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ce模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电路分析中用到的一般都是元件的 等效电路模型。由于集成电路元件主要是 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因此,这些等效电 路模型又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的。
1)物理模型
半导体器件的物理模型是从半导体的基本方程 出发,并对器件的参数做一定的近似假设而得 到的有解析表达式的数学模型。一般说来,随 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器件的结构、尺寸 都在发生变化,器件的物理模型就越加复杂。 在物理模型中经常包含有一些经验因子,目的 是为了使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更好。一般说, 模型中考虑的因素越多,与实际结果就符合得 越好,但模型也就越复杂,在电路模拟中耗费 的计算工作量就越大。
当MOS器件的栅长和栅宽大于10µm、衬底 掺杂低,而我们又需要一个简单的模型时,那 么由Shichman和Hodges提出的MOS1模型是 适合的。
2)LEVEL=2 LEVEL=2的MOS2模型在MOS1模型基础上考 虑了一些二阶效应,提出了短沟道或窄沟道MOS 管的模型,又被称为二维解析模型。
MOS2模型考虑的二阶效应主要包括: (1)沟道长度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2)漏栅静电反馈效应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3)沟道宽度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4)迁移率随表面电场的变化 (5)沟道夹断引起的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6)载流子漂移速度限制而引起的电流饱和效应
3)LEVEL=3 即MOS3模型。MOS3模型是一个半经验模型, 适用于短沟道器件。MOS3模型中的阈值电压、 饱和电流、沟道调制效应和漏源电流表达式等都 是半经验公式,其模型参数大多与MOS2模型相 同,但引入了三个新的模型参数:模拟静电反馈 效应的经验模型参数η(EAT)、迁移率调制系 数θ(THETA)和饱和电场系数κ(KAPPA)。
公式中符号
IS αF αR VAF VAR mE mC ms VE0 V C0 V S0
SPICE中符 号 IS BF BR VAF
VAR MJE MJC MJS VJE VJC VJS
单位
A - - V V - - - V V V
SPICE默认 值
10-16 100
1 ∞ ∞ 0.33 0.33 0.0 0.75 0.75 0.75
其中不随偏压变化的部分是栅极与源区、漏 区的交叠氧化层电容以及栅与衬底间的交叠氧 化层电容(在场氧化层上) 。
随偏压而变的栅电容是栅氧化层电容与空间 电荷区电容相串联的部分。
工作区 截止区 非饱和区 饱和区
不同工作区的栅电容
CGB1 COXWLeff
0
0
CGS1 0
COXWLeff/2 (2/3)COXWLeff
4)LEVEL=4 级别为4的MOS4模型又称BSIM(Berkeley short-channel IGFET model)模型。该模型 是由美国伯克利大学1984年专门为短沟道MOS 场效应晶体管而开发的模型,是AT&T Bell实验 室简练短沟道IGFET模型的改进型。模型是在 物理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参数由工艺文件经模 型参数提取程序自动产生,适用于数字电路和 模拟电路,而且运行时间比二级模型平均缩短 一半左右。现已发表的有BSIM1、BSIM2、 BSIM3和BSIM4等模型。
nVt
二极管模型参数对照表
参数名
饱和电流 发射系数 串联体电阻 渡越时间 零偏置时的势垒
电容 梯度因子
PN结内建势垒
公式中符号
IS n RS τT Cj0 m V0
SPICE中符号
IS N RS TT CJ0 M VJ
单位
A Ω Sec F V
SPICE中缺省 值
1.0E-14 1 0 0
0
0.5
a R I R IBICIE
VCEVBEVBC
尽管NPN(或PNP)晶体管可以设想 为在两个N(或P)沟道层之间夹着一个P (或N)型区的对称型三层结构。然而, 根据第4章介绍的双极型晶体管版图可知, NPN(或PNP)晶体管的集电区与发射区 的形状及掺杂浓度都不一样,从而导致了 αR与αF的巨大差别,因此这两个电极不能 互换。
1
二极管的噪声模型
热噪声:
In2
4kTA RS
闪烁(1/f)噪声和散粒噪声:
In2KF IDAF1f 2qD I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SPICE模型
Ebers-Moll ( 即 EM ) 模 型 和 Gummel-Poon (即GP)模型是SPICE中的最常用的双极型晶 体管模型。这两种模型均属于物理模型,其模 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物理本质并且易于测量, 便于理解和使用。
2)等效电路模型 半导体器件的等效电路模型是在特定的工作条 件下,把器件的物理模型用一组理想元件代 替,用这些理想元件的支路方程表示器件的物 理模型。一般说,同一个半导体器件在不同的 工作条件下,将有不同的等效电路模型。例如 一个器件的直流模型、交流小信号模型、交流 大信号模型以及瞬态模型等是各不相同的。
二、MOS1模型
MOS1模型包括了漏
G
区和源区的串联电阻
rD和rS,两个衬底PN 结和结电容CBS、CBD,
+
C GB
C GS
V -
G
S
rS
IDS
+ V G D- C G D
rD
反映电荷存储效应的 S
-
-
D
三个非线性电容CGB、
C BS
VBS VBD
+
+
C BD
CGS和CGD以及受控电
B
流源IDS。
V T H V T 0 2 F V S B 2 F
2)两个衬底PN结
当VBS>0时 当VBS<0时
IBSISSexpqkVB TS1
IBS
qISS kT
VBS
当VBD>0时 当VBD<0时
IBDISDexpqkVBTD1
IBD
qISD kT
VBD
3)PN结电容 两个PN结电容CBS和CBD由底部势垒电容和
侧壁势垒电容两部分组成。
C B SC j01 V B A SS V 0m j C jsw 1 0V B P S S V 0m SW
C B D C j01 V B A D D V 0m j C jsw 1 0V B P D D V 0m SW
4)栅电容
三个非线性栅电容CGB,CGS,CGD由随偏压 变化和不随偏压变化的两部分构成。
二极管的电路模型
+V
VDVIDRS
+
RS
ID ISexpnVDVt 1
VD
ID
Cj
Cd
kT
-
Vt q
_
IS JSA
在高频下,PN结的势垒电容Cj和扩散电容Cd 变得很重要。
势垒电容Cj计算表达式为:
m
Cj Cj01VVD0
扩散电容Cd计算表达式为:
Cd ddV Q DτTddV ID D
τTID
二、双极型晶体管的GP模型
GP模型在以下几方面对EM2模型作了改进:
1)GP直流模型反映了集电结上电压的变化引起有效 基区宽度变化的基区宽度调制效应,改善了输出电导、 电流增益和特征频率;反映了共射极电流放大倍数β 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2)GP小信号模型考虑了正向渡越时间τF随集电极电 流IC的变化,解决了在大注入条件下由于基区展宽效 应使特征频率fT和IC成反比的特性。 3)考虑了大注入效应,改善了高电平下的伏安特性。
一、双极型晶体管的EM模型
V BC IB +
B +
V BE -
C IC
IR
IF
IE E
ICIS exV V B p t E 1 IS R exV V B p t C 1
a F I F IE IS F exV V B tpE 1 IS exV V B tpC 1
❖SPICE中将MOS场效应管模型分成不同级别, 并用变量LEVEL来指定所用的模型。
1)LEVEL=1
级别为1的MOS管模型又称MOS1模型,这是 最简单的模型,适用于手工计算。MOS1模型是 MOS晶体管的一阶模型,描述了MOS管电流 电压的平方率特性,考虑了衬底调制效应和沟 道长度调制效应,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长沟 道MOS晶体管。
CGD1 0
COXWLeff/2 0
5)串联电阻的影响
漏区和源区串联电阻的存在使加在漏源区的 有效电压会小于加在外部端口处的电压,会影 响MOS管的电学特性。MOS1模型中引入了电 阻rD和rS分别表示漏区和源区的串联电阻,其 值可以在模型语句.MODEL中给定,也可通过 MOS管的NRD和NRS来确定 。
一、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模型参数的确定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是用仪器直接测量。这种方法物理概念 明确,某些参数测量的精度较高,但所需的仪 器较多,工作量比较大。 第二类是从工艺参数获得模型参数。该方法的 缺点是模型参数误差较大。 第三类是模型参数的计算机优化提取。
二、参数提取的基本原理
参数提取的任务是要从一组器件测量特性中得 到与器件模型相对应的一套模型参数值。其办 法是先给出一组模型参数初始值,代入器件模 型公式得到一组模拟结果;然后比较模拟结果 与测量特性,如两者不一致,就修改参数值, 直到模拟结果能与测量特性很好地拟合。由于 器件特性是非线性的,因而参数提取是一个非 线性拟合问题,也是一个不断迭代改进约优化 问题。在数学上,上述问题可归结为最小二乘 法的曲线拟和。
三、短沟道MOS管的BSIM SPICE模型
BSIM3是基于准二维分析的物理模型,着重探讨和 解决涉及器件工作的物理机制,并考虑了器件尺寸和 工艺参数的影响,力求使每个模型参数与器件特性的 关系可以预测。BSIM3大约有120个参数,每一个都 有其物理意义。在整个工作区域内,漏电流及其一阶 导数都是连续的,这对解决电路仿真中的收敛问题很 有帮助。在Hspice或SmartSpice仿真软件中, BSIM3模型的V3.1版本对应于Level 49,模型中考虑 的主要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E rE E
MOS场效应晶体管及其SPICE模型
MOS场效应晶体管是是现代集成电路中最常 用的器件。MOS管的结构尺寸不断缩小已经到 了深亚微米甚至纳米范围,多维的物理效应和 寄生效应使得对MOS管的模型描述带来了困难。 显然模型越复杂,模型参数越多,其模拟的精 度越高,但高精度与模拟的效率发生矛盾。
C BC
B rB C BE
C
rC
IBC βR
IB E βF
r
B rBB B
C + V -
C js
+
C
V r
-
(g m FV -g m RV )
E
IB E -IB C
rE
E
C rC
C
r0
C js
EM小信号等效电路
rE E
EM2模型
双极型晶体管部分模型参数在SPICE中的符号名称
参数名
饱和电流 理想最大正向电流增益 理想最大反向电流增益 正向厄利(欧拉)电压 反向厄利(欧拉)电压 基极-发射极结梯度因子 基极-集电极结梯度因子 衬底结指数因子 基极-发射极内建电势 基极-集电极内建电势 衬底结内建电势
(1)短沟和窄沟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2)横向和纵向的非均匀掺杂; (3)垂直场引起的载流子迁移率下降 (4)体效应; (5)载流子速度饱和效应; (6)漏感应引起位垒下降; (7)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8)衬底电流引起的体效应, (9)次开启导电问题; (10)漏/源寄生电阻。
模型参数提取技术
4)考虑了模型参数和温度的关系。
5)根据横向和纵向双极晶体管的不同,考虑了外延 层电荷存储引起的准饱和效应。
ILC
B
B
rBB ILE
C rC
C IEC βR
ICC βF
E
rE E
ICT= ICC-IEC
C jx
r
B rBB B
C
C
rC C
+ V +
C js
V r C
-
(gmFV -gmRV)
g0
1)电流方程
线性区:
λ ID S K PL 0 W 2 L D V G S V T H V D S 1 2 V D 2 S 1 V D S
饱和区:
λ ID SK 2 PL 0 W 2L DV G SV T H 21V DS
γ φ φ Kp μp.nCoxμε tooxx
一、MOS场效应晶体管模型发展
❖理想情况下,要找到一个精确描述器件在所有 情况下行为的模型也许并不难。
❖现实中,如果一个模型预测得到的性能与实际 测量得到的性能之间的误差保持在百分之几之内 就已经令人满意了。
❖Hspice为使用者提供了43种MOS管模型以供选 择,SmartSpice公开支持的MOS管模型也有十 多种。
二极管及其SPICE模型
❖PN结是微电子器件的基本结构之一,集成电 路和半导体器件的大多数特性都是PN结相互作 用的结果。如果通过某种方法使半导体中一部 分区域为P型,另一部分区域为N型,则在其交 界面就形成了PN结。 ❖一般的二极管就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以PN 结构成的二极管的最基本的电学行为是具有单 向导电性,这在实际中有非常大的用处。
1)物理模型
半导体器件的物理模型是从半导体的基本方程 出发,并对器件的参数做一定的近似假设而得 到的有解析表达式的数学模型。一般说来,随 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器件的结构、尺寸 都在发生变化,器件的物理模型就越加复杂。 在物理模型中经常包含有一些经验因子,目的 是为了使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更好。一般说, 模型中考虑的因素越多,与实际结果就符合得 越好,但模型也就越复杂,在电路模拟中耗费 的计算工作量就越大。
当MOS器件的栅长和栅宽大于10µm、衬底 掺杂低,而我们又需要一个简单的模型时,那 么由Shichman和Hodges提出的MOS1模型是 适合的。
2)LEVEL=2 LEVEL=2的MOS2模型在MOS1模型基础上考 虑了一些二阶效应,提出了短沟道或窄沟道MOS 管的模型,又被称为二维解析模型。
MOS2模型考虑的二阶效应主要包括: (1)沟道长度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2)漏栅静电反馈效应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3)沟道宽度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4)迁移率随表面电场的变化 (5)沟道夹断引起的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6)载流子漂移速度限制而引起的电流饱和效应
3)LEVEL=3 即MOS3模型。MOS3模型是一个半经验模型, 适用于短沟道器件。MOS3模型中的阈值电压、 饱和电流、沟道调制效应和漏源电流表达式等都 是半经验公式,其模型参数大多与MOS2模型相 同,但引入了三个新的模型参数:模拟静电反馈 效应的经验模型参数η(EAT)、迁移率调制系 数θ(THETA)和饱和电场系数κ(KAPPA)。
公式中符号
IS αF αR VAF VAR mE mC ms VE0 V C0 V S0
SPICE中符 号 IS BF BR VAF
VAR MJE MJC MJS VJE VJC VJS
单位
A - - V V - - - V V V
SPICE默认 值
10-16 100
1 ∞ ∞ 0.33 0.33 0.0 0.75 0.75 0.75
其中不随偏压变化的部分是栅极与源区、漏 区的交叠氧化层电容以及栅与衬底间的交叠氧 化层电容(在场氧化层上) 。
随偏压而变的栅电容是栅氧化层电容与空间 电荷区电容相串联的部分。
工作区 截止区 非饱和区 饱和区
不同工作区的栅电容
CGB1 COXWLeff
0
0
CGS1 0
COXWLeff/2 (2/3)COXWLeff
4)LEVEL=4 级别为4的MOS4模型又称BSIM(Berkeley short-channel IGFET model)模型。该模型 是由美国伯克利大学1984年专门为短沟道MOS 场效应晶体管而开发的模型,是AT&T Bell实验 室简练短沟道IGFET模型的改进型。模型是在 物理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参数由工艺文件经模 型参数提取程序自动产生,适用于数字电路和 模拟电路,而且运行时间比二级模型平均缩短 一半左右。现已发表的有BSIM1、BSIM2、 BSIM3和BSIM4等模型。
nVt
二极管模型参数对照表
参数名
饱和电流 发射系数 串联体电阻 渡越时间 零偏置时的势垒
电容 梯度因子
PN结内建势垒
公式中符号
IS n RS τT Cj0 m V0
SPICE中符号
IS N RS TT CJ0 M VJ
单位
A Ω Sec F V
SPICE中缺省 值
1.0E-14 1 0 0
0
0.5
a R I R IBICIE
VCEVBEVBC
尽管NPN(或PNP)晶体管可以设想 为在两个N(或P)沟道层之间夹着一个P (或N)型区的对称型三层结构。然而, 根据第4章介绍的双极型晶体管版图可知, NPN(或PNP)晶体管的集电区与发射区 的形状及掺杂浓度都不一样,从而导致了 αR与αF的巨大差别,因此这两个电极不能 互换。
1
二极管的噪声模型
热噪声:
In2
4kTA RS
闪烁(1/f)噪声和散粒噪声:
In2KF IDAF1f 2qD I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SPICE模型
Ebers-Moll ( 即 EM ) 模 型 和 Gummel-Poon (即GP)模型是SPICE中的最常用的双极型晶 体管模型。这两种模型均属于物理模型,其模 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物理本质并且易于测量, 便于理解和使用。
2)等效电路模型 半导体器件的等效电路模型是在特定的工作条 件下,把器件的物理模型用一组理想元件代 替,用这些理想元件的支路方程表示器件的物 理模型。一般说,同一个半导体器件在不同的 工作条件下,将有不同的等效电路模型。例如 一个器件的直流模型、交流小信号模型、交流 大信号模型以及瞬态模型等是各不相同的。
二、MOS1模型
MOS1模型包括了漏
G
区和源区的串联电阻
rD和rS,两个衬底PN 结和结电容CBS、CBD,
+
C GB
C GS
V -
G
S
rS
IDS
+ V G D- C G D
rD
反映电荷存储效应的 S
-
-
D
三个非线性电容CGB、
C BS
VBS VBD
+
+
C BD
CGS和CGD以及受控电
B
流源IDS。
V T H V T 0 2 F V S B 2 F
2)两个衬底PN结
当VBS>0时 当VBS<0时
IBSISSexpqkVB TS1
IBS
qISS kT
VBS
当VBD>0时 当VBD<0时
IBDISDexpqkVBTD1
IBD
qISD kT
VBD
3)PN结电容 两个PN结电容CBS和CBD由底部势垒电容和
侧壁势垒电容两部分组成。
C B SC j01 V B A SS V 0m j C jsw 1 0V B P S S V 0m SW
C B D C j01 V B A D D V 0m j C jsw 1 0V B P D D V 0m SW
4)栅电容
三个非线性栅电容CGB,CGS,CGD由随偏压 变化和不随偏压变化的两部分构成。
二极管的电路模型
+V
VDVIDRS
+
RS
ID ISexpnVDVt 1
VD
ID
Cj
Cd
kT
-
Vt q
_
IS JSA
在高频下,PN结的势垒电容Cj和扩散电容Cd 变得很重要。
势垒电容Cj计算表达式为:
m
Cj Cj01VVD0
扩散电容Cd计算表达式为:
Cd ddV Q DτTddV ID D
τTID
二、双极型晶体管的GP模型
GP模型在以下几方面对EM2模型作了改进:
1)GP直流模型反映了集电结上电压的变化引起有效 基区宽度变化的基区宽度调制效应,改善了输出电导、 电流增益和特征频率;反映了共射极电流放大倍数β 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2)GP小信号模型考虑了正向渡越时间τF随集电极电 流IC的变化,解决了在大注入条件下由于基区展宽效 应使特征频率fT和IC成反比的特性。 3)考虑了大注入效应,改善了高电平下的伏安特性。
一、双极型晶体管的EM模型
V BC IB +
B +
V BE -
C IC
IR
IF
IE E
ICIS exV V B p t E 1 IS R exV V B p t C 1
a F I F IE IS F exV V B tpE 1 IS exV V B tpC 1
❖SPICE中将MOS场效应管模型分成不同级别, 并用变量LEVEL来指定所用的模型。
1)LEVEL=1
级别为1的MOS管模型又称MOS1模型,这是 最简单的模型,适用于手工计算。MOS1模型是 MOS晶体管的一阶模型,描述了MOS管电流 电压的平方率特性,考虑了衬底调制效应和沟 道长度调制效应,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长沟 道MOS晶体管。
CGD1 0
COXWLeff/2 0
5)串联电阻的影响
漏区和源区串联电阻的存在使加在漏源区的 有效电压会小于加在外部端口处的电压,会影 响MOS管的电学特性。MOS1模型中引入了电 阻rD和rS分别表示漏区和源区的串联电阻,其 值可以在模型语句.MODEL中给定,也可通过 MOS管的NRD和NRS来确定 。
一、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模型参数的确定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是用仪器直接测量。这种方法物理概念 明确,某些参数测量的精度较高,但所需的仪 器较多,工作量比较大。 第二类是从工艺参数获得模型参数。该方法的 缺点是模型参数误差较大。 第三类是模型参数的计算机优化提取。
二、参数提取的基本原理
参数提取的任务是要从一组器件测量特性中得 到与器件模型相对应的一套模型参数值。其办 法是先给出一组模型参数初始值,代入器件模 型公式得到一组模拟结果;然后比较模拟结果 与测量特性,如两者不一致,就修改参数值, 直到模拟结果能与测量特性很好地拟合。由于 器件特性是非线性的,因而参数提取是一个非 线性拟合问题,也是一个不断迭代改进约优化 问题。在数学上,上述问题可归结为最小二乘 法的曲线拟和。
三、短沟道MOS管的BSIM SPICE模型
BSIM3是基于准二维分析的物理模型,着重探讨和 解决涉及器件工作的物理机制,并考虑了器件尺寸和 工艺参数的影响,力求使每个模型参数与器件特性的 关系可以预测。BSIM3大约有120个参数,每一个都 有其物理意义。在整个工作区域内,漏电流及其一阶 导数都是连续的,这对解决电路仿真中的收敛问题很 有帮助。在Hspice或SmartSpice仿真软件中, BSIM3模型的V3.1版本对应于Level 49,模型中考虑 的主要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E rE E
MOS场效应晶体管及其SPICE模型
MOS场效应晶体管是是现代集成电路中最常 用的器件。MOS管的结构尺寸不断缩小已经到 了深亚微米甚至纳米范围,多维的物理效应和 寄生效应使得对MOS管的模型描述带来了困难。 显然模型越复杂,模型参数越多,其模拟的精 度越高,但高精度与模拟的效率发生矛盾。
C BC
B rB C BE
C
rC
IBC βR
IB E βF
r
B rBB B
C + V -
C js
+
C
V r
-
(g m FV -g m RV )
E
IB E -IB C
rE
E
C rC
C
r0
C js
EM小信号等效电路
rE E
EM2模型
双极型晶体管部分模型参数在SPICE中的符号名称
参数名
饱和电流 理想最大正向电流增益 理想最大反向电流增益 正向厄利(欧拉)电压 反向厄利(欧拉)电压 基极-发射极结梯度因子 基极-集电极结梯度因子 衬底结指数因子 基极-发射极内建电势 基极-集电极内建电势 衬底结内建电势
(1)短沟和窄沟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2)横向和纵向的非均匀掺杂; (3)垂直场引起的载流子迁移率下降 (4)体效应; (5)载流子速度饱和效应; (6)漏感应引起位垒下降; (7)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8)衬底电流引起的体效应, (9)次开启导电问题; (10)漏/源寄生电阻。
模型参数提取技术
4)考虑了模型参数和温度的关系。
5)根据横向和纵向双极晶体管的不同,考虑了外延 层电荷存储引起的准饱和效应。
ILC
B
B
rBB ILE
C rC
C IEC βR
ICC βF
E
rE E
ICT= ICC-IEC
C jx
r
B rBB B
C
C
rC C
+ V +
C js
V r C
-
(gmFV -gmRV)
g0
1)电流方程
线性区:
λ ID S K PL 0 W 2 L D V G S V T H V D S 1 2 V D 2 S 1 V D S
饱和区:
λ ID SK 2 PL 0 W 2L DV G SV T H 21V DS
γ φ φ Kp μp.nCoxμε tooxx
一、MOS场效应晶体管模型发展
❖理想情况下,要找到一个精确描述器件在所有 情况下行为的模型也许并不难。
❖现实中,如果一个模型预测得到的性能与实际 测量得到的性能之间的误差保持在百分之几之内 就已经令人满意了。
❖Hspice为使用者提供了43种MOS管模型以供选 择,SmartSpice公开支持的MOS管模型也有十 多种。
二极管及其SPICE模型
❖PN结是微电子器件的基本结构之一,集成电 路和半导体器件的大多数特性都是PN结相互作 用的结果。如果通过某种方法使半导体中一部 分区域为P型,另一部分区域为N型,则在其交 界面就形成了PN结。 ❖一般的二极管就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以PN 结构成的二极管的最基本的电学行为是具有单 向导电性,这在实际中有非常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