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钢3号炉炉况转顺操作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钢3号炉炉况转顺操作实践
张兴才李华彭照川梁向华
(张店钢铁厂)
摘要张钢3#高炉通过调整风口布局和装料制度,使炉内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风口平均度有了明显改善,炉况顺行度大为
好转,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了明显的进步。

关键词高炉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煤气流顺行度
1概况
张钢3#炉(128m3)这代炉役是2000年1月16日经大修扩容后开炉的,共有9个风口,炉体冷却壁共六环,采纳软化水强制循环自下而上冷却,风口采纳工业水冷却。

由于各种缘故,这代3#炉在开炉之后不久就在生产中显现了偏料情形,导致炉况不顺。

由于长时刻使用进展边缘的装料制度,西部 6#、7#、8#风口方向三环、四环有部分冷却壁烧损,为了减少漏水入炉,已将烧损的冷却壁的冷却方式由软化水自下而上强制循环冷却改为由工业水自上而下冷却。

2 转顺前3#炉炉况进程
3#炉在2006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

为进一步提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006年年底将6#、7#、8#三个风口由Φ85mm改成Φ90mm的风口,其余风口由Φ90mm改成Φ95mm的风口。

之后,炉况开始不顺,要紧表现为上下部不相适应。

从风口表现看,西部6#、7#、8#风口方向料快、经常下软熔物或生料,显现边缘管道征兆。

休风后观看料面情形,6#、7#、8#风口上方料面较高,煤气火专门少。

从出渣出铁情形看,上下渣温差别大,出铁过程中炉温波动大,两头低中间高,高碱度高硫。

由于休风后观看料面发觉其西高东低,当时认为该方向边缘气流不足,为此依照料面情形于2007年2月22日将7#风口换成Φ95mm的风口,2月25日将6#、8#风口换成Φ95mm的风口,4月25日将7#、8#换成了Φ100mm的风口,4月30日将4#风口换小成Φ90mm的风口。

风口配置调整后,3#炉的炉况进程并没有好转,反而有恶化的趋势,专门是当炉温下行时。

7#、8#风口方向频繁显现管道征兆,在操作中不得不频繁采纳双装抑制管道。

但煤气利用仍恶化,仅在6月份就显现了数次凉炉∶6月12日小夜班炉凉,从17:35开始缩矿慢风复原,至13日14:40全风,复原过程中共计加净焦38车;6月21日炉凉,慢风并加焦三车复原,生铁[Si]最低到了0.10%;6月28日炉凉,慢风9小时20分钟,加净焦20车,最低[Si]为0.28%。

炉况不顺严峻制约着3#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炼铁厂四座128m3高炉的要紧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如表一所示∶
表一:2006年和2007年1~6月1~4#炉要紧指标对比
备注∶* 2#炉和4#炉分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项修,项修当月各项指标未计入该表。

3 缘故分析
由于3#炉长期存在偏料现象,加之长期采纳进展边缘的装料制度,煤气流对炉墙的冲刷较为严峻,致使西部6#、7#、8#风口方向炉衬脱落炉墙凹陷,导致三环、四环处高炉操作内型不规则,使得该部位边缘气流进一步进展。

在这种情形下,仅仅通过观看料面情形扩大6#、7#、8#风口直径,则更进一步加剧了该方向的边缘气流,这确实是这几个风口方向频繁显现管道征兆,经常显凉的缘故。

当炉温下行炉缸热量降低至一定值,料柱软熔带下移至内衬脱落处时,由于高炉内型发生较大变化在此凹陷,软熔带在该处被拉伸变薄,极易被较为进展的边缘煤气流冲击而断裂脱落,这确实是炉温下行时7#、8#风口方向频繁下软熔物的要紧缘故。

至于炉顶料面显现的西高东低现象,则是由于7#、8#风口方向长期显现管道,致使管道周边煤气流专门少,该方向炉料只能从管道处专门小的区域下降。

高炉休风后,管道被堵塞,从炉顶观看料面时必定是7#、8#风口上方整个区域料面较高没有煤气火焰。

4 采取的措施
依照以上分析出的缘故,调整了操作方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要紧从下部送风制度和上部装料制度上进行了调整。

4.1 调整风口面积
由于3#炉这次炉况不顺的要紧缘故是6#、7#、8#风口方向过于进展的边缘煤气流对软熔带冲击较大,煤气流分布失常。

而要抑制该方向过于进展的边缘气流,要紧应该采取的措施确实是缩小该方向风口的直径。

因此,利用7月2日的打算检修机会,将6#、7#、8#风口分别由Ф95mm、Ф100mm、Ф100mm换小为Ф90mm、Ф95mm、Ф90mm的风口。

这次调整风口面积能实现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为了稳固炉况,二是3#炉已到炉役后期,适当缩小风口有利于高炉本体爱护。

4.2 调整装料制度
批重对炉料在炉喉分布阻碍专门大,适当扩大矿批能使矿石分布平均,据相关资料,128m3高炉的适宜矿批应大于4.0吨[1],依照3#炉的具体炉况,适当扩大矿批,同时增加抑制边缘的料制有利于煤气流分布更平均合理,有利于炉况顺行。

因此,车间在调整风口直径后,又依照炉况进程逐步将矿批由3.85吨扩大到4.0吨,将装料制度由4ppkpk+kpppk调整为全是ppkpk。

依照炼铁厂现在所用各种原燃料的粒度情形,经试验证明实行矿矿混装、矿焦混装上料能减小料柱界面效应,有利于提高料柱的透气性,同时能使入炉料的批重和成分更加平均,有利于炉况稳固顺行。

3#炉目前所用的炼铁原料由烧结矿、安吉拉斯矿、球团矿组成,车间酌情将球团矿、安吉拉斯矿和粒焦平均掺入到了每一批料的烧结矿中,使得每一批料的矿石重量差不多上4.0吨。

4.3 适当提高生铁含硅量
在总结3#炉的炉况进程时发觉,当其它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形下,经常是生铁[Si]一旦低于0.6%,煤气利用就会变差,生铁含硫大幅上升,如2007年7月17日大夜班的第二、三、四、五这四炉铁,[Si]分别为0.55%、0.62%、0.56%、0.64%,脱硫用碱粉量分别为180kg、40kg、180kg、未加碱,经化验最终生铁[S]分别为0.041%、0.048%、0.040%、0.035%。

依照这种情形,车间通过召开工长会议,调整了操作方针,适当提高了生铁含硅量,将生铁[Si]由0.5%~0.7%调整为0.6%~0.8%。

4.4 改变通工业水冷却壁的出水方式
3#炉由于长时刻使用进展边缘的装料制度,导致6#、7#、8#风口方向三环、四环大部分冷却壁烧损,为了减少漏水入炉,不得不将烧损的冷却壁的冷却方式由软化水由下而上强制循环冷却改为由工业水自上而下冷却。

改前3#炉的工业水出水管路较长且有几个转弯,而所用工业水水质较差,出水管易被污泥等杂物堵塞,导致冷却壁从破旧处向炉内漏水的量增加,阻碍了炉况进程,这也是6#、7#、8#风口方向经常下渣皮的重要缘故。

针对这种情形,在炉皮上焊接了水槽,通工业水冷却壁的出水不经转弯直截了当向下经水槽排走,可不能再显现堵塞现象。

5 成效检查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3#炉的炉况进程有了全然性的好转,炉内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炉况顺行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6#、7#、8#三个风口不再频繁下软熔物或生料,风口平均程度大为好转;南北两个探尺的行走差值减小,由45cm左右缩小到了10cm左右;炉顶南北温度差别从之前的60℃左右缩小到了20℃左右;放铁过程中炉温前后波动减小,之前在放铁过程中炉温两头低中间高而且比较明显,而现在整个过程中炉温波动专门小;煤气利用改善,烧结矿用量从最高时的96.3%下降到了87%左右,与其他三座128m3高炉持平。

炉况进程改善后,3#炉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了明显的好转,从7月3日至8月15日,3#炉共完成实物生铁平均日产量457.7吨,比6月份的平均日产434.9吨提高了22.8吨;完成综合焦
比522kg/t,比6月份的541kg/t降低了19kg/t。

6 结语
3#炉所采取的措施要紧是让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相适应,这次炉况转顺的实践说明,各高炉在制定操作方针时,必须要从本高炉的实际情形动身,抓住阻碍炉况进程的关键环节采取措施,才能实现炉况的稳固顺行。

参考文献
[1].《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周传典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