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治理黄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治理黄河
清朝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方法治理黄河。
清初,康熙皇帝曾任用靳辅大治黄河,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不治海口,而惟务泄涨,导致海口渐淤,河底渐高。
自清中期以来,黄河下游的决口日渐频繁。
据统计,清初至鸦片战争近200年间,黄河决口达361次,平均约每6个多月一次,与明代平均约7个月决口一次相比,总体来说可谓每况愈下。
清顺治十六年(1659)至康熙十六年(1677)间,黄河、淮河、运河连年溃决,海口淤塞,运河断航,漕运受阻,大片良田沦为泽国。
康熙十六年,河道总督靳辅过邯郸时看到陈潢的题壁诗,发现陈潢才学过人,遂礼之入幕,协助治水。
陈潢为制定治河工程计划,跋涉险阻,上下数百里,一一审度。
在治理方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主张把“分流”和“合流”结合起来,把“分流杀势”作为河水暴涨时的应急措施,而以“合流攻沙”作为长远安排。
扩展资料:
康熙二十六年(1687)经靳辅保奏,授陈潢佥事道衔。
此后,为了根除黄、淮两河水患,陈潢又打破自古以来“防河保运”的传统方法,提出了“彻首彻尾”治理黄河、淮河的意见,即在黄河、淮河上、中、下游进行“统行规划、源流并治”,未为朝廷采纳。
二十七年,靳辅、陈潢被人以“屯田扰民”的罪名参劾而遭撤职。
不久,病死于北京。
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附载于靳辅《治河方略》。
在具体做法上,采用了建筑减水坝和开挖引河的方法。
为了使正河保持一定的流速流量,发明了“测水法”,把“束水攻沙”的理论置于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由于陈潢等人指导有方,在他负责治河期间的黄河安澜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