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
告总结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

从第二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二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最后一周为3学时),14周结束,共27学时。

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

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实验三:控制面板与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
2.
3.
4.
5.
6.掌握磁盘格式化的方法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掌握任务管理器的基本操作掌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实用程序的使用(A班)了解系统配置实用程序的使用(A班)了解注册表的原理及会简单的使用注册表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1中的全部任务(9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2中的全部任务(99页)
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1](107页)
4.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1](109页)
5.(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2](107页)6.(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2]和[任务3] (109页)
7.(A班)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7中的全部任务(110页)8.(A班)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8中的全部任务(112页)实验四: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
实验目的:
1.
3.
4.掌握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方法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和打开掌握文档的基本编辑与排版操作掌握页面设置的基本操作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1中的全部任务(33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2中的全部任务(39页)实验五:Word 文档的修饰、视图、样式、模板及邮件合并
实验目的
1.
2.
3.
4.掌握分栏、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方法掌握视图的切换方法及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方法掌握样式和模板的使用(A班)掌握邮件合并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3中的全部任务(45页)
2.(A班)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2-1中的全部任务(115页)
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2-2中的任务(118页)实验六:Word中的表格处理与图文混排
实验目的:
1.
3.
4.掌握表格的基本编辑、录入与基本格式设置操作掌握表格计算与排序操作掌握图片、艺术字等图形对象的插入与编辑;掌握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4中的全部任务(51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5中的全部任务(57页)实验七: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格式化
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工作簿建立、保存与打开
2.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操作
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4.掌握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操作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1中的全部任务(66页)
2.(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2中的全部任务(129页)实验八:数据图表化
实验目的:
1.掌握嵌入图表和独立图表的创建
2.掌握图表的整体编辑和对图表中各对象的编辑操作
3.掌握图表的格式化操作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2中的[任务1]和[任务2](73页)
2.创建以姓名和各科成绩为数据区的内嵌式簇状柱形图,并设置
主要刻度间隔为20,设置X轴上的姓名格式为“蓝色、粗体、14磅”实验九:数据管理
实验目的:
1.
2.
3.
4.掌握数据列表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操作(A班)掌握数据有效性设置和圈释无效数据的方法掌握数据透视表的操作(A班)掌握数据追踪分析方法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2中的[任务3][任务4]和[任务7] (73页)
2.(A班)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1中的全部任务(125页)
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3中的全部任务(130页)
4.(A班)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4中的全部任务(131页)实验十:演示文稿的建立
实验目的:
1.
2.
3.
4.掌握演示文稿建立的基本过程掌握演示文稿格式化和美化的方法掌握幻灯片母版和配色方案的使用掌握应用设计模板的使用方法
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