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

合集下载

《中国通史》第八集:商代文明

《中国通史》第八集:商代文明

《中国通史》第⼋集:商代⽂明这是⼀个遥远的时代,它以⽞鸟做图腾,以甲⾻做占⼘,以青铜为礼器,它的名字虽然常常出现在史籍当中,但其真实历史却总是若隐若现,以致于许多学者疑窦丛⽣,甚⾄认为根本没有这个时代。

直到近代,甲⾻⽂的发现及⼤量考古成果,才确定⽆疑地证明,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这个朝代,⽽且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明,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个古⽼⽂明之⼀,其辉煌成就不仅为世界⽂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页,更对中华⽂明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它就是开端于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第⼋集:商代⽂明发现:这完全是⼀次意外的发现,1899年,晚清翰林院编修,⾦⽯学家王懿荣偶染痢疾,医⽣为他开了⼀张处⽅,上⾯有⼀味中药被称为龙⾻,在当时龙⾻只是⼀种不值钱的药材,它们是古⽼的龟甲或兽⾻,出现在药店⾥从未被学者们关注,然⽽当王懿荣按照药⽅将龙⾻购回家后,突然发现龙⾻上刻着⼀种从未见过的古⽂字,似乎⽐篆⽂还要古⽼。

这⼀意外发现引起了他的极⼤兴趣,迅速将药店中刻有⽂字的龙⾻全部购买回来,同时在京师⼴泛收购,在不长的时间内竟收购了1500多⽚。

经研究,王懿荣鉴定龙⾻上的⽂字就是商代的⽂字,这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的开始,王懿荣因此被称为甲⾻⽂之⽗,由于甲⾻⽂的发现,商代⽂明这⼀消失已久的⽂明逐步显露出它的真实⾯⽬。

宋镇豪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商这个五百年的历史来说,我们过去主要靠什么?《殷本纪》,《殷本纪》讲统共加起来才2800多个字,所以呢在史学界也好,过去的我们都把它当做⼀种可信可不信的东西,甚⾄有⼈把那个封神榜当做商代晚年的历史来读,所以这个就很奇怪了,历史是真东西,它不是靠虚构出来的,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呢?就是甲⾻⽂发现以后,⼀下⼦把我们和古⼈的距离拉近了,使我们直接能够通过甲⾻⽂来观察到商到底是怎么样⼀个社会。

甲⾻⽂的发现,是中国近世以来⽂化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然⽽,它的发现之旅却充满曲折。

1900年,⼋国联军侵⼊北京,王懿荣⾃杀殉国,他的甲⾻⽂研究也因此结束。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资料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资料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惊世界”。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

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

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 54年。

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

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殷墟文化

殷墟文化

殷墟简介: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

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

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

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

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

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主要景点】殷墟由三部分组成:一、殷墟王陵遗址(世界“第二个古埃及”)殷墟王陵遗址位于着名的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出土地。

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M1001大墓:M1001大墓在王陵遗址西区东部,大墓内M1001位于王陵遗址西区东部,有4条墓道。

殷墟简介_精品文档

殷墟简介_精品文档

殷墟简介殷墟,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巷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又称商城,是商朝的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开端,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里程碑。

殷墟发现于20世纪初,当时一位中国学者刘湾先生在此处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和陶器。

这一发现引发了全球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研究热潮。

随后,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工作,殷墟的规模和价值逐渐被揭示出来。

在殷墟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现于四号坑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重量最重的青铜器,高约133厘米,重逾800公斤。

这座鼎铸于公元前13世纪,上面雕刻着各种动物和人像,不仅艺术价值高,更为研究商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除了司母戊鼎之外,殷墟还发现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文物,如殷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字,它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作卜辞和记录商朝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这些甲骨文的研究,人们对商朝的经济、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殷墟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证明了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而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商朝的成立意味着中国最早的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形成。

殷墟遗址的发现还改变了人们对古代中国的先进程度的看法。

殷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精美的工艺品,展现了商朝在冶铸、制陶等方面的高度技术能力。

此外,商朝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结构也显示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规模。

为了保护殷墟的遗址和文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安阳市成立了殷墟博物院,用于保护、研究和展示殷墟的文物。

此外,殷墟还被列为中国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

这些措施的采取保证了殷墟的保存和研究工作的延续。

总之,殷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它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安阳殷墟的重要考古发现

安阳殷墟的重要考古发现

安阳殷墟的重要考古发现殷墟为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发现于 20世纪初,1928年开始发掘。

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阳殷墟的重要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文殷墟为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发现于 20世纪初,1928年开始发掘。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二十四平方公里。

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商以此为都(约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共经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

1899年,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文字,后经罗振玉、王国维等考证、调查,确认为商代甲骨,出土于安阳小屯村。

1928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试掘。

同年12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郭宝钧等。

自1928年10月至1937年 6月,共发掘十五次。

发掘大墓十一座、方坑一个、小型墓和祭祀坑一千二百多座,以及大量建筑基址,出土刻字甲骨近两万片和大量陶器、铜器、玉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恢复殷墟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发掘武官村大墓、后冈祭祀坑,1973年在小屯南地发掘出土刻字甲骨四千多片;发现规模较大的商代铸铜遗址、妇好墓,等等。

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

该处丰富的出土文物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资料,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氏(傅斯年,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台长)组织领导的安阳殷墟洹水南岸历时9年15次田野考古发掘,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中国商代晚期盘庚迁殷的都城就在此处,距今已有3300年左右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地层、出土青铜、玉器等遗物,以及甲骨文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司马迁《史记》有“洹水南,殷墟上”记载,另有文献称“北蒙”,又名“殷墟”。

甲骨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

余秋雨《第五章 发现殷墟》原文欣赏

余秋雨《第五章 发现殷墟》原文欣赏

余秋雨《第五章发现殷墟》原文欣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第五章发现殷墟》原文欣赏【导语】:发现殷墟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中国文脉。

殷墟

殷墟

殷墟商代晚期都邑遗址。

位于今很难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

东起后岗,西至北辛庄,南至铁路苗圃,北至三家庄,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即古本《竹书纪年》所云“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殷。

北宋以来时有商文物出土,清末又出土甲骨文。

自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曾进行十五次大规模发掘,建国后历年又进行钻探、发掘。

其布局是:宫殿和宗庙区在小屯村东北洹河以南的中心地区,发现建筑基址五十多座,建在凹形、方形、长方形的夯土台基上,并发现圆形铜柱基,其下有天然大卵石。

还发现建筑物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典礼时杀害的人骨。

这里还出土大量遗物和十万余片甲骨。

也还发现一些中、小墓葬,妇好墓亦在此处。

宫殿区以西,发现宽7—12米,深5—10米的大灰沟,当是人工挖成的防卫设施。

洹河北岸至侯家庄西北冈、前小营村之间是殷王陵区和祭祀场,发现大墓十三座和上千小墓。

出土大批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和用于祭祀和殉葬的人、狗、马、象、鹰等骨骸。

殷墟中心区以外,大司空村、高楼庄、四盘磨等地发现小型房基、墓葬,当为平民居住区。

殷墟西区发现近千座小墓,可分八区,当为族葬墓地。

从大司空村和殷墟西区墓葬群及其出土文物看,平民已在分化。

小屯村东南1公里处的苗圃北地为铸铜遗址,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发现房子和大量炼铜坩埚、陶范等。

小屯西的北辛庄是制骨遗址,发现有房基、骨料、半成品和制骨工具,制品以笄和锥为多。

此外,后岗发现几座族葬墓和杀殉坑,共埋人54具。

殷墟发掘为商代考古奠定了基础,也为商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期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

1952年发现于河南登封玉村,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较为典型,故名。

以前曾称为“洛达庙类型”文化。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因有一定差异,又分为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在河南东南部、湖北北部、河北南部及陕西东部等地也陆续有所发展。

偃师二里头遗址分四期。

中国五大考古介绍

中国五大考古介绍

中国五大考古介绍在千百年来的考古历程中,我们曾经有过很多重大的考古发现。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五大考古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五大考古介绍一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

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899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达仁堂中药铺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

在其中的龙骨上,他意外地认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龙骨成为值钱的古董之后,商贾为专擅厚利而隐瞒了其真正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

直到1908年罗振玉探悉真相,才考定了小屯就是沉寂了3000多年的商代帝都——殷墟。

从1928年到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其规模和成就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发掘工作被迫中止。

1950年起,新中国的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并于1959年设立了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

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

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

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

该鼎于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挖出,因无法搬运,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于是复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五大考古介绍二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

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

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1900年5月21日,一个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监督雇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号石窟甬道中的积沙时,忽有天炮震响,山裂一缝,奇迹出现了。

王道士顺手用烟袋锅向裂缝处敲了几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

古代中国的安阳殷墟文化

古代中国的安阳殷墟文化

古代中国的安阳殷墟文化中国与欧洲不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中国历史上,殷代是一个重要时期。

安阳殷墟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殷代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其文化史和考古价值都非常高。

一、安阳殷墟的发现和研究安阳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距离郑州约70公里。

该遗址共占地36万平方米,分为大中小三坑,由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12个朝代的王室、贵族和富豪所建,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安阳殷墟的发现与考古研究,开始于1928年。

当时,河南省政府以“大营县”为名,开始对其进行了调查和勘探。

从1930年至1937年间,中国科学界的许多考古学家都曾来到这里进行挖掘和研究。

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及其研究,持续了多年。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大量有关殷代的文物和文献资料。

这些资料涉及到殷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二、安阳殷墟文化的主要特征1. 形成时期长从殷墟所出土的文物来看,安阳殷墟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和东周前期的时候。

这里是商代的中心地带,也是商周盛世的发源地之一。

安阳殷墟文化的影响范围广泛,长时间地影响了中原地区的历史进程。

2. 文化底蕴深厚安阳殷墟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

安阳殷墟所出土的文物包括了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丰富多彩的器物,这些都是殷商文化艺术的瑰宝。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甲骨文、金文、竹简等各种文献资料。

这些文物资料的发现,使得研究殷商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青铜器文化安阳殷墟以青铜器而著称,青铜器文化是安阳殷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殷代时期的青铜器,因其工艺精湛、造型奇特、题材丰富而备受瞩目。

这些器物既是殷商王室的象征,也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礼仪、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成为殷商文化的一大特色。

4. 祭祀文化安阳殷墟还以祭祀文化而著称。

写安阳殷墟的导游词9篇

写安阳殷墟的导游词9篇

写安阳殷墟的导游词9篇写安阳殷墟的导游词 1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一个展柜,是著名的H127甲骨片堆积坑模型,1936年出土,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共有17096片。

在商代,甲骨文是皇室贵族在进行占卜活动后,将有关占卜内容写在有关占卜的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商王从事占卜活动十分频繁,几乎无事不占,无事不卜,商王占卜一般是由专人来进行的,他们先在已选好的龟甲或牛肩胛骨的背面凿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圆孔,圆孔的旁边再凿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到里面浊烧,骨头受热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商王局势根据这些裂痕来判断事情的吉凶。

那么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一些记事,因此呢,我们也称这些文字为甲骨卜辞,内容涉及星象-历法-农业-军事等各方面内容,这个甲骨坑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骨文碑林,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形状的甲骨文碑刻,共30通。

您看这块碑,原甲骨片有甲骨之王的美称,文字达125个,是一块完整的龟板,听说当时卖这片甲骨的人,用赚来的钱,买了20亩地呢!再看这块碑,它记载的是天象情况,准确的纪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现的过程,是我国古代关于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纪录!好,朋友们,您不妨自己去琢磨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字,然后和碑后的汉字对照一下,看您是否猜对了呢?如果说罗塞塔牌的发现是打开通向古埃及文明之门的钥匙,那么安阳殷墟的出土便是展开了一幅失佚已久的中华民族历史画卷!它和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泥版文字,以及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放射着绚丽的光辉!写安阳殷墟的导游词 2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

我是来自郑州天下旅行社的一名导游,我姓王,大家可以直接称呼我为小王。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陈先生,此次的安阳殷墟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来共同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整个的旅程中玩的开心、玩的舒畅!好了,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郑州距离安阳公里,车程大约3个半小时,接下来,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

殷墟资料

殷墟资料

殷墟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著名景点历史地位:被证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所属城市:河南省安阳市建造年代:前1319年-前1046年景点级别:AAAAA级位置境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

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文物遗迹宫殿宗庙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而成防御濠(hao))沟,将宫殿宗庙环抱其中,起到类似宫城的作用。

宫殿宗庙区还有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5篇介绍河南殷墟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河南殷墟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河南殷墟的导游词范文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 。

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

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殷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河南殷墟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河南殷墟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到安阳参观游览,这里是千年帝都,是甲骨文的故乡,《易经》的发祥地,是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

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岳母刺字都曾发生在这里。

今天,这片美丽的土地伸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

首先感谢大家对安阳中旅的信任,其次我也很荣幸能够陪的大家一同出游,我叫***,大家叫我小*就可以拉,这边开车的是*师傅,今天由我们为大家服务,如果各问位有什么要求呢就尽管吩咐,我们会尽量满足大家,在此呢,小*就先祝愿大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希望安阳之旅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着阳光的升起,我们的按捺以内感一日游也开始了,多少年来,安阳以其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

******、******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安阳视察,并对古都的的发展给予厚望!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汇处,辖五县市四区,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是豫北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早在3300年前,商王盘庚迁都“小屯”一带,这里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着稳定疆域,长期定居的国都。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诗称赞:“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其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曾在此建都,时达380年。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的青铜器“司母戊”大鼎都出土与此。

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

2001年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

安阳殷墟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和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为商代晚期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证据。

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第一次全面负责、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培养了一批批的考古学者,殷墟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重要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肯定。

近年来,殷墟仍不断有大量的重要发现,呈现出巨大的文化潜力。

如1999年在传统殷墟遗址东部边缘发现洹北商城,面积达4.7平方公里,丰富了人们对殷墟认识;2000年在宫殿宗庙遗址发现M54墓,成为继妇好墓之后又一座完整的贵族墓葬;2001年在洹北商城内发现宫殿基址建筑群,是对商代宫殿建筑形制的又一重大发现;2002年在小屯村南路西段发现商代甲骨窖穴,成为继1936年YH127甲骨窖穴、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和1991年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商朝都城殷墟的历史与考古发现

商朝都城殷墟的历史与考古发现

商朝都城殷墟的历史与考古发现商朝都城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南侧,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上最早的一处大型青铜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商朝都城殷墟的历史背景、考古发现以及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存在。

商朝都城殷墟建于商朝晚期,共经历了十三任商王的统治,是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其建造和繁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300年。

然而,由于殷墟在商王武丁时期被毁并火化,暂时丧失了它的重要地位。

二、考古发现1. 建筑遗址:殷墟遗址是一处含有大量宫殿、庙宇、祭坛、墓葬等建筑遗迹的古城,面积约为300多公顷。

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考古学家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高大的城墙以及各类社会生活设施的遗迹,揭示了商朝都城的规模和繁荣程度。

2. 青铜器:殷墟考古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如商代的青铜鼎、青铜爵等,这些青铜器不仅展示了商代人民的工艺技术水平,还传达了商朝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

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历史价值而备受瞩目。

3. 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大部分都是在殷墟出土。

甲骨文是商代贵族用于卜辞和祭祀的一种文字,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人们深入了解了商朝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书法艺术。

三、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商朝都城殷墟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殷墟展示了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的繁荣与辉煌。

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与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次,殷墟中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化的重要基础。

青铜器的纹饰和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形态和用途,不仅为了解商朝的艺术和文字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突破口。

安阳殷墟知识点

安阳殷墟知识点

安阳殷墟知识点安阳殷墟是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

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商文化的中心,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下是关于安阳殷墟的一些知识点:1. 遗址发现与命名:安阳殷墟最早是在1928年由美国考古学家费正清发现的,他在辽宁省修建铁路时,发现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片段。

随后,在安阳附近发现了更多的文物和建筑遗址,这些遗址就是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之所以被命名为“殷墟”,是因为在甲骨文中,安阳所在的地区被称为“殷”。

2. 遗址规模:安阳殷墟总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

根据考古发现,殷墟主要分为宫殿区、祭祀区、居住区、坟地和手工业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其中最著名的是宫殿区,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由殿堂、庙宇、祭坛等建筑组成。

3. 文物收藏: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甲骨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安阳铜方鼎,是中国考古学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

此外,还有大量的商代甲骨文,这些甲骨是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字的重要依据。

4. 商代文化:安阳殷墟是商代文化的代表,商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

商代的政治中心是商代的朝代,安阳殷墟正是商代朝代的都城。

商代的社会制度以王权统治为基础,同时也具有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特征。

5. 具体研究成果:通过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对商代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安阳殷墟的发现还使得甲骨文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并且对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第44处世界文化遗产。

这标志着安阳殷墟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国内外的承认和保护,也为该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综上所述,安阳殷墟是中国考古学中的重要遗址,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物和考古学价值,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浅论殷墟考古发掘的过程及成果

浅论殷墟考古发掘的过程及成果

浅论殷墟考古发掘的过程及成果摘要: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

殷墟的发掘历经了10年之久,且共15次科学发掘,在这期间许多著名的考古学家共同参与,采取近代先进的考古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次大规模的遗址发掘,也成为近代中国考古学形成的标志。

因此,对于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至今仍被很多人研究和关注。

殷墟发掘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学者会集共同探讨,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近代考古学方法的运用,根据殷墟发掘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考古学知识,了解中国近代的考古情况。

关键词:安阳殷墟过程技术方法价值关于1928--1937殷墟发掘地位和意义的研究,可谓成果颇多。

专著李济先生的《现代考古学与殷墟发掘》、《安阳》,胡厚宣先生的《殷墟发掘》,郑振香先生的《殷墟发掘六十年概述》等,论文有刘一曼的《殷墟考古78周年》,王宇信的《论殷墟发掘的第一阶段在我国考古学史上的地位》,殷玮璋《殷墟考古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地位》等。

成果虽多,但我认为有些地方尚有进一步探索的余地,因此,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经过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并总结其价值。

一、殷墟发掘的过程殷墟遗址的发现,首先应该是由于甲骨的发现。

清末以来,小屯居民就在耕作中常从地下挖到碎骨片。

19世纪末,当地传闻碎骨即所谓的龙骨,可以治病,于是村民收集碎骨片,或留作已用,或卖给中药铺,从此,"龙骨"被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掘出。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购药,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开始重金收购,进而考证出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懿荣义愤自尽,“所收藏龙骨由其子转售晚清学者刘锷”1,当然,这并不能证实其准确性。

《李济:独立天地证青》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济:独立天地证青》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济:独立天地证青史2005年9月20日,正是风光无限的李敖大陆神州文化之旅的第二天。

当晚凤凰卫视播出的《李敖有话说》,更是引人注目。

就是在这期节目中,李敖声嘶力竭地大骂李济是台岛“最后一个重量级的学阀”,李济究竟是不是“学阀”,学界自有公论。

但因为李敖的攻讦,李济,这位在大陆籍籍无名的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河南安阳,因为李济系统的考古发现而成为中国现代考古的发轫之地。

1928年李济从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手里接过聘书,出掌考古组帅印,率队赴河南安阳小屯,主持殷墟甲骨的科学发掘。

在之后的将近十年时间内,李济先后主持、参与了安阳殷墟第二至第十五次发掘工作,震惊世界的安阳殷墟发掘研究,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

时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位列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之首。

和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李济坚持学术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道德自觉,长期游离于政治之外。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赤诚的爱国者:当时来中国考古的美国学术团体FreerGalleryofArt曾邀请李济加盟,他提出两个前提条件:在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必须与中国考古团体合作;在中国发掘出来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

美方代表最后叹服:“你的条件,我们知道了。

我们可以答应你一件事,那就是绝对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

”李济的爱国,并不纠结于偏狭、狂热的家国观,而是饱含厚重的普世情怀。

“爱本国、本族的观念当然应该有,但史实贵乎存真,畸重畸轻的结果,加深偏见和歧视,不仅增加国与国、族与族之间的仇恨纷扰,也使人类历史失其真面目。

”因为这样的襟怀和气度,李济能够以全人类为研究背景,不偏不倚,诚实地追寻古史中最可能接近真相的面目。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关于中华文明形成的论断中,他强调殷商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文化,不是单纯的古代中国文化,而是本土、西亚、南亚文化的复合体:“2000年来中国的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这是一个大大的错误,我们应该觉悟了!我们更老的老家——民族的兼文化的——除了中国本土以外,并在满洲、内蒙古、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到了秦始皇筑长城,才把这些地方永远断送给‘异族’了”。

殷墟发掘完毕了吗

殷墟发掘完毕了吗

殷墟发掘完毕了吗
殷墟发掘考古从1928年到现在,已经经过了90年时间,也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挖掘。

第1阶段是1928年至1937年,是由旧中国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进行的。

1950年至1979年,为殷墟考古发掘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发掘的,工作主要是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的,期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安阳博物馆也做了一些工作。

1980年至今,为殷墟考古发掘的第三阶段,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主要负责保护范围(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殷墟范围),主要负责发掘范围外的保护,期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参与了部分项目的挖掘。

殷墟是我国商朝后期的王都,河南省安阳市老城西北郊,遗址以小屯为中心,横跨洹水南北两岸,以及附近的20多个自然村落,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发现有4500个单字和固定的语法结构,也是最早的中国汉字,尽管经过3000多年的变化,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仍然保留下来,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纹饰神秘,是沟通人神关系的祭祀礼器。

现存的玉器铜器作坊遗址,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青铜器,玉器,构成古代东方发
达的青铜文化和艺术的杰出见证,堪称世界玉雕文化艺术宝库的精华。

90年代的发掘表明,底下遗藏丰富,发现大量古代青铜冶炼,玉器制作,制骨,等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手工业作坊,15万片甲骨,近万件青铜器和数量巨大的的玉器,对发掘和保护商代都城遗址,研究保护华夏古代文明遗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1.人员的时间与方法第十五次发掘的时间是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十六日到六月十九日,共有三个多月。

梁思永、郭宝钧先生都有事情要忙,不便下田野,只答应偶然前来而已,因为我在发掘团待了这么久,事情也相当熟悉,便由我负责向地方政府的督察专员交涉何时开工、雇用工人、军队保护等事情。

当时不知道十五次发掘会是最后一次安阳发掘。

参与人员有石璋如、王湘、高去寻、尹焕章、潘悫,临时工作人员有王建勋、魏鸿纯、李永淦、石伟等人。

潘悫先生依旧负责事务工作,实际下田野的正式人员就是石、高、尹、王与临时人员。

因为河南省古迹研究会、山东省古迹研究会、中博筹备处都要自行组织发掘团,而后者更因为单位属性,可以在全国各地进行工作,需员孔急,就需要训练人才、有机会让他们练习,安阳殷墟发掘便成为训练场,所以这几次的临时人员才特别多。

这次采用的方法与前次略有不同。

前次是先找地方,扩大之后再集中,这次则为集中专作C区。

当然仍然是以平板仪所测量的中心点为主,分成数组进行工作。

分组的大致情形是石璋如跟魏鸿纯一组,高去寻先生跟李永淦一组,尹焕章先生跟石伟一组,晚来的王湘先生就负责到各地测量与照相,另外也负责I区较偏南的部分。

因为十三次发掘的YH127坑出了许多甲骨,使得安阳殷墟声名大噪,就像西北冈发掘时候的HPKM1004是一样的情形,好多学校集体前来,像清华、北大都来过,学者们像叶公超、闻一多、陈梦家等也都来到安阳参观,所以参观者特别多。

这次也雇了一百二十多位工人,阵容算是相当庞大,挖掘三十七个探方,一个探方一百公尺,发掘面积也达到三千七百平方公尺,也是相当大了。

2.基址墓葬穴窖与水沟这一次发掘,主要发现了基址、墓葬、穴窖、水沟。

先以水沟来说,其实在十三次发掘的时候就已经找到水沟,但只是粗浅样式而已,十四次时就继续进行寻找的工作,形状大致完备,但是我们无法解答水的流向是南向北流,还是北向南流?第十五次发掘时,我们终于看出水沟的水流是由南向北流,而水沟也有一百多米长;不过当时尚未找到水源,只是假设可能与穴窖有关系,因为有些水沟会走过旁边而不穿过,但也有穿过早期的灰坑的情形,我是猜测与早期的灰坑有关,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行。

最重要的还是基址跟穴窖。

我们找到不少穴窖,也有不少的甲骨坑,例如像是H251、H330就有数量不少的甲骨。

还在H358坑找到陶制的小人偶(就是陶俑),有不少俑的头断了,陶俑多呈灰色,头分两种,一种是有头发、在头上盘绕成一圈的,另外一种就是光头的,陶俑身上都有朱红的漆。

两种陶俑的手的方向也有不同,一种是手垂放在前头,有一种东西将俑手拴住,另一种就是手放在背后,也有东西拴住。

董作宾先生说这些都是刑具,女生拴在前头,男生在后头。

之前说过俑多呈断头,但是经过接合之后是可以看出性别的,也证实董先生说得没错。

有关陶俑的研究成果,后来有具体写成文字。

有关基址问题,以前找的基址虽然不少,但是并不相连,无从看出彼此之间是否有所关联,这一次找到了成组的基址,不过当时不清楚彼此到底如何连接,只知道是成组的。

安阳的东部,由于洹河改道曾经冲毁原河岸,因此殷墟有些基址的东边也遭冲毁,只剩下西岸;但是也有些是因为时间先后的关系,或是与其它墓相近,遭到打坏。

像这次找到的基址中,比较晚期的与先前基址有所重叠,就发现有部分会被打坏,因而先后基址的形式不同,属于后期基址的墓葬,也会叠压住旧墓。

这次找到最大、晚期的乙十一就有类似的情况。

乙十一基址的范围很大,附近的基址也相当密集,我们先找到前期的部分,后来随着挖掘范围的扩大,又找到其它的基址,然后又找到了乙十一后期的部分(被其它基址隔开),于是将先发现者称乙十一前,晚发现者称乙十一后。

乙十一基址群有十二个大小不等的基址(编到乙二三),分布位置有南北、东西向。

在田野所起的坑号是按照发现先后而取,因此坑号并不代表时期先后的关系。

而基址与甲骨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例如甲骨坑YH330,就是位在乙二十的附近,YH251位在乙十八基址附近,这是一组基址。

另外一组基址也是成组的,就是丙组基址。

丙二是大基址,丙三、丙四位在丙二之内,丙五和丙十七都位在丙二的外头,也是相当复杂的基址群,基址群中则有三条路。

丙组跟乙群组的组织不大一样,但是都是连起来的,所以是很重要的发现。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丙二基址的夯土台阶上发现了两件与祭祀有关系的璧。

其它有些基址的边则没有找得很清楚,因为与发掘区域有关,不过也知道有些已呈相对关系,也相当有意思。

3.独立墓葬其次再讲墓葬。

两种墓葬中有一种是独立的,一种是与基址有关的。

先说独立的一种,所谓独立的,就是还不太清楚是否跟基址有关,但是与基址的范围有关。

这独立的墓葬,就在丙区的北边,与北边某些基址似有相连的关系,但是关系究竟为何,就是说似乎基址是为墓葬盖的,却又发现基址与墓葬之间的性质有些不同。

最重要的丙区北边独立墓葬有五个,M362、M331(位M362东)、M388、M333(388与333相对)、M357(位388之下),可以看出彼此是成组的,以M362为主体,因为埋M362的时候,先挖了一个大方坑,在大方坑的东边已为M331留下位置,但是埋M331的时候,M362有棺椁,M331也有,于是原留空间不足,就打破了大方坑,把M331更向东移动。

所以就清楚地看出时期早晚,但是M362发现得晚,所以编号在后。

M362也被盗掘,上头因为是乱七八糟的夯土,所以保存状况还算好些。

M362墓内有十一个人架,北边的墙边有三条兽腿,经鉴定后为一条羊腿、一条猪腿、一条牛腿,在西北冈的1002也是北边有三条兽腿(牛猪羊)。

不过当时我们以为是四条兽腿,后来仔细一看,牛腿断开被扰乱过,所以还是三条。

人骨的排列,则是3、3、3、2,有个俯卧的人架,不知原本如此还是被碰倒的,圆坑(盗掘坑)从墓室下头进入,上头的夯土大致维持完好,我们以为是完好的墓,所以别的图是二十分之一,我们为此特制十分之一的图,拿平板来测量,后来才发现东西很少,已经被破坏过了。

人架因为头朝下,腿朝上倒竖,不知是被盗掘者从原先躺的棺内拖出,还是被盗掘者一伙人中之一而把它弄栽倒,也不知是主人翁还是殉葬者,或是盗掘者,幸好骨头大致还算完好,留着让体质人类学家鉴定。

这里的器物也很值得注意,有很多木器,也雕上花纹,涂上了漆,豆也多,还有盘子、皿等,极少铜器,有的话也多是破片,只有一个形状非常奇怪,刃部很长到底的矛还算完整,平常人都说是晚期矛,可是也不知道是否真为晚期矛,平常学者谈M331跟M338的物品时多说是早期的,可是对矛避而不谈,因为这种矛跟平常殷墟出土的矛不同,没有二道的部分,也长、宽得多,相当锋利。

后来我们猜想可能是主帅的武器,因为地位特殊,所以武器也不同,较大、较锋利,杀人威力也厉害些。

在十一个人架之外,也有数条狗的骨头。

因此虽然M362的木器很多,却并不代表就是晚期墓,像1001也有很多雕花木器,就是早期墓。

M331有六个人架,其中一个是主人,骨架已毁,五个殉葬的人架在上面,2、1、2排列在二层台上,另外有个人头骨,比起362的人数少了一倍。

M362有三犬十人,M331有二犬六人,人、犬数减少,而无兽骨,可见等级有别,然而M331有很多器物。

礼器如觚、爵、尊都有,也有武器,就是在主人翁的前头有金镶玉戈头(其实就是玉戈头与铜戈尾,本地人称为金镶玉)。

M333、M388有三具人骨,主人中间一个,两边殉葬两个,M333有三人三犬,M388有三人二犬,不过犬数有可能靠不住,因为有些埋在上头,或是封土时没有完全封进去,只有腰坑一带的才靠得住,所以虽然犬有关系,但是数目多少的关系仍是无法确定。

M333里头也有兵器,是很短的玉器,没有柄部,另外也有铜戈。

M388的兵器则比较长,有两个玉质的,不过样子不太一样,有花纹、也比较长,另有铜戈六件。

所以这些殉葬坑有等级、也有兵器,材质、数目均有不同,似有左右之分,不过这些殉葬品以装饰品多,例如头上装饰的笄、玉等,似为女用的装饰品,所以就不知道是否主墓为男,他墓为女?这也是我现在想到的想法。

其它数坑的武器与362的武器明显不同,戈是直内,矛是长柄,是否有男女之分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至于M331里头的觚、爵都是三套,也有三个斝,其它的墓是两个,也不太一样。

M388比较特别,出了小盉、铜壶、铜瓶,每墓均有觚、爵、瓿。

兵器则是彼此之间有所分别的。

南边的M357则都是兽骨头,是羊、犬为主,M357很浅,表面就被扰乱了一部分,底下东边的方向还有早期的灰土坑,塌陷下去,使得部分兽骨掉入灰土坑,可是当时不清楚,因为有成排的羊、犬,所以就暂且将它当成墓葬看待,实际上并非墓葬,可以看出有羊骨四十二个,犬骨四十一个,另外又找出四只羊骨,等于有四十六个羊骨,犬骨另七个,等于四十八个,可是可能还有没找到的,所以确实的数目是否为五十羊、五十犬,不得而知。

羊、犬作为祭祀墓葬的人员之用则是很可靠的,而人员的身份目前不得而知,也不清楚其与丙组基址是否有关,颇值得注意。

4.与基址有关墓葬以下再说与基址有关的墓葬,就是丙组跟乙组的性质也不相同。

先讲丙组,简单地说,丙组的人骨头在西边,兽骨头在东边,像丙一基址前头西边有三个墓葬,每个里头都有三人,另一个较大,有二十来个,东边有狗、羊,人则是遭到砍头,其余的小基址里头邻近墓的方向也有埋人,像丙八、丙七就有人,也有狗,两个人埋在底下。

所以人、狗的看待不同,人去的地方比较珍贵,狗就比较差。

这就与362墓组有些不同,后者比较重右。

而这里的小墓是殉葬祭祀用的,所以没有棺椁,与基址有关的墓葬不但无棺椁,也无腰坑。

乙组的墓葬分两种,都无腰坑。

一种是在基址下面的“奠基墓”,或下面、或正中,埋的是人或是狗,只有重要的墓葬、面南的才有奠基墓,面东的就无奠基墓。

比如说乙十一就有奠基墓,乙二一、乙十九也有。

可是乙二十虽然是基址,是另一种硬土,与乙十三情形类似。

另一种我从前认为是“置础”,置础就如同主屋上梁一样都要举行重要祭典,这些墓都是在正基址的南边,比如说乙十一前是主要基址,所以就有置础的坑,乙十七并未找的很清楚,但在其西南也有牛、羊、犬的墓。

置础坑是在主要基址的南边,用的是犬、羊、牛,有的只有犬、羊而不用牛,也有的只用犬。

乙十一以人、犬奠基,用牛羊犬置础。

在乙十三基址上上梁时举行祭祀,有三排祭祀坑,牛在前排,狗、羊在中排,最前排有一个人领着牛、羊、犬祭祀,另一个墓我们则找到三十条牛。

丙区每个坑都是用犬、人来祭祀,以M362为特例。

M357祭祀时则只有羊跟犬,所以其资格只到羊跟犬。

乙七基址也是用羊、犬,但数量少得多。

乙十一后基址用牛、羊、犬数量多得多,达到三十头牛,乙七只用三到五头牛,规模差距相当明显,而越到晚期动物数跟人数则越来越多。

可是我们还是不清楚362那组墓与丙组基址究竟有无关系,希望后人能够加以注意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