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性资料(学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性资料一、本课题开题情况
2014年9月开始准备课题,我们组建了课题组,并明确了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各自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使每个人了解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解课题的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的内容。
1、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
本课题确立初,为了使课题组成员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是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习学科知识,现代教育理论,收集大量的优秀教师案例。
此外观看教学录像带,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拟定培养的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着手,要长期坚持实践,这需要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
3、具体步骤:
2014年9月——10月,课题实施可行性问卷调查——课题实施前的调研。
2014年10月初,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学习本课题的有关文件、资料,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各部分的任务,研究讨论本课题实施方案并确定研究框架。
2011年10月中旬,根据各实验团队教师参与研究和学习情况分层落实课题研究工作。
各实验团队组织学习,深入研究,交流课题内容,明确课题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各实验团队申报子课题。
2014年11月初召开总课题开题会,公布总课题实施方案。
2014年11月末,各实验团队召开子课题开题会。
制定子课题方案和研究实施计划,确定研究专题,落实实验年级。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实践-认识-提升-再实践-再认识-再提升”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一般与重点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认真提炼本土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形成本土化的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思想,以此引领本区域小班化教育发展,做到人人在工作之中、人人在研究之中,从而赢得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区域教育的整体提升。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尝试法。
这种教学结构突出学生尝试。
让学生在自觉、自学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
形成了“提出目标——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再次练习”的教学过程。
3、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成员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念,以前沿的理论为指导实践。
4、案例研究法: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案例。
教师“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5、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6、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4年10月——2015年5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研究,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形成“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
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15年5月)主要成果是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
三、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进入实施阶段以来,我们全组教师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积累经验。
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已初具规模。
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课题组教师连续两年全部参加
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大赛,每学期每人讲一节研讨课,一节示范课。
组内教师随时听,及时交流、共同研究。
通过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每学期我们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例如每学期的教师论坛,大家把自己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受益匪浅。
通过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
在本阶段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本阶段研究工作的任务,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培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个别调整了实验计划,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
不管是本班教师还是带课教师来上课,都
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
近一年我校开放日的公开课,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校青年教师评优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中,这些班的学生表现出广泛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平时报刊杂志一发到这些班级,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抢着看。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提出意见。
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
然而他们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参与。
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
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很强,每次班队活动、学校集体外出或课间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活动质量都很高。
(三)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一批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自主学习”的
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观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改研究的骨干。
在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圆满完成研究任务,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服务。
四、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一个多学期以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进展中遇到的问题:
1、时间调控难度加大,时常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
3、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教学实施者。
两者怎样结合好,还有一定难度。
4、对小组自主学习的合作、交流的评估方式还不完善,不能很好的评估学生交流的成果,激励学生合作的动力和兴趣,怎样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之间的联系点;
5、在本课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升到
理论高度和策略总结还做得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与策略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实验中要做到: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功能。
问题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
2、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
让学生带着问
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3.围绕课题,不同年龄层不同风格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交流,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本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4. 针对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实验中难免会出现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本阶段课题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心、团结协作,使今后的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研课题研究逐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