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现阶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仍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学生独立操作多、互助合作活动少的现象。

教师对“人”的关注不够,轻情感倾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轻自主学习;重传授和学生独立操作,轻合作学习;重问题解决,轻问题意识培养……反思存在的这些问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切改变现状的任务——如何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如何去克服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情绪?如何去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其理论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

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合理设置小组合作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学习环境
首先,应组建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时,根据所教的班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个体差异等因素,帮助学生组建3人或6人学习小组。

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领导,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

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小组间进行,如“攀登综合实践活动智慧峰”、“爬梯子夺红旗”、“小组综合实践活动朗读对抗赛”等,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应精心巧妙的编排学生座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座位的排列方法有很多,如扇形排列法、双马蹄形排列法、“T”型排列法、田字格排列法、梅花形排列法等等。

针对班里的固定小组,我尝试了四人轮动的排列方法。

通过这种编排,使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

在这种交往中,四人都可以再次进行组合,每次组合后的同位都不一样,这样,就更加增加了小组间的交流。

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我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

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参加各自小组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

通常我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二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三、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合作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

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

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

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等候;求助→提供帮助;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寻求反馈→提供反馈;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回活动;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等。

四、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我在此过程中对学生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通过对比,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我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这几组评价以前者为主,但又可多重结合;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功能(通过评价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的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至今,作为教师,我们深感此模式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综合
实践活动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能够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我们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要求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从课堂内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模式到课堂外小组共同研究的课题,学生们都需要通过小组集体的智慧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课题,成员间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在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中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在评价时,有意识强化小组群体的表现,弱化个体效应,每个成员都会不自觉地将小组的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紧密相连,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每位学生切实体会到“小组荣,我就快乐”,从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有利于在“双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效率。

由于每个小组责任分工明确,因此每节课后小组都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有效地运转。

正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许多机械性的查找资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组共同研究的小课题和小课本剧。

学生和教师都明显感到肩上的负担轻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兴趣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六、教师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在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二)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

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

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三)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

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

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合作技巧,除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运用的空间是非常广泛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会随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而不断发展完善。

但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提高待优生的参与度、树立“小先生”、“小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示范带头作用的同时,杜绝"小权威"现象的发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保证最大限度的发展,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