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元高级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化学学科期末考试卷
日期:2014年1月
考试时间:90 满分:100分
各位同学请注意:
1、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务必写上班级、分层班级、姓名和学号。
2、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12、Cl-35.5、Fe-56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微粒间互为同位素的一组是
A.235
92U和238
92
U B.H2O和D2O C.金刚石和石墨 D.40
19
K和40
20
Ca
2、量取20.50mL溶液,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精确,应使用的仪器是
A. 20mL滴定管 B. 10mL量筒 C. 50mL量筒 D. 25mL滴定管
3、金属原子一般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A.有金属光泽,能导电,有延展性 B.核外电子个数少,容易失去C.熔点和沸点较低 D.最外层电子个数少,容易失去
4、下列关于铁和铝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补血剂中含有+2价铁元素
B.铝比铁耐腐蚀,说明铝比铁稳定
C.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叫铝热剂
D.人体内如铝元素摄入量过多易患老年痴呆症
5、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离子半径:Al3+>Mg2+ >F-
C.热稳定性:HCl>H2S>PH3 D.碱性:Ba(OH)2>Ca(OH)2>Mg(OH)2
6、用化学用语表达下列微粒,错误的是
A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氮分子的电子式:N N
C.水分子的电子式:H+[O]2-H+ D.C-14原子:146C
7、在碳酸钠溶液中,c(Na+)与c(CO32—)的关系是
A .c(Na+)︰c(CO32—)=1︰1 B.c(Na+)︰c(CO32—)>2︰1
C. c(Na+)︰c(CO32—)=2︰1 D.c(Na+)︰c(CO32—)<2︰1
8、常温下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主要原因是
A.铝不活泼
B.铝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
C.常温下铝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铝单质既可与强酸作用,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
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A.FeCl3 B.CH3COONa C.KNO3 D.Al2(SO4)3
10、测定1mol气体体积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很多。
下列原因中,肯定不会造成误差的是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直接实验
B.镁带表面的氧化膜未除尽即称量
C.镁带与稀硫酸反应完毕后,立即测定体积
D .镁带装入气体发生器后,先加少量水,再加稀硫酸
11、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B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 3O 4和H 2
C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过滤
D .Fe 3+
与KSCN 溶液产生红色沉淀
12、现有一种碳酸钠晶体(Na 2CO 3·nH 2O)样品,可采用在不同温度下加热样品(温度逐渐升高)来测定其组成。
学生测定结果n 值偏小,其可能的原因为
A .温度过高致少量碳酸钠分解了
B .碳酸钠晶体样品已有少量风化
C .样品加热后放在干燥器中进行冷却
D .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 13、用氢氧化钠的标准溶液滴定待测酸的浓度时,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A .由无色变为红色
B .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C .由红色变为无色
D .由红色变为浅红色
14、某500mL 溶液中含0.1molFe 2+、0.2molFe 3+,加入0.2mol 铁粉,待Fe 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A .0.4mol/L
B .0.6mol/L
C .0.8mol/L
D .1.0mol/L 15、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 2、FeCl 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 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 溶液体积关系如右图,则原混合溶液中MgCl 2与FeCl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c d a
b -- B .a b c
d -- C .
c)3(d a)
2(b -- D .
a)2(b c)3(d --
二、选择题 (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有一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或多选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6、已知位于同周期的X 、Y 、Z 三种主族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HXO 4 、H 2YO 4、H 3ZO 4,下
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元素的非金属性:X ﹤Y ﹤Z
B . 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们依次处于第ⅦA 族、第ⅥA 族、第ⅤA 族
C . 酸性:H 3ZO 4> H 2YO 4> HXO 4
D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 2Y>ZH 3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 3+
+ 3OH —
→ Fe(OH)3↓ B .氯化铝溶液通入过量氨水 Al 3+
+ 4OH —
→ AlO 2—
+ 2H 2O C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 HCO 3- + H +→ H 2O + CO 2↑ D .钠投入水中:2Na +2H +
→ 2Na +
+ H 2↑
18、某溶液中有NH 4+
、Mg 2+
、Fe 2+
、Al 3+
四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并搅拌, 再加入
过量盐酸; 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 .NH 4+
B .Mg 2+
C .Fe 2+
D .Al 3+
19、某学生做了如下4个实验:
①在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至过量;
②在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直至过量;
③在含少量NaOH 的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直至过量; ④在少量盐酸的氯化铝溶液中加入NaOH 至过量。
下面4个图象,纵坐标为沉淀物质的量,横坐标为溶液中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上述实验与图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①—(d)
B .②—(b)
C .③—(c)
D .④—(a)
20、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 42—
)=0.2 mol/L ,当加入等体积的0.2 mol/L 的KOH
溶液中,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物中 K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2 mol/L
B .0.25 mol/L
C . 0.45 mol/L
D .0.225 mol/L 三、填空题 ( 43分) 21、(本题共8分)
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用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
3SiO 2 + 6C + 2N 2 −−→
−高温
1Si 3N 4 + 6CO (1)分析上述反应可推测碳、氮气的氧化性 >_____(填化学式)。
(2)为了保证石英和焦炭尽可能的转化,氮气要适当过量。
某次反应用了20mol 氮气,反应生成了5mol 一
氧化碳,则反应中转移电子为 N A ,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三氟化氮(NF 3)是一种新型微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 、NO 和HNO 3
(3)写出并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2、(本题共8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 ②、③、④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 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 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化合物,该物质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氨水,该物质与NaOH 溶液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⑤、⑥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是___(填元素符号),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方法是
a .比较这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放入冷水中,比较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酸反应时失电子的数目
23、(本题共8分)
勒夏特列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重要应用。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溶解在盐酸中,目的是防止。
(2)工业制硫酸时,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关键的一步2SO2(g)+O2(g) 2SO3(g)+Q,(Q﹥0),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值,。
(增大、减小、不变)为了使SO2尽可能多地转化成SO3,工业生产中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条)
(3)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Q(Q>0),
①如上述反应若第5分钟时达到平衡,测得H2的物质的量为0.3mol,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
率v(N2)为______________mol/(L min)。
②合成氨工业采取的以下措施中,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选填编号)。
a.升温至500o C左右 b.使用催化剂 c.加压至20~50MPa d.将氨及时液化分离
24、(本题共7分)
为了研究铝的某些化学性质及测定某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
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
列问题:
(1)写出上述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红墨水柱左端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实验二]测定某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可以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现在有同学使用右图装置来测定,请填写下列空白。
(3)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①
②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4)实验结束时,在读取碱式滴定管中液面的体积读数时,你认为合理的
是。
a.不需等待实验装置冷却后立即开始读数
b.上下移动右边的滴定管,使其中液面与左边液面相平
c.应该读取滴定管粗细交界点处对应的刻度
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
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 mL。
25、(本题共12分)
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
某氯化铁(FeCl3·6H2O)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
现要测定其中FeCl3·6H2O的
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已知有关离子方程式为:2Fe 3+ +2I -−−→ 2Fe 2+
+ I 2 ,
I 2+2S 2O 32-−−→2I - +S 4O 62-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 、 (填仪器名称)。
(2)操作Ⅱ必须..
用到的仪器是 (选填编号); a .50mL 烧杯 b .10mL 量筒 c .20mL 量筒 d .25mL 滴定管
指示剂是淀粉溶液,则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由 色变为 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3)滴定时,消耗浓度为0.1000mol/L 的标准Na 2S 2O 3 溶液18.17mL 。
该样品中FeCl 3·6H 2O 的质量分数为 。
(4)要把样品氯化铁中的少量FeCl 2杂质除去,可用的试剂是 (填编号)。
a .铁粉 b .氯水 c .溴水 d .双氧水
(5)如果采用以下步骤测定氯化铁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完成下列填空。
①称量样品 ②加水溶解 ③加足量氨水,沉淀 ④ ⑤灼烧 ⑥冷却后称量,并进行恒重操作。
判断是否恒重的标准是
右图为灼烧装置。
下列对应仪器的名称中,若正确的在后面横线上写上“正确”,若错误请将正确名称写在后面横线上。
a .坩锅 ______________
b .三脚架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 12分)
26、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完成下列计算:
(1)将4.6g 金属钠投入100克水中,充分反应。
已知:2Na+2H 2O →2NaOH+H 2↑ ①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 L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NaOH 的质量分数 %。
(两位小数)
(2)将10g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反应后干燥管的总质量增加了5.6g 。
已知:2Na 2O 2 +2CO 2→2Na 2CO 3 + O 2 求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3)NaHCO 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Na 2CO 3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Na 2CO 3+n H 2O →Na 2CO 3·n H 2O(n 为平均值,n ≤10)。
取没有妥善保管已部分变质的NaHCO 3样品A 9.16g ,溶于水配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地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CO 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不计溶于水的CO 2气体)
盐酸体积(mL) 8 15 20 50 x 120 150
生成CO 2体积(mL)
112
224
896
2240 2240 2240
样品
5.000g
10.00mL 溶液 KI 晶体(过量)、盐酸、水
操作Ⅰ
操作Ⅱ
指示剂
滴定操作
标准Na 2S 2O 3溶液
100.00mL 溶液
已知: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
Na2CO3+HCl →NaHCO3 + NaCl NaHCO3 + HCl → NaCl+ CO2↑+ H2O
试求:
①滴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当加入盐酸后,生成CO2体积不再增加时,x的最小值为。
③部分变质后样品A中:NaHCO3的物质的量;Na2CO3·n H2O的物质的量以及n值。
计算过程:
(2)Al2O3 (1分)
(3)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稀硫酸能顺利滴下(1分) (4)b、c(2分) V1-V2(1分)
25、(1)100mL容量瓶(1分)、胶头滴管(1分)
(2)d(1分)由蓝色变为无色(1分)
(3)0.9830或98.30%(2分)(4) bd(2分)
(5)过滤(洗涤)(1分);
连续两次称得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1分)。
坩埚(1分)泥三角(1分)
26、(1)①2.24L (1分)②7.66 (7.65不给分)(2分)
(2)0.88(2分)
(3)①1mol/L(2分)②110(2分)
③样品A中含有0.090mol NaHCO3,0.010mol Na2CO3·3H2O。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