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让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更高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注式阅读——让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更
高效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通过批注式阅读的开展,能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批注式阅读主要指的是利用特定的文字或者符号,将自己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遇到的问题等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一种主动探究的阅读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建议中也表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和解析,形成感受、理解、鉴赏等多种能力。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运用批注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进行联想、分析,将自己的情感、体会、疑惑等记录下来,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阅读效果,加深学生阅读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有效性
前言:新课程教学标准中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由教师包办和代替,应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以及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真正获得感悟,体会到阅读散发的魅力。

同时,要重点激发学生的智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生活个体,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环境各不相同,所以会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不同的阅读体验。

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为学生打造利于学生阅读的场景,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深度沟通,进而主动阅读文本内容。

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课堂,简单提出了几点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此为教师提供参考。

一、教师做好备课批注,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教师在备课环节中所进行的批注是促进语文阅读批注式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日常备课工作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至少要进行5~6遍的细致阅读,每读一次教材内容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体验[1]。

这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以及思考的内容,批注在教材中。

随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有感情、大声地朗读教材课文,通过阅读将自身情感与课文中的情感进行连接,同时为学生示范阅读文章做好准备工作。

之后,教师针对自身的感受,构思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案,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思考,应该用何种方式突破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习惯等进行深入了解,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提前制定解决方案。

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教师可以阅读《教师用书》或者利用网络平台查找相关资源,了解自己对教材解读是否有误,借鉴其他教师良好的教学方式,针对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教师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切实的了解教材内容,探索出具有高价值的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设计优质的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进行批注式阅读。

二、学生做好预习批注,加深学生阅读体会
预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前,了解课堂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2]。

同时,通过预习任务的完成,能为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所以,教师应在预习阶段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批注式阅读。

例如,在教学《别了,语文课》之前,教师可以先传授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传授的符号、文字两种方式进行批注阅读。

学生在预习阶段进行自主阅读批注的过程中,需要在课文中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生词,随后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查找生字的正确读音以及含义,并将查找的内容批注在文章中。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网络平台中搜集相关资料,并将相关资料以概括的方式写在文章中。

最后,在细致的阅读文章后,学生要将自己的感悟、收获以及内心的疑惑等,清晰、完整地批注在课文中。

这些预习任务的完成,能让学生转变表面式的文章阅读,能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一边深
度阅读,一边进行批注,实现了“读、思、写”三者巧妙融合的目标。

经过这样的预习,学生能根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以及阅读后的感受,主动融入到课堂中,进而发表出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体会。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进行预习批注,在自习课当中,教师要提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批注任务完成情况,并抓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如抓住学生批注中具有较高价值的质疑、见解和感悟。

通过这一过程,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批注式阅读的益处,进而更加喜欢利用这种方式阅读文章。

三、做好阅读主题批注,促进学生表达感受
为了避免学生在阅读文章细节时原地打圈或者走入误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进行批注[3]。

而这个过程需要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概内容后,教师根据主要内容提出具有核心性的问题,也就是能够凸显文章主题的问题。

通过问题激活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文章内容,并保证整个阅读过程细致、严谨、认真,以此唤醒学生主题式批注兴趣。

例如,在教学《青蛙卖泥塘》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大概含义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通过文章的阅读,池塘真的被青蛙卖出去了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新进行文章阅读,阅读中可以自由选择某个段落、句子,并进行主题式批注。

又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大禹真的治水成功了吗?”通过学生深入文本能够找出足以说明大禹成功治水的句型或者段落,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批注的方式写在文章空白区域中。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能让学生重新走进课堂,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更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个人经历等,做到了从学生阅读感受出发,进行有效教学。

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不再代替、包办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主动为学生提供轻松、清静、和谐的接触文本的机会,使学生能用心去感受文章汉字,能在阅读中将自己的心灵轨迹留在文章中,并进行深层次的阅读。

批注式阅读能彰显学生的个性,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批注式阅读教学手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家红. 圈点批注,体验反思——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67-69.
[2]施海亚. 基于提升阅读能力的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 小学生(下旬刊),2021,(12):9.
[3]王静丽,张自福. 抓语文要素落实,促核心素养提升——《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21,(11):3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