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12-11-26T16:17:02.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梁婧1 谢剑2
[导读]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
梁婧1 谢剑2(1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青浦 201700)(2上海市青浦区卫生局卫监所上海青浦 201700)【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9例骨科行手法复位患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等处理,静脉推注芬太尼,3min后推注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行复位手术。
术中观察患者反应情况,酎情追加丙泊酚。
结果观察发现,患者麻醉后,SBP、HR、SPO2、RR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做特殊处理;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1例患者牵拉刺激时有呻吟,但可耐受,对手术无影响;3例患者清醒后出现头晕症状,休息30min后均自行缓解,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骨科手法复位术中其麻醉效果较为满意,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芬太尼丙泊酚骨科手法复位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192-01 骨科手法复位是骨科门诊常见的手术之一,过去常在局部麻醉或非麻醉状态下进行,多因患者疼痛、紧张等因素而影响复位的成功完成。
我院依据文献,观察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方式在临床骨科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9例骨科行手法复位患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5.6±5.6)岁;患者骨折25例,关节脱位14例;ASA分级为Ⅰ~Ⅱ级。
其中9例为门诊手法复位失败后再次复位。
1.2 病例排除标准
排除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排除患者有明显血流动力学紊乱;排除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哮喘病史;排除患者有麻醉禁忌症。
1.3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面罩吸氧,静脉推注芬太尼,3min后推注丙泊酚;患者入睡后,观察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开始行复位。
术中观察患者反应情况,酎情追加丙泊酚;手术结束后,患者在复苏室内监护直至完全清醒。
观察患者麻醉前、中、清醒后无创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观察发现,患者麻醉后,SBP、HR、SPO2、RR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做特殊处理,详见下表;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1例患者牵拉刺激时有呻吟,但可耐受,对手术无影响;3例患者清醒后出现头晕症状,休息30min后均自行缓解,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满意。
表患者麻醉前后、清醒后BP、HR、SPO2、RR指标对比
指标麻醉前麻醉中清醒后
SBP(mmHg) 119.4±10.3 107.4±11.3 117.2±11.2
HR(次/min) 85.0±15.4 75.1±15.3 84.9±11.3
SPO2(%) 98.6±0.7 96.4±0.5 97.9±1.0
RR(次/min) 17±1 13±1 15±1
3 讨论
关节脱位、骨折行手法复位时,患者常因疼痛刺激强烈而影响复位效果,行麻醉时不仅需要有一定的静镇作用,还要起较强的镇痛效果。
丙泊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镇静作用强、作用时间短、苏醒彻底等特点,一般静脉应用一次臂脑循环即可起效,作用无蓄积,较为适合门诊手术应用,但镇痛效果较弱,单独应用时剂量偏大;芬太尼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是合成的苯基哌啶类药物,具有麻醉性镇痛作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因疼痛、躁动而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轻丙泊酚的循环抑制使用,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佳、术中体动少等特点,较为适合应用于门诊骨科手法复位术。
本组研究中,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骨科手法复位,通过观察患者麻醉前后、清醒后BP、HR、SPO2、RR指标发现,患者BP、HR、SPO2、RR指标均较麻醉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均位于正常范围内,无须进行特殊处理,术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牵拉时出现呻吟,但在耐受范围内。
总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骨科手法复位术中其麻醉效果较为满意,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洪波,平秀红.骨科手法复位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50-52.
[2]邬红霞.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5):555-556.
[3]张艳琴.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0):908-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