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英学校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四年级语文零模试卷(Word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育英学校四年制初四3月月考
一、基础·运用(共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2)(4分)
四十年赞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岁月如歌
四十年矢志不渝
物质匮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荒芜与贫穷了无踪迹
四十年,沧海桑田,日新月异
当三峡大坝云蒸霞蔚的雄起
当一带一路见证互利共嬴的情谊当跨海大桥架起蔚篮色的跑道
当南水北调构建起四横三纵的格局祖国啊,祖国
你用行动向世界证明
什么是不忘初心
什么是前赴后继
什么是不屈的脊梁
什么是大国重器
伟大的变革,伟大的梦想
祖国啊
你气壮山河的步伐从未停息
与时jù进,开拓进取
复兴之路上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传奇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和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脊(jí)“革”的第四笔是竖具 B.脊(jí)“革”的第四笔是竖俱C.脊(jǐ)“革”的第四笔是横俱 D.脊(jǐ)“革”的第四笔是横具
(2)结合文字内容,解释文中“沧海桑田”一词的意思(2分)
答:。

2. 下而是参观“伟大的变革一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型展览'的“大国气象”展区之后,一位同学写在任务单上的一段话。

其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一个句子表达欠妥。

诸你分别找出来井加以修改。

(3分)
①展览中的图片视频,沙盘桵型吸引若我的目光。

②其中有深圳聂禹建筑杆拔地而起的雄姿,有三峡水利工柱泄洪的壮观场景,更有悬崖上的网络基站传递希四川彝族自治州的讯息。

③中国制造的创新产品令人心潮彩拜,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同样令人热血沸腾。

④外骨骼机器人给了瘫痪在床的残阵人士重新站立行走的动力,柔性显示屏仿佛使我看到了把手机卷成团塞进口袋的未来,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则引领着我们深入探索海洋的无穷奥秘。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3.学校橱窗中改革开放前的照片拉近了同学们与这一伟大变革的距离请你结合以下的潮老照片和自己现在的生活,在“追往昔,话巨变”班级留言板上留言(要求:有对比,有感受,运用修辞或成语,80字左右。

)(3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4分)
4.溯涸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兼葭》)
5.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孟子》)
(二)阅读《渔家做·秋思》,完成810题。

(8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的发的液御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哀婉、幽怨,属于婉约词。

9.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10.“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词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雁”的诗句:(2分)
和。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9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郦道元》)【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
C.实是欲界之仙都鱼我所欲也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吾与徐公孰美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从侧面烘托,“重岩叠峰,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4.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

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关语句,分别加以阐述。

(3分)
三、名著阅读(共7分)
15.我们在阅读名著时会发现,某些特定时刻对于其中的人物而言可能是刻骨铭心的。

请你从《三国演义》《西游记》《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人物,描写其在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

比如“曹操在潼关被马超追杀之时……” (100字左右,示例除外)(4分)
16.某小组要在班会上作关于“言行一致"的主题发言,他们想用《论语》中的语录作为论据。

诸你从以下材料中选出最适合的两则,把序号填在横线处。

(2分)
A.子曰:“君子欲讷千言而敏千行。


B.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C.子曰:“君子不器。


D.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

(共7分)
【材料一】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主要是指用毛笔蔡水、墨、彩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禄的卷轴画。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几大类。

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忌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绘画中,画者与宇宙合为一体,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念到笔不到、计白当黑、虚中有实、实中见虚,都是重要的表现方法。

文人画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含蓄美的特征,讲究留白,“温婉深曲、欲吐不吐”“不希一字,尽得风流”是画家、文学家常见的形式。

画面上的大片留白,可以是天、水、云,也可以是亮光等,画家留下的与其说是空白,倒不如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广阔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欣赏一幅画犹如读一氐文章,太直白的文章读一遍就烦,而含蓄的文章则给了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每一遍都能读出新念。

中国画强调书画同源,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诗词入画、书法入画、金石入画,使中国画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其艺术审美价值。

因此古
代很多画家兼工书法。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倡导的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里柱碑。

他强调绘画重视神似,王张画外有情,反对程序的束缚。

同样,他的书法理论也充满革新精神,能够“出新念于法度之外”。

他的书法通常字形丰腴,用笔厚重劲健而又纵横洒脱,无论是端庄沉稳还是琉密参差都有其鲜明的个性。

【材料二】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 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社、褒衣宽袖、系带稳扣。

汉服中最典型的是深衣。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于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捻。

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固融;锁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农、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农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古代以天然的葛麻和丝帛为主,皆为产生于自然界而经过人类加工过的质料,更直接促成了“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萌芽。

汉服美轮美奂,凝聚了中国传统的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仅就图案而言,“云气纹”飘逸而又神秘,“宝相花”圆满而又圣洁,“忍冬纹”生机勃勃,“唐草纹”行云流水。

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等都有美好的寓意。

汉服的审美始终追求体现穿着者内在气质的美。

它以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气质展现民族性格,体现中国人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人生境界。

西方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荣。

汉族服饰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

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透过中和、自然的审美趣味来体现其所代表的民族意识。

【材料三】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固”。

所谓“苑固”,就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供人类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山林川泽等生态环块的保护,而“君子比德”、“人化自然”的哲理更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因此要求因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布局。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

园林与诗歌、绘画等艺术一样,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

在园林中,匾额、楹联、刻石、碑码等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往往对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仅如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还亲自参与园林的设计建造,如东晋时期的谢安、谢灵运就设计过自己的因林,明代的文徵明更参与设计了著名的苏州拙政园.楹联碑刻、雕梁画栋,使园林富含文化之趣。

中国古代园林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一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 欲扬先抑"。

采用抑景的手法,将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侨幽深之处,或稳于山石树梢之间,才能使园林显得更有艺术魅力。

园林已成了文人士大夫心理上审美联想的结果,胸中有天地,“一室小景”即可营造出“有情有味”的氛围。

17.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请你概括国画、汉服、中国古代园林有哪些共同特(3分)
答:
18.请你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从字体等方面欣赏苏轼的《寒食诗帖》。

(3分)
答:
19.拙政园有很多文徵明题写的对联,有这样一则上联“爽借清风明借月”,请你选出合适的下联()(2分)
A.半潭秋水一房山
B.近水远山皆有情
C.小轩林水为花开
D.动观流水静观山
(二)阅读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呵护心灵》,完成20-22题。

(共8分)
呵护心灵
毕淑敏那一年我17岁,在西藏雪域的高原部队当卫生兵,具体工作是做化验员。

雪山上的条件很差,没有电,许多医学仪器都不能用。

化验血的时候,只有凭着眼睛和手做试验,既辛劳,也不易准确。

一天,一个小战士拿了一张化验单找我,要求做一项很非凡的检查。

医生怀疑他得了一种很古怪的病,这个试验可以最后确诊。

试验的做法是:先把病人的血抽出来,快速分离出血清。

然后在56摄氏度的情形下,加温30分钟。

再用这种血清做试验,就可以得出结果来了。

我去找开化验单的医生,说,这个试验我做不了。

医生问:为什么?
我说,你想啊,整整半个小时,要求56摄氏度分毫不差。

要是有电暖箱,当然简单了。

机器的指针旋钮一应俱全,把温度和时间定死,一按电钮,就开始加温。

时间到,红色指示灯就亮了,大功告成。

但是没有电,你就抓瞎没办法。

我又不能像个老母鸡似地把血标本揣在身上加温。

就算我乐意干,人的体温也不到56摄氏度啊。

医生说,化验员,想想办法吧。

要是没有这个化验结果,一切治疗都是盲人摸象。

我是一个好心加耳朵软的女孩。

听了医生的话,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仔细琢磨了半天,想出一个笨法子,就答应了医生的请求。

那个战士的胳膊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抽血的时候面色惨白,似乎是把他的骨髓吸出来了。

前面的步骤都很顺利,我开始对血清加热。

我点燃一盏古老的印度油灯,青烟缭绕如丝,似乎有童话从雪亮的玻璃罩子里飘出。

柔和的茄蓝色火焰吐出稀薄的热度,将高原严寒的空气炙出些微的暖和。

我特意做了一个铁架子,支在油灯的上方。

架子上安放一只盛水的烧杯,杯里斜插一根水温计,红色的汞柱似乎一条冬眠的小蛇,随着水温的渐渐升高而伸展身躯。

当烧杯水温到达56摄氏度的时候,我手疾眼快地把盛着血清的试管放入水中,然后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温度计。

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就把油灯向铁架子的边缘移动。

当水温略有
下降的趋势,就把火焰向烧杯的中心移去,像一个烘烤面包的大师傅,精心保持着血清温度的恒定……
说实话,这个活儿真是乏味透顶。

凝然不动的玻璃器皿,枯燥单调的搬移油灯,似乎和一个3岁小孩下棋,你既不能赢又不能输,只能像木偶一样机械动作……
时间艰难地在油灯的移动中前进,大约到了第28分钟的时间,一个好朋友推门进了化验室。

她看我目光炯炯的样子,大叫了一声说:你不是在闹鬼吧,大白天点了一盏油灯!
我瞪了她一眼说,我是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正像孵小鸡一样地给血清加温呢!
她说,什么血清?血清在哪里?
我说,血清就在烧杯里啊。

我用目光引导着她去看我的发明创造。

当我注视到水银计的时候,看到红线已经膨胀到70摄氏度的范畴,劈手捞出血清试管。

就在我说这一句话的工夫,原本像澄清茶水一般流动的血清,已经在热力的作用下,凝固得像一块古旧的琥珀。

完了!血清已像鸡蛋一样被我煮熟,标本作废,再也无法完成试验。

我恨不得将油灯打得粉碎。

但是油灯粉身碎骨也于事无补,我不该在要害的时刻信马由缰。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办?空白化验单像一张问询的苦脸,我不知填上怎样的答案。

最好的办法是找病人再抽上一管鲜血,一切让我们重新开始。

但是病人惜血如命,我如何向他解释理由?就说我的工作失误了吗?那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情!人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化验员,这不是自己抹黑吗?
想啊想,我终于设计出了如何对病人说。

我把那个小个子兵叫来,由于对疾病的惧怕,他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

我不看他的脸,压抑着自己的心跳,用一个17岁女孩可以装出的最大严厉对他说:我已经检查了你的血,可能……
他的脸刷地变成霜地,颤抖着嗓音问,我的血是不是有问题?我是不是得了重病?
等待检查结果的病人都如履薄冰。

我虽然年轻,也很懂得利用这种心理。

这个……你知道像这样的检查,应该是很慎重的,单凭一次结果很难下最后的结论……
说完这句话,我故意长时间地沉吟着,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让他在惧怕的炭火中慢慢煎熬。

直到相信自己已罹患重疾。

他瘦弱的头颅点得像啄木鸟,说,我给您添了麻烦,可是得了这样的病,没办法……
我说,我不怕麻烦,只是本着对你负责,对你的病负责,还要为你复查一遍,结果才更可靠。

他苍白的脸马上布满血液,眼里闪出星星点点的水斑。

他说,化验员,真是太谢谢啦,想不到你这样年轻,心地这样好,想得这么周到。

小个子兵说着,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撸起袖子,露出细细的臂膀,让我再次抽他的血。

我心里窃笑着,脸上还作出不情愿的样子,很矜持地用针头扎进他的血管。

这一回,为了保险,我特意抽了满满的两大管鲜血,以防万一。

古老的油灯又一次青烟缭绕,我自始至终都不敢大意,终于取得了结果。

他的血清呈阴性反应。

也就是说--他没有病。

再次见到小个子兵的时候,他对我千恩万谢。

他说,化验员啊,你可真是认真啊。

那一次通知我复查,我想一定是我有病,吓死我了。

这几天,我思前想后,把一辈子的事想了一遍。

幸亏又查了两次,证实我没病。

你为病人真是不怕辛劳啊!
我抿着嘴不吭声。

后来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夸我工作认真并谦虚谨慎。

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为自己当时的灵动机智而自得。

我的年纪渐长,青春离我远去。

机体像奔跑过久的拖拉机,开始穿越病魔布下的沼泽。

有一天,当我也面临重病的笼罩,我对最后的化验结果望穿秋水的时候,我才懂得了自己当年的残忍。

我对医生的一颦一笑察言观色,我千百次地咀嚼护士无意的话语。

我明白了当人们忐忑在生死的边缘时,心灵是多么的脆弱。

为了掩盖自己一个小小的过失,不惜粗暴地弹拨病人弓弦般紧张的神经,我感到深深的懊悔。

假如今天我出了这样的疏忽,我会布满歉意地对小个子兵说,对不起,因为我的粗心,那个试验做坏了。

现在我来重新做。

我想他也许会发脾气的,斥责我的不负责任。

按照四川人的火爆脾气,大骂几句也有可能。

我会安静地倾听他的愤怒,直到他心平气和的那一瞬。

我相信他还会撸起袖子,让我从他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的胳膊上抽血……也许他会对别人说我是一个蹩脚的化验员,我会微笑着不做任何解释。

我们可以恐吓别人,但不可恐吓病人。

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

无论多么稍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

让我们像呵护水晶一样呵护病人的心灵。

20.作者从为小战士做化验的事件中获得了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这其中作者所经历的过程。

每条陈述不超过15个字。

(4分)
答:①②③④
21.在小说中,作者是如何把小战士对疾病的恐惧描写出来的?请结合文本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分)
答:语句分析
22.文章结尾语句写得比较含蓄。

“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中慢慢煎熬。

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

”请你结合小说主题,解说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3-25题(共8分)
相传宋代一位著名的制瓷艺人章生一,开窑时发现瓷器的釉面竟全裂开了。

看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他突然灵机一动,将刚泡好的一杯浓茶水泼到瓷器上,裂纹随即变成了茶色线条。

他又试着把墨汁洒上去,裂纹变成了黑色线条。

这就是瓷器史上“冰裂纹”的发现过程其实,万物皆有“裂痕”我们只有去拥抱“裂痕”,让创新之光照进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裂痕”常常体现为某种缺陷,而这种缺陷恰恰是创新和发展的机遇。

2004年,马云为准进泻圭业务的延伸,首次准出支付圭服务。

现在看来,支付宝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马云却说:这是被“逼”出来的。

当年,淘宝做得很火热,但是无法进行网上交易,这就倒逼淘宝解决支付问题这一缺陷。

于是,马云推出了“支付宝”。

正是由于直面“缺陷”,积极改进创新,才促使马云的阿里巴巴企业飞速发展。

"中国天眼(FAST) "在研制过程中,曾遇到过一场近乎灾难性的风险。

FAST的主动反射
面支撑结构需要采用索网技术,要求索网有超强的抗疲劳性能。

但研究人员对买自知名企业的十余根钢索结构进行疲劳实验,结果全部以失败告终。

面对这一难题,总工程师南仁东号召大家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大胆提出新方案。

两年间,他们“须爬滚打”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研制出了满足FAST要求的钢索结构。

这期间尽管一次次失败带来了一次次打击但他们从未停止探索!可见面对“裂痕”就是要敢闯敢试。

望而却步者没有前途,逄山开路才有希望。

相反,坐等万事俱备,只求安逸稳妥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就会错过探索发现的惊喜。

在大多数人眼中,考100分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

可数学家际省身吉给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因为考100分需要反复训练细枝末节,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思考探索?或许在陈先生看来,创新思维应该是一种“缺陷”思维,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很难创新,反倒是只关注主要问题、忽视“过度细节”、不苛求完美的人,才更容易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

这启示人们,无“裂痕”未必是真的好,避面“满分损失”极为重要。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成功不等于成熟,完成不等于完美,“美好”永无止境。

新矛盾如同“裂痕”,既映照着缺憾、不足,更孕育着希望、机遇。

一次次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一次次在新起点上超越自己,前行的道路自会越走越宽广。

23.根据选文内容,比较下面【A】【B】两则链接材料,请选择哪一个做本文的论据更恰当。

(3分)
【链接材料】
【A】有位名叫扬忠的学生在沐浴时,感觉用肥皂或用沐浴液来清洁皮肤很不方便,因为肥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滑掉,沐浴液需要先倒在毛巾上他便想到做一个专用的能自动加液的用具,经过多次实验,发明了一种融擦身毛巾、沐浴液于一体,随用随压、使用方便的沐浴器,获得江苏省发明创造三等奖。

【B】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成功了一种电子蛙眼。

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祥,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

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

电子蛙眼还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

选择:
理由:
24.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

(2分)
答:
25.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认识。

(3分)
答:
五、作文(共40分)
【题目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清代才子袁枚写下的小诗《苔》,被梁俊老师和一群山里孩子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重新唤醒,一夜之间走进亿万国人心中。

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山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