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音乐戏曲艺术的协同创新与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thern Music 65
Theatre Dramaturgy 戏剧戏曲
冀东音乐戏曲艺术的协同创新与发展研究
张迎芬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戏曲文化都被人们逐渐淡忘。

随着潮流的不断深入,音乐已被人们普遍喜爱,产生了很多的流行音乐,而对传统的戏曲音乐却并不感兴趣,导致传统的戏曲文化滞留不前。

冀东音乐戏曲吸收了各种戏曲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冀东戏曲腔调,是我们需要继承发扬的,因此,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冀东戏曲音乐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追随上时代的潮流。

【关键词】冀东音乐戏曲;创新;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65-02【本文著录格式】张迎芬.冀东音乐戏曲艺术的协同创新与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20,03(06)::65-66.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8GJJG488),项目名称:基于协同创新的冀东音乐戏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前言
冀东音乐戏曲的产生和当地的文化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的戏曲文化都被人们逐渐淡忘,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喜欢流行音乐,对传统的戏曲音乐不感兴趣,冀东音乐戏曲吸收了各种戏曲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冀东戏曲腔调,是我们需要继承、发扬的。

一、冀东音乐戏曲艺术现状
(一)冀东地区音乐戏曲发展的现状
冀东位于河北省的东部区域,主要包括唐山、秦皇岛两市以及周边的的区域。

冀东地区主要以皮影、评剧以及大鼓三种主流艺术形式,这三种艺术形式被誉为“冀东三枝花”。

目前在唐山,传统的音乐文化、皮影、秧歌等地方戏曲音乐仍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如2006年的春晚节目《俏夕阳》,就是唐山基层建设选送的冀东音乐戏曲艺术,而且《俏夕阳》也是冀东地区的社区戏曲典型代表作品。

目前,冀东地区主要以皮影、评剧以及大鼓三种主流艺术形式,其中大鼓是在民间曲调的基础上用木板敲击伴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2006年被列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是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地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戏曲剧种,也在2006年被列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等,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皮影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传统艺术,是精美的雕刻、灵巧的操纵和抒情唱腔的综合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皮影越来越受人民的喜爱。

总的来说,经过长时期的不断发展,冀东地区音乐戏曲已成为音乐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地域性对传统文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孕育作用。

(二)冀东音乐戏曲与当地经济的关系
冀东位于河北省的东部区域,主要包括唐山、秦皇岛两市以及周边的的区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冀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日益提高,以唐山为例,近几年唐山经济发展日益提高,使唐山的社区文化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只有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
文化需求,唐山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其特色景点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和谐社会的稳定。

二、冀东音乐戏曲传承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大力发展文化精神成为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目标。

冀东音乐戏曲的产生和当地的文化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的戏曲文化都被人们逐渐淡忘,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喜欢流行音乐,对传统的戏曲音乐不感兴趣,冀东音乐戏曲吸收了各种戏曲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冀东戏曲腔调,是我们需要继承发扬的,冀东音乐戏曲是老一辈的智慧结晶,它延续着冀东的历史,是冀东文化的传承。

冀东音乐戏曲讲述了老一辈的生活点滴,发扬了当代人们的优良传统美德,让人能懂得善恶之分。

另外,冀东音乐戏曲也成为冀东地区的人们的精神依靠,它代表着冀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冀东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为了使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人,所以,对冀东音乐戏曲的传承刻不容缓。

三、冀东音乐戏曲艺术的协同创新与发展
(一)创新
冀东音乐戏曲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就要进行创新,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创新。

由于现代的社会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当地的政府为其谋发展之路,而年轻人是冀东音乐戏曲传承的主力,因此在进行传承时一定要进行创新。

只有通过创新,冀东音乐戏曲才能注入新的血液,才能得到更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近年来,戏曲艺术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冀东音乐戏曲的创新我们要取其精华,对于戏曲中不感兴趣的元素,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可以引起兴趣的现代元素。

另外,也可以在冀东音乐戏曲中加入一些互动或者剧情表演,增加冀东音乐戏曲在表演时的趣味性,激发人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对冀东音乐戏曲的认识和了解,也使冀东音乐戏曲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继承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
冀东戏曲音乐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冀东音乐戏曲吸收了各种戏曲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冀东戏曲腔调,这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为此,要加重视培养冀东戏曲音乐人才,让冀东音乐戏曲有更多的专业素质人员。

目前,河北地区的冀东戏曲音乐学校很少,当地的有关部门应重视冀东音乐戏曲的人才培养。

冀东戏曲音乐要想不断发展,继承人是关键,如果继承人逐渐减少,则冀东戏曲音乐就很难传承下去,因此,加强冀东戏曲音乐继承人的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还可以让现代音乐和冀东戏曲音乐相结合,这就需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和继承人进行互动和交流,进而提升冀东戏曲音乐继承人的综合能力。

冀东戏曲音乐的传承人和冀东音乐戏曲的延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必要加强对冀东戏曲音乐继承人培养,除此之外,还须对冀东戏曲音乐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能够对冀东戏曲音乐有所认识和了解。

简而言之,冀东戏曲音乐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在创新时保留传统的戏曲文化的精髓,在其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不断创新。

(三)发展
冀东戏曲音乐要想创新,就要在创新时保留传统的戏曲文化的精髓,在其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创新,且要以开放的思维来进行创作。

冀东戏曲音乐的创新,需要将现代音乐流行形式融入到戏曲中,还可以与动画、电影等进行相结合。

冀东戏曲音乐创新的重点是在保留其本身旋律的基础上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在冀东戏曲音乐和现代进行相结合时,要发扬冀东戏曲音乐的自身特色,让它的发展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要以冀东戏曲音乐为主、现代音乐为辅,这样就很容易被大家接受,还有利于传承与发展,另外。

由于人们缺乏对冀东戏曲音乐的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当地的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相应的戏曲教育机制,全面展开戏曲音乐传承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此外,还需要当地政府对冀东戏曲音乐教育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其能够落实到位,让冀东戏曲音乐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大力发展文化精神是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目标;冀东音乐戏曲吸收了各种戏曲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冀东戏曲腔调,是我们需要继承发扬的,因此,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对冀东戏曲音乐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追随上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单洁.新时代冀东民歌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2):157-160.
[2]冀辰.河北民间音乐地域性特征分析[J].才智,2019
(3):199.
[3]马凌云.冀东戏曲音乐的创新与传承[J].北方音乐, 2018,38(6):72.
作者简介:张迎芬(1978—),女,河北遵化,大学本科,副教授,唐山师范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内的学生开展视唱练耳课程时,荣就使用单声部的听音训练方式。

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声部听力水平的练习,避免学生因听觉能力较弱产生重奏表现过差的情况。

为了提升小提琴二重奏的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听觉水平的提升,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多声部训练进行融合,设置真实可靠的教学计划。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曲目
对于小提琴二重奏的实际教学,其教学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对于多声部的感知,使学生掌握乐器演奏最基本的知识。

选择合理的教学曲目,有效地保证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际的曲目选择上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综合选取,曲目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风格迥异等具有代表意义的二重奏曲目。

例如维瓦尔第的《A大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等,使学生构建起对音乐乐感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习的曲目难度应该不断加深,有了之前学习的基础就可以选择一些较难的曲目进行学习。

例如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萨拉萨蒂的《纳瓦拉舞曲》等。

(四)小提琴二重奏的演奏心得
演奏者对小提琴存在较高的自主性,原因在于:人体本身可以作为小提琴的一部分,进行小提琴二重奏演奏时可以将自身的本质进行融入。

小提琴二重奏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基础的演奏形式,二重奏的演奏形式有益于培养演奏者演奏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演奏者应该对乐曲有共同的理解和诠释能力,了解音乐的内在结构、音乐的和声、主旋律与副旋律以及互相转换等,并做到演奏方法统一、互相配合默契,从而感受到此种演奏形式独有的魅力。

四、结论
为了在小提琴二重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优质的弹奏成效和教育成效,必须训练弹奏者的听觉及弹奏者之间的默契度,基于培训的基础为学生选择适宜的练习曲目,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弼洲.低音提琴演奏中的意大利风格探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9.
[2]邵健飞.学生小提琴二重奏能力培养及教学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16,36(11):138.
[3]关鹤.小提琴二重奏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 (6):142.
(上接第64页)
66 Northern Music
◆曲 怡
曲怡,1977年出生,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文学硕士。

现任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进来关注地方民族音乐以及中国民族钢琴作品。

代表性论文有:(1)北魏时期的音乐审美特点研究——以大同云冈石窟中的壁画透视为例。

(2)钢琴曲《叙事诗<思凡>》的主题与和声特点分析——朱践耳钢琴创作中的民族化思维管窥。

(3)《五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曲》中的“集合结构力”思维探究。

(4)钢琴作品的现代创作技法与地域音乐的关系探究。

(5)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临安遗恨》中的钢琴特点分析。

(6)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中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

神州音乐学人
◆张迎芬
张迎芬,1978年出生。

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艺术学硕士。

主要从事手风琴教学、教师技能培训、流行音乐和冀东音乐的研究。

近年来发表论文《高师器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冀东音乐戏曲艺术的协同创新与发展研究》《燕赵地区传统戏曲发展现状研究》《燕赵传统戏曲的演艺与融资策略研究》等多篇论文。

主持、参与省级课题《燕赵古都文化中的传统戏曲音乐的梳理与研究》《津唐秦地区的传统音乐创意产业模式研究》《基于协调创新的冀东音乐戏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等十多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