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汪清六中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量:120分钟
班级: 姓名: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
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

中国迫切需要在对国际政治和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说服世界能力的民间人士。

换句话说,中国人多,中国外交更需发挥民间优势。

事实上,民众有意识的参与使众多涉外活动具有了外交意义,甚至比经过精心修饰的外交表述更能打动人心。

从二战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在敌对、猜疑、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状态.基辛格担任国务卿之后说:“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我们面临的最抱敌意的国家。

”但他第一次到上海时,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来却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脸上带着佛一样的微笑.”见到面目慈祥的中国人,观念就变了。

基辛格转变观念的启示,也为我们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提供了
思路。

长久以来,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文明是世界惟一成功的文明,它们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其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国家推行的所谓“价值观外交"就是以这种意识为思想蓝本的。

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却必将证明“价值观外交”政治视野的局限性。

2007年韩中贸易额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

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之间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

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最近总结说:“在世界上,能与中国人用杯子喝53度白酒的只有韩国人,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中韩两国人士炖上一盆狗肉,盘腿上炕谈生意时可能没想到外交,但却促进了外交,所以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经济活动中民众的交流,中华文明逐渐扩大了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方面逐渐变得客观起来,对中国持肯定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多.
中国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悦,远者来”的传统。

现在每年有将近4000万人出国。

中国人、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已经遍布全球。

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人出去容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我们的宣传太像“宣传”,官员学者出国很怕说错一句话,民众的声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实了.不要担心扩大民间的声音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说明了民间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英国首相布朗称:“到2025年,中国讲英语的人将超过
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

”若此,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将大增。

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现代政治就是言说政治,其突出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不仅仅要看一国的官员说了什么,更要看民众怎么说,说了什么.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大的外交实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代替民间的交往.而在很多时候,几十个外交官说的“官话",还往往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俗话"更具有感染力。

1。

对“民间外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外交强调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这使得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转变了对中国的敌对、猜疑观念。

B.民间外交不仅不可能为官方外交所代替,而且将极大增强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
C.民间外交具有能够满足官方宣传需要的说服力,有助于消除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的负面内容。

D.民间外交虽然不能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却能逐渐扩大中华文明在西方的影响。

2.对文中“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和韩国人喝老白干的实力相当,韩国通过与中国的白酒贸易使两国贸易额连年激增。

B.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贸易额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
C.中韩两国民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双方增进了了解,建立了互信,从而促进了韩中经济贸易的发展。

D.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韩国人愿意和中国人谈生意,成交额因此连年激增。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必将证明西方国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外交"存在政治视野的局限性。

B.扩大民间的声音不要担心会带来负面影响,它只会逐渐缩短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C.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更易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从而更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D.中国讲英语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还多,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论范增苏轼
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
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
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

增之欲
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
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
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

且义帝之立
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

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
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
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
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
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
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
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秘密的交往
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职分,职责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

提拔,选拔
D.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 可以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说明范增离开项羽的好时机和能成为大丈夫的一组是()(3分)
A.当以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而欲依羽以成功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增之去。

善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王刘邦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一怒之下,离开项羽,要回彭城。

B.项梁、项羽之所以能迅速兴起,是因为项梁他们拥立楚怀王的
孙子熊心为帝;而其他诸侯之所以背叛项羽,是因为他弑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单单派遣刘邦先入函谷关却不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赏识卿子冠军宋义,并提拔为上将军,这样做是不贤能的.
D.苏轼认为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与项羽的关系和谐就留下辅助他,不和谐就离开他,不在此时明白离开和留下的道理,却想依赖项羽成就大业,这实在是浅薄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3
分)
译文:
②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
安能间无疑之主哉?(4)
译文:
③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呜呼,增亦人杰
也哉!(3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8.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1分)
9。

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10。

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11.古诗默写(8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文采焕然,使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段,如描写秦人弃置珍宝使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
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李煜《虞美人》)
(4)。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
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23分)
素面朝天
毕淑敏素面朝天。

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

夫走过来说,你是要将一碗白皮面,对着天空吗?
我说有一位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她自恃美丽,见了唐明
皇也不化妆,所以叫……夫笑了,说,我知道。

可是你并不美丽。

是的,我不美丽。

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看着我们周围。

每一棵树、每一叶苹、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

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见一位化过妆的女友洗面,红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冲刷过水土流失的山峦。

那个真实的她,像在蛋壳里窒息得过久的鸡雏,渐渐苏醒过来。

我觉得这个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片刻前被颜色包裹的那个形象,是一个虚假的陌生人.
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证件。

我的父母,凭着它辨认出一脉血缘的延续;我的丈夫,凭着它在茫茫人海中将我找寻;我的儿子,凭着它第一次铭记住了自己的母亲……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连脸都不愿公开的人,便像捏着一份涂改过的证件,有了太多的秘密。

所有的秘密都是有重量的.背着化过妆的脸走路的女人,便多了劳累,多了忧虑。

化妆可以使人年轻,无数广告喋喋不休地告诫我们。

我认识的一位女郎,盛妆出行,艳丽得如同一组霓虹灯。

一次半夜里我为她传一个电话,门开的一瞬间,我惊愕不止。

惨亮的灯光下,她枯黄憔悴如同一册古老的线装书。

“我不能不化妆。

”她后来告诉我,“化妆如同吸烟,是有瘾的,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不化妆的我.化妆最先是为了欺人,之后就成了
自欺。

我真羡慕你啊!”从此我对她充满同情.
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地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幅渐渐逼近的白帆。

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实在是不相干的东西。

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绝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

常常觉得化了妆的女人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

请看我的眼睛!浓墨勾勒的眼线在说。

但栅栏似的假睫毛圈住的眼波,却暗淡犹疑。

请注意我的口唇!樱桃红的唇膏在呼吁。

但轮廓鲜明的唇内吐出的话语,却肤浅苍白……化妆以醒目的色彩强调以至强迫人们注意的部位,却往往是最软弱的所在。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不拥有美丽的女人,并非也不拥有自信。

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地老天荒。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我们周围一草一木“衰老和凋零”的本色与自然,和人类的“化妆"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效果强烈,发人深省。

B。

作者认为,无数广告对“化妆"效果喋喋不休的虚假宣传,是对广大妇女人生价值取向的误导。

文章末尾处,反复使用了四个“可以”和三个“相信”
C。

第,以排比句式层层铺开,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

D.文章结尾“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一句,斩钉截铁,道出一位并不美丽的当代女性作家对自己受到相貌歧视的激愤之情。

E。

本文与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分别从不同角度呼唤着当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文意,概述“素面朝天”喻指的人生态度。

(4分)
(3)作者为什么说“化了妆的女人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6分)(4)联系全文,分条概括作者所批评的“化妆”的实质.(8分)
五、语言表达运用(18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摇滚创作男歌手汪峰自诩占据了内地乐坛的半壁江山,遭到不少网友吐槽,许多歌迷调侃他以后可以称他为“汪半壁”了。

B。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在对此事件扼腕叹息的同时更需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C。

法国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晚,在位于巴黎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附近发生多起震古烁今的枪击爆炸事件。

D.两岸关系沧海横流,跌宕起伏,而2015年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的会面将揭开历史新的一页,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大事。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12306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而无法访问。

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B.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C.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会过得快乐吗?.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就像在沙漠中迷路的骆驼,,.之所以说是生活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 ,而我们很多人短时间内实在弄不明白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为一年的生活定下目标就可以叫做生活目标。

①迷茫和绝望会充满了心田②快乐的第一要素是有生活目标
③不再给快乐留下丝毫的空间④但是我们想清楚一年之内到底想干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事情⑤是因为人生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
A.⑤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⑤C.②①③⑤④D.⑤
①②③④
1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B.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

C.词是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别称。

D.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在戏剧作品中,供状物叙事之用,是戏剧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17。

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找出简介中可以删去的两处。

()
你们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2分)
A.①⑥B.②③C.③⑥D.④⑤18.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广州番禺某早教机构门前,刘雷(化名)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
早教,就注定落后了。

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

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

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3分)
19。

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排比句。

(4分)
微笑是刚启封的美酒,醉人心怀;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问候,有无声的祝福;微笑是请柬,有无字的敬意;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浓墨,能将恩怨一笔勾销。

六、作文(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2月16日晚,北京市东直门的一家餐饮店发生火灾,消防车在赶赴救火现场途中,大量社会车辆不仅不让行,反而抢道超车.有网友将此情况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后,一时引发热议。

有网友说:“和消防车抢道,堵塞的是公共道德.”有网友说:“如果着火的是我们自己家,我们也要抢消防车的道吗?”还有网友说:“即使不是开车,我们抢道占道的事情还少吗?我们都习惯了!" 这件事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二年语文科答题卷
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2分)
题号1234561314151617
(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7.(1)(3分)
(2)(4分)
(3)(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8。

(1分)
9。

(3分)
10。

(4分)
11、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
(1) (2) (3)(4) (5)(6)(7)(8) 四、现代文阅读(22分)
(1).(4分)( )()
(2)。

(4分)
(3).(6分)
(4).(8分)
五、语言运用题(10分)
18、(5分)
(1)(2分)
(2)(3分)
19.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排比句。

(4分)
微笑是刚启封的美酒,醉人心
怀;__________
,__________

微笑是问候,有无声的祝福;微笑是请柬,有无字的敬意;__________ ,_________ _;微笑是浓墨,能将恩怨一笔勾销。

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科技文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1:
试题分析:A促使基辛格转变观念的不是“民众有意识的参与”. C“民间外交具有能够满足官方宣传需要的说服力"不确,原文只提到“官方宣传缺少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

D可以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

小题2:
试题分析:A并非“白酒贸易”。

B是表现,不是“缘由”。

D“ 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不是谈生意的前提,在原文中是“中韩两国人士谈生意时促进了外交”的“结果”。

小题3:
试题分析:应为“到2025年将超过”,后面句子更准确的应是“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
诗歌答案:
⑴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

(1分)
⑵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

(2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分)
⑶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
感。

(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等.(2分,一句即可)
文言文答案:4.D(堪,忍受。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5.A(结合原文可以看出)
本题考查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

6.C(恰恰相反,苏轼认为义帝这样做是贤能的表现)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①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 (要解释“增之去”、“善”、“限”、“蚤”)
②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

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要解释“安能”、“间”、“无疑”)
③虽然如此,范增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

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豪杰呀!(要解释“虽然”、“不去”、“人杰")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直译为主,语意通畅。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

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好自为之吧。

希望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务农。

"回乡时,还没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背上痈疽发作就病死了。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也可译为“因为什么事”)离开呢?当初范增劝
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最终因此失去了天下。

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

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

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
《易经》说:“能洞察事情的发展趋势,大概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雪珠。

”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予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

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子熊心。

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却能够长久生存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使用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

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过义帝:认为他是贤明的君主。

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发现了卿予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像这样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

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