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学实验动物学导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与人类生命现象的异同,特别对各种人类疾病进
行类比研究,采用其异同点,通过建立实验动物疾病 模型来研究人类相应的疾病。 3. 实验动物医学 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 是专门研究和阐明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科学。
4. 实验动物营养学
5、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未经积极的微生物学控制,饲养在开放卫生环境 里的动物。垫料和饲料和饮水一般不消毒,饮用 普通自来水。 所谓普通动物也并不是对微生物没有一定控制的 一般动物,而是要求不带能够感染人的微生物和 体外寄生虫。这种动物只能供教学和一般实验用。 根据新修订的国家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质量 标准,我国将实验大、小鼠分为三类即清洁级、 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菌级(包括悉生动物)。其 它品种实验动物仍然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 定病原体级、无菌级(包括悉生动物)四级。即 从2002年5月1日起取消了普通级大、小鼠标准。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
生产条件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实验条件标准化 遗传控制,微生物控制,寄生虫控制,营养控制, 环境和设施控制
1944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实验动物标准化问题,1950年成立了美国
实验动物科学学会; 1952年,日本成立了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专门从事实验动物标准
化工作;
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医学组织、国际生物学协会共同 发起成立了“实验动物国际委员会”,后更名为国际实验动物协会; 1956年,美国开始建立“实验动物饲养与应用认可程序”,为实验 动物研究的专业性提供了标准化的程序;
第二节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内容
1.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
breeding science)是利用遗传调控机理,采用传统的和现 代生物技术手段,控制动物的遗传特性,培育新的动物品种 品系和各种动物模型,使家畜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
2. 比较医学 比较医学(Comparative medicine)是比较研究
替代物的研究:
小动物替代大动物,植物、水生物代替动物,昆
虫替代动物等各方面的研究。
(四)实验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
实验动物福利是指实验动物在饲养和实验过程中生理和
心理上处于健康和舒适的状态。
动物福利不是片面的保护动物,而是在兼顾对动物利用 的同时,考虑到动物的健康舒适,并反对使用那些极端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 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至少连续繁 殖四代以上称封闭群。 封闭群又称远交群。
(四)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 1、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s,GF) 体内、外无任何可检测出的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的动物。来源于无菌手术剖腹取胎,饲养在无菌 隔离器内,人工喂乳或保姆代养培育而成。 2、 悉生动物(Gnotobiotes animals,GA) 体内携带有已知微生物的动物。这种动物来源于 无菌动物,人为的投给已知的单菌、双菌、三菌 或多菌。这些均为已知菌,与无菌动物一样,饲 养在隔离器中。
的利用手段和方式进行动物实验。
制定动物福利标准不应该光凭人类的良心道德,而是要 依据科学,达到使动物维持生理和心理上处于健康和舒 适的状态来进行制定。
实验动物不仅为人类的健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过具 大的贡献,而且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同样离不开 实验动物,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是不可缺 少的模式生物和“活”的试剂。
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应用体系。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齐全,根据不同的实验选用不同的
品种品系
例如美国实验小鼠品系达250个,小型实验猪达15
个品种,豚鼠品种30个,大鼠品种60个,兔子品种14 个,猴子品种50余种。
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较高
动物饲育人员都是专业和本科学历,而且还要经过 1-2 年的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岗位证书才允许上岗。动 物实验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也要经过专业培训。拿到岗 位证书。
2、突变系动物(Mutant strain animals)
具有特殊突变基因的品系动物,正常染色体基因发生
突变,并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动物。在长期繁殖过程 中,动物的子代突然发生变异,变异的基因位点又可 遗传下去,或者即使没有明确的基因位点,经淘汰和 选育后,仍能维持其稳定的遗传性状。这种变异并能 继续保持遗传基因特性的品系动物,称为突变系动物。 如无胸腺裸鼠,用于免疫研究、移植实验等。
动物实验环境设施条件较好
动物实验的条件一般都达到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
动物质量检测严格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实验动物等级质量检测。(遗 传检测、微生物检测、病理检测、寄生虫检测)
实验动物的饲料及垫料
有专业化的饲料生产公司、垫料生产公司、 60Co 辐照公司等一条龙配套服务。
动物保护主义
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及实验,要实行人道主义,严 禁粗暴和虐待动物,动物笼器具大小适宜。实验后的 动物实行安乐死方法等。
(二)按实际用途分类 1、实验动物 2、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s),或称家畜、家禽 3、野生动物(Wild animals) (三)按遗传学控制分类 根据基因的纯合程度,把实验动物分成下列四类: 1、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animals) 2、突变系动物(Mutant strain animals) 3、杂交群动物(Hybrid colony animals) (杂交一代,F1代动物) 4、封闭群动物(Closed colony animals)
三 实验动物的重要性
(一)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支撑条件之一 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四个支撑条件----AEIR要素
A:Animal:实验动物; E:Equipment:仪器设备; I: Information:信息; R:Reagent:试剂; (二)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很多重要 的科研成果来源于实验动物 (三)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身,起着“活 的天秤”和“活的化学试剂”的作用
19571957年我国第一个实验动物规程出台年我国第一个实验动物规程出台8080年代初我国成功培育了年代初我国成功培育了ttb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及小鼠及ttbbnknk细胞三联免疫缺陷小鼠细胞三联免疫缺陷小鼠19851985年实验动物合格证制度的实施使实验动物管理工年实验动物合格证制度的实施使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走上正轨作走上正轨19871987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并于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并于19881988年加入年加入国国际动物科学委员会际动物科学委员会同年国家科委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理及相关七项同年国家科委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理及相关七项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第六届免疫缺陷动物国际研讨会第六届免疫缺陷动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些在北京召开这些充分表明我国实验动物学研究已与国际水平接轨充分表明我国实验动物学研究已与国际水平接轨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四个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营养学(Laboratory animal
nutriology)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
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5.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
实 验 动 物 微 生 物 学 ( 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是研究实验动物的微生
医学实验动物学
Medical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
右江民族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学导论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一)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是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 ,来源清楚,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鉴定及其他科学 实 验的动物。
(二)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统称为 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 ,经济动物。
二 实验动物学的定义和范围
(一)定义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是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
(二)研究范围
1.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 breeding science) 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 ) 3. 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 (Laboratory animal environmental ecology) 4. 实验动物营养学(Laboratory animal nutriology )
(三) 实验动物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使用总量下降
高质量实验动物使用量增加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增加 (478, 234)
实验动物模型走向商品化
实验动物替代材料的应用和替代方法的研究发 展加快
实验动物饲育应用等级质量较高
饲育应用等级为SPF级和无菌级。饲育生产规模化、
标准化、供应实现了社会化、商品化,有比较完善的
存的环境与条件。例如饲养动物的房舍、通风、
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笼具、饲料、饮水以
及各种垫料等。
7. 实验动物技术
实验动物技术(Laboratory animal techniques)包括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 各种监测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和技术标准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实验动物研究的发展概况
一、国际发展概况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e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 体内不存在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的动物, 简称SPF动物。是指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这种 动物都是来自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转移到屏障 系统中饲养。要在屏障系统环境设施中饲育繁殖 和进行实验,要进行严格消毒、检疫、隔离并定 期剖腹净化。 4、清洁动物(Clean animals,CL) 又称最低限度疾病动物(Ginimal disease animals), 体内外不携带人畜共患的病原体或动物传染病病 原的动物,不能带有体外寄生虫和大部分体内寄 生虫。
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和对科学试验的干扰作用,探讨与
实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措施,实行对实验动物微生物与 寄生虫的质量监控,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实验动物疾病。
6. 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
实 验 动 物 环 境 生 态 学 ( Laboratory animal
environmental ecology )是研究影响实验动物生
3、杂交群动物(Hybrid colony animals) (杂交一代,F1代动物) 两个近交品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
的第一代动物。
例如:C57BL/6J×DBA/2→B6D2F1 (B6为 C57BL/6J的缩写,D2 为 DBA/2的缩写。)
4、封闭群动物(Closed colony animals)
1、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animals) 又叫纯系动物。是采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 连续繁殖20代以上所培育出来的遗传上达到 高度一致的动物群。 基因纯合程度可达99.8%。 ① 可出现近亲交配衰退。 ② 亲子交配与兄妹交配不能混用。 ③ 亲子交配时必须采用年轻的双亲同其子女交配。 ④ 较大动物纯种培育很难获得成功,因为世代间 隔较长,费用较大,所以成功率低。 ⑤ 禽类和兔的血缘关系达到80%以上 (相当于兄妹交配四代)时,即可称 为近交系。
(二)研究范围(续)
5.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Laboratory animal husbandry)
6. 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
7. 比较医学(Comparative medicine)
8. 动物实验技术(Animal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1961年,加拿大生物联合会建立了动物管理常务委员会,开始实验
动物饲养管理标准化工作。
(二)实验动物科学
在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历程中,近交系(1909年)、无 菌动物(1943年)的成功培育和应用以及免疫缺陷动物
(1962年)的问世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胚胎工程技术在实验 动物领域的广泛应用,成功培育出了大量的遗传修饰动物, 如:人工诱变、基因剔除和转基因动物。
四 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传统的动物学分类方法 依据自然分类法,把整个生物,通常是用界(kingdom)、 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 种(species)等划分分类等级。以大家鼠为例,它属于: 脊椎动物门(phylum vertebrata) 哺乳动物纲(class mammalia) 啮齿目(order rodentea) 鼠科(family murinae) 大家鼠属(genus rattus) 大家鼠种(species rattus norvegicus) 学名:褐家鼠(大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多数情况下,根据不同目的进行种下 分类, 把实验动物划分为不同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