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和大户的形成基础和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新兴行业,如进行玉米的机械化收割。具有较高的利 润和较高的风险,职业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冒险的意识 较强,会从新兴行业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二是具有较大规 模的行业,如粮食规模种植,一方面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 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职业农民在资金、技术、管 理等方面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他们能够 从事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大规模的生产经营会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进而带来规模效益;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 职业农民的实力,从而形成了规模和效益的良性互动。三 是服务性行业,如从事蔬菜经纪人行业。一般而言,研发、 销售等服务领域的利润要高于生产领域。(产业链利润分 布呈 “微笑曲线”)

家庭农场具有适度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我国一家一户 的超小农业规模经营虽然具有内部效率,但却缺乏外部 效率。首先,一家一户的农业超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农业 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科技化等,因此难以实现农业 现代化;其次,一家一户的农业超小规模经营,资源配置 效率不高,难以实现规模效应;最后,一家一户的农业超 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等其它农业相 关利益主体的博弈,维护自身利益的力量微薄。而通过 家庭农场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则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但是,家庭农场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要以 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如果家庭农场的经营规 模超过自身经营能力,则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 济效益都可能下降。

雇工与否

1.发展专业大户符合当前农村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 营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 2.发展专业大户符合农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 3.发展专业大户符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4.发展专业大户符合平民百姓的致富愿望。


家庭农场坚持了农业家庭生产经营的优势。农业家庭经营 之所以具有如此广泛的适应性,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质和家庭经营的特殊优势。农业是一个经济再生产与自然 再生产相交织的特殊产业,其生产活动的分散性、频繁性 导致对其监督和计量非常困难,因此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 委托-代理及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 低下。家庭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共同体,拥有包括血缘、 感情、婚姻伦理等一系列超经济的社会纽带,更容易形成 共同目标和行为一致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精 确的劳动计量和监督,使劳动者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积极 性和灵活性。因此,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有效率的组织形式, 完美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合作、监督和激励问题,是农 业生产经营的先天最佳组织形式,也是世界各国农业生产 中占绝对优势的经营形式。

家庭农场的提出顺应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家庭农场具有三大标准(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 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 来源于专业大户,但它是专业大户的升级版, 主要 体现在:通过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 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 用地、金融、保险等政策来重点扶持家庭农场,正 好顺应了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变革。



1、从事种植业(包括种粮大户、种草大户、种果大户、特 色种植大户、苗木大户),种植面积50亩以上。 2、从事“四荒”开发大户在200亩以上。 3、从事养殖业大户,养奶牛10头以上,肉牛50头以上,羊200只以上,鸡5000只以上,猪200 4、从事农产品营销大户,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 5、从事农产品加工大户,资产规模达到50万元以上。
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 种养大户 农业合作社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农民企 业家
职业农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 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 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 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 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适合中国各地情况的一种规模适度的、依靠家庭劳 动力就能够经营、就能够管理的、并不需要雇工的 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下的农场。(陈锡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家
家庭农场占农场的比例(%) 89% 家庭农场拥有耕地占全部农 场耕地的比例(%)




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 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培养 职业农民。 2006年初农业部进一步提出招收10万初中以上学 历农民,把他们培养成农村专业人才。 2007年提出新型农民的内涵,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同年10月,把培养新型农民写进十七大报 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没有本质区别,但也并非一点 区别都没有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形成的条件:适合中国各地情况的一种规模适度的、 依靠家庭劳动力就能够经营、就能够管理的、并不需要雇工 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下的农场。法人 故:专业大户(自然人)与家庭农场的最主要区别为: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 径。农户经营规模提高以后,还会提高我国农业的 资本装备水平,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 品质量。 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的主要区别:最重要区别就是 前者是经工商登记的法人,而后者是自然人。
美国(20世纪 90年代) 81% 法国(20世纪 加拿大 80年代) 80% 76% 91.5% 25%


职业农民定义:是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新型农民。 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 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 人。职业农民是一个特定的概念,隐含3个前提条 件:一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是必须以获 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 可以相对简单地把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养殖大户、 农民经纪人、小型农业企业家等理解为职业农民。 (朱启臻)

家庭农场是对工商资本汹涌下乡潮的一种矫正。近些年,一些工商 资本借助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大肆圈占农民耕地,引发了一 股工商资本下乡潮。如果城市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 农业经营,必然会对原来土地上工作的农民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农 村人口的就业。另外,一些工商资本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使流转的 土地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等现象,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危及 国家粮食安全。但是,工商资本下乡同样有其正面作用。工商资本 下乡可以盘活分散的农业资源,带来农村匮乏的物质资本、人力资 本乃至社会资本。关键在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要对农民形成 带动效应,而非挤出效应;要确保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 位,而非替代其地位。因此,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既要有所鼓励又 要有所限制,既要鼓励工商资本积极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后等 社会化服务,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四荒”资源开发等适 合企业化经营的产业,又要建立严格的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土地 准入和监管制度,防止其与家庭农场竞争
1.专业大户的概念
2.专业大户的种类以及标准 3.专业大户与家庭农场 4.专业大户的形成基础和意义

种植或者养殖规模较大,尤其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
农户,流转了大量土地,形成了规模化种植。这类农 户一般被称之为“专业大户”。
是专业农户的一种,其他专业农户是指种植户一般没有流转或者流转 较少土地,但专业化水平很高

家庭农场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 性难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蓬勃发 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兼业化、老龄化、女性化 趋势愈发严重。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精壮劳动力严重匮 乏,大量的老、弱、病、残和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 军,未来由谁来种粮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家庭农场作为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会在其发展 过程中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从而有效破解我 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