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某旅游爱好者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图为他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A. 4月19日19时
B. 6月22日22时
C. 10月20日20时
D. 12月22日22时
2. 在图示附近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 丝路古城遗迹
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 带状绿洲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此时影子朝向东偏南方向,因此太阳在正西方向,此时正值日落,故时间应为夏半年,日落晚于18点。
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左右,因此,A选项时间不合
适,BC选项处于冬半年,只有B符合要求。
【2题详解】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形成于草原地带,因过度放牧形成,图示为荒漠区域,一般不可能出现。
丝路古城遗迹、西气东输工程设施、带状绿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都可能见到,选A。
【点睛】荒漠化的发展类型
在半干旱的旱农耕区周围,如科尔沁沙地和内蒙古后山地区,沙质草原遭到过度农垦,或者固定沙丘在被开垦后活化,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例如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河西走廊等地区的绿洲周围
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植被缺乏水原而生长衰退,加上樵柴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等地
近年来,在工矿开展、居成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等造成荒漠化发展迅速。
这种荒漠化土地呈点、线状、邻过城镇或者在矿开发区,面积小而分散,但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危害较大。
相参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等
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
据此完成各题。
3. 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
A. 1:200
B. 1:20 000
C. 1:200 000
D.
4. 图示信息反映了( )
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
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3. B 4.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等高线图知识和方向的判断。
根据实际地区的大致长度可以估算图中的比例尺,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形,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
【3题详解】
四个选项中比例尺差异较大,根据一般中学的面积大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0.2千米更符合实际情况,选择B。
【4题详解】
该地区海拔都低于50米,为平原地形,①错;学校靠近海洋,无其他事物阻挡视线,可能看到日出,②对;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为西南向东北流,故③错。
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下游反之,故④对。
选择C。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
读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 空气对流增强
B. 热量交换变缓
C. 水汽蒸发加快
D. 地面风速增强
6.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冷岛效应” 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
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 错。
故选B。
【6题详解】
读图,图中甲、丁、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C、D错。
乙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B对。
故选B。
下图为我国华东某古镇分布及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②河流在ab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③河岸a、b、c、d四地中,河岸d处坡度最陡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d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8. 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 街区与冬季南下冷空气垂直,利于古镇疏风防寒
B. 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C. 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D. 与夏季风风向平行,利于街区的通风散热
【答案】7. D 8. D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读图分析,河流在ac段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原因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结果,②错。
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取水方便,地势平坦,便于农耕,①对。
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河流凸岸受流水堆积作用.所以河岸a、b、c、d四地中,河岸c处坡度最陡,③错误.河岸c位于凹岸,易被侵蚀,且与湖泊距离较近,土层中含水量大,更易被水流侵蚀。
④对。
故答案选D项。
【8题详解】
读图乙可以看到古镇的街道是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距北回归线近,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防寒,所以最有可能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A错;D对。
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B错;图示区为平原区,不必考虑等高线,C错。
【考点定位】河流对聚落的影响,河流地貌成因。
【名师点睛】主要考查了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以及气候对聚落的影响,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受物体运动惯性的影响,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河流凸岸受流水堆积作用.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盛行西北—东南风。
而图2中,该古镇内街道走向也为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0°N。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
A. 0°
B. 10°S
C. 10°N
D. 20°N
10. 乙地纬度为
A. 20°S
B. 20°N
C. 40°S
D. 40°N
11. 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
A. S点高度降低
B. Q点向右移动
C. T点向左移动
D. Q、T间距增大
【答案】9. C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及材料,甲地位于30°N,正午太阳高度为70°、且昼长大于12小时,应为甲地的夏半年,据此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正午太阳高度=90°-30°+X=70°,据此推知X=10°N,据此选C。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且昼长小于12小时,应为乙地的冬半年,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0°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据此乙地应位于南半球,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乙地纬度-10°=60°,据此计算得出乙地纬度为20°S,选A。
【11题详解】
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说明太阳直射点从10°N向南移动,则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降低,昼长变短,乙地则正午太阳高度会增大,昼长变长,因此,S点高度增加;Q点向左移动、T点向右移动;Q、T间距增大,据此分析选D。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利于海洋航行
B. 吸引鱼群集聚
C. 加快污染物扩散
D. 形成连续性降水
14. 形成舟山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②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③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上泛到海面④长江冲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
⑤位于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12. D 13. B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丁区域是黑潮水(日本暖流分支)与长江冲淡水相互穿插区域,由于该地是冷、暖水团交汇处,所以该处是锋面窝的多发海域,据此选D。
【13题详解】
锋面窝形成区域是由日本暖流西侧伸出一股逆时针的暖水舌,先向西北,后转向西南,与黑潮西侧锋面之间出现冷暖水交汇,海水搅动剧烈,饵料较多,有利于鱼群的集聚,据此选B。
【14题详解】
舟山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长江冲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位于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
该渔场的成因并非上升补偿流所致,据此选D。
【点睛】世界大渔场的分布规律:分布于寒暖流交汇处;有上升流的海区;温带或亚热带浅海海域;大陆架地区;河流入海口处。
下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控制
B. 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
C. 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
D. 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
16. 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一致的是
A. 亚欧大陆内部
B.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C.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
D. 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山地南坡为迎风坡。
年降水量变化最大处,年降水量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该山体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为山体迎风坡约1200米至山顶处,故B项正确。
北半球信风带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而该山地迎风坡为南坡,故该山地不可能位于北半球信风带内,A 项错误。
在该山地南坡,年降水量最大值不是在山顶,山体迎风坡海拔约1200米处至山顶的范围内降水量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故C项错误。
从剖面图上看,该山体南坡比北坡平缓,故从南侧登山比北侧容易,D项错误。
【16题详解】
从年降水量上可以看出,该山体山麓地带植被为荒漠,与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一致;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植被均为热带雨林;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植被为热带草原。
故A项正确。
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水
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该水库储水量
A. 12月份最大
B. 3月份最大
C. 6月份最小
D. 8月较前一个月增加
18. 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热带季雨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温带草原带
【答案】17. B 18. C
【解析】
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气候类型的综合判读。
【17题详解】
根据水库水量盈余率的概念分析,盈余率大于1说明注入量大于流出量,小于1说明注入量小于流出量。
分析图表数据可以发现,10月到次年2月注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此时是雨季,降水多。
4-8月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说明降水少,是枯水期。
当水量盈余率大于1,注入量就大于流出量,水库储水量就在增加,所以从10月到2月水量都在增加,3月份收支平衡,水库水量达到最大值,B正确。
故选B。
【18题详解】
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为雨季;反之为旱季。
从表格可以看出,该地4-8月份为旱季,9-3月份为雨季。
因此该地冬季多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正确。
故选C。
某传统化工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对不同选点的平均成本费用和产品价格进行调查,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据此下面小题。
19. 从经济效益考虑,该企业最合理的布局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0. 政府为了降低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决定对该企业增收污染费。
该举措可能导致( )
A. 产品的价格最低值不会变化
B.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扩大
C. 该企业利润下降,但分布范围扩大
D. 图中P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减小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从经济效益考虑,企业利润=产品价格-成本费用,即二者差异最大处,企业利润最高。
该企业最合理的布局地点是丙地,C对。
甲地、丁地利润为0,不合理,A、D错。
乙地利润较丙地少,B错。
【20题详解】
政府为了降低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决定对该企业增收污染费。
该举措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成本费用增加,曲线右移,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缩小,B错。
图中P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减小,即企业能够获取利润的生产区域范围缩小,D对。
为了获取利润,产品的价格最低值可能提高,A错。
该企业利润下降,分布范围缩小,C错。
【点睛】从经济效益考虑,企业利润=产品价格-成本费用,即二者差异最大处,企业利润最高。
政府对该企业增收污染费,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成本费用曲线右移,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缩小。
图中P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减小。
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
下图为1984-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下列时段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
A. 1966年~1973年
B. 1973年~1980年
C. 1980年~1990年
D. 1990年~2020年
22. 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
A. 1998年
B. 2008年
C. 2018年
D. 2028年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199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最低,一般上大学的年龄是18—20岁,可推测18—20年前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结合选项可知选B。
【22题详解】
一般入读大学的年龄为18岁前后,根据材料,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18年后即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缓解,选C。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
张家口崇礼区将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赛事。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滑雪协会专家对其进行全方位考察和综合评估,认为崇礼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非常适合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
下图为崇
礼区部分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 有利甲滑雪场建设的条件是其滑道
A. 地势较高,低温有利降雪成冰
B. 地处山脊,视野开阔
C. 地处谷地,有利堆积深厚积雪
D. 坡度变化大,利滑雪
24. 崇礼区降雪量远大于张家口市其他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海洋较近,水汽充足
B. 位于冷暖空气交汇处,容易形成降雪
C. 受河流影响大,容易形成降水
D. 地形影响,水汽受山地抬升作用明显
25. 西子湾镇被规划为崇礼区的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 地形较平坦,交通较便利
B. 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C. 水源较充足,旱涝威胁小
D. 靠近滑雪场,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23. C 24. D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凸向高值处,为山谷。
降雪时,山谷处积雪容易堆积变厚,利于滑雪,故C正确;甲位于山谷中,地势较周围地区低,故A错误;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甲为山谷,故B错误;甲处的等高线稀疏,坡度变化不大,D错。
故选C。
【24题详解】
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都能影响。
本题是崇礼区和张家口市其他区域的比较,因为距离较近,所以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条件大致相同,故以上因素不是崇礼区比其他区降水多的原因。
从图中等高线可发现崇礼地处山区,易形成地形雨,D正确;崇礼区和张家口市其他区距海远近相差不大,A错;冷暖空气交汇处形成锋面,其影响范围较大,不仅仅在崇礼区,B错;图示河流流经石家庄市多个区域,故河流不是其降水比其他区域多的主要原因,C错;故选D。
【25题详解】
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属于商业网点。
商业网点的布局遵循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
从等高线图可看出,西子湾镇附近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附近有公路和高速公路经过,说明交通便利;有河流流过,取水方便。
具备成为商业网点的条件,A正确;热量条件较好和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没关系,B错;“水源较充足,旱涝威胁小”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对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没什么影响,C错;由材料可知该地滑雪场为新建滑雪场,且附近有一定坡度,故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D错。
故选A。
【点睛】
该题综合性较强。
首先要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注意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由此判断地形起伏和坡度大小;其次要掌握降水的类型,是对流雨还是锋面雨,是台风雨还是地形雨;最后要掌握商业网点的概念和布局原则,遵循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与海拔呈负相关。
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的一定高度则会出现0℃层,即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6. 下列关于图示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C. 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
D. 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27. 据图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北平原
D. 云贵高原
28. 图中1990年后0℃层高度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植被覆盖率提高
C.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
D.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答案】26. B 27. B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季节0℃层高度海拔4100~44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可推出近地面气温24.6℃~26.4℃,为夏季,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为秋季;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B正确;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为秋季;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为冬季。
【27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地区河流年径流量较小,且径流量年际变化小,最可能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B正确。
【28题详解】
从图中看1990年后0℃层高度升高,原因是近地面气温升高,最可能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破坏植被,植被覆盖率下,调节气候功能减弱,C正确。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 关于甲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世界是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B. 与大陆主体阻隔,相对独立的“次大陆”
C. 是佛教发源地,居民多信奉佛教
D. 主要的经济作物是天然橡胶、棉花
30. 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
B. 地势南高北低,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C. 河流多由北向南流,有凌汛现象
D. 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战略地位重要
【答案】29. B 30. D
【解析】
本题通过空间定位来考查印度和中南半岛的特征。
【29题详解】
甲地形区属于南亚地区的印度,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在东南亚,A错;南亚北侧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与大陆主体相隔,形成相对独立的“次大陆”。
故选B。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印度的居民多信仰印度教,C错;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是黄麻、棉花,D错。
【30题详解】
乙是中南半岛。
以黄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A错;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分布,B错;河流多由北向南流,由于地处热带,没有凌汛现象;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战略地位重要,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中甲岛屿森林茂密,河流纵横且水质好,河流上游冰川湖和沼泽湿地广布。
首府乌斯怀亚常住人口仅3万余人。
材料二达尔文蒲包花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四季常绿、色彩鲜艳,是甲岛屿内特有的植物。
达尔文蒲包花对自然条件要求极高,集中分布在坡度为20°~40°的山坡上,且大多生长在
岩石的缝隙里或半山低洼避风处。
近些年来,新西兰和一些北欧国家将达尔文蒲包花引进国内并栽培成功,主要用于城市家庭装饰。
(1)简述甲岛屿内河流水质好的原因。
(2)据图文信息推断适合达尔文蒲包花生长的自然条件。
(3)分析新西兰和一些北欧国家积极引种栽培达尔文蒲包花的原因。
【答案】(1)植被覆盖好,河流泥沙含量少;湿地净化水质: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不易繁殖受冰川融水补给:人口少,生产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少
(2)光照较少,气候冷(温)凉、湿润,地表排水通畅,相对避风的环境
(3)气候条件相似,且技术先进,引种栽培成功率高:城市化水平高,对室内装饰有较大需求:达尔文蒲包花四季常绿,色彩鲜艳,装饰效果好
【解析】
本题组以南美洲南端区域地图和达尔文蒲包花为载体,考查水质好坏的影响因素、植物生长条件以及引种蒲包花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心、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甲岛屿内河流水质好的原因,主要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从植被、气温、人口等角度作答。
如该地区森林茂密,所以含沙量小;沼泽湿地广布,能够净化水质;纬度高,气温低,且受冰川融水补给,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人口少,生产、生活污水少等。
(2)达尔文蒲包花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集中分布在坡度20°~40°的山坡上,且大多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里或半山低洼避风处”这一叙述,从气温、光照、排水、避风等角度作答。
(3)新西兰和一些北欧国家积极引种栽培达尔文蒲包花的原因,主要结合蒲包花的生长条件以及蒲包花用于城市家庭装饰这一特点,从气候条件、市场、蒲包花开花特点三个角度作答。
【点睛】以某一种动植物的具体生长习性为载体,再层层递进的设问考查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是高考一种常考题型,此类题目解答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关于该种动植物生长习性的描述,再结合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作答。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种子在2~4℃就能发芽,幼苗能耐短时间低温。
喜日照,忌高温,绝对最高温度25℃以上时光合作用受阻。
种子发芽时约需相当于自身重量65%的水分,消耗水分也比较多;生长期间如水分不足,常使籽粒不充实而产量降低。
因此燕麦的根茎往往长达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
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PH5.5~6.5的酸性土壤。
北纬41°~43°是世界公认的春播燕麦黄金纬度生长带,这里被称为北半球燕麦带。
燕麦属于低产作物,但却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绿色营养保健作物。
我国燕麦产区发展燕麦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但是,我国燕麦产品深加工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1)分析北纬41°~43°成为春播燕麦黄金生长纬度带的原因。
(2)简述我国燕麦产区的分布状况。
(3)说明我国发展燕麦生产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
(4)请为我国燕麦产区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该范围内陆地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地处北温带中部,多高原、山地,海拔较高,春季温暖,夏季凉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2)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北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高原山地;西北地区甘肃、陕西、青海等地;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的高山地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地。
(3)我国燕麦产区多属于半干旱高寒山区和农牧过度地带,人烟稀少,基本不存在污染;当地经济发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水、土纯净。
(4)因地制宜,根据燕麦生产区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有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