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它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这一字体的创立者是( )
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王献之
2.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
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
3.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4.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
①东吴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南朝·宋
⑤南朝·陈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6.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淝水之战
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民族不包括
A.匈奴族B.鲜卑族C.羌族D.女真族
9.“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
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以下属于农业方面的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③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④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
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
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C.柳公权D.王羲之
1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
A.刘裕
B.王猛
C.司马炎
D.苻坚
13.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推算《大明历》时,必须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精细的推算。
下列成就对他创制新历法产生重要作用的是( )
A.设计制造指南车B.设计制造千里船
C.编著《缀术》D.精确计算圆周率
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迁的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
下列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B.
C.D.
16.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7.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
()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18.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蜀汉国力薄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在发表这篇文章时的政治形势是
A.周王室衰微
B.百家争鸣
C.国家统一
D.三国鼎立
19.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B.人口的大量南迁
C.统治者的政策推动D.稳定的社会环境
20.“南朝”是东晋灭亡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王朝的统称。
这四个王朝相继出现的顺序是
A.宋、齐、梁、陈B.宋、齐、陈、梁
C.陈、梁、齐、宋D.齐、陈、梁、宋
21.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感受下列古代艺术作品,具有“书圣”风格的作品是( )
A.B.
C.D.
22.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
A.钟繇B.王羲之C.颜真卿D.欧阳询
23.2018年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亿万中国农民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节日。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对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的总结。
下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神灭论》B.《齐民要术》C.《水经注》D.《兰亭集序》24.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因果
A.A B.B C.C D.D
25.祖冲之小行星是一颗以中国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下列关于这位数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是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②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④制定出《大明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曹魏时期,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独创楷书书法的是钟繇,故A符合题意;胡昭是三国时期书法家,擅长隶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王羲之、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擅长行书,故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描述的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
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A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B不符合题意;《兰亭集序》是书法著作,C不符合题意;《水经注》是地理著作,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图片的内容,通过内容判断属于哪部著作,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先进文化,故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故D符合题意;统一黄河流域、开发江南经济、笼络守旧势力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②可排除;①③④⑤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东晋与前秦爆发了淝水之战,结果是东晋打败前秦,使得东
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D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事件;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事件,所以ABC三项都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选D。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选项图片可知,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选择D。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
他们被称为“五胡”,与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加速了民族融合。
题意要求不包括的内迁民族,故本题答案选D。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曹操死后,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
因此A对曹操的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实行屯田、统一北方、招揽人才,都是曹操所为,故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解析: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由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11.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时,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苻坚任用汉族人王猛进行改革,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祖冲之推算《大明历》时,必须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精细的推算,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对他创制新历法产生重要作用,故D符合题意;设计制造指南车、设计制造千里船、编著《缀术》与题干无关,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
①②③④富二号和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ABC总结原因不全,故选D。
【点睛】
此题应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
15.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63年魏国灭掉蜀国;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西晋灭掉魏国和吴国,于280年统一全国,故D符合题意;ABC图示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6.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放的原因包括: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安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经济、农业和水利;北方人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技术与生产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海上贸易也优于北方。
D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时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ABC项均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宋朝时期经济重心的难移的区别与联系,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的是曹丕,D符合题意。
ABC项都是曹操所为,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据材料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今天下三分”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时期。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建国号为吴,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中流民迁移方向为自北向南,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
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从图片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B。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统称为“南朝”,故A符合题意;B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选A。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属于行书,A正确;B属于楷书,C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佛像,D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女史箴图》,均排除。
故选A。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三国时期曹魏时的书法名家,CD项是唐朝的书法家。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符合题意;范缜著有《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
A不符合题意;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C不符合题意;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江南地区的开发,只是说明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要到南宋,南方经济发展才超过北方,故D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推行儒学,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公元383年,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相对于北方的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和外族骚扰,南方相对安定,这样,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排除C。
故选D。
2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的祖冲之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求得的圆周率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制定出《大明历》,③④表述正确,故D符合题意;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①表述错误;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②表述错误,故含有①②的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