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设 - 5∈{x|x2 - ax- 5 = 0} , 则 集 合 {x|x2 + ax+ 3 = 0} =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5 是方程 x2-ax-5=0 的一个根, 所以(-5)2+5a-5=0,得 a=-4, 则方程 x2+ax+3=0, 即 x2-4x+3=0, 解得 x=1 或 x=3, 所以{x|x2-4x+3=0}={1,3}. 答案:{1,3}
4.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__素__是___一__样__的_,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 等的.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状元随笔 集合含义中的“研究对象”指的是集合的元素,研究集合问题 的核心即研究集合中的元素,因此在解决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 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点,也可以是一些人或 一些物.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3.集合{x∈N*|x-3<2}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 A.{0,1,2,3,4} B.{1,2,3,4} C.{0,1,2,3,4,5} D.{1,2,3,4,5} 解析:∵x-3<2,x∈N*, ∴x<5,x∈N*, ∴x=1,2,3,4.故选 B. 答案:B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大于 10 且小于 20 的整数有 11,12,13,14,15,16,17,18,19,因此, 用列举法表示为 B={11,12,13,14,15,16,17,18,19}.
找准元素,列举法是把元素一一列举.描述法注意元素的共同 特征.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教材反思 本例题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关键是找准元素的特点, 有限个元素一一列举,无限个元素的可以用描述法来表示集合,需 要用一种适当方法表示.何谓“适当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 准确把握列举法和描述法的优缺点,其次要弄清相应集合到底含有 哪些元素.要弄清集合含有哪些元素,这就需要对集合进行等价转 化.转化时应根据具体情景选择相应方法,如涉及方程组的解集, 则应先解方程组.将集合的三种语言相互转化也有利于我们弄清楚 集合中的元素.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方法归纳 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断该元素 在已知集合中是否给出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 成的.
(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判断元素与集合的 关系时,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 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属性,即该集合中元 素要符合哪种表达式或满足哪些条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知识点二 元素与集合的表示及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符号表示 表示元集素合::通通常常用用小大写写拉拉丁丁字字母母__Aa__,,____bB__,,____cC__,__,__…__…__表表示示..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关系
语言描述 记法
法称为_描__述__法___.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状元随笔 1.列举法表示集合时的 4 个关注点 (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 (3)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 2.描述法表示集合时的 3 个关注点 (1)写清楚集合中元素的符号,如数或点等; (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如方程、不等式、函数式或 几何图形等; (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题型一 集合的概念[经典例题] 例 1 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年级全体较胖的学生 B.sin 30°,sin 45°,cos 60°,1 C.全体很大的自然数 D.平面内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解析】 由于较胖与很大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此 A,C 不能构成集合;B 中由于 sin 30°=cos 60°不满足互异性;D 满足集 合的三要素,因此选 D.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跟踪训练 3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组23xx-+32yy==184, 的解集; (2)由所有小于 13 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 x2-2x+1=0 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4)二次函数 y=x2+2x-10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答案:D 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题型三 集合的表示[教材 P4 例题 2] 例 3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 x2-2=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A; .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解析】 (1)12是实数, 2是无理数,|-3|=3 是非负整数, |- 3|= 3是无理数.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2)∵a∈A 且 4-a∈A,a∈N 且 4-a∈N,若 a=0,则 4-a =4,此时 A={0,4}满足要求;若 a=1,则 4-a=3,此时 A={1,3} 满足要求;若 a=2,则 4-a=2,此时 A={2}不满足要求.故有且 只有 2 个元素的集合 A 有 2 个,故选 C. 【答案】 (1)C (2)C a 分类处理: ①a=0,a=1,a=2; ②a=3,a=4 还讨论吗?
示例
a 属于集合 A a 不属于集合 A
a 是集合 A 中的元素 a 不是集合 A 中的元素
a_∈__A_ 若 A 表示由“世界四 大洋”组成的集合,则
_a_∉_A_ 太平洋∈A,长江∉A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状元随笔 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 个元素 a 与一个集合 A 而言,只有“a∈A ”与“a∉A ”这两种结 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 R∈0 是错误的.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基础自测] 1.下列能构成集合的是( ) A.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B.我市跑得快的汽车 C.上海市所有的中学生 D.香港的高楼 解析:A,B,D 中研究的对象不确定,因此不能构成集合. 答案:C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 M 和 N,表示相等集合的是( ) A.M={π},N={3.141 59} B.M={2,3},N={(2,3)} C.M={x|-1<x≤1,x∈N},N={1} D.M={1, 3,π},N={π,1,|- 3|} 解析:选项 A 中两个集合的元素互不相等,选项 B 中两个集 合一个是数集,一个是点集,选项 C 中集合 M={0,1},只有 D 是 正确的. 答案:D
{1},也可用描述法表示为{x∈R|x2-2x+1=0}. (4)二次函数 y=x2+2x-10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中,
代表元素为有序实数对(x,y),其中 x,y 满足 y=x2+2x-10,由于 点有无数个,则用描述法表示为{(x,y)|y=x2+2x-10}.
3.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特征
含义
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元素
确定性 在不在这个集合里是确定的.它是判断一组对象是否
构成集合的标准
互异性
给定一个集合,其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也就 是说,在同一个集合中,同一个元素不能重复出现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无先后顺序之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3.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 N*或 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 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 Q;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 R.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3.教材 P5 思考 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有各的特点,自然 语言只需表达出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不受形式的限制.列举法 和描述法是集合语言,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其中列举法非常明确地 列出组成集合的元素,适用于表示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但是不易 看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且有些集合是不能用列举法表示的,如不 等式 x-1>0 的解集;描述法清楚地表述了元素的共同特征,适用 于表示无限集或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但是不容易看出集合的具 体元素.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解析】 (1)设 x∈A,则 x 是一个实数,且 x2-2=0.因此, 用描述法表示为 A={x∈R|x2-2=0}.
方程 x2-2=0 有两个实数根 2,- 2,因此,用列举法表示 为 A={ 2,- 2}.
(2)设 x∈B,则 x 是一个整数,即 x∈Z,且 10<x<20.因此,用 描述法表示为 B={x∈Z|10<x<20}.
【答案】 D 构成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方法归纳 判断一组对象组成集合的依据
判断给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 的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跟踪训练 1 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所有的正数 B.等于 2 的数 C.接近于 0 的数 D.不等于 0 的偶数 解析:由于接近于 0 的数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此 C 中的对 象不能构成集合.故选 C. 答案:C C 中元素不确定.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经典例题] 例 2 (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①12∈R;② 2∉Q;③|-3|∈N;④|- 3|∈Q.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满足“a∈A 且 4-a∈A,a∈N 且 4-a∈N”,有且只有 2 个元素的集合 A 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跟踪训练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N
B. 2∈Q
C.π∉R
D. 4∈Z
解析:A.N 为自然数集,0 是自然数,故本选项错误;B. 2是 无理数,Q 是有理数集合, 2∉Q,故本选项错误;C.π 是实数,即 π∈R,故本选项错误;D. 4=2,2 是正整数,则 4∈Z,故本选项 正确.故选 D.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知识点三 集合的表示
1.列举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__一__列__举__出来,并用大括号“{
}”括起来
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_列__举__法___.
2.描述法
一般地,设 A 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 A 中所有具有共__同__特__征__
P(x)的元素 x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A|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教材解难]
1.教材 P2 思考 例(3)到例(6)都能组成集合 例(3)中的元素为“每一个正方形” 例(4)中的元素为“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定长 d 的所有点” 例(5)中的元素为“方程 x2-3x+2=0 的所有实数根” 例(6)中的元素为“地球上的四大洋” 2.教材 P3 思考 (1)能,大于等于 0 且小于等于 9 的 3 的倍数. (2)不能,不等式 x-7<3 的解集是 x<10,元素有无数个,列举 不完.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最新课程标准: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 语言刻画集合.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知识点一 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__究__对__象__统称为元素.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__体__叫做集合.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分。
解析:(1)解方程组23xx- +32yy= =18,4, 得xy==4-,2, 故解集可用描
述法表示为x,y| xy= =4-,2
,也可用列举法表示为{(4,-2)}.
(2)小于 13 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有 4 个,分别为
3,5,7,11.可用列举法表示为{3,5,7,11}. (3)方程 x2-2x+1=0 的实数根为 1,因此可用列举法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