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时课题名称和文献综述中常出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申报时课题名称和文献综述中常出现的问题
确定课题名称:不能恰到好处
申报课题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根据需要选题并给该课题确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这项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
一般要求题目命名恰当、抢眼,这是入围的先决条件,但经验不足者在拟定课题名称中通常犯以下两个毛病:
(一)混淆不同性质的课题研究初涉教学研究领域者,因为对其含义把握不准确,很容易与教育科学研究相混淆,例如,有人将“中外农村医学教育比较研究”问题作为教研课题申报,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该如何区别这两类课题?
第一,看问题的指向是教育问题还是教学问题;第二,看解决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还是行动问题;第三,看最后的成果形式是论文、专著还是方案、应对策略:第四,看成果去向主要是给别人阅读,用来交流还是供自己应用后可以推广的。
由此不难看出:前者是教育科学课题,后者是教学研究课题。
由此可知:教育科学研究侧重于基本理论研究或一般方法论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般规律、原则或方法论以指导实际工作,“实践检验”不是其成果的必经途径;教学研究是教学的具体行动或专项工作研究,针对教学实践现存问题提出的具体工作方案或策略以改善现状,“实践检验”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必经途径,它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
明乎此,就不会“张冠李戴”。
(二)课题表述不恰当、提炼不简约
表述不恰当主要有四种表现:
一是错把“文章标题”当做“课题标题” 。
文章标题与课题标题的根本区别在于:思想内容的容量上明显是前者“小”而后者“大” ,形式上的区别标志是前者没有标志词,后者有“研究”作为标志词。
二是没有理顺思路,影响表达效果。
像《如何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课题名称,如果直接说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则更
恰当,它所揭示的意义更使人一目了然。
三是课题档次明显低下,缺乏分量。
如校级教研《我校/院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与《XX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省级教研《XX 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与《XX省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的课题名称:两者就有明显的级别档次上差异。
四是结构糅杂或课题研究范围超出规格。
例如,《高校双语汇双语实践现状分析及中、加、法等国双语教学之比较研究》的校级教研课题名称,既属于“一题多研”(有多个主题),又属于课题研究范围超出规格,即至少可以作为省(部)级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名称要求简明。
请比较以下课题名称其优劣立现:
《实验科学创新, 建设“绿色”实验室》与《科学创新与“绿色”实验室建设研究》;
《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课题名称一般用陈述性的短语句式,这个短句原则上是主谓句或者偏正式短语结构。
其简明性还表现在课题名称的字数原则上不超过20字符;当然,特殊情况像《如何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看成一个特殊的“整体结构” 。
此外,还要注意标题中不要多出不必要的字、词,如果用偏正短语结构做标题,其中“定语标志词”不宜过多,因为就课题名称而言,偏正式的短语结构通常是一个(大)定语和一个中心词。
文献述评的常见误区
首先,很多老师的申报书文献综述过于简单,一看就好像没怎么做学术史梳理一样。
这类申报书倒是干脆,直奔主题,但是省略掉的恰恰是最能体现研究功底的一部分内容。
所以,这些问题要回避。
其次,有些是有述无评,这一类的综述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也很辛苦,但是缺少评的部分,跟没述也差不多,就等于辛辛苦苦画了一条龙,最后没画眼睛。
所以这一点也要高度重视。
还有一些申报书基本上就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砌,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且这样的词都堆在那里,这就是干的搬砖的体力活,最后砖搬过来了,没把房子搭起来就跑去打麻将了。
另外还有些人只列了作者及其文章,并没有综述他们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是不够的。
另外,也有些人把文献综述做成了有关名词的概念介绍和概念演变,这也是不行的。
中文和外文文献怎么区分
有两个具体的方法:第一个具体的方法就是在申报书后面列出的
具体的参考文献进行区分,大家一目了然就能看清楚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中文参考文献,有多大比例的外文文献。
这个时候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文献综述当中可能提到了一百多位专家的两百多篇文献,在真正列文献详情的时候,一定要择优、择要放在申报书当中。
择优的意思就是选择那些最优秀的文献,引用最高的文献;择要就是要选择那些最重要的国内外大小咖的文献。
当然,这只是小小的建议,不是绝对的标准,大家自行选择就好。
第二个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正文当中通过文献作者的名字体现出来,比如在提到的文献中可能会有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等,那么这个时候就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方式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放在申报书的正文当中,评审专家扫一眼就能知道这里面大致涉及到了多少国内作者、多少国外作者,甚至有些国内外的作者都有可能是他们的老熟人、老朋友。
如何去做到“他我结合”
所写文献综述不一定非得引用别人研究成果的原话,也可以把别人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叫他我结合——他说的原话和我自己改述的他的意思的结合。
为什么要这样呢?比如别人成果当中的原话已经非常非常之精炼、精辟和经典了,那么的确没有必要再用一句不怎么精炼、精辟和经典的话改述了,这样反而会把要表达的意思大打折扣。
但是,如果一味地引用别人的原话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会使自己的文献述评变得更像是一篇名人语录摘抄,这样给评委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只会引用别人说的话,自己不会说话;第二个问题,如果这个研究问题涉及到一两百个主要研究者,每个人引用一句话,以每句话十五字为平均数,那就是2000左右的字数出去了,这样是篇幅不允许的。
文献述评如何写
也就是:哪个国家(地区或大学)(where)的谁(who),在研究什么(what),研究的问题导向是什么(why),什么时间研究的(when),怎么研究的(how)以及得出了什么样的观点或结论,
更进一步的评论还可以探讨他或者他们的研究得失有哪些。
这里要注意,一定要在文献综述的时候标出时间,比如“(张三,2019)”或者“张三(2019)”,这样写的好处就是,专家一看就知道您参考了哪些年份的、哪位作者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