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资料

合集下载

描写殷墟博物馆的作文

描写殷墟博物馆的作文

描写殷墟博物馆的作文
今天,爸爸带我去殷墟博物馆参观。

殷墟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东路。

在博物馆门口,有一只巨大的铜牛,它高达20多米,重约9吨,是中国最大的青铜雕像。

据说它的身上刻有《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八个字。

进了博物馆的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很大的广场。

广场周围有高大雄伟、气宇轩昂的殷商宫殿建筑遗址;有用来存放大量青铜器、玉器和甲骨等历史文物的库房;还有用于展示殷商时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农业生产等内容的展厅和一些临时展厅。

博物馆里面有两个展区,一个是用来展示殷商时期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模型,还有一个是用来展示殷商时期古代遗址和古代墓葬的模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殷墟遗址展厅。

在这个展厅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已经被发掘出来的商代遗址。

比如,在小屯村遗址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房屋遗迹、水井、墓葬以及陪葬坑。

这些遗迹有的已经被发掘出来,有的正在被挖掘中……
—— 1 —1 —。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安阳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公园内,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殷代遗址之一。

作为追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场所,安阳殷墟博物馆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一份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希望能够给您带来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一、介绍安阳殷墟博物馆于1958年建立,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博物馆内有近万件精品文物,它们记录着商代、西周时期的风貌,为研究中华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馆内共分六个展厅,牛首山古墓展馆、东岳庙文物陈列室、殷墟发掘史馆、夏商周金文展馆、商代青铜器陈列室和商周陶器陈列室,每一个展厅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参观路线1.鼎阁厅进馆门,鼎阁厅是您的第一站。

这里展示了商代青铜鼎、盂、壶等珍品,让人深切感受到商代时期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其中最有名的是“四方鼎”,它被誉为“中华鼎文之冠”,是商代青铜鼎中文文化艺术的顶峰之作。

2.夏商周金文展馆夏商周金文展馆陈列了大量的铜器、金器,其中,商代的》〈写法更加规范、工艺也更加精湛,代表作有鸟兽纹铜盘、玉琮、玉钺等。

夏代铜器则更为粗犷,刻画技法简单而直接,其中的“夏正”著名于世,其铜质蚀刻文陶器中,总计1200多件。

3.商周陶器陈列室商周陶器陈列室共展出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陶器近千件。

它们不仅为人们展示了古代农业和工艺生产的技术,还反映了古代瓷器的审美趋势和艺术技法。

4.殷墟发掘史馆殷墟发掘史馆向我们展示了赵洪达、周鲁根、王国维、李学林等著名考古学家对殷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及殷墟对于探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

5.牛首山古墓展馆牛首山古墓展馆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它展示了殷商时期牛首山墓地出土的1300多件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这些文物反映了殷商时期的人们的天文、医学、祭祀、音乐、工艺等各个方面的生活风貌,让人有一种亲身体验到古代生活的感觉。

殷墟博物苑布展梗概简要讲解词

殷墟博物苑布展梗概简要讲解词

殷墟博物苑布展梗概一、关于殷墟的名称殷墟有两个名称。

1殷墟博物苑2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1987年建立了殷墟博物苑,在原址复原或仿建了4座商代宫殿和妇好墓上的祭祀建筑。

2006年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原遗址上又扩大了建筑面积,同时仿照原苑门,修建了现在的第二道门。

大门当年是北京考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设计的。

苑门匾额“殷墟博物苑”是为原任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题词;“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匾额是我市原市委书记靳绥东先生的题词。

殷墟博物苑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

二、关于殷墟景区的分布现在殷墟景区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简称宫殿区);二殷墟博物馆或曰珍宝馆(地下珍宝馆);三殷墟王陵遗址(简称殷墟王陵)。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就建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 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首批全国旅游景区级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景区占地76万平方米;四周受国务院中科院保护的面积36平方公里。

1973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

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

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

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

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

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

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

50余座宫殿、宗庙遗址,宏伟壮观,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

殷墟遗址博物馆

殷墟遗址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文化的瑰宝。它将殷墟文明的深邃与辉煌,通过 各种文物、遗迹、历史文献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给世人。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理解到文化的深远,如同一幅细腻的历史画卷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
殷墟遗址博物馆的开工建设,无疑为安阳市的文化事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的建成,不仅将 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殷墟文明、领略殷墟文化的平台,也将对提升安阳市的国际知名度和文化软 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我们期待这座博物馆能够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古文明的 重要窗口,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01 历史沿革
03 殷墟简介
目录
02 建筑布局 04 价值意义
历史沿革
2020年11月23日,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估算约10.6亿元,计划2022 年完成主体施工,2023年建成开馆。
2022年8月31日,殷墟遗址博物馆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2023年5月,殷墟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展览形式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项目评标结果正在公示。预 计2023年10月底建成开馆。
新中国成立后,殷墟出土文物数量多达上百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已达余件。殷墟现有文物展示区 陈展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新展馆将全面展示殷墟丰富文化内涵。
价值意义
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位于殷墟遗址保护区内,建成后可满足殷墟文物考古、收藏、保护、展 陈需求,兼具科研、教育、服务等智慧博物馆功能,向世人集中展示殷墟文明和殷墟考古发现重 要成果,将成为国际先进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和文物保护基地、国际先进的文物展示中心及中华 文化国际交流传播平台、文化产业创新平台和智慧化博物馆新平台。
建筑布局
殷墟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268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殷墟考古发掘史展厅、出土遗 迹厅、殷商社会生活史展厅、甲骨文厅、玉器厅、青铜器厅及精细考古实验室等,总投资估算约 10.6亿元,计划2022年完成主体施工,20址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国第一个 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殷墟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 到了商朝,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殷墟博物馆简述

殷墟博物馆简述

殷墟博物馆简述摘要: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一段辉煌的历史。

而位于遗址中的殷墟博物馆则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这段灿烂的青铜文化史,将殷商王朝所创造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

作为遗址中的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成功做到了在保持遗址原生态的基础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文章基于本人实地游览的基础,对殷墟博物馆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这样一个充满殷商气息的博物馆。

关键词:殷墟博物馆;优势;不足目录一.简要介绍 (3)1.位置介绍 (3)2.殷墟博物馆馆内布局陈列 (3)二.殷墟博物馆优势 (6)1.特殊的建筑设计 (6)2.合理的氛围营造 (6)3.注重加强线上教育 (7)三.殷墟博物馆的不足 (8)1.隐藏较深,无法吸引参观者 (8)2.服务设施缺乏 (9)四.总结 (9)一.简要介绍1.位置介绍殷墟博物馆于2005年10月落成并开放,它是唯一一座专门展出殷墟出土精美文物的博物馆,坐落于殷墟遗址腹地,洹水从其东侧流过,博物馆占地总面积约六千余平方米,展厅面积两千四百平方米,全部建在地表以下。

将博物馆主体建在地表以下下,一是为了响应联合国世界古迹理事会严格保护古遗址景观的理念,二是为了使前来参观的游客可以将洹河两岸风景一览无余,这样以来,就只有岸边一幢方正的青铜墙体被绿草掩住,提示着博物馆的位置图1。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郊小屯村,作为盛极一时的都邑,殷墟地下文物遗迹的丰富程度令人难以置信,遗址内分布着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以及众多居民点和墓地,历年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

不仅如此,这座遗址蕴藏着的文化价值也令人瞩目,而运用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展示这所遗址的文化价值正是殷墟博物馆所追求的目标。

图1:殷墟博物馆所处位置2.殷墟博物馆馆内布局陈列殷墟博物馆将陈列主题锁定在了“殷商文明”这一概念上,何为“文明”?尽管考古学家对于文明的定义还有一些争议,但大多数学者都承认文明是由城址、文字等一些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殷墟遗址博物馆陈展大纲

殷墟遗址博物馆陈展大纲

3、展览空间:虽然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很大,但是在一些展览区域,空间过于 拥挤,影响观众的参观体验。建议在未来的展览中,合理规划展览空间,使得 观众可以更加舒适地参观展览。
六、结论
殷墟遗址博物馆的陈展大纲是一次系统完整、科技运用充分、互动体验良好的 展览。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这些不足之处是可以改进的。希望在未来, 殷墟遗址博物馆可以继续发挥其教育作用,为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做 出贡献。
2、综合性:陈展大纲不仅涉及了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还融 合了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三维重建技术等,让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 解殷墟文化的内涵。
3、互动性:为了增强观众的参与感,陈展大纲中设置了许多互动环节,如文 物触摸、虚拟挖掘等,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殷墟文化的魅力。
三、陈展大纲内容
四、陈展大纲亮点
1、系统完整:整个陈展大纲线索清晰,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殷墟文化的所 有方面,是一次系统完整的展示。
2、科技运用:在展览中运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使得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 解殷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展览的效果。
3、互动体验:在展览中设置了大量的互动环节,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使得 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殷墟文化。
三、青铜器厅:商王朝发达的冶 金术
第二展厅聚焦于商王朝发达的冶金术。这里将展示一系列精美的青铜器,如尊、 鼎、簋、戈等。同时,通过多媒体影像和解说词,向观众展示青铜器的制作工 艺和流程,让观众深入了解商朝青铜器制造业的繁荣。
四、玉器厅:以商王朝玉器为代 表的礼制
第三展厅主要展示以商王朝玉器为代表的礼制。这里将展出各种形态各异的玉 器,如璧、琮、圭、玦等。通过这些玉器的展示,向观众揭示商朝礼仪制度的 繁复与庄重,以及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殷墟导游词

河南殷墟导游词

河南殷墟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博物馆,我将为大家进行一场精彩的导览。

殷墟,又称商代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到约三千年前的商代时期,这里曾是商王朝的都城。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存在使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也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

现在,我们进入殷墟博物馆的第一展厅,进入商代的世界。

展厅中展示了大量的商代文物,例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商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青铜器,它们精美绝伦,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审美和工艺水平。

青铜器中的铜器是经济和政治权力象征的产物,也是商代社会的重要象征。

我们接下来来到博物馆内的第二展厅,这里是殷墟遗址的实物展示区。

这里展示了殷墟的古建筑、城墙和遗址的发掘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商代的宫殿,当时的商王是拥有极高权力和财富的人物,他们的宫殿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在这里,您可以亲眼看到当时的城市布局、城墙遗址和房屋遗址,感受到商代都城的规模和繁荣。

接下来,我们来到博物馆的第三展厅,这里展示了殷墟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商代的文字、祭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遗产。

商代的文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记录文字,我们通过当时的甲骨文来了解商代社会的一些历史及社会现象。

此外,商代还有丰富的祭祀文化,包括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反映了当时人们虔诚的信仰和对祖先的敬仰。

最后,我们来到博物馆的最后一展厅,这里主要展示了商代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

商代的社会生活主要以农耕为主,农业是当时经济的主要支柱。

除此之外,商代还有一些手工业和商业,例如制陶、制瓷、制造服饰等。

在这里,您将看到商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服饰、居住环境等,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情境。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河南殷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古迹,不仅见证了商代的繁荣,更是我们了解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

希望通过今天的导览,您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商代文化,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惊世界”。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

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

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

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

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殷墟 景点讲解

殷墟 景点讲解

殷墟景点讲解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安阳殷墟博物院。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殷墟大门。

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门”的写法而建。

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门额苑名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色古香。

这扇大门已成为殷墟景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而大门两侧的两个金黄色浮雕图案,是根据179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珏的形状仿制而成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

朋友们,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这里的人民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是殷墟文明的第二个原因。

您现在看到的这个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它1939年从王陵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掘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鼎内著有司母戊3个铭文,故称司母戊大方鼎。

不过很可惜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而原物现存于北京中央博物院中。

看过司母戊大方鼎,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继续往前走。

提到殷墟闻名的第三个原因,无疑就是商朝都城了。

现在我们面前就是在殷商都城原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了。

它好像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的场所。

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起进殿参观吧!大家看,大殿里陈列着很多甲骨文,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

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

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

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龙骨。

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

后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王懿荣先生因此被人们誉为“甲骨文之父”。

大家请看这个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1936年出土,总共有17096片。

河南名城安阳探寻殷墟遗址的神秘历史

河南名城安阳探寻殷墟遗址的神秘历史

河南名城安阳探寻殷墟遗址的神秘历史河南名城安阳,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对象。

而在安阳的西南部,隐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殷墟遗址。

这座遗址不仅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更让我们探寻到了一个神秘的历史。

一、殷墟遗址的历史背景殷墟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境内,是中国历史上商朝的都城遗址,有着3700多年的历史。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殷墟遗址正是商朝的中心,也是研究商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殷墟遗址的发现和保护殷墟遗址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孙逖等人领导的一支考古队伍进行了发掘工作。

他们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商代文化的了解,也证明了殷墟遗址的重要性。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修复古建筑、加强文物保护等。

同时,安阳市也开展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将殷墟遗址打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寻这段神秘的历史。

三、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在对殷墟遗址的考古研究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文物和遗迹。

最著名的当属司母戊鼎,这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青铜器,上面刻有大量的图案和文字,是了解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除了司母戊鼎,还有许多其他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被发现,它们都是商代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证。

此外,殷墟遗址中还有大量的宫殿建筑、陵墓、祭祀场所等,这些遗迹展示了商代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扩展了人们对商代的认知。

四、殷墟遗址的历史意义殷墟遗址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殷墟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

其次,殷墟遗址的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中国古代历史。

关于安阳殷墟的介绍

关于安阳殷墟的介绍

关于安阳殷墟的介绍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北。

殷商时代的都城遗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商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遗迹是殷商王朝遗留下来的一批文字记录遗产。

由宫殿区、王陵区和平民居住区三部分组成。

宫殿区内有多座宫殿建筑基址,分为前殿、正殿、寝殿三部分。

宫殿区西南方有一片规模宏大的王陵区,其中心位置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墓。

王陵区内还有规模巨大的平民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是殷商时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代表。

目前已经发掘的部分有盘庚墓、小屯南地甲骨墓群和妇好墓等。

殷墟遗址现存有宫殿建筑基址20余座,宗庙遗址10余处,王陵遗址5处,贵族墓葬群4处,墓葬300多座。

此外还有大
量的手工业作坊址、铸铜作坊址和制陶作坊址等。

这些遗迹遗物充分反映了殷商时期高度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文明。

—— 1 —1 —。

殷墟简介_精品文档

殷墟简介_精品文档

殷墟简介殷墟,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巷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又称商城,是商朝的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开端,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里程碑。

殷墟发现于20世纪初,当时一位中国学者刘湾先生在此处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和陶器。

这一发现引发了全球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研究热潮。

随后,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工作,殷墟的规模和价值逐渐被揭示出来。

在殷墟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现于四号坑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重量最重的青铜器,高约133厘米,重逾800公斤。

这座鼎铸于公元前13世纪,上面雕刻着各种动物和人像,不仅艺术价值高,更为研究商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除了司母戊鼎之外,殷墟还发现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文物,如殷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字,它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作卜辞和记录商朝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这些甲骨文的研究,人们对商朝的经济、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殷墟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证明了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而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商朝的成立意味着中国最早的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形成。

殷墟遗址的发现还改变了人们对古代中国的先进程度的看法。

殷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精美的工艺品,展现了商朝在冶铸、制陶等方面的高度技术能力。

此外,商朝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结构也显示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规模。

为了保护殷墟的遗址和文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安阳市成立了殷墟博物院,用于保护、研究和展示殷墟的文物。

此外,殷墟还被列为中国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

这些措施的采取保证了殷墟的保存和研究工作的延续。

总之,殷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它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殷墟博物馆的观后感

殷墟博物馆的观后感

殷墟博物馆的观后感殷墟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这座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殷墟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还呈现了古代中原地区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

参观殷墟博物馆,我被展品的丰富程度深深吸引。

博物馆内展示了从商朝早期到晚期的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甲骨文等。

这些展品充分展现了殷墟作为商朝首都的繁荣景象。

此外,博物馆的陈列十分清晰,通过不同主题的展厅,将展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文化演进。

殷墟博物馆的氛围也非常舒适,游客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观赏文物。

服务人员态度热情,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和咨询服务。

此外,博物馆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殷墟文化。

在观后感中,我认为殷墟博物馆展示了中原地区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青铜器展厅中的各种器物,反映了商朝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甲骨文展厅则向游客展示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举例来说,博物馆中的一件青铜器——亚丑方鼎,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件器物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

它代表了商朝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巅峰,也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参观完这件展品,我深感古代文明的辉煌与伟大。

总之,殷墟博物馆观后感令人深思。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原文明的繁荣与辉煌,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历史的重要窗口。

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仰那些为中华文明做出过贡献的先辈们。

殷墟博物馆不愧为一部鲜活的历史巨著,值得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去探访和感受。

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介绍作文

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介绍作文

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介绍作文你知道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真的是太棒了!我上次去参观的时候,真是被它的规模和设计给惊呆了。

话说,殷墟博物馆新馆在安阳这座古老城市里,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无穷的魅力。

馆外观的设计,简直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它结合了古典与现代的风格,真的是大有来头。

那种大气磅礴的感觉,仿佛能把你瞬间带回到几千年前的商朝。

一进门,你就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

新馆的展厅宽敞明亮,墙面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古代器物和文字,仿佛在和你讲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每一件展品都那么精美,无论是青铜器、玉器,还是那些古老的甲骨文,都让人看了直呼“太震撼了!”这些宝贝仿佛都有自己的灵魂,等着你去发现它们的秘密。

特别是那些青铜器,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那件大鼎,那个气势可真是不容小觑,它仿佛能让你感受到商朝贵族的威严。

还有那些造型奇特的器物,就像是古代工匠的艺术品,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我站在展品前,总觉得自己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个时候的世界仿佛就在眼前。

而且,新馆的布局设计也很人性化。

每个展厅之间都有明显的指引标志,就算是第一次来,也不会迷路。

展览的解说员特别热情,不管你有什么问题,他们总是耐心地为你解答。

尤其是那些关于甲骨文的讲解,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

甲骨文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段历史的片段,诉说着商朝人的生活和信仰。

听得我简直入了迷,恨不得把每一块甲骨都研究个透彻。

另外,博物馆内还有个特别的区域,就是体验区。

在那里,你可以亲自尝试制作一些古代器物的模型,虽然效果可能不如真正的古人制作得那么精致,但那个过程却很有趣,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个小小的古代工匠。

这种互动体验,真的是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

不光是展品和设计,博物馆的新馆周围环境也很不错。

周围的绿化做得特别好,走在那儿,心情都会变得特别舒畅。

而且,博物馆附近还有一些小吃摊位,逛累了可以随时去尝尝地道的小吃,真的是既满足了眼睛也满足了味蕾。

殷墟遗址详细介绍

殷墟遗址详细介绍

殷墟遗址详细介绍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镇,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

这个遗址被认为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商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殷墟遗址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和玉器,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随后的考古发掘揭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城市遗址,其中包括宫殿、祭祀场所、住宅区和墓地等不同部分。

这些遗址的规模和布局显示了商代晚期的都城的繁荣和发展。

殷墟遗址的宫殿区是整个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这里有一座宫殿,被称为"司母戊大殿",是商代晚期最大的宫殿之一。

宫殿的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堪称古代建筑的杰作。

宫殿的内部布置精美,墙壁上刻有精美的壁画,展示了商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

除了宫殿区,殷墟遗址还包括了一些祭祀场所。

其中最著名的是"祭祀大殿",这是商代晚期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

祭祀大殿的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

殷墟遗址中的其他祭祀场所还包括祭坛、祭器等。

住宅区是殷墟遗址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大量的住宅遗址,展示了商代晚期人民的生活和居住方式。

住宅区的规模庞大,布局合理,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的高度发达。

墓地是殷墟遗址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其中包括了商代贵族的墓葬和普通人的墓葬。

墓地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商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殷墟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商代文明的窗口。

通过对遗址中的建筑、文物和墓葬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殷墟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推动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阳殷墟知识点

安阳殷墟知识点

安阳殷墟知识点安阳殷墟是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

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商文化的中心,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下是关于安阳殷墟的一些知识点:1. 遗址发现与命名:安阳殷墟最早是在1928年由美国考古学家费正清发现的,他在辽宁省修建铁路时,发现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片段。

随后,在安阳附近发现了更多的文物和建筑遗址,这些遗址就是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之所以被命名为“殷墟”,是因为在甲骨文中,安阳所在的地区被称为“殷”。

2. 遗址规模:安阳殷墟总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

根据考古发现,殷墟主要分为宫殿区、祭祀区、居住区、坟地和手工业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其中最著名的是宫殿区,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由殿堂、庙宇、祭坛等建筑组成。

3. 文物收藏: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甲骨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安阳铜方鼎,是中国考古学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

此外,还有大量的商代甲骨文,这些甲骨是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字的重要依据。

4. 商代文化:安阳殷墟是商代文化的代表,商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

商代的政治中心是商代的朝代,安阳殷墟正是商代朝代的都城。

商代的社会制度以王权统治为基础,同时也具有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特征。

5. 具体研究成果:通过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对商代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安阳殷墟的发现还使得甲骨文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并且对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第44处世界文化遗产。

这标志着安阳殷墟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国内外的承认和保护,也为该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综上所述,安阳殷墟是中国考古学中的重要遗址,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物和考古学价值,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殷墟博物馆详细介绍

殷墟博物馆详细介绍

殷墟博物馆详细介绍
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殷墟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全面反映商代都城遗址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

全馆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500
平方米。

2001年7月6日正式开馆,2002年9月被评为全国
一级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

馆舍是仿商代宫殿建筑群设计的,整体布局分为两层,共十个展区。

一层主要是介绍商代历史,二层主要是介绍殷墟的考古发现和保护状况。

其中以“古代中国”、“殷墟之谜”、“考古现场”、“大司空村遗址”和“甲骨文馆”五个展区最为知名。

“古代中国”展区介绍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内容包括陶器、玉器、青铜器、陶器与瓷器等各个方面的展览。

在参观完殷墟博物馆之后,我不禁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肃然起敬。

—— 1 —1 —。

殷墟博物苑景点介绍

殷墟博物苑景点介绍

殷墟博物苑景点介绍
殷墟博物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又称为“大邑商”,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得名,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和甲骨文的发祥地。

殷墟博物苑属于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余座宫殿、宗庙遗址,宏伟壮观,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约有15万片甲骨文和4500多个单字,内容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

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还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

通过殷墟博物馆的亚长牛尊,体现出彼时工匠对水牛特征的精准把握。

通体遍饰龙、鸟、虎、象等神性动物纹样的牛尊,不仅是一件祭礼的酒器,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

殷墟博物苑以其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

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

2001年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

安阳殷墟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和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为商代晚期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证据。

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第一次全面负责、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培养了一批批的考古学者,殷墟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重要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肯定。

近年来,殷墟仍不断有大量的重要发现,呈现出巨大的文化潜力。

如1999年在传统殷墟遗址东部边缘发现洹北商城,面积达4.7平方公里,丰富了人们对殷墟认识;2000年在宫殿宗庙遗址发现M54墓,成为继妇好墓之后又一座完整的贵族墓葬;2001年在洹北商城内发现宫殿基址建筑群,是对商代宫殿建筑形制的又一重大发现;2002年在小屯村南路西段发现商代甲骨窖穴,成为继1936年YH127甲骨窖穴、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和1991年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殷墟博物苑景区介绍

殷墟博物苑景区介绍

殷墟博物苑景区介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院,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讲解员何宽。

殷墟博物苑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命名。

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的发祥地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全国青年文明号,属于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博物院坐北朝南,建于洹水之滨,仿商代的古建大门,以红、黑两色为主色调,三门并峙,设计简约,洋溢着3000年前王室的气息。

大门内的广场中央伫立着一尊大鼎,这就是出土于安阳、堪称商代青铜器登峰造极之作的司母戊大方鼎。

后面是刻着“甲骨文发现地”几个大字的石碑。

从清末到现在,人们都是为此而来,使殷墟故地充满着神秘的气息。

殷墟博物院主要分为七个展区,即青铜厅、甲骨文厅、玉器厅、乙七基址、YH127甲骨窖穴、车马坑和宫殿区。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殷墟青铜器展区。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

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

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

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它已进入了成熟阶段。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

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惊世界”。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

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

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 54年。

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

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

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

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燕尾服,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

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

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

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

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

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龙骨。

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

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

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

非常遗憾,不知多少病人把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

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很大,而大规模有组织地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

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

这几次挖掘永远载入了考古学史册,开创之功,功不可没。

193 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殷墟的发气被中断。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才继续进行。

我们先来看一个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个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共有17096片。

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家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

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从这个档案库中我们不难看出,商王从事的占卜活动特别频繁,几乎是无日不占,无事不卜,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样占卜的。

商王占卜一般是由专人来进行的,他们先在已选好的龟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凿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圆孔,圆孔的旁边再凿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到里面灼烧。

骨头受热以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商王就是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凶。

现在您看到的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简单记事,因此我们也称这些文字为甲骨文卜辞。

我们现在来到了甲骨文的碑林。

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

下面我把碑林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杨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

其内容涉达125个,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即土方和工口方的战争。

自1899年王懿荣认定甲骨文以后,甲骨文就受到金石学家的重视,多方收购,古董商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对甲骨文的出土地秘而不宣、封锁消息。

1911年,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派他的弟弟罗振常来到安阳调查,不仅弄清了甲骨文了出土殷墟的准确位置,带收购到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其中就有这块甲骨王,一块完整的龟板。

听说出卖这片甲骨的人,用赚来的钱,买了20亩土地呢。

咱们再看这块碑,它主要记载了天象情况,从时间和窨上准确地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出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这块碑记录的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交通事故,是商王出行打猎时遇到车祸的情况。

下面请同志们认真看一看,您能辨认几个字,从义和形上云研究琢磨,充分发挥您的想象,看看是什么字,如果想验证一下,甲骨文碑刻的背后是现代文字,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猜对了。

现在我们来到殷商车马坑殿厅。

我们知道,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距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的分阶段了。

据文献记载夏代就发明了车,但至今没有发现夏代车的遗存。

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

这里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是中国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文物工作队分别于1999年3月----2 000年5月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

商代道路遗迹是航空运动学校南地发掘的。

这几具车马,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

每坑葬车一辆,其中五坑殉葬两匹马,4坑殉葬各一人。

经鉴定,殉人中3 人为男性,一人为少年。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了现过车马坑遗迹。

因受当时发掘水平的限制,都未能将坑中所埋木质车辆的遗迹全部清理出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这一技术难题才被考古工作者突破。

后来,随着发掘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掘和清理木质车子遗迹的工作日臻完善。

这里陈列的6座殷代车马坑,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新成果,它与本苑的宫殿建筑遗存一样,是我们的镇苑之宝。

在车马坑最南边的,就是殷代的道路,这上面很清楚地显现有车辙,道路比较宽,除有两道车辙以外还有人行道。

这里陈列的道路遗存,是在航校南地发掘的,由此可见,殷商时期交通,包括车子和道路,都是比较发达的。

在建国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时,妇好墓的发现,也着实让所有考古工作者为之振奋。

妇好墓在宫殿区的西边,现在让我们参观一下中国第一位将军的墓葬。

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再现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妇好生前的英姿和风采。

那么妇好是何许人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据甲骨文记载,她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

妇好有一次率军征伐巴方,由于她运筹帷幄,事先在一个地方设下埋伏,配合正面的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

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

这就是妇好墓,我们顺梯而下就到达复原后的墓坑。

妇好墓深7.5米,在这里出土了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

计有:青铜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简直就是一个商代文物博览会。

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不少都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妇好“的名字,学者们经过研究,得知这就是在甲骨卜辞里出现过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妇好。

在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壁龛里的尺骨,这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

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

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儿童2具,其余的因被截肢,已经不辨男女了。

我们仅从这个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盾到奴隶社会的缩影。

讲到这里,殷墟博物馆的全部内容就讲完了,如果您有机会的话,欢迎再次来殷墟博物苑叩访我们的祖先,再次感觉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