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必须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段分别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B。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三年行动计划》中各项措施均明确了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倒逼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既要坚定不移打好攻坚战,又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集中资源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优先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并加强煤质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行为。燃气壁挂炉能效不得低于2级水平。
C。 “四个重点"分别涉及污染因子、污染区域、污染季节及污染行业和领域,其中污染行业和领域事关斩断污染源,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须加大治理力度。
D。 在重点污染区域中,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最高,汾渭平原次之,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的PM2。5浓度紧随其后。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清洁取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其中政策支持层面是指中央财政要扩大支持试点范围,制定合理价格,目的是让百姓用得起。
6。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在技术路线上,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不局限于“煤改气”,减轻气源保障压力。为防止出现“气荒”,强调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为确保取暖民生,明确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并强调“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确保老百姓用得上。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完善相关价格政策,确保老百姓用得起。
故选A。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项,“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于文无据。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C.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D。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强加因果,书写在人类发展后期才发挥作用不是由文化发展不平衡所致。
B项,“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曲解文意,原文是“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也包括物品”。
C项,“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表述不当,原文仅仅认为“需要参考”,并非“可以消除”。
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摘编自《专家解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材料三:
《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四个四”:突出四个重点、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四项支撑、实现四个明显.其中,“突出四个重点”即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等领域.
A. 从三则材料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污染程度较重,应该重点治理,治理了这些地区的污染,也就意味着打赢了蓝天保卫战。
B. 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但也应该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必须“煤改气”“煤改电”或“煤改热",一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洁净煤。
C。 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思路既细密又清晰,但必须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方案,确定相关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A.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B。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分析有误,没有对比,文章的结构是层层递进的。
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制定并实施工作方案。电网企业要统筹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用电需求。鼓励推进蓄热式等电供暖。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应给予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建设用地。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材料二:
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都是民生工程,两个民生都要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将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措施予以部署,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到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摘编自《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实现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B. 清洁取暖不能一刀切地进行“煤改气",但“煤改气”仍然是清洁取暖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必须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计划更加突出精准施策.重点防控区域的调整,综合考虑了当前各地PM2。5的浓度水平,京津冀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仍是当前我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汾渭平原仅次于京津冀,是PM2。5浓度第二高的区域,同时是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PM2。5浓度已经接近京津冀部分城市.把这三个区域作为重点区域,有利于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资源,解决污染相对突出的问题。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