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三轮冲刺选择题课题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液氧
D.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5、CaCO3、Na2SO4、NaOH;
D、FeCl2→Fe(OH)2,FeCl2+2NaOH=2NaCl+Fe(OH)2↓,可以一步实现;
一、8物.理(2变化0与2化1学·镇变化江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C)
用石墨作电池电极
3.小华同学为母亲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
A.编制花环 B.榨取果汁 C.点燃蜡烛 D.切分蛋糕
4.探究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
5.化学在人们的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下列过程都属于化学变
化的一组是( D )
A.工业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
B.
石油A的分.用馏,煤石制成墨焦炭作电池电极
C.塑料、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当否,故C正确;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D.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9.新疆棉花享誉世界。下列棉花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D )
10.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B )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错误,B、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正确,C、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正确,D、若向无色滤液X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 B.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有BaCl2、NaOH,因为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BaCO3,正确,故选A
【答案】C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能力提升】 A.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猜想与假设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混在CO2中的CO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Ⅱ.LiH+H2O===LiOH+H2↑
③2CO(g)+O2(g)=2CO2(g) △H3 ④4Fe(s)+3O2(g)=2Fe2O3(s) △H4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 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 热、放热、发光等
轮胎爆炸、破碎、晒盐、熔化、升华、蒸发、发酵、腐烂、发霉、变质、燃烧、炸药
液化、凝固、挥发、拉伸、榨汁、金属导电、爆炸、生锈、炼铁、光合作用、呼吸作
活性炭吸附、溶解、稀释、雕刻等
用、用醋酸除水垢、水通电分解等
物质在发生 _化__学__变__化__ 过程中一定伴随 _物__理__变__化__ ,如石蜡燃烧时发生石蜡 熔化现象。在发生 _物__理__变__化__ 时不一定伴随 _化__学__变__化__
板块五 选 择 题 课题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思维导图·建体系
知识清单·理脉络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概念 伴随现象 本质区别 关键词
相互关系 实例
物理变化 _没__有__生__成__新__物__质__ 的变化
化学变化 _生__成__新__物__质__ 的变化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_变__化__时__是__否__有__其__他__物__质__(新__物__质__)_生__成__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概念
性质内容
特点 实例 性质和用 途的关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气 ___可__燃__性____、酸碱性、稳定性、
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 ___助__燃__性____、还原性、
(1)物理性质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 化才能表现出来。 (2)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能”等关键词;而变化是 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叙述物质的变化时往往用“生成了”“变成”等词语。
深圳5年真题
(2019·深圳中考)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C )
梯级训练·提素能
【基础达标】
1.“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B( )
A.焦炭用于炼铁
B.液氮用作制冷剂
C.甲烷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C )
A.炉具清洁剂除油污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活性炭用于制糖工业
D.盐酸用于除铁锈
【解析】A、因为CO具有可燃性,混有氧气的CO点燃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在该实验中,要先向放有氧化铁的玻璃管内通入CO,待玻璃管内空气排尽后方可加热,如果通CO
选项 物质 用途 性质 和加热同时进行,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开始应该先关闭弹簧夹①,打开弹簧夹②,选项A不正确;B、实验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CO2+Ca(OH)2=CaCO3↓+H2O,题中已知生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D.把水制成冰 【解析】由它们两两混合得到的现象,乙丙反应生成气体,则乙丙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甲丁是氢氧化钡、硫酸钾中的一种;乙与甲反应生成沉淀,甲与丁反应生成沉
淀,稀盐酸与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沉淀,则乙是碳酸钠溶液,丙是稀盐酸;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硫酸钾溶液不反应,则甲是氢氧化钡溶液
B.镁带燃烧,保险丝熔断
C.食物腐败,光合作用
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11.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是化学变化的是( A )
A.客家酿酒 B.潮州木雕 C.广绣刺绣画 D.肇庆端砚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列是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1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A.木已成舟 B.藕断丝连 C.火上浇油 D.刻舟求剑 14.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y, ,解得y=3.2g,选项C正确;D、Fe2O3是红棕色粉末,铁粉是黑色粉末,所以实验中的现象应该是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选项D不正确。故选C。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详解】A.在ab段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在减小,正反应速率在降低,故A错误;
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___氧__化__性____、毒性、腐蚀性等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整体才能 构成物质的单个粒子(分子、原子、
表现出来
离子)就能表现出来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 铁能生锈,氧气能助燃,CO能还原
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CuO等
物质的性质___决__定____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___反__映____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典例 2】(2020·济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C )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制作饰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作除味剂
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作干燥剂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作制冷剂
故选【:C典。 例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解析】A选项,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 2H2↑+O2↑、 C+O2 CO2,故选A;B选项,NaCl不能一步转化为CO2;C选
项,MgO不能一步转化为H2O2;D选项,CaCl2不能一步转为为CaO
答案选C。
图Z9-13
【解析】A选项,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 2H2↑+O2↑、 C+O2 CO2,故选A; _________ 、 _________ 、
C.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_________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_________物质的性质
B.石油的分馏,煤制成焦炭
C.生石灰吸水,活性炭吸附色素
D.“百炼成钢”,“蜡炬成灰”
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
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B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BaCO3,正确,故选A
4、【2019江西省】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液氧
A.测定空气中O2 B.验证浓H2SO4的 C.比较合金与纯金 D.判断溶液的酸
的含量
腐蚀性
属的硬度
碱性
考点突破·释疑难
物质的变化
【典例 1】(2020·南充中考)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D)
A.液氮用作制冷剂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风力发电
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成碳酸钙沉淀6.00g,根据反应中的关系,CO和CO2是1∶1的关系,CO和CaCO 3也是1∶1的关系,设理论上需要一氧化碳质量为x, 解得x=1.68g。但实际实验过程中要先通一氧
A 干冰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碳,反应后还要继续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反应中有部分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该实验中消耗的一氧化碳肯定超过1.68g。选项B不正确;C、根据 ,设Fe2O3的质量为
【答案】C
C 【答案】D
—
—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D 稀有气体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A错误;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C.塑料、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当否,故C正确;
答案:C
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D、改用铁粉,增大了铁与硫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
B、Fe→FeCl2,Fe+2HCl=FeCl2+H2↑,可以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Fe→Fe2O3,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3Fe+2O2 Fe3O4,不是氧化铁,不能一
C.把石墨制成金刚石 步实现;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FeCl2→Fe(OH)2,FeCl2+2NaOH=2NaCl+Fe(OH)2↓,可以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D.分离空气制氧气 5组可能,1、CaCO3、BaCl2;2、CaCO3、Na2SO4;3、CaCO3、NaOH;4、CaCO3、BaCl2、NaOH;5、CaCO3、Na2SO4、NaOH;错误,B、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正
确,C、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正确,D、若向无色滤液X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NaOH,因为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
_石__蜡__熔__化__ 、 _水__结__成__冰__ 、
_煤__燃__烧__ 、 _铁__生__锈__ 、食物
_汽__油__挥__发__ 、铁水铸成锅、金属铜导电 腐烂、呼吸、 炼铁、 _酿__酒__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 沉淀等不能用来作为我们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如灯泡通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 现象,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为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都会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 氧化碳,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锅炉、轮胎的爆炸为物理变化。
A.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 B.冬天河水结冰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解析】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X,可判断原物质中一定没有CuSO4(因为它的水溶液呈蓝色),同时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可能是
CaCO3或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的BaSO4沉淀,在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是CaCO3,而不是BaSO4,A、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