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万里长城
余光中
那天下午,心情本来平平静静。
后来收到元月3日的《时代周刊》,翻着翻着,忽然瞥见一张方方的图片,显示堪培拉和一票美国人站在万里长城上。
像是给谁当胸锤了一拳,他定睛再看一遍。
是长城。
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
是长城,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
对区区一张照片,反应是那样的剧烈,他自己也感到很惊讶。
万里长城又不是他的,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
他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人,生在江南,柔橹声中多水多桥的江南。
他的脚底从未踏过江北的泥土,更别说见过长城。
可是感觉里,长城是他的。
几十年来,一直想抚摸想跪拜的一座遗产,忽然为一双陌生而自莽的脚捷足先登,他的愤怒里有妒恨,也有羞辱。
他有一股冲劲,要写封信慰问长城。
一回头,太太的梳妆镜叫住了他。
镜中出现了一个中年人,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在耳边。
大陆会认得这个人吗?二十年前告别大陆的,是一个黑发青睐的少年啊!
那位女职员接过信去,匆匆一瞥,然后忍住笑说:
“这怎么行?地名都没有。
”
“那不是地名吗?”他指指正面。
“万里长城?就这四个大字?”她的眉毛扬得更高了。
“告诉你,不行!连区号都没有一个,怎么投递呢?何况,根本没有这个地名。
”
其他的女职员全围过来看。
大家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
其中一位女职员忍不住念起来。
“万里长城:我爱你。
哎呀,这算写得什么信嘛?笑死……这种情书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万里长城在哪里?”
“一封信,只有七个字。
”另一位小姐说。
“恐怕是世界上最短的信了吧?”
“才不!”他吼起来。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信。
可惜你们不懂!”
他从人丛中夺门逃出来,把众多的笑声留在邮局里。
“你们不懂!”他回过身去,挥拳一吼。
在冷冷的雨中,他梦游一般步行回家。
他走过陆桥。
他越过铁路。
他在周末的人群中挤过。
前后左右,
都是年底大减价的广告,向汹涌的人潮和市声儿售大都市七十年代廉价的繁荣。
人潮海啸而来,冲向这个公司那个餐厅,冲向车站和十字路口,只有他一人逆潮而泳,泳向万里长城。
顿然,他变成了一个幽灵,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孤魂野鬼。
没有人看见他。
他也看不见汽车和行人。
真的。
他什么也看不见了,行人、汽车、广告、门牌、灯。
市声全部哑去。
他站在十字路口,居然没有撞到任何东西!他一个人,站在一个空城的中央。
“万里长城万里长,”黑黝黝的巷底隐隐传来熟悉的歌声。
“长城外面是……”那声音低抑而且凄楚,分不清是从巷子底还是岁月的彼端传来。
他谛听一会,脸颊像浸在薄薄的酸液里那样的噬痛。
直到那歌声绕过迷宫似的斜街和曲巷,终于消失在莫名的远方。
于是市声一下子又将他拍醒。
一下子全回来了,行人、汽车、广告、门牌、灯。
终于回到家里。
桌上,犹摊开着的杂志。
他谛视那幅图片,迷幻一般,久久不动,不知不觉,他把焦点推得至深至远。
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
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啊。
万里长城万里长。
而令他更惊讶的是,堪培拉不见了,那一票美国人怎么全不见了?长城上更无人影。
真的是全不见了。
正如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
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堪培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
1972年2月1日深夜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万里长城”为题,不仅因为它是行文的线索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使文章先声夺人,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文化气息。
B. 把蜿蜒雄踞山脊的长城比喻为一条未随古代飞走的龙,意在强调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因而不容许外国人捷足先登。
C. “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作者用诗家语言含蓄交代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因。
D. “寄信”和“回家”两个片段中均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七十年代台湾民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乡愁的忽视。
2. 作者主张散文语言要有弹性,即对于各种句式、语气和语体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
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简要分析。
3. 作者是怎样在虚实变换中展现“他”的流动起伏的情思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一些独特优势。
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
“琴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特别是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稳”“六保”落实,更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累“保民生”的步伐。
成都前段时间就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点赞。
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
成都总府路每到晚上10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拨接一拨,试图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吃回来”。
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
事实上,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
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
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当然,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
成都去年就开始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允许占道经营;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并规定了占道时间。
这些细化的举措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摘编自《“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材料二:
地摊经济指通过摆地摊获得生活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势,以前,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受城市有关行政部门严监管,因其常存在影响城市市容等问题。
2020年,为适应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示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据有关新动态,目前全国各地区针对地摊经济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与规范。
随着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同时零售巨头纷纷加入,共同促进地摊经济的转型升级。
电商巨头纷纷加入,先后推出了地摊经济扶持计划。
6月2日京东发布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组织超500亿的货源,并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
新路通还联合京东数科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的无息除购,预计该计划将服务百万个便利店和百万家地摊。
5月26日美团宣布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消费券通过引流为小店增收,
美团到店综合业务联合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开展“安心消费月”计划,为复工复产小店提供流量扶持,美团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了累计209个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外卖新开的用户还可获得一个月免息贷款。
5月29日,阿里巴巴发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将在1688网站推出“地摊批发专区”,并提供超过700亿元免息赊购。
阿里1688将全部通过工程直供的“新批发”模式触达“摊主”。
(摘编自《京东苏宁美团等企业助力地摊经济扶持计划》)材料三:
当前“地摊经济”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这固然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
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精细化管理方是正道。
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
这是清醒的。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无论摆摊设点还是社区环境,都关乎市民生活品质,关乎市民良好体验。
无论扰民现象还是交通拥堵……看似不是大事,却都与民众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城市治理须下足绣花针般的功夫。
当城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让城市的“主动脉”通畅、“毛细血管”发达,各个“器官组织”都能听“脑”指挥,这样的城市显然更宜居,更有舒适度。
“地摊经济”如果一哄而起,各个城市多年积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就会功亏一篑。
其利弊得失,须细加研判。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如何保民生保就业,最根本的,恐怕还是要在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方面加大力度。
近日,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这是值得各地借鉴的。
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对待它,它会生病的。
显然,惟有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之道,城市才能更健康。
简单的一哄而起,必然导致一哄而散,这是需要避免的。
(摘编自《央视热评:“地摊经济”不能哄而起》)
4.对材料一“地摊经济”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摊经济的“三低”,让它是有了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独特优势。
B.地摊经济如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是最能体现人间烟火味,最能安抚凡人心的经济。
C.不应让管理顾虑拖累“保民生”,事实证明,有序放开地摊经济不仅可以保障就业,还有助于复工。
D.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因其体现得是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因此成了著名的打卡“地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取代“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为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B.地摊经济不能从根本上保民生保就业,在疫情冲击下,唯一办法只能是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
C.京东、美团、阿里巴巴等多家电商响应政策号召,扶持地摊经济,分别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或无息赊购。
D.文明办不将占道经营等作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为地摊经济松了绑,但并不意味地摊经济可一放了之。
6.材料三中,不能支撑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
A.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
B.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
C.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
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
D.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
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
7.材料一和材料三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分别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并各举一例并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察
路遥
一夜春雨过后,城市的空气中少了不少怪味道。
省委大院里鹅黄嫩绿,姹紫嫣红,小鸟在树丛中发出欢愉的啁啾。
这个天地里已经是一片春天的繁荣景象,天完全放晴了,东边的太阳正从一大片楼房后面吃力地爬起来。
乔伯年比往常提前一刻钟吃完早点,换了一双圆口黑斜纹布鞋,准备过一会就出门。
这时候,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张生民来了,说新闻记者马上就到。
乔伯年对他说:“为什么要让记者来?你赶快去打电话,让新闻单位不要派记者来!”
秘书长在一刹那间愣住了,但他很快反应过来,他不敢违抗书记的指示,赶紧转身出去打电话。
张生民一路走,一路想:看来用老办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位新书记的要求了,但怎样才能适应老乔的要求呢?作为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于一种传统的思路和传统的工作方法,而且前任书记对他的工作一直是很满意的。
唉,他现在不会工作了!接二连三地弄巧成拙!
张生民打完电话,刚出了院子,就看见一溜小轿车鱼贯进入省委大院——这是市上的领导们来了。
他赶忙迎上去,把这些人领进了小会议室。
乔伯年进入小会议室时,所有的人都从沙发上站起来。
他和大家一一握了手,也没坐,立在茶几前说:“今天把同志们找来,不说别的事,咱们一块去坐一次公共汽车怎么样?”
大家在一刹那间明白了:省委书记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群众坐车难的问题哩。
张生民说:“为不惊动四方,请大家出去不要公开身份。
”
张秘书长见省委书记赞同地点了点头。
他们先到一个就近的公共汽车站,准备坐四路公共汽车在解放大道六路口下车后,再换坐一趟电车。
此时正值早晨上班的高峰期,公共汽车站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街道两边,自行车像两股洪流,向相反的方向滚滚而去,并且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形成了巨大的漩涡。
过了近十分钟,四路车还不见踪影。
市上的领导们也焦躁不安地向南面张望。
他们多么希望这该死的汽车早点来啊!此刻,他们专心致志地等车,已顾不得和省委书记说两句闲话,以掩饰这令人难堪和不安的局面。
当一辆大轿车从远方驶来的时候,市上的领导们如同看见了救星,脸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
等车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到了街道上,准备拼搏一番。
但是,这辆车驶近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不是四路公共汽车。
领导们脸上的笑容即刻消失得一干二净,再一次陷入困窘之中。
周围一片唉声叹气。
一刻钟以后,一辆四路车终于从南面驶过来了,而且上面空无一人。
车站上的人再一次骚动起来,等待这辆车靠近。
可是,汽车甩站而过,风驰电掣般走了。
人们只好朝着远去的汽车连声叫苦。
乔伯年不言不语立在人行道的一棵中国槐下。
市长秦富功就像挤过一趟车似的,拿手帕不断揩自己汗津津的脸。
市交通局长掏出圆珠笔,把刚才甩站的那辆四路车牌号记在了本子上,脸上的表情似乎说:“哼,龟孙子,等着瞧吧!”五分钟以后,四路车终于来了。
这下一家伙就来了四辆,像蜻蜓交尾似的亲密地连在一起,徐徐进站了。
因为一下子来了四辆空车,人们都上了车,并且车内还不挤,他们后面的第四辆车甚至空无一人,好像是跟着前面的三辆车跑龙套。
车到了下一站。
上面的人还没下完,下面的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进了车厢。
乔伯年一下子被涌到了一排座位中间,两条腿被许多条腿夹住纹丝不能移动。
他赶忙躬下腰,两手抓住车窗旁的扶手杠幸亏他身后有两个小伙子顶着压力,否则他根本就招架不住了。
又过了一站的时候,乔伯年看别人买票,才反应过来他也应该买票。
他一只手用劲握着扶手杠,腾出一只手在口袋里摸钱。
身上没有零钱,他只好掏出一元人民币,可售票员却借口没零钱。
他背后的一个小伙子把他手里的钱接过去,声音坚定地对售票员说:“把票卖了!”另一个小伙子也帮腔说话。
售票员看两个棒家伙出面,只好把钱接了过去。
售票员像打人似的“啪”地把票和找回的零钱掼在乔伯年手心里,把乔伯年弄得一个趔趄。
乔伯年身后为他买票的那个小伙子立刻将售票员的手臂一挡,只听见售票员尖叫了一声,喊叫说:“啊呀!我的胳膊……”
司机听见售票员的喊叫声,立刻把车停下来,并且跳出驾驶室,绕后门挤进车内,大声喊:“捣乱分子在哪里?”
汽车里顿时乱作一团。
两个小伙子一边用手把众人豁开,一边架着乔伯年出了车厢。
售票员和司机紧撵着跳下车来,要揪扯他们。
张生民和秦富功等也拼命从车里挤下来,紧张得满头大汗跑过来。
张生民拨开围观的人群,大喊:“干什么!干什么!这是咱们省委书记!”秘书长一着急竟然自己先“露密”了。
但售票员和司机怎么可能相信省委书记挤公共汽车呢?并且要追下车,带他们到公交公司罚款。
气急败坏的交通局长只好跑到车后记牌号去了。
这时候,那两个护架乔伯年的小伙子走到了前面,其中的一个掏出个什么证件递到司机和售票员面前——那两个人一下子脸色煞白,惊慌得手足无措。
乔伯年这才知道,这是两个便衣保卫人员。
他看了一眼张生民,张生民咧开豁牙嘴笑了笑。
秘书长自认为这个“蛇足”不多余,否则今天就麻烦了。
乔伯年掏出手帕擦了把脸上的汗,对司机和售票员说:“你们赶快走吧,已经耽搁好长时间了!”
两个人立刻像兔子一样窜上车,汽车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有删改)【注】《平凡的世界》表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大变革以及在变革中显得更加令人缭乱的社会形态。
小说第二部反映了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三年间国家百废待兴而又矛盾重重的现状。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上任的省委书记乔伯年带领市上领导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乘坐公交车,目的是让自己和市上的领导们深入基层,了解到真正的民情。
B.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渲染了愉快的气氛,暗示了极“左”思潮已成过去,改革开放的春天已经到来。
C. “两个人立刻像兔子一样窜上车,汽车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司机和售票员被书记放行后的兴奋。
D. 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用乘坐公交车这种生活小事来塑造省委书记的高大形象,反映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更具表现力和震撼力。
9. 省委书记乔伯年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0. 小说把市上的领导等公交车的情节写得一波三折,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
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他箕倨见陆生。
曰:“足下中国人,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
矣。
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乃屈强于此,汉诚闻之,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
人以亿计,地方万里。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乃大说陆生。
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号其书曰“新语”。
吕太后时,诸吕擅权,欲劫少主。
右丞相陈平患之,陆生曰:“将相和调,则士务附。
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
君何不交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
陈平用其计,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
陆生名声藉甚。
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
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B. 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C. 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D. 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指中原地区,汉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之。
B.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戎、西狄和东夷。
C. 诗书,原指《诗经》和《书经》,后泛指一切经书,再后来可泛指一切书籍。
D. 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皇帝的生母未必就是皇太后。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贾不卑不亢,大义凛然。
面对傲慢尉他,陆贾毫不畏惧,分析形式,晓以利害,侃侃而谈,从气势上镇住了尉他,尉他只好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