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统编版上课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②能提高人的
和社会责任;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313 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 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 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 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 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 去也!——《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2)人生观
材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5《二先生语五》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19《杨遵道录》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朱熹《四书或问》卷39《大学或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语类》
从材料一来看世界的本源又是什么?
“理”是世界的本源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千古第一才女”
李 清 照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2.元曲:
①散曲:句子长短更灵活,用韵自由,可加方
言、衬字等,可配乐。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 汉卿《窦娥冤》、马 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张载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一、宋代新儒学形成与发展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理学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心学集大成者
(北宋)程颢 (北宋)程颐 (南宋)朱熹 (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
道、佛 “理学”(道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儒(根本)
(目的)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①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理学还有哪些积极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②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 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 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
。
一、儒学的复兴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百家争鸣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三教并存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补充
①从三国到五代, 冲击。
(汉代解释五经的法定经典)僵化,受佛教和道教
②北宋
的努力。希望儒学发挥道德教化功能。
②豪放派:苏轼和南宋的
辛 弃 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理表现在社会上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
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朱
熹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认识论
P66:你认为今天应该怎样看待 “存天理,去人欲”的提法?
朱熹:“饮食,天理 也;山珍海味,人欲 也。夫妻,天理也; 三妻四妾,人欲也。”
贞节牌坊——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 苦守,一个女人终身幽禁的证明
③维护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义轻利; 压制人性。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二、文学艺术
特点:填词配乐;格式固定。
宋词两流派:
①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程颢、程颐:确定了 理学的最高范畴“天 理”;天理的核心就 是“仁” ,修养的最 高境界就是“仁”。
(1)宇宙观(世界):
(2)人生观(社会): “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
(3)认识论(个人): “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
(4)方法论(求理方法):“格物致知”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秦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 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宇宙观
材料一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
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 上《伊川杂录》
“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 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 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4)方法论
方法论:主张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 法,把握“理”。
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②能提高人的
和社会责任;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313 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 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 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 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 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 去也!——《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2)人生观
材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5《二先生语五》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19《杨遵道录》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朱熹《四书或问》卷39《大学或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语类》
从材料一来看世界的本源又是什么?
“理”是世界的本源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千古第一才女”
李 清 照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2.元曲:
①散曲:句子长短更灵活,用韵自由,可加方
言、衬字等,可配乐。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 汉卿《窦娥冤》、马 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张载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一、宋代新儒学形成与发展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理学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心学集大成者
(北宋)程颢 (北宋)程颐 (南宋)朱熹 (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
道、佛 “理学”(道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儒(根本)
(目的)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①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理学还有哪些积极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②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 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 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
。
一、儒学的复兴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百家争鸣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三教并存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补充
①从三国到五代, 冲击。
(汉代解释五经的法定经典)僵化,受佛教和道教
②北宋
的努力。希望儒学发挥道德教化功能。
②豪放派:苏轼和南宋的
辛 弃 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理表现在社会上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
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朱
熹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认识论
P66:你认为今天应该怎样看待 “存天理,去人欲”的提法?
朱熹:“饮食,天理 也;山珍海味,人欲 也。夫妻,天理也; 三妻四妾,人欲也。”
贞节牌坊——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 苦守,一个女人终身幽禁的证明
③维护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义轻利; 压制人性。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二、文学艺术
特点:填词配乐;格式固定。
宋词两流派:
①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程颢、程颐:确定了 理学的最高范畴“天 理”;天理的核心就 是“仁” ,修养的最 高境界就是“仁”。
(1)宇宙观(世界):
(2)人生观(社会): “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
(3)认识论(个人): “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
(4)方法论(求理方法):“格物致知”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秦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 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宇宙观
材料一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
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 上《伊川杂录》
“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 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 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4)方法论
方法论:主张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 法,把握“理”。
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