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_论山鼎公司部分项目建筑方案和施工图交接的现状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山鼎公司部分项目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的现状问题
——暨来公司工作一周年之体会
土建三所项目建筑师:吴贵田 2010年8月8日(周日)
摘要:本文以笔者亲身经历参与设计的几个工程项目为例,就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的现状问题,分别从建筑专业分工、提交的方案阶段性设计成果深度、施工图出图时间延长人力成本增加、设计流程执行不到位工作效率较低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成果设计流程人力成本工作效率
在公司工作一年以来,笔者既有劳动上的付出,也有工作上较大的收获和回报。

山鼎公司目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市场发展前景是值得大家肯定和认同的,但也存在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就几个项目的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的现状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建筑专业一分为二,部分设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大环境下,我们国家建筑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也由原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筑方案和施工图一体化设计而分工为市场经济时代的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方案设计,一部人专门从事施工图设计。

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本质上为建筑工程项目前后两个相关联的设计阶段,应由设计者一体化设计,整体上把握。

但由于建筑市场节奏快、建设单位对经济利润急于求成,经常压缩正常的设计周期,设计企业也因市场竞争激烈,为配合建设单位的要求而加快工作节奏、节约设计成本,专则熟、熟则快,致使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人员分工成两套班子,山鼎公司也不例外。

由此产生两点问题:
一方面长期从事方案设计的部分设计人员更多注重的在于建筑造型、建筑空间形象、外立面色彩材质、建筑体块的比例与尺度等方面,而忽视对建筑内在的功能、流线、各项建筑规范等的把握,对建筑的理解不全面,由此完成的方案若要成为实施方案,则在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会有修改调整,修改调整的结果也许是施工图与原创方案有较大区别,不符合原方案创作者的意图。

另一方面长期从事施工图设计的部分设计人员更多注重的在于各项建筑规范、建筑内部功能和流线、建筑技术可实施性等方面,而禁锢了建筑方案的创作思维,致使建筑空间感差,建筑形象缺乏视觉吸引力,等等。

此问题是在社会和行业大环境下产生的,已是大家需要接受的事实。

二、方案提交的阶段性设计成果深度不够,缺少部分内容
从本人亲身经历的大观镇灾后重建二期安置房、安哥拉玫瑰花园、新津酒店等项目(以上项目都有坡屋顶)方案组提交给施工图组的方案设计成果上看,设计深度不达标,提交的设计成果仅有建筑模型、渲染的工作性效果图和立面图、不完善的平面图和总图,缺少以下主要内容:缺CAD坡屋顶平面图;
缺CAD立面图(至少应提供一至两个反应方案创意的主要立面图);
缺CAD剖面图;
缺表达方案创意性的控制性墙身剖面和节点大样;
缺坡屋顶的坡度值和屋脊及檐口的大致控制性标高;
缺部分主要控制性尺寸,如层高不明确;
有些项目一层平面图缺少室内外高差标注;
有的总平面图的退控制线距离、楼栋间距标注与实际不符合,出现做假现象。

如新津酒店总平面主楼退红线距离不够,方案提供的主入口雨蓬也因宽、高、出挑长度过大而导致主体建筑消防扑求面不满足消防要求;
缺主要结构体系,提交的方案没有与结构专业配合,方案能不能实施只有等到初设或施工图阶段才知道,等等。

方案阶段的模型和效果图是作为方案创作的研讨和视觉表达效果,主要表达的是建筑造型风格、建筑体块体量组合的相对比例和尺度、建筑色彩和材质等,不具备建筑开间进深尺寸、建筑层高和高度尺寸、建筑构件尺寸、檐口和屋脊标高和控制性尺寸、坡屋顶的坡度值等的标注表达功能。

方案组设计人员通常只提供3D模型和CAD平面图给施工图组设计人员,施工图设计人员只有根据3D模型来完成建筑立面、剖面、细部大样等的设计。

若3D模型是按照实际尺寸制作的,则可直接量取相关尺寸而完成后期设计;若3D模型未按照实际尺寸制作,而是为达到某种效果把某些尺寸夸大或缩小,有做假现象,则从模型上量取的尺寸反应到CAD图上则大相径庭,3D模型上与实际尺寸相差3米5米视觉上是不容易感觉到的!
以上方案缺少内容遗留到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解决,将直接影响施工图设计的按期完成,拖延了出图时间,也增加了后期设计的人力成本。

三、施工图出图时间延长,人力成本增加
在方案提交设计成果仅有3D模型和CAD平面图的条件下,施工图设计人员只有量取模型尺寸做后期设计,如果模型尺寸准确则还行,若模型尺寸存在夸大或缩小直接量取不准确,则设计人员要么自己猜测,要么直接找方案设计人员咨询。

在方案设计人员也没有考虑成熟或把握不准的情况下,施工图设计人员通常是自己研讨,多方案比较。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再来进行多方案比较工作,反复给各专业提条件图,不但消耗和拖延了施工图设计的时间,也造成建筑专业改图,结构、水电设备专业跟着修改,消耗了各专业人力,导致人力设计成本增加。

如果仅建筑专业在修改调整的过程中,不给各专业提条件图,则浪费结构、水电设备专业设计人员的时间,同样导致人力设计成本增加。

可通过以下工程实例分析:
大观镇灾后重建二期项目因方案阶段未与结构专业配合,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因其它工程设计尚未完成和人手不足的原因很晚才进入该项目施工图设计,建筑、水电设备专业仍按照制定的施工图设计计划表,并参照以前灾后重建一期设计项目的框剪结构体系展开设计工作。

当建筑和设备专业已完成了大部分设计工作时,结构专业介入后将结构体系优化为框架结构,造成建筑和设备专业大量返工,不但延长了施工图出图时间,也增加了设计返工的人力成本。

新津酒店项目1#楼,方案阶段提交的成果图为3D模型和CAD平面图,不但无CAD立面图、剖面图和坡屋顶平面图,缺少屋面坡度值、檐口屋脊控制性高度值以及表达方案创意性的控制性墙身剖面或节点大样图等,而且出现3D模型和渲染的立面效果图与CAD平面图对不上,平面图也多处不满足规范要求,如袋形疏散走道距离超长、房间疏散口数量不够等等。

尤其是地下室游泳SPA区,平面功能没有完善,疏散走道没布置,疏散楼梯数量也不够,并缺少大量的设备用房,方案提供地下室约4000平方米,设备专业配合后地下室建筑面积扩大到7000多平方米。

计划上给了20天初步设计时间,实际上时间基本用在方案调整、方案完善和研讨上,仅坡屋顶的坡度值问题,刚开始定的是15°,后又改为18°、20°,最后又为25°,墙身剖面的控制性尺寸也是经过反复修改研讨才确定下来,期间也修改过3D模型。

方案设计上的问题基本定下后,又重新制定初步设计计划表。

方案的调整完善主要是建筑专业的工作,其它专业只需
花少量的时间配合即可,而本项目是方案设计没有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就进入初步设计阶段的,名为初步设计实为方案深化、调整、完善,建筑、结构、设备专业全部参加,造成结构和设备专业人员消耗大量工作时间,这也增加了人力设计成本。

安哥拉玫瑰花园项目(商业部分除外),住宅方案提交的成果图为3D模型和CAD平面图,缺少CAD立面图、剖面图和坡屋顶平面图,缺少分体式空调室外机位的布置(空调机位对住宅外立面效果影响大),缺少屋面坡度值、檐口屋脊控制性高度值以及表达方案创意性的控制性墙身剖面或节点大样图等,有些CAD平面图与3D模型有出入。

而且,刚接手的方案图又没有与结构专业配合,没有确定方案的结构体系,房间现不现梁柱的问题在方案阶段欠探讨或考虑。

既便甲方已确定很久的户型方案也一直存放在计算机硬盘中而没有给结构专业布置结构方案,公司成立土建所的作用之一也在于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能方便地与结构专业密切配合。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边又按计划表进行施工图设计,一边又修改调整方案模型,本来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周期安排的较短(一般两周左右),方案修改调整占去一部分时间,致使施工图出图时间紧张,图纸校审时间更短就得交图,如此难以把控图纸质量。

如此修改调整方案模型,势必增加修改设计工作量和成本(但本项目不执行中国设计规范,不经过图纸审查机构就直接施工,甲方也经常要求我们按照他们意见修改设计,改图是常事)。

以上问题的产生可归结为项目阶段性设计成果不明确,方案阶段性设计深度不够(仅谈公司内部原因,甲方等外部原因在此不谈论)。

去年公司制定了多项制度,设计流程制度为其中之一,但设计人员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

四、公司设计流程执行不到位,设计人员工作效率较低
去年公司颁布的项目设计流程制度,其中就有方案评审记录单、方案交底和初步设计交底记录单等,但由于大家往往因为一人同时进展多个项目,工作忙劳动强度大,且设计计划时间紧迫而忽视了对上述设计流程的执行,部分项目没进行方案评审或方案交底就直接转入施工图设计。

若每个项目都组织各专业技术负责人进行方案评审或方案交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限定时间修改调整,则很多方案设计上不成熟不完善或违反规范的问题可在进入初设或施工图设计前得到解决,这也是将创意性概念性方案深化完善为可实施性方案,更有利于后期设计阶段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设计成本的节约。

以新津酒店2#楼(贵宾楼)为例,该工程建筑面积虽小(仅1200多平方米),笔者本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观念,在进入施工图设计前组织总工办侯总、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与方案设计人员一起举办方案交底评审会,各工种就创意性概念性方案深化完善为可实施性方案提出了专业性意见。

笔者将各工种意见做了记录,汇总成交底评审会议纪要文件,会上也共同商量了会后方案修改完成的时间。

根据交底意见修改调整后的方案进入施工图设计,则施工图设计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表进展得很顺利,避免了1#楼出现的反复修改调整方案设计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就方案交接所提成果图的基本内容和深度的问题,笔者也曾与部分方案设计人员交流过,但有些“老员工”的回答是“我们也是遵循公司多年来的潜在工作习惯,方案阶段的成果图一般是3D模型和CAD主要平面图,其它的图纸内容由初设或施工图阶段帮着完成,这是不好改变的工作状况”。

这类老员工是本着习惯性思维在工作,而没有很好的执行公司制定的新工作流程,设计流程没有有效的贯彻实施。

就员工而言,由此也存在以下问题:有些老员工伴随着公司成长了多年,随着工作环境的潜移默化,其潜意识继续用习惯性思维工作,对管理制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这类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不会有较大的提高),也有部分老员工离职换个工作环境以求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新入职的员工要么是水土不服,不适应工作环境而离职,要么是被老员工所同化而继续工作,要么是勉强接受这种现实状况而留下来工作,表现出适者生
存的心态,但工作状态发挥不好。

(员工问题是涉及个人和公司各方面的问题,在此谈论具有片面性)
由此可见,公司颁布的制度和设计流程等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稳定员工工作心态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五、解决问题的建议
对文中上述问题笔者在此也谈论一下自己的建议:
1.公司现给员工定期举办了袁自强老师主讲的管理方面的系列讲座,建议也安排方委会和技委会定期举办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系列讲座,使员工补充因专业分工而较少在日常工作中能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

2.对工程项目设计完整性的阶段性成果划分要明确,方案有方案设计阶段的完整性成果要求,初设和施工图也有自身的阶段性成果要求。

不能将方案阶段该完成和解决的问题遗留到后期初设或施工图阶段来处理,消除因方案修改调整研讨等影响后期设计工作进展的隐患。

方案设计人员应尽量将方案完善到应有的成果深度才移交下一步后期设计,如果方案设计人员因其它项目有工作时间上的重叠等原因而施工图设计人员在时间上有机动性的情况下,可派施工图设计人员帮着完善方案设计,但这段设计时间应归类为方案设计阶段,而不是初设或施工图设计阶段。

3.方案或初设等的阶段性成果完成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举行评审或交底会议,将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意见做好记录,并商定方案修改时间,修改完成后才进入后一设计阶段。

这样既可以减少公司内部原因而延长后期初设或施工图设计出图时间的因素,也可避免因方案修改调整而导致部分专业的设计人员闲置,避免设计成本的增加。

4.公司设计流程等的执行要实施到位,工程项目不论大小均应根据设计流程来工作。

但是,还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等级、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而区别对待,对于较简单或小规模的项目,可安排一般设计人员参加评审或交底,对于复杂或规模较大的项目应组织资深技术人员参加。

六、结语
本文既是论述部分工程项目的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的几个现状问题,也是笔者在公司工作一周年以来的体会与感受。

文中所举之例均为笔者亲身参与设计的工程项目,而未对没有亲身参与设计的工程项目做调研和访问工作,故文中所述观点有可能存在片面性、局限性或有以便概全、以点代面的情况,望阅者指教并谅之。

文中所举项目之例仅为事实论据,并未提及具体设计人员,更不是对项目相关设计人员工作成果的否认和蓄意诽谤。

(注:本文仅限公司内部发表)
致:
管理层——袁总、陈总、刘总、张总
技委会——侯宝清、文学军、赵东亚、胡志霞、孟勇、杨瑛、吴勇、兰楠、杨大岭集团总建筑师——袁自强老师
高级项目经理——Steven.Chen
其它同事——若干个
在公司内部公开发表日期: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