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_镀金时代_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原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研究
140探析《镀金时代》
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原型
张铁英
《镀金时代》作为马克·吐温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发表于1873年,其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后至20世纪初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被资产阶级和报刊学者们称之“黄金时代”。

该书通过对一些小市民、企业家兼政客的描写,揭露了南北战争后美国表面繁荣的金钱至上、政府腐败的社会现实。

《镀金时代》虽是马克·吐温虚构的文学作品,但其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件均可考证。

通过马克·吐温《镀金时代》这篇小说,读者可以更透彻地了解美国“镀金时代”那段特殊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小说的时代特征,有利于深刻感悟美国社会历史文化。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腾飞铺平了道路。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以洛克菲勒为代表的标准石油等大公司发展壮大;钢铁、石油、铁路诸领域急速发展、一些富可敌国的托拉斯巨头控制整个美国经济;工业化全面展开,走向集中、垄断;源源不断的移民涌向西部进行大规模开发,促进了西部工农业的发展,当时的美国经济如同一匹无缰的野马在旷野上奔腾,发展之迅速无法控制,但却危机重重。

表面上,美国正处于“黄金满地”的辉煌时代,但在当时美国政府对经济却极少干预和监管,鼓励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无为而治。

这一政策一方面加快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矛盾,如竞争的无序、垄断以及欺诈、腐败等。

生活在人民之中而富有正义感的马克·吐温自然对这一切是不能缄默的,他用一种概括的手法,运用一个讽刺作家的特长,刻画了一些典型人物,描述了一些典型事件,写出了一部照妖镜似的作品———《镀金时代》,抨击了当时政治的腐败,讽刺了人们想发横财的贪婪和狂热。

“镀金”非“纯金”,表面光亮,假象而已。

《镀金时代》一个绝佳的书名、一部为时代命名的书。

资产阶级和吸血鬼们把战后美国的蓬勃发展称之为“黄金时代”,使人民相信美国正处于“无限辉煌时期”,只要抓住机遇,掌握生财之道,人人都可以“一夜暴富”。

当时社会形态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空气中充满着金钱的气息,除了钱什么都没有,金钱的味道在我们周边的空气里漂浮。

”人民都被这一假象麻痹着,而《镀金时代》一书的问世对美国人民的影响很大,它使得资产阶级的宣传大大失去了麻醉和欺骗作用,使人民看清社会“表面繁荣”的本质。

通过讽刺塞勒斯上校整天空想着各种发大财计划来讽刺当时美国群众幻想投机成为百万富翁的狂热追求;通过对狄尔沃绥兼其他政客和跻身于上流社会萝拉的描写来揭露当时地方官吏乃至参、众两院所涉及的贪污舞弊、投机诈骗等苟且勾当。

《镀金时代》小说中马克·吐温所描述的地点、人物和情节并非完全虚构,是以作者亲身经历和当时社会的真实事件为依据的。

一、“投机致富”的美梦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资产阶级及一些报刊人物大力宣传其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人都有“无限的机会”,谁都有可能通过一些投机生意跻身富人之列,融于上层社会。

很多整天做白日梦之流为了达到发大财、一夜暴富的荒唐目的而急功近利、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招摇撞骗。

马克·吐温以其讽刺幽默的写作手法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种种“投机致富”的美梦。

小说中的欧比镇就是当时的詹姆斯顿;“塞勒斯”上校这一荒诞角色的社会原型就是马克·吐温母亲的一个堂兄弟詹姆士;老郝金斯为儿女置一份田纳西的土地希望有一天土地会卖上好价钱,儿女们会从此过上富人的生活这一情节则暗指马克·吐温的父亲老克莱门斯所购的田纳西的一大片土地,使子女们把希望寄托在这份无穷无尽的财源。

故事通过对那些虽生活清苦、清水冷灶、齑盐布帛,但仍旧怀有希望,幻想某一天能够借助某桩生意赚大钱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刻画,揭示了当时弥漫全国的投机风气。

尤其对上校塞勒斯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绝佳地表现了当时美国群众人人都做着“投机致富”的美梦,是当时美国大众的缩影。

塞勒斯上校是一个天才的投机者和理想的吹嘘者,就算家人每天餐桌上摆放的只有冷水白萝卜,他依旧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最贵的白萝卜。

发财的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如制造炸弹、生产假眼药水、繁育驴子、倒卖玉米、活猪甚至在荒野上建造大城市等,无不投机倒把、纸上谈兵。

即使遭到一次又一次失败和挫折,他仍“百折不挠”,津津乐道,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边的所有人,继续构思他下一个发财计划。

塞勒斯上校及其家人生活的艰辛和其荒谬的发财计划以及对未来富裕生活的憧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那个年代,美国社会人人都在做着类似塞勒斯
上校这一“投机致富”的美梦,就连马克·吐温本人也不例外。

没有人比马克·吐温更会苦心经营和希望不断扩大自己的财富了,也没有人比他更喜欢金钱以及金钱所带来的舒适和奢华的生活,这也正是马克·吐温的分裂人格特性所在。

一方面,从内心来讲,他想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他憎恨那些有钱人;另一方面,自己又想变得有权有势,变得富有,同时他也认识到金钱能腐蚀人的心灵,这使他感到很矛盾。

马克·吐温通过写作、讲演以及他的出版社赚了很多钱,但他把这些钱都用在高消费和不成功的投资上,希望借此可以发笔横财,然而这些投资都收效甚微,最后导致马克·吐温破产、负债累累,只有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讲以挽回损失,偿还债务。

马克·吐温本人的真实生活经历也切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人民的投机热,而塞勒斯这一典型人物何尝没有马克·吐温本人的影子。

二、道貌岸然、虚伪腐败的政府官员
南北战争过后,美国社会空前繁荣,但在当时有一种丑恶的“政治机器”现象横行于社会:企业家、政客、暴利集团结成利益合作体,通过权钱黑幕交易,设置垄断制度,瓜分公共职位,偷窃国库,以泄露政府内部信息、操纵政府采购、违规出让特许经营权等手段谋取暴利。

《镀金时代》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狄尔沃绥就是当时贪污腐败政府官员的典型代表。

这位企业家兼政客以国会议员身份自居,假公济私,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是当时美国政府官员的真实写照。

在小说中,狄尔沃绥为获得个人利益,不择手段骗取国家二十万的拨款建造大学,而亨利和塞勒斯却发现这笔款额在贿赂完那些外部活动家和国会议员后连工人工资都支付不起。

小说中狄尔沃绥曾向政府申请巨额拨款来建造大学借以帮助黑人消除愚昧,他满口仁义道德,表面是公益事业,为民造福,实则贪图萝拉的那一份土地遗产,窃取国家财政拨款,从中获利,可谓虚伪可耻之极。

狄尔沃绥这一假仁假义、中饱私囊的政府官员及其罪恶勾当当然也不是马克·吐温凭空想象而来的,在那个年代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屡见不鲜,但最臭名昭著的要属国会议员艾米斯的信贷公司贿赂丑闻。

内战结束后,经济发展时期腐败的程度也不断提高。

在修建拓展西部的联合太平洋铁路时,公司经理创建信贷公司,然后向这家公司提供可赚大钱的建筑合同。

修筑铁路的实际费用为4400万美元,信贷公司的收费却高达9400多万美元。

国会议员艾米斯是这家“操纵铁路”新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他为了防止政府调查这两家有联系的公司,而到处分发公司股票,受贿者中包括了当时的众议院议长和副总统以及后来的总统加费尔德等重要人物。

腐败不仅在联邦政府中盛行,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中更为盛行。

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政党机器特别是地方党魁操纵着城市政府甚至州政府,他们靠收买城市贫民选票控制政府,利用政府合同收取回扣,利用政府职位酬劳党羽,政府成为核心小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

小说中国会议员狄尔沃绥向政府申请巨额贷款为黑人建造大学这一情节正是对当时政府腐败黑幕的揭露和讽刺。

《镀金时代》中另一穿针引线的重要角色为老郝金斯的养女萝拉。

萝拉原本天真无邪,容貌出众,富有魅力,却被花花公子赛尔比上校玩弄之后如同旧衣服抛弃。

后来萝拉又在华盛顿遇到赛尔比上校,两人重归于好。

但好景不长,赛尔比上校再一次背叛伤害昔日情人,无情地把萝拉抛弃。

萝拉看破红尘、伤心欲绝之后,在国会议员狄尔沃绥的引导下跻身于上流社会,成为华盛顿交际花以及国会说客,使美国社会以及上流阶层的种种丑态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揭示人人向往的黄金梦所掩盖的其实是种种丑陋不堪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的高潮是萝拉开枪打死了赛尔比上校,后经一系列的贿赂手段,陪审团判定萝拉精神分裂症而无罪释放。

作者幽默讽刺地叙述萝拉杀人案的审理过程,让人啼笑皆非,抨击美国司法陪审团制度的腐朽不堪。

小说中萝拉的社会原型即当时因患有精神分裂而免于死刑的一位女冒险家。

马克·吐温意在借此嘲笑美国司法陪审团制度是政府自圆其说的一道屏障,正如在故事中萝拉杀人应判死刑,但由于陪审团成员们鱼龙混杂、收受贿赂,混淆是非,而且在审理过程中费时费力,司法成本巨大,极易做出荒唐的判决一样。

《镀金时代》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份真实的社会调查报告,其影响意义深远。

马克·吐温《镀金时代》中以作家和社会批评家双重身份来描写当时美国社会现实为主题,以揭露社会丑陋不堪的黑幕交易为对象,让广大人民看清政府官员们的罪恶嘴脸,从而唤醒美国人民。

与此同时读者们也看了马克·吐温这位美国文坛巨匠已经扩大了他的写作对象,不再只局限于美国社会的某个角落,而是着眼于整个美国,升华到社会现实主题。

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一词已成为美国南北战争后期至20世纪初的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形象概括,具有划时代意义。

无论何时重温《镀金时代》这部小说,当时美国社会、政治和司法的国家全貌都能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今天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历史渊源。

[参考文献]
[1]梁亚平.《镀金时代》———一部为时代命名的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02).
[2]卢玮.针砭时弊入骨三分———读马克·吐温《镀金时代》[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04).
[3]赵宇.浅析马克·吐温的悲欢人生与文学之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01).
[4]张准,周密,宗建亮.美国“镀金时代”的腐败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5).
[5]张芙鸣,肖华锋.美国“镀金时代”的政治小说:1865—1900[J].山东外语教学,1999(03).
[作者简介]
张铁英(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英语语言学硕士,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