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软弱地质加宽段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软弱地质加宽段




目录
一、工程慨况 (1)
二、工法特点 (1)
三、设备、人员准备 (1)
四、材料准备 (3)
五、工期计划 (3)
六、施工工艺 (3)
七、监控量测 (7)
八、质量控制 (8)
九、安全措施 (9)
十、环保措施 (9)
十一、冬季施工措施 (10)
一、工程慨况
为越岭高海拔隧道,属双向行车单洞隧道,隧道全长2778米,隧址区属高山构造剥蚀地貌,最高处海拔4300米,隧道进口处设计高程4046米,高差260米,地形地貌受构造及岩性控制明显,主体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延展方向基本一致,呈北西~南东展布。

年平均降水量为900mm,最高温度32℃,最低温度为-23℃,平均无霜期为91天。

隧址区地质构造复杂,基岩中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特别是构造部位,岩体破碎,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大量储存提供了空间。

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与现场实际情况,四方一致决定在隧道进行紧急停车加宽段施工。

二、工法特点
为了尽量减少对主洞施工进度的影响,同时也保证施工的安全,采用两次扩展的方式进行,第一次扩挖连同主洞一起开挖,即扩挖拱顶部分,第二次扩挖左侧不足部分。

三、设备、人员准备
3.1、机械设备
3.2、劳动力组织施工所需劳动力
四、材料准备
钢材、水泥、地材等材料准备充足,能满足施工需要。

五、工期计划
加宽带施工总工期计划3个月完成,即20**年9月17日~20**年12月17日,具体见下施工计划横道图
六、施工工艺
6.1、主洞开挖及初支
1、主洞开挖采取三台阶七步法,每台阶距离为5米,在施做上台阶时,为了保证后期顺利进行加宽段扩展,钢拱架按V停拱架图进行加工。

加宽段侧在未扩展前,设临时钢拱架进行支撑,临时支撑采用I20b。

上端与拱顶钢拱架连接,下端与仰拱钢拱架连接,形成闭合环。

2、主洞在开挖时,为保证后续施工的需要,加宽侧拱顶部可先行扩展,因此加宽侧拱顶部会形成一个异型区,考虑到异型区应力集中,在异型区域下部设临时支撑,与主洞钢拱架连接,以稳定先行扩
展部分。

3、隧道设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在左侧加宽段40m全环布置,右侧按拱部的75°范围布置。

这样的优点有,一、能通过注浆改善上方的围岩性质,提高自稳性;二、能起到棚架作用,防止落石及小范围松散体滑落;三、能阻隔爆破振动,减小对上方围岩的扰动作用。

4、初期支护型钢拱架拱脚采用扩大拱脚的方式,增大拱架落地面积,有效的控制了拱顶沉降变形。

第一次扩
挖部分
第二次扩
挖部分
主洞
5、锁脚锚杆在每个连接板上下处设双层Φ42注浆锚杆,因此系统锚杆调整到锁脚位置,并用Φ25制作U型卡进行焊接连接。

6、开挖进尺:各分部开挖进尺为1榀钢架间距距50cm。

7、台阶高度:上台阶、中台阶及下台阶开挖高度控制在3m为
宜。

8、开挖工作面间距:各级台阶开挖间距控制3~5m。

9、开挖方法
V级围岩弧型导坑三台阶法施工。

(1)、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开挖步骤图见图2。

图1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 开挖施工步骤图
10、施工注意事项

1.在各部开挖施工时,应采取短进尺,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施工。

开挖后先初喷5cm 厚砼封闭岩面,之后架设拱架、设置锚杆、钢筋网,喷砼至设计厚度,完成支护。


2.施工中注意保护临时型钢立柱稳定,开挖时不得拆除,根据监测情况,支护结构基本稳定,无变形且闭合成环后在加宽段扩展时方可按开挖进尺进行拆除。


3.施工中加强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变形的监测,以确定支护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在施工中根据监测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支护参数。


4.保持合理的分布开挖断面和开挖面间距,开挖轮廓要圆顺,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5.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对围岩情况、所采取的技术措以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现场交底,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第一步:
开挖(1)部,初喷砼,安装(1)部钢架,
打设锁脚锚杆,挂钢筋网,
打锚杆,喷砼。

第二步:开挖(3)部
第三步:
开挖(4)部,初喷砼,安装(4)部钢架,
挂钢筋网,打锚杆,喷砼。

第四步:
开挖(6)部,初喷砼,安装(6)部钢架,
挂钢筋网,打锚杆,喷砼。

第五步:
开挖(8)部,初喷砼,安装(8)部钢架,
挂钢筋网,打锚杆,喷砼。

第六步:
开挖(10)部,初喷砼,安装(10)部钢架,挂钢筋网,打锚杆,喷砼。

第七步:开挖(12)部
第八步:
开挖(13)部,初喷砼,安装(13)部钢架,喷砼
弧形导坑三台阶法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序号表示施工顺序;富水地段先打设超前小导管,每一分步开挖完成后,初喷C25砼4cm,架立型钢钢架及打设锁脚锚杆,挂钢筋网片,安装锚
杆,喷砼,第2、5、7、9、11、14道工序包括挂网、锚杆、钢架、喷砼等
所有的初期支护。

(1)
(3)
(12)(6)
(10)
(4)
(8)
2
5
7
9
11
(13)
14
6.2后注浆施工:
主洞初期支护完成之后,立即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后注浆注浆孔与隧道轴线垂直,孔口设0.5m长Ф50热轧无缝钢管作为孔口管,左侧孔深6.0m,右侧孔深4.5米。

注浆孔从仰拱填充顶面向上,环向间距0.5m,纵向间距0.5m,梅花型布置。

注浆采用水泥净浆,水灰比为1:1,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水泥用量由监理工程师现场据实确认。

6.3、左侧扩挖施工
扩挖前,先拆除两榀临时支撑,分三台阶由上而下逐步施做,直至封闭成环,再逐步向前推进,开挖主要以人工配合风镐完成。

施做时,加强监控量测,若发现有变形加剧应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并处理
稳妥后再进行施工,开挖步骤图见图。

1 2
3
七、监控量测
在施工管理中全过程监控量测为管理依据,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及时反馈,用以指导施工。

监控量测的项目及其方法:
7.1、地质支护状态观察:对开挖掌子面进行观察、地质描述,对围岩及初期支护表面采用放大镜等仪器观察。

7.2、拱顶下沉量测:开挖每5米时,拱顶设一测点,水平仪测其下沉量。

7.3、周边收敛量测:在洞内大跨、边墙角共设二条水平基线,采用张力自鸣电子数显式收敛仪量测。

7.4、周边收敛量测监控间距与拱顶下沉一致为5m。

施工量测及监控量测组负责量测、数据整理、绘制回归曲线并及时反馈至生产管理组。

八、质量控制
8.1、本工法除执行施工设计图纸等文件的有关技术要求外,还应执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8.2、超前小导管钻孔要严格控制外插角,保证搭接长度,注浆应饱满。

8.3、钢支撑加工、安装应严格测量检验,准确安放,保证连接处牢固,钢拱架与围岩紧密接触。

8.4、喷射砼保证厚度,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进行下一施工工序。

8.5、爆破要采用弱爆破,进行专项爆破设计。

九、安全措施
9.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副经理、专职安全员、项目各工程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保证体系(见附件组织机构图)。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经常性的施工安全教育、检查及监督指导。

9.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和配置专职、兼职安全检查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巡查。

9.3、设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地质素描和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围岩变化及检测结果指导施工,调整开挖工序和支护参数。

9.4、制定完善的安全检查计划,按计划定期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

9.5、加强对新进场工人,特殊工种工人的安全三级教育、安全交底及培训工作。

9.6、制定隧道塌方应急预案,现场储备隧道塌方应急物资。

十、环保措施
10.1、执行环境保护定期检查制度,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部门按照“定措施、定人、定期”原则予以整改。

10.2、结合设计图纸,对现场拌合站的设置、弃土石场的选择、施工便道的设置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减少植被破坏、少占耕地”为原则,合理规划临时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用地和破坏原生植被。

10.3、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水土保持员,建立健全水保
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十一、冬季施工措施
11.1、集料堆在大棚内,防止冰冻。

11.2、大棚内采用电炉保温。

11.3、砼拌合用水,用电锅炉烧热水拌合。

11.4、喷射砼,原材料及拌合在洞内完成。

11.5、对民工住房渐进行保温改造,保证作业人员能正常生活。

11.6、对原保温棚进行改造,尽量提高保温效率。

11.7、砼运输车辆进行保温包裹。

11.8、钢筋焊接在洞内搭架进行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