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比选报告 (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方案比选报告
篇一:桥型方案比选报告
增城大桥改造工程桥型方案构思与比选
1 项目概况
某大桥位于所在城市市中心区东北侧,是该市中心城区东北侧进出城重要通道。
目前该大桥宽度仅为双向两车道,而桥两岸的道路均已改建为双向六车道,使
得该桥成为所在地区的交通瓶颈,因此其改建迫在眉睫。
原大桥无论是桥面宽度、设计荷载等方面均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和交通发展的要求,也无法满足附近
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起居的正常要求。
同时原大桥存在较严重的病害,虽然经过
多次维修加固,但由于原桥建造标准太低,难以提高到现行技术标准,对社会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均造成严重威胁。
要把该市建设成为生态型、现
代化的城市,加快城区交通网络的建设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本项目的建设符
合该市总体发展规划。
1.1 桥梁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 1) 道路等级: 公路一级结合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
( 2) 计算行车速度:50 km/h;
( 3) 车道及桥宽: 按六车道设计,两侧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机非车道之间设绿化带;
( 4) 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公路-Ⅰ级;
( 5) 桥梁设计洪水频率: 1 /100;
( 6) 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 1g( 地震基本烈度7 度) ,本桥
提高1 度,按8 度设防。
1.2 桥位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情况气象及水文
增城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夏季长达半年之久。
增城年平均气温21.9℃,历年极端最高气
温38.6℃,极端最低气温-1.9℃。
年平均最高气温31.9℃,年平均最低气温11.8℃。
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201X.6毫米,其中4-9月降雨量1657.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2.6%。
年平均相对湿度78.7%,最小相对湿度7%。
无霜期长。
年平均风速2.2米/秒,年平均雷暴日数79.5天。
按百年一遇洪水位作为设计水位,确定本桥设计水位为11.754米。
工程地质
根据桥位处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地层主要有填筑土层(Qme)①杂填土;第四系冲积层(Qal)②-1粗砂、②-2粉质粘土、②-3淤泥质中砂、②-5砾砂及
②-6圆砾;第四系残积层(Qel)③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下古生界(Pz1)混
合片麻岩④-1全风化混合片麻岩、④-2强风化混合片麻岩岩、④-3中风化混
合片麻岩及、④-4微风化混合片麻岩。
通航条件
本桥桥位处航道技术等级为Ⅵ级。
其要求双向通航孔净宽不小于40米,净高不低于6米,最高通航水位为5年一遇洪水位,即为8.074米。
2 桥型方案构思
2.1 桥梁跨径构思
根据桥梁所在城市航道局要求,该桥所跨通航等级为Ⅵ级。
桥位处河宽260m,
路线中心线与水流方向交角为90°。
桥下通航净高按6m 考虑,单向通航孔净
宽40m。
考虑一定的防撞设施及安全距离,满足通航要求最小跨径为60m。
引
桥跨径布置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考虑施工方便、快捷,引桥采用跨径30m
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
2.2 主桥结构形式构思
该桥所在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建大桥作为城市景观
桥梁,应综合考虑美观、经济、后期维护、防撞安全、施工难易、协调难易及
地标建筑等因素,经过对其所在桥位地形、地貌和周边既有建筑的考察,并结
合该市的规划,同时考虑航道的规划发展,分别提出1个推荐方案和3个比较
方案。
推荐方案采用了中承式拱桥,本次设计的4个桥梁方案概况见表1。
3 桥型方案
3.1 中承式拱桥
桥梁所跨河流上现有桥梁形式以连续梁、简支梁以及上承式拱桥为主,本方案
采用中承式拱桥的造型宛如“展翅腾飞”的姿态,寓意该市的腾飞发展,希望
能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该市带来飞跃发展。
作为连接中心城区东西向的重要桥梁,大桥主拱圈像两道“彩虹”横卧在河流上(如图1),更增添了整体景观效果。
主跨除满足40m 宽的通航要求外,采用128m 的大跨径还能有效减少水中基础
的施工。
本方案跨径布置为(1×30)m 预制小箱梁+((来自:WwW. : 方案比选报
告 )36+128+36)m 中承式拱桥+(1×30)m 预制小箱梁,全长265.04m,
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
主桥采用整幅双向六车道,全幅桥宽41m,左右幅均为12m 车行道+2.5m 拱脚区+5.5m 人行道,中央设1.0m防撞墙。
引
桥采用分幅设计,左右幅路幅组成相同,设计为5.5m 人行道+12m 防撞墙
+0.5m 防撞墙=18m。
图1 中承式拱桥效果图
3.2 地锚式独塔空间扭索面斜拉桥
为避免在河道中设置桥墩,主要考虑以斜拉桥一跨通过为主,故决定采用独塔
斜拉桥以及空间索面来增强结构的视觉冲击力。
本桥建成后,无论是跨度还是
索塔在此类桥中均属首次使用,具有较先进的技术水准和景观的独特性;以“吉祥鸽”为创意的大桥主体造型宛如展翅腾飞的姿态(如图2),寓意城市
的的腾
飞发展。
本方案桥孔布置为(50+160 +50)m,全长263.56m;上部结构采用
钢箱梁,梁身与塔身固结,塔身与锚碇之间通过系梁平衡水平力。
上部为三跨
等高度连续钢箱梁,梁高2.5m,孔径布置为(50+160+50)m。
主桥采用整幅双
向六车道,全幅桥宽40m,左右幅均为12m 行车道+0.5m 防撞墙+5.5m人行道,中央设3.0m 锚索区及两侧各0.5m 防撞墙。
图2 地锚式空间扭索面斜拉桥效果图
3.3 三跨连续刚构桥
为满足通航要求,同时减少水下基础数量,采用三跨连续刚构桥。
主梁通过二
次抛物线形实现截面变高,线性流畅简洁;桥墩采用双薄壁桥墩,能有效减小
支点负弯矩,减少结构材料用量,且墩梁固结,成桥后支座数量少,减少后期
支座养护,有效降低成本;桥梁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视野开阔,如图3。
本方
案跨径布置为(1×30)m 预制小箱梁+(36+128+36)m 中承式拱桥+
(1×30)m 预制小箱梁,桥梁全长265.04m。
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
主桥采用整幅双向六车道,全幅桥宽41m,左右幅均为12m 车行道+2.5m
拱脚区+5.5m 人行道,中央设1.0m防撞墙。
引桥采用分幅设计,左右幅路幅组成相同,设计为5.5m 人行道+12m 防撞墙+0.5m 防撞墙=18m。
图3 三跨连续刚构桥效果图
3.4 四跨连续梁桥
根据航道部门的要求,桥位处通航等级为Ⅵ级,双向通航孔净宽40m,主跨采用60m 跨径能满足通航的要求,跨径、梁高相对较小,主梁通过二次抛物线实现截面变高,线性流畅简洁(如图4),且设计、施工技术成熟养护简易,工程造价较低。
本方案跨径布置为(1×30)m 预制
小箱梁+(40 +60 +60+40)m 连续梁+(1×30)m 预制小箱梁,全长
265.04m。
主桥采用连续梁,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
主桥及引桥均采用分幅设计,两幅之间设有2m中央绿化带,左右幅路幅组成相同,设计为5.5m 人行道+12m 车行道+0.5m 防撞墙=18m。
图4 四跨连续梁桥效果图
4 方案对比
该大桥四种桥型方案的方案对比见表1。
4.1 中承式拱桥桥梁造型美观,构思独特,建成后能够成为地标性建筑物,虽施工工艺较复杂,后期维护工作量大,造价略高,但性价比好,其最大特点是较为突出的先进性。
4.2 地锚式独塔空间扭索面斜拉桥桥梁造型美观,构思独特,塔型模仿生态,但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长,造价较高。
4.3 连续刚构桥设计、施工技术成熟;变形小,结构刚度好,行车平顺舒服,养护简易,抗风抗震能力强;工程造价相对低。
4.4 连续梁桥结构常规,施工、设计技术都很成熟,造价较低,施工难度相
对较小,造型一般,但经济性好,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增江上已建桥梁多数为连续梁、简支梁或上承式拱桥,要把增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要求本桥梁设计富有时代特色,除起到连通增江东西两岸的作用外,还要起到美化投资环境的作用,成为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最终采用中承式拱桥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篇二: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方案比选研究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方案比选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登汝高速、云武高速实例进行论证,同时对路线方案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也做了较为深入探讨,为今后进行走廊带选择、路线方案比选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速公路、走廊带、路线、设计理念、设计原则、方案比选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insert your high-speed, high-speed yunwu instance, the design idea, design principle of route scheme also made a more in-depth discussion, for the future to choose, route corridor with scheme comparison provides a train of thought.
keywords: highway, corridor belt, line, design concept, design principles and scheme comparison
一、引言
公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其投资额大、占地多,所以在可行
性研究阶段就需要进行深入的方案比选,本文从路线走廊带的选择及路线方案
的比选出发,以求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
公路走廊带选择
可行性研究首先是选择公路走廊带,走廊带是一个带状区域,直接影响公路的
辐射影响范围、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路网结构、社
篇三:方案比选
方案比选
桥型方案的选择原则
(1)桥型方案要求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施工难易程度,并综合考虑
美观。
(2)桥孔设计要满足通车要求。
比选方案
以桥梁结构的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美观性和施工难易程度为考虑因素,
综合考虑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从三个合理方案中比选一个最优方案,作为此
次的设计方案。
在方案设计中,本设计提出以下三种方案供比选。
(1)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型简支梁桥预应力砼充分发挥了高强材料的特性,具有可靠强度、刚度以及抗裂性能。
结构在车辆运营中噪音小,维修工作量小。
其施工方法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工期短效益明显。
伸缩缝少,行车舒适,
满足高速行车的要求。
再用滑动支座时,连续长度可增大。
温度、砼收缩徐变
产生的附加内力较小。
且全桥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连续梁内力的分布较合理,
其刚度搭,对活载产生的动力影响较小。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变形也是最小的。
连续梁超载时有可能发生内力重分布,提高梁部结构的承载力。
除动墩外,连续梁的桥墩及基础尺寸都可以做得小些。
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中分跨、主梁高度、横截面形式和主要尺寸的
拟定是方案设计中的关键所在。
通过以上资料对比,当采用多跨连续梁时,中
间部分采用等跨布置,边跨跨径约为中跨跨径的0.6~0.8倍。
此方案中的边中跨比值为0.60。
当边跨采用主跨径的0.5倍或更小时,则在桥台上要设置拉力
支座。
本桥采用 60+3*100+60m 的五跨一联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变截面箱梁。
中间支点梁高 6.0 米,边支座及跨中梁高 2.5 米。
(2)刚构桥方案刚构桥具有以下有点:1,施工无体系转换。
2,主墩无支座。
3,静定结构基本不产生次内力。
同时它也具有以下几个缺点:1,全桥伸缩缝道数为桥孔数的两倍,行车舒适性较差。
2,若设计不当在跨中容易产生较大的收缩徐变挠度。
3,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桥向抗扭刚度小,难以满足特大跨径对悬臂施工和横向抗风的要求。
本方案桥跨拟采用80+135+80(M),变高度箱形
截面,高度从跨中2.5m向支座6m以二次抛物线形式渐变,采用悬臂现浇施工
方法。
(3)斜拉桥方案本方案采用的斜拉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由地质、通航、水文等方面的要求,桥跨拟定为 125+300+125(M)。
密索体系斜拉桥加劲梁高通常为跨径的 1/70~1/200。
本桥梁高取 2.75m。
混凝土主梁上索间距一般为 8m、4m,拉索的最小倾角在25°以上,塔上索间距一般取为 1.6~
2.2m。
本桥的索塔高取为 80m,H/L1=0.27。
施工方案:主桥主塔施工采用滑模施工。
在索塔中,塔柱施工的同时,在索塔下利用托架横梁处拼装零号块主梁;塔索上塔柱施工的同时,拼装塔索上横梁处用于起吊主塔处无索各梁段的斜拉式天车。
塔索封顶后,利用天车起吊已在工厂完成的零号块各梁段,并在托架上焊接梁间接头,焊接完成后张拉第一对斜拉索, 张拉到位后利用天车起吊主梁吊
机散件并在梁段拼装完成。
此外开始对称吊装 8标准梁段,至边跨合拢后,中跨
继续吊装,直至中跨合拢。
表1-1方案比选表
推荐方案
基于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美观性和施工难易程度的综合考虑,本次设计
我选择方案一为设计方案。
本人推荐采取第一方案。
结论:综合上述各方案的优缺点的比较,结合设计的实际,本设计采用方案一,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