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
陂?①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
然绝俗,车马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并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①扩散,涧谷深密。
中存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密松枥,萧然韵致,车马之迹
不至。
每风止日落,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坐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存有二三子,好
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漫步而上时。
穷山之浅,力极而息,扫叶席草,暴
疾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用膳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无人知晓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
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
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从子瞻游,存有山可以尼里,存有水可浮,子瞻未尝不褰②裳先之。
存有严
禁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清风泉石之上,撷林卉,滚涧虚,酌水而尝之,见
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
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
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备注】①陂?(pōtuó):不平的样子。
②褰(qiān):划破裤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
b.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杖:拄,撑
c.其小皆百围千尺,不容予以斤斧提:施予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整体表现子瞻“乐意山水”的一组就是(3分后)
①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②幅巾迎笑,相携漫步而上时
③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④倚怪石,廪田木,俯瞰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
⑤有山可登,有水可浮
⑥亭变成而西山之胜始具有,子瞻于是最乐。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④⑤⑥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归纳,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
a.本文思路有特色。
既抓住建亭的环境特点,又突出苏轼的思想性格。
游山之行为记叙建亭铺垫,建亭之举又为议论志趣蓄势,快乐之思再为全篇画龙点睛。
b.本文内容存有三乐:一就是身居“韵致”,纵情山水,“无人知晓其久”;二就是结友携游,“自得营之”,战胜自然;三就是天助人愿,改建观亭,增胜添趣。
c.本文表达有韵味。
辞采华美,句式错落,音韵优美,行文流畅。
熔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于一炉,集景致美、雅趣美、情理美为一体,浑然圆合,耐人品读。
d.本文情感存有变化。
作者先是不为外物伤情,不因境遇悲怀,“以烦人为悦”,悠然欲求。
后又在结尾说道“丁冬利害之所在”,抒发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穷山之浅,力极而息,扫叶席草,暴疾相劳,意适忘反。
(5分后)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