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诗词五首》人教版 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诗词五首》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诗词五首》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含义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 生字:
怒号挂罥塘坳布衾大庇筠脉脉
白蘋洲戍轮台夜阑吟鞭
二. 作者及诗词介绍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体裁:歌行体
2.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给剑南节度使作参军,节度使上书称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

此诗写于761年,安史之乱中,杜甫流离失所,760年,他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安定下来。

才住了一年多,就被一次大风吹破,接着又是大雨,杜甫长夜难眠,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

写的是茅屋,表现出来的却是作者忧国忧民思想情感和苦己济人的伟大品格。

3. 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和苦己济人的伟大品格。

4. 小结:
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二)《南园》
1. 体裁:组诗
2.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因避父讳,终生不得志,终年27岁,有《昌谷集》。

3. 组诗《南园》共十三首,是李贺闲居乡园时的杂咏,内容主要是写景和咏怀。

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更多的流露了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

4. 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体现了诗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昂扬意绪和紧迫心情。

5. 小结:诗的前两句先骇人听闻,后两句再以理服人,激昂流畅,无所顾忌,感喟多,哲思亦深,令人回味不尽。

(三)《梦江南》
1. 体裁:词,“梦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2. 温庭筠,字飞卿,唐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词风艳丽华美,是花间词的开创者,有《金荃集》。

3. 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描绘了盼望之切,相思之苦,愁思之深。

“斜晖脉脉”表面上写水,实际是暗喻望穿秋水的眼神。

“水悠悠”既指江水不断东流,又指忧思不断。

眼再望见小洲上的白蘋,更是柔肠寸断。

这以景物描写来衬托心理的写作手法实在妙极。

4. 小结: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 体裁:七言绝句
2.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终年85岁,现存诗计9300首。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3.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赋闲在家时写的。

当时他因上书北伐已被解职三年,时年68岁,但犹日夜不忘恢复国土,报效祖国。

4. 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通过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诗人形象,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5. 小结:这诗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的是诗人赤裸裸的爱国思想;后两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五)《已亥杂诗》
1. 体裁:组诗
2. 龚自珍,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主张改良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3. 1839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朝廷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

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得罪长官。

在辞官回家途中创作了大批组诗《已亥杂诗》,这首诗是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4.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将自己的身世与落花相结合,表达了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表明辞官后他会继续为改革和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生命。

5. 小结: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1. 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①施施.而行②攒.蹙累积③晦.明变化者④燕.地寒⑤曝.沙之鸟⑥布衾.
A. shīcuán huǐyān pùjīn
B. shīzǎn huìyàn pào qīn
C. yìzǎn huìyàn bào jīn
D. yìcuán huǐyān pùqīn
2. 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
(1)穷
穷.回溪()
而不知其所穷.()
而乐亦无穷.也()
穷.且益坚()
(2)始
于时冰皮始.解()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余之游将自此始.()
(3)乐
而乐.亦无穷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4)得
始得.西山宴游记()
悠然自得.()
欲出不得.()
3. 选出各组句中加点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1)()(2)()(1)至:
A. 自远而至.
B. 至.无所见而犹不归
C. 至.满井
D. 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
(2)是:
A. 不知木兰是.女郎
B. 居是.州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D.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4. 选出各组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1)()(2)()(1)
A. 环滁皆山也
B. 醒而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C.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2)
A. 自余为谬人
B. 不与培蝼为类
C.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D. 山峦为晴雪所洗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云归而.岩穴暝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望西山,始指异.之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D. 与万化
..冥合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 局促
..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C. 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 天籁人寂,合同
..而化
7. 下列诗句诵读节拍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C.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8. 按提示填空或据上下句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希望天下贫寒者俱得安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已亥杂诗》中,赞美落花有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0—14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
(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
(5)非丝.非竹.()
10. 翻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B.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C. 山水之乐.而乐.亦无穷也
D. 而.年又最高朝而.往,暮而归
12. 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第二段的描写中心,应是______________;试写出文中具体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应是,(1)春:______________;(2)夏:______________;秋__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__
13. 选文第三段写了四层意思,试从文中找出四个短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4. 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15.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16.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17.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三)现代文阅读
寻人启事
①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地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②用女孩的逻辑来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

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③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

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

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

别忘了,我很漂亮。


④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⑤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

这要花很多钱。

女孩心里高兴。

⑥你永远找不到我。

女孩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⑦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⑧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子开始惭愧。

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⑨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

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⑩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⑾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里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

“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

”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⑿合同期总算满了,女孩风尘仆仆地赶回A市,近家情怯,女孩颤抖的手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⒀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⒁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18. 女孩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19. 第(6)段运用了和两种描写方法,请你猜测女孩此时的心情:。

20. 第(8)段画线处“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21. 试用几个词概括女孩的性格特征。

22. 第(12)段加点词语“总算”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3. 读过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试题答案】
一. 1. D 2. (1)走尽;尽处;穷尽;贫穷(2)刚刚;曾经;才;开始(3)乐趣;快乐;以……为乐;(4)认识;得意;能够
3. (1)B(2)A
4. (1)C(2)D
5. C
6. C
7. D
8. (1)安得……安如山(2)落红……护花(3)略
二. (一)9. (1)草木茂盛(2)命名(3)就(4)意趣(5)琴瑟类弦乐器
10. 欣赏山水的乐趣,心中领会到,又把它寄托在喝酒之上
11. C
12. 山水之乐;(1)野芳发而幽香(2)佳木秀而繁阴(3)风霜高洁(4)水落而石出
13.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二)14.D
15.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16.勤学苦练、专心致志17.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三)18. 女孩认为母亲苛求她
19. 心理动作既有“报复”母亲之后的得意,又有获得自由后的轻松
20. 表现了母亲在女儿出走后悔恨不已的心情,同时留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
21. 单纯、任性
22. 不能删去,删去后表达不出女孩急于想见到母亲的迫切心情
23.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