》;六年级下册第8课《我的留言册》等。

可见纸材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进行有效的纸材拓展运用,也对教学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纸材的特点和优势是价格低廉、携带方便、可塑性强,与其他材料相比相对安全。

如今市场上的纸材样式千变万化、色彩绚丽夺目,在手工制作中可供学生任意搭配,让手工作品美轮美奂,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对于学生而言,材料的准备上,纸材要方便得多,制作、运用起来也相对简单得多。

结合实际情况,我选择了手工制作中所需的材料---纸,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三、纸材的手工课程设计分析
纸材形态包括三个方面:平面形态、空间形态和肌理形态。

比如:从第一学段开始,先是认识纸材的特性,利用各种纸材的特殊性能以及相应的造型方法与规律,制作平面的纸质工艺品造型,学习剪纸、拼贴、撕纸、染纸等艺术形式的造型特点。

再从平面手工逐
渐转向立体手工。

通过折、搓、揉、压、塑、黏合等手段,结合多种媒材的使用,使平面的纸材转化为立体形象。

如:一年级上册第6课《太阳、星星和月亮》、第7课《小餐桌》,第12课《小小钟表店》,下册第14课《剪彩纸》,二年级上册《染纸多奇妙》、第7课《小扎染》,下册第19课《剪窗花》,三年级上册17课《剪花边》,下册17课《剪剪乐》,四年级下册13课《剪纸贴花》以及六年级上册第14课《会动的人》。

以上列举的内容都是以平面纸工为主,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立体纸工,也就是纸的空间形态。

运用纸材制作立体物品是训练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纸材进行立体物品的制作对于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丰富学习生活、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课本里的内容安排,如:一年级上册第5课《我的名字牌》、第8课《纸飞机》,第13课、14课、15课、18课,下册的有第5课《小花扇》、第6课《弹簧宝贝》,还有第7、8、15、16、17、18课等。

通过折、搓、揉、压、塑、粘等手段,与其他多种媒材结合使用。

四、小学美术手工课程中纸材的运用方式
在手工课中对材料的种类和特点进行了解, 有利于更好地运用材料, 展现材料的魅力,但是,“材美”还需“工巧”,所以我们应当认识纸材的加工方式, 掌握处理纸材的能力, 不同种类的纸材所用的加工手段也会不同。

关于纸材的运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折----折的方式有很多种:直线折、折线折、曲线折,还可以进行重复折、反复折或是单折、多方折;
(2) 曲----是指弯曲、卷曲和绕曲, 纸材可以通过采取弯曲加工的方式获得深度空间的造型, 对纸材进行卷曲还能使纸材有一定的弹性;
(3) 切----切割加工,包括直线切割、曲线切割,通透切割等;
(4)剪----剪与切有相似处, 部是将纸进行分裂, 但是两者所用工具不同, 剪主要是指用剪刀, 切主要是运用刀具。

由于工具的不同, 所以两种方式的效果也不同,剪的方式更随意些;
(5)撕----撕纸主要是指用手随意的扯;
(6)接----主要包括粘接、插接、编接等方法;
(7)搓、揉----两手掌将纸反复摩擦或是手掌在借助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一般可以将纸搓成绳条状, 揉成团、球状;
以上所说到都是纸材在运用时常用到的方式, 但随着现在创新意识越来越强, 很多时候不同材料之间的运用方式也可以借鉴和采用的, 比如布材用的缝的方式, 木材和泥材用的雕、刻的方式等。

五、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纸材的形态表现方式
下面对纸的空间表现形态从基础造型方法、基本制作形式两大方面具体展开说明。

(一)基础造型方法
卷曲:1、弧度。

【幻灯片】曲面的制造方法,使用笔杆、木棒等工具卷曲出适用的弧度,注意纸张的方向性。

用笔杆等圆柱形工具滚压纸面,使纸面形成一定的弧度。

2、螺旋状。

【幻灯片】另一种是把长条形纸绕在笔杆等圆柱形工具上,使纸条呈螺旋状,可作为纸塑人物的须发。

3、波浪状。

【幻灯片】用笔杆的圆柱形工具,在长形纸面的不同位置滚压,可形成波浪状。

切折:利用直与曲的折线,使平面的纸张具有立体效果。

曲线切折,先在纸面上轻画切折的痕迹,再用刀沿线轻划,切线时注意弧度的顺畅,做出来才会美观,刀刃用力不要过重,以免切断纸面。

围合:利用卷、折、粘等手法,将平面围合形成柱体、方体、锥体等。

锥体围合,可先剪去一部分,衬于锥体内,粘贴成锥形。

方锥可用切折法。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我们是朋友》、四年级下册第18课《面具》。

编织
说到编织我们常常会想到用藤条或是竹条来编织, 但其实纸材是一种很好的编织材料,将纸材裁剪或是搓、卷成平均宽度、大小的纸条,就可以借助编织的基本技法编织成实物了, 在材料选择上,如果裁剪纸片来编织就需要选用一定厚度的纸材,方便编织,但若是用纸条来编织的话, 就需要采用质地较软的纸材了。

如:四年级上册第9课《巧手编织》,12课《我编斗笠送亲人》。

除了选择布条、毛线、绳、草、竹、藤条等材料以外,最方便、简单、容易操作的就是纸材了。

折纸
折纸恐怕是纸材手工最简便的拓展运用,而有关折纸的方法更是数不胜数,比如,鲜花、金鱼、天鹅、飞机、风车等,甚至同样的折纸还可以拥有多种折叠的方式。

折纸的最大乐趣就是把一张平淡无奇的纸变成生动形象的事物。

基本折纸符号:【出示ppt范例】正折、反折、向里折、正反连折、拉开、翻面等。

一年级上册第5课《我的名字牌》、第8课《纸飞机》,下册的有第5课《小花扇》、第6课《弹簧宝贝》,二年级上册第7课《小扎染》,三年级上册第17课《剪花边》等都是涉及到折纸的课程。

常用折法:对边折、对角折内陷式反折、外翻式反折、连续反折等。

(ppt演示各种折法)
剪纸
“剪纸”是以剪刀为主要工具,以纸材为材料,在纸上镂空、剪刻,把纸张剪成人物、花草、鸟兽、虫鱼等形象的民间工艺。

剪纸是小学美术手工课纸材中比较常见的平面表现形态, 它的基本材料就是就是普通的纸,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因此,小学生进行剪纸学习,可以有效活跃大脑思维,并且通过实践实现双手和大脑的有机协调。

同时发挥想象进行作品的设计,表达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美的感悟。

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纸材在现实生活中美的运用。

剪纸因作者表达要求的不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造型手法。

1、传统剪法:一般而言,第一是绘图,其次是裁剪。

(1)设计草图。

先构思好一幅自己喜爱的图画,可以是人物、动物、花卉等,画好草图。

尽量用大块面,图形要概括,力求简单。

(2)剪、刻。

用小刻刀或剪刀将画好的图形剪刻好,一般采用阳刻和阴刻结合的技法。

如比较多的剪窗花、十二生肖图案。

2、“信天游”法——“信天游”是西北地区民歌的一种形式,想啥唱啥,即兴创作。

这种随作者思维发展过程展开画面的手法,是围绕画面主体形象开始的。

作者并不强调作画前的设计和运筹,而是发挥创造过程中对主体形象的畅想。

这与孩子无拘无束、大胆想象,故意把鼻子剪得很大、嘴巴剪得很小的游戏式剪纸过程很类似。

在这剪法上,应跳出“先画后剪、刻”的框框,要求学生不画草稿就直接剪。

当然布置内容要简单易行。

以剪人物脸谱表情为例:快速剪出笑脸、哭脸、大嘴、小嘴、长发、短发、男孩女孩等,学生入门很快,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引发他们的剪纸兴趣。

即兴创作这类的内容如:四年级下册第13课《剪纸贴花》、三年级下册17课《剪剪乐》,而三年级上册第17课《剪花边》又侧重于传统剪法。

在剪的方法上要交给学生的是单面剪、对称剪、连续剪等。

在此,强调一下对称剪和连续剪。

对称剪:就是剪轴对称图形。

一般是折、画、剪三步。

折的时候可以对边折、对角折
等沿着对称轴折。

画图,可以根据需要进行。

剪可以与刻、切、挖等方式结合。

连续剪: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二方连续,也称“带状图案”。

二方连续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的内容,这一艺术形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二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

也称花边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

二方连续的剪法,首先同样需要折纸。

如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或者连续反折。

基本制作形式(结合实例介绍)
(二)
1、头饰
头饰是学习活动中常用的道具,在角色游戏、舞台剧表演、讲故事等活动中佩戴面具、头饰,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头饰的设计制作形式多样,有平面、立体形式,可剪、可画、可折,形象设计要生动、可爱、富有情趣。

范例一:平面头饰。

所需材料:卡纸、水粉色、彩色纸工具:剪刀、笔、胶水、双面胶等。

制作方法如图:在卡纸或绘画纸上画出形象,剪下。

形象的设计要特征鲜明,富有童真童趣。

范例二:立体头饰。

画两个同心半圆,沿线剪下,粘贴成筒状;剪耳朵、嘴巴装饰。

此法可做头部较圆的动物,如青蛙、熊、熊猫、虎等。

范例三:三角形立体头饰
准备三角形卡纸,依虚线对折,剪出耳朵等。

此法适宜作头部较尖的动物,如老鼠、狐狸等。

2、面具
面具是一个壳体造型,平面的纸可以通过剪切、曲折、收缩,形成壳体,也可以用模具,粘成壳体,再剪出眼睛,装饰其它五官。

范例一:剪切面具如四年级下册第18课《面具》。

如图所示。

范例二:气球面具。

把报纸条,用浆糊糊在充气气球表面,待其干透,扎破气球,留下报纸壳,剪成圆形,挖出眼睛嘴巴的形状,上色,装饰,就是逼真的面具了。

3、纸塑玩偶
纸筒玩偶
材料: 质地较硬的纸张
基本方法步骤:
(1)围合造型做各种纸筒,作为基本形状。

(2)在纸筒上装饰图案,可画、可剪贴、卷折、组合粘贴,塑成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

完成后可放于桌面,也可套在手指或手掌上,用于表演故事、游戏等。

插结纸玩偶
插结指利用纸的切口互相嵌入,两个或多个面互插,使造型获得立体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有一定的体积,使形象更加丰富。

材料工具:硬纸卡或吹塑纸、铅笔、剪刀。

步骤:剪出两片或多片相同的形状,并画出插结的切口线,每条切口线长度应相等,且都占形状长度的一半;然后剪开切口线。

最后,切口线对应插结。

4、会动的纸偶
范例:拉线玩偶
拉线玩偶根据民间拉线木偶的制作原理,把线和动物的四肢连接在一起,通过拉动线,使玩偶手舞足蹈,非常有趣。

材料工具:硬纸板、细线绳、大头针、小塑料珠、剪刀。

制作步骤:
(1)把纸偶的身体和四肢分开制版,并在四肢上端各扎两个小孔,在躯干的四角各扎一个小孔,以备连接
(2)在四肢上侧的小孔中穿入一根细线,两端打结
(3)在玩偶四肢下侧的小孔中穿入大头针,把四肢和玩偶躯干连接起来,并在大头针的末端穿上塑料珠,以防脱落。

(4)拉动线,玩偶四肢会作出动作。

这样的课程如:四年级下册第9课《会动的玩具》,六年级上册第14课《会动的人》等。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一)满足学生手工制作的基本条件
必备的制作工具:泥塑工具、版画工具、刻刀、剪刀、胶水、胶带等。

必备的材料:天然材料:木材、竹材、泥材、石材;人工材料:纸材、塑料、玻璃、金属材料等。

(二)丰富手工制作的图书资源
尽量备有学生参考书、教师参考书籍、手工制作杂志、或者有关手工制作技法技巧的幻灯片和光盘等。

(三)利用各个学科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教材的每一册最后一课,属于“综合与探索”领域。

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设计、创作与展示。

(四)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和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裸程资源,打造特色,推进美术教学整体发展。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自然材料)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故事、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手工课教学。

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展示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参与文化的传承。

如:普贝乡的陶艺制作,铜厂乡的彝族文化(头饰、服饰)、皮影戏(皮影道具制作),十街、绿汁的石材,小街的红色革命文化,民间的剪纸、编织、根雕、各地方各类民间艺术等等。

(五)“废旧材料”在美术手工课中的利用
指导学生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学生“耍空手道”最有效的办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理念。

准备好制作的材料是上好手工课的前提条件。

没有材料,或材料准备不充分,手工制作也难以完成。

课前是美术老师最繁忙的时候,除了按要求进行的常规准备外,还要多去考虑制作材料的问题,如学生需要带哪些工具与材料,寻找这些材料有无困难等等。

平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发现材料、挑选材料、积累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材料或准备不充分,再好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也是在“纸上谈兵”。

给老师们一个建议。

注意提前做好计划,充分了解教材和实际需要,提前要求、指导,引导学生开发各类材料。

搜集一些杂物材料、废旧材料,并按这些材料的特性分门别类的摆放好,各种各样的材料为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如:
废纸类:彩纸、卡纸、皱纹纸、波纹纸、海绵纸、蜡光纸、吹塑纸、草纸、包装纸、商业宣传纸、印刷纸、报纸、废书、纸盘、纸盒、纸杯、商品盒、纸板、纸箱等。

塑料金属类:螺帽、电线、铁钉、铁丝、铜丝、别针、易拉罐、瓶盖、饮料瓶、纽扣、
光盘、笔、吸管等。

果实类:花生、大豆、黄豆、黑豆、玉米、瓜子等。

木材类:一次性筷子、竹子、小棍、冰棍棒、火柴棒、木条、木板、木片、铅笔屑、牙签以及植物的根、茎、叶等。

绳线类:麻绳、棉线、毛线、纱丝、包装带等。

砂石类:砖瓦、陶瓷片、沙土、鹅卵石、各种形状各种材质的石头等。

另外还有一些布类、玻璃、彩色黏土等。

充分利用各种各样,触手可及的当地“原生态”材料,开发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材料资源。

最后,要注意让学生在收集废旧材料时应注意安全和卫生。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反复练习、操作和模仿,能形成技能,上好每一堂美术手工课,使美术课更加多姿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