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第6期总第212期
2009年6月
No.6Vol.212
June.2009
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
加入WTO 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长速度上都落后第二产业,尤其是2005年之前,近两年则有较快的增长。

文章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给出第三产业FDI 落后的解释。

文章通过对中国27个省份和直辖市2001-2007年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讨论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发现市场化程度影响显著,而市场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数据显示,虽然入世以来我国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很多省份2005年之前市场化程度增加速度并不快,而2005年之后有较快的增加,计量检验结果对我国第三产业FDI 的增长速度给出了解释。

关键词: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062.9;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9)06-0050-09
一、引言
2007年,我国总计吸引外资90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延续我们最受瞩目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的位
置。

印度和美国分居第二和第三位。

但是我们发现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很不均衡,已有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中,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相对偏低,超过60%的协议资金投到了第二产业。

笔者整理了2001-2007年中国27个省市的三次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数据①(见表1所示)。

收稿日期:2009-02-19
基金项目:2009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2007-2009年度复旦大学文科金苗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张洁(1975-),女,山东烟台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国际贸易研究。

①如无特殊说明,本文的FDI 数据都是实际利用外资数量。

由于西藏、宁夏、湖北、吉林缺乏2001-2005年第三产业FDI
统计数据,因此本文样本中共包括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

表1
2001-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年份产业名称
项目数(个)同比增长(%)比重(%)合同外资金额(万美元)同比增长(%)比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
同比增长(%)比重(%)2001
总计2614016.97100691945510.93100468775915.14100第一产业8878.04 3.3917617418.78 2.558987332.96 1.92第二产业1964719.1475.16534483714.1677.24347979517.6674.23第三产业
5606
11.32
21.45
1398444
-0.66
20.21
1118091
6.85
23.85
第6期年份产业名称
项目数(个)同比增长(%)比重(%)合同外资金额(万美元)同比增长(%)比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
同比增长(%)比重(%)2002
总计3417130.72100827683319.62100527428612.51100第一产业9759.92 2.85168804-4.18 2.0410276414.34 1.95第二产业2560830.3474.94621832916.3475.133********.4174.83第三产业758835.3522.21188970035.1322.8312250339.5623.232003
总计4108120.221001150696939.0310******** 1.44100第一产业111614.46 2.7222761134.84 1.98100084-2.61 1.87第二产业3024718.1273.63851533136.947439710190.6274.22第三产业971828.0723.66276402746.2724.021279364 4.4423.912004
总计43664 6.291001534789533.38100606299813.32100第一产业1130 1.25 2.5932709643.71 2.1311143411.34 1.84第二产业31531 4.2572.211166209536.9575.98454630614.4974.98第三产业1100313.2225.2335870421.5121.8814052589.8423.182005
总计440190.811001890650023.19100603250019.42100第一产业1058-6.37 2.438370017.31 2.0371800-35.57 1.19第二产业30027-4.7768.211344430015.2871.114469200-1.7074.09第三产业1293417.5529.38507850051.2026.861491400 6.1324.722006
总计41485-5.7610019372700 2.411006302061-4.05100第一产业951-10.11 2.29387454*0.98259945-16.430.95第二产业25725-14.3362.0111888844-13.0861.404250600-4.8867.45第三产业140898.9333.967096402*39.7336.6199145633.5331.602007
总计37871-8.7110017797900-8.1310074767897.63100第一产业104810.20 2.77364857*-5.83 2.059240754.01 1.24第二产业26947 4.7571.1510678740*-10.186042861050.8357.33第三产业
17936
27.30
47.36
6754303*
-4.82
37.95
3098277
55.58
41.44
由于分别列出各个省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总量并不能直观地看到差距,我们在东中西三大地区各选了一个典型省份,东部选取浙江省、中部选山西省、西部选贵州省,表2列出了这三个省份2003、2005和
2007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

可以看到,三个典型省份2003年和2005年第三产业的外资数量远低于第二产业;至2007年,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增加较快,尤其是中部和西部省份。

详细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各个年份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量都超过第三产业,尤其是东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如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

而且我们注意到,不仅仅是第三产业FDI 的总量低于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务年鉴》和《中国经济贸易年鉴》数据计算整理,其中带“*”号数据为作者根据各种渠道数据换算整理。

张洁: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续表1
51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
第二产业,其增长速度在很长的时间段内也低于第二产业,尤其是2005年之前(见表1各个年份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的同比增长),至2006年第三产业FDI 增加速度才明显加快。

1979至1990年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9%,60.3%,36.8%,到1991至2003年间,比重为1.98%,68.6%,29.4%[1]6。

第三产业FDI 从36.8%降低到29.4%,表明其增加速度低于第二产业。

而在全球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是第三产业,无论是存量看还是从流量来看,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地位都超过第二产业。

从存量角度,20世纪70年代初,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4,到2002年已经上升到接近60%;从流量角度,1989-1991年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流量的54%,2001-2002年比重上升到67%[1]5。

外资偏好我国的制造业已经众所周知,我们可以理解大量的外资进入第二产业。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服务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预期应该是在两个产业FDI 都继续增长的前提下,原本薄弱的第三产业FDI 增加更快。

但是我国入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速度并没有显著增加。

在西部的某些省份甚至有所倒退,如西部重庆、内蒙古、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八个省市2004年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为8.92亿美元,到2005年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至8.77亿美元。

而同样年份这八个省市的制造业FDI 从9.04亿美元增加到14.05亿美元。

再如江西,2005、2006、
2007三年的第三产业合同外资分别为113682、102923、121713万美元,山东,2005、2006、2007三年的第三
产业合同外资分别为302001、285919、338325万美元,增加速度不快,而且均出现过2006年情况低于
2005年,2007年继续上升的反复。

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一些研究者猜测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中国市场开放、外商投资利益目标和行业取向有关,可能中国还需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2-6]。

但是现有文献缺乏对这一问题的实证检验。

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我们通过对2001-2007年中国有第三产业FDI 统计数据的27个省份和直辖市第三产业FDI 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讨论了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①。

文中所用数据为实际使用FDI 金额。

二、文献回顾
目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框架主要是借鉴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将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应用到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中。

(一)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包括以下一些主要理论,邓宁(Dunning )1970年代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S.Hymer 和C.P.Kindleberger 在1960年代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y Advantage Theory )、Vernon 于
①数据的时段是2001-2007年。

起点是2001年是因为27个省市从2001年开始有完整的第三产业引进外资分行业统
计数据,而且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表2
2003、2005、2007年浙江省、山西省、贵州省实际使用外资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6中国商务年鉴》数据整理。

浙江463788山西8484贵州
4051
7289545061371
6070571468051487398125542
1147
729207323306545
298430769416036
2003
2005
2007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52
第6期
张洁: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53 1966年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ion Life Cycle Theory)、Buckley和Carsson于1976年提出的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源于Coase的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以Madhok(1997)为代表的组织能力理论(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nalysis)以及Johanson和Vahlne(1977)的国际阶段演化理论(Evolutionary Theory)。

其中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最为权威,他认为,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意愿有以下三个主要决定因素:1.企业具有垄断优势;2.通过将生产转移到一个新的地方,企业能够获得区位优势;
3.企业具有内部化优势。

(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
虽然绝大多数研究沿用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研究者们还是在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上有所拓展。

韩玉军、陈华超(2006)进行了很好的综述,他们的文章中总结到,邓宁将他的以上三个决定因素延伸到服务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7]30。

首先,垄断优势。

服务企业垄断优势的具体体现是信息获得和处理以及产品标准化的能力。

如对于咨询业的服务企业,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具有获得信息的渠道与处理的能力。

另外,由于服务产品具有高度差异化的特点,垄断优势的另一个体现是产品标准化的能力,该能力依赖于企业的品牌、管理、组织与营销技术。

其次,区位优势。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的供给能力,即东道国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制度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二是东道国的市场需求能力,即东道国本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或者更接近市场需求。

最后,内部化优势。

源自于服务产品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困难。

由于服务产品具有体验性和无形性的特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较很多制造产品更为突出;服务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更加困难,这些因素促进了服务业在对外扩张的时候更多地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据此我们看到,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其独特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服务产品具有不同于制造产品等特点,因而适用于制造业的理论未必能够解释服务行业的现象和问题。

他们认为,服务产品的基本特点包括无形性、产品的高度差异化、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性,这些特点使得服务企业扩张决策与制造业有很大的区别,从而阻碍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障碍主要有:产品的高度差异化和生产及消费不可分离使得服务企业很难具有规模经济性,限制了国际化扩展;服务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受到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很多服务产品上跨国公司比较难于与本土企业竞争;很多国家高盈利性的服务行业存在非关税壁垒。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8]。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服务业的某些特点又可能促进其对外直接投资。

具体表现在,在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能够通过把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创建出全球的生产价值链,从而将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分割。

但是,由于服务产品的不可贸易性,服务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割就变得十分困难。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服务产品生产过程难以分割、无法进行进出口贸易的特性又使得希望进行国际扩张的企业不得不走出去投资,这反而促进了服务业的对外投资[9-10]。

(三)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检验
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实证研究很少。

M.Krishna.Erramilli(1990)考察了美国多个服务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所涉及行业包括广告和会计服务、计算机服务、工程和建筑服务、管理咨询和研发服务、消费者服务、银行等等,研究结果发现,广告、会计、计算机服务主要投向发达国家,而工程和建筑服务则主要投向发展中国家。

而且受到不同服务行业特性的影响,如消费者服务,多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投资,而难以标准化的广告、工程等服务则一般是母公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54
司有相当多的控制权[11]。

薛求知、郑琴琴(2002)探讨了服务型跨国公司出现的原因和扩张动因。

认为过去用于制造业的经典跨国公司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出现,他们从需求、供给、竞争、壁垒以及声誉五个方面对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出现、扩张动因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阐述[12]。

另外一些研究做了初步的实证探索,如用中国1991-2003年的数据进行回归,讨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认为服务业FDI与我国服务业开放度和市场规模成正相关关系。

所选取的数据是基于整个中国的年度数据,选取的影响因素有服务开放度、市场规模、服务业劳动成本、人力资本、服务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6个因素[1]4。

基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邓宁的垄断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针对各个优势设计计量指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在第三产业FDI数据收集上,系统地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中国商务年鉴》中整理了2001-2007年中国各个省份第三产业FDI数据,对我国第三产业外商投资进行更为科学严密的分析,寻找第三产业FDI滞后的原因。

三、变量、模型和数据
根据现有的文献研究,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有10个决定因素:(1)东道国的市场规模;(2)母国的经济规模;(3)东道国政府的政策;(4)当地消费者基础;(5)文化差异;(6)竞争优势;(7)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8)全球寡占反应;(9)产业集中度;(10)公司规模的扩大等[7]31。

在考察我国情况的时候,柴敏(2006)[13]47和黄肖琦、柴敏(2006)[14]10在传统的比较优势、地区制度性因素(包括优惠政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基础上,还加入了新经济地理因素(包括贸易成本、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FDI的自我强化效应)[13]47,[14]10。

结合以上的已有研究成果,我们以邓宁的垄断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为基准,考察可能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首先,在垄断优势方面,邓宁认为服务企业垄断优势的具体体现是信息获得和处理以及产品标准化的能力。

由于缺乏对不同细分行业的数据,我们无法检验信息获得和标准制定对企业FDI决策的影响。

相比而言,更有现实意义的是,由于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和开放程度对于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这里我们用以下两个指标进行检验。

一是投资所在地政府的市场化程度。

对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而言,法律或者政府干预程度较制造业有更大的影响。

因为许多国家对外国资本进入第三产业有明确的禁区和比例。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有很多国家开始允许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第三产业的投资,但是对于金融、电信以及公共事业等行业,通常对外资的持股比例有严格的限制。

因此市场化程度对于第三产业的FDI具有决定性作用。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加快了市场化进程,但市场化的程度在各个地区之间仍有较大的差异[13]50。

我们采用国有企业产值在当地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反映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

二是投资所在地的开放程度。

开放程度是另外一个反映经济开放程度以及政府对于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欢迎程度的指标。

进出口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越高,显示其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与其他市场有更多的联系,相应地其法律和制度环境也会比较完善。

在外商直接投资的选择过程中,对外开放程度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于投资环境的预期。

显然,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开放程度的先后次序、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开放程度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对于FDI的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采用一个地区的贸易依存度来代理当地的市场开放度[14]9。

其次,在区位优势方面,主要体现在是否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制度和优秀的人力资源;另外还有投资所在地的市场需求能力。

基于这些,我们选用下列三个指标:
第6期
张洁: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55第一是贸易成本。

交通运输情况与制造业的FDI通常显著相关,对于产品具有无形性特点的第三产业,贸易成本的影响凭直觉难以估计,我们选用各地区的公路密度指标代理贸易成本。

第二是人力资本情况。

第三产业FDI的很多行业都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如金融、研究与发展、咨询、设计等等,投资所在地的人力资本情况对于这些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只有东道国能够提供相应的专业人才,资本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发展支持。

我们用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代理人力资本变量。

第三是市场规模。

我们用各省的GDP比重代表市场规模。

最后,内部化优势,源自于服务产品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困难。

信息不对称越是明显的产业,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性越强。

本研究中我们无法直接检验这一影响因素。

另外,我们选用职工平均工资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

职工平均工资可能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反映劳动力成本,也就是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传统的FDI区位理论所普遍关注和认可的。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具备非常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这一优势在中国内部的不同地区又有所不同。

劳动力成本越高,对FDI的影响越为负面。

然而职工平均工资又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区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对FDI的影响是正面的,所以我们预计职工平均工资的系数并不确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用当地第三产业GDP/全国第三产业GDP表示,代表所在省份第三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其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决策也可能有显著影响。

根据上述第三产业FDI区位决策的影响因素,我们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Y it=C i+βi1lg gdp it-1+βi2lg aversala it-1+βi3roadarsq it-1+βi4market it-1+βi5trademti it-1+βi6lg stupopu it-1+βi7thgdpto it-1+αi+εit 式中,下标i和t分别代表省份和时间。

αi表示与各地区相关的、时间上恒定的未观察因素,εit则为随机扰动项。

在自变量中,我们采用各省份前一年的指标,使得分析更合理。

Y表示各地区第三产业FDI数量lgthirdfdi,自变量有以下几个:(1)lggdp(各省GDP),代表市场规模,估计它与解释变量正相关;(2)lgaversala(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控制变量,其系数正负不确定;(3)roadarsq (公路密度,即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代表各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即贸易成本,预计该变量系数为正;(4)market(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一般认为,一个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越高,该地区的市场机制就越为扭曲,从而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

预计估计系数为负;(5)trademt(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地区经济越外向,预计该变量系数为正;(6)lgstupopu(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如果是对人力资本要求高的产业,那么更多的人力资本供给,对直接投资更有利,该变量系数为正。

但如果是普通的社会服务业,对人力资本要求并不明显,该系数的影响就可能不明显;(7)thgdpto(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当地第三产业GDP/全国第三产业GDP),预计第三产业越是发达的地区,对第三产业的外资越有吸引力,变量系数为正。

模型设定检验:F值显示拒绝混合回归(OLS)模型;随机效应检验显示模型存在随机效应;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选择中,Hausman检验结果是两种模型没有显著差别。

两个检验的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优于OLS回归,随机效应模型又优于固定效应模型,因此我们应当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见表4的结果报告)。

由于西藏、宁夏、湖北、吉林缺乏2001-2005年第三产业各个产业FDI统计数据,因此本文样本中共包括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从2001-2007年的数据。

目前我国对第三产业FDI的统计还不系统,服务业各个细分产业FDI的原始数据零散见于各期《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中国商务年鉴》,需要从中分别整理,其他的数据则来自相应各省的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有些省份某些年份数据有缺失,最后每个指标实际获得169个数据。

由于模型因变量的数据滞后一期,因此所有自变量数据区间是2000-2006年,数据来自各期《中国统计年鉴》。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
四、实证检验
我们以各省第三产业FDI 作为因变量进行检验,计量检验所用工具是stata8.0软件包。

计量结果报告如下:
表4
第三产业FDI 与相关影响因素面板数据计量结果
1
23lggdp
.0600381(.2950252).0667739(.2846294)-.3065254(.294552)lgaversala
.2564518(.6026734).0094027(.5972837).5809557(.6103774)lgroadarsq
.6521203(.2211296)***
.6364685(.2165824)***
.7250034(.2071545)***lgstupopu
.064028(.4070284)
.1593775(.3965098)
.4007785(.3747984)thgdpto
7.77189(2.707127)***
trademt
1.752005(1.207669)
.1808077(1.307381)market
-1.322518(.5111708)***
-1.240447(.5057838)**-.8732258(.4974449)**_cons 2.721557(1.947913) 3.441465(1.954075)*
1.341313(
2.054712)组内R -sq 0.26460.24960.2703Wald chi280.0986.57107.51固定效应模型F 值14.8312.5510.36随机效应是否存在检验chi212
3.81109.3187.41Hausman 检验结果报告
Prob >chi2=0.16
Prob >chi2=0.19
Prob >chi2=0.23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Obs
Mean Std.Dev.Min Max lgthirdfdi 169 4.457617.786772 2.448706 5.725838lggdp 169 3.613326.4001052 2.421077 4.486766lgaversala 169 4.173302.167727 3.843482 4.692935trademt 169.0485878.0601991.0054093.2357388market 169.5188158.2069861.1240851.8910649lgroadarsq 169 1.571114.3904755.4166912 2.248027lgstupopu 169 1.952301.2723188 1.349532 2.553715thgdpto
169
.0428746
.0336016
.002612
.1600947
56
第6期
张洁:中国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57结果显示,market(国有企业产值比重,由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计算)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为负。

表明第三产业的FDI与所在地投资环境的关系密切。

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经济的体制越完善,经济运转和资源的配置效率越高,交易成本也就越小。

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FDI倾向于投资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

近年来虽然我国私营部门的规模一直在迅速增加,但是我们的数据显示,2001-2004年间很多省份的市场化程度增加速度很慢或者比前些年略有反复,而2005年之后,大部分省份的市场化程度较前些年有较快增加。

如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他们的市场化程度在2000-2006区间内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反复,尤其是2005年之前,没有明显上升。

但是2005年之后,几乎所有省份市场化程度都有明显增加,只有甘肃是倒退的,天津、新疆和陕西在2005年有所倒退,但2006年也是增加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表征市场规模的lggdp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与制造业的研究结果有显著差别。

市场规模对于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我们的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对第三产业的FDI影响并不显著。

这与我们在前面的预计相反,可能的原因是服务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并不需要东道国本身就有很大的需求能力或者市场规模,无形的产品服务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等手段发送给客户,即服务业的客户全球化现象更普遍。

如印度近年来服务业迅速发展,但是其自身的服务业需求并不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一项研究结果也有类似的结论,他们检验了市场规模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关系,检验对象分别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

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并不是服务业内所有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当然在服务业内的某些行业,市场规模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其重要程度比起市场规模对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要差很多[8]33。

trademt的系数并没有明显的显著现象,显示地区经济的贸易依存度与第三产业FDI并没有显著的联系。

虽然贸易依存度越高,地区经济越外向,但是由于很多服务产品具有不可贸易的特性,这一结果也很符合直觉。

五、结论和启示
总结以上讨论结果,在邓宁的垄断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的基本框架下我们发现,垄断优势范围内的市场化程度对于第三产业FDI有显著影响;区位优势因素对于第三产业整体没有显著影响,而内部化优势我们难以直接检验和讨论,只能说针对不同的具体产业,会有不同的显著影响因素。

将这些检验结果具体化并与政策制定相联系,我们有以下结论:
第一,制度环境对于第三产业FDI至关重要。

我们检验了投资地市场化程度、开放程度、比较优势、贸易成本、人力资本情况、市场规模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等变量对第三产业FDI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模型中市场化程度变量都有显著影响。

这一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的FDI对投资所在地市场化程度的偏好。

2001-2004年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私营经济比重增加速度较慢或者迂回增加,从一定程度揭示了为什么2000-2004年间我国第三产业FDI增长速度缓慢。

而2005-2006年间市场化程度的迅速增加又伴随着第三产业FDI的迅速增长。

第三产业FDI与投资地市场化程度的显著相关关系使得我们重新审视2001-2006年间我国各个省份的市场化进程。

在27个省份中,2001-2004年间绝大部分省份国有企业的产值比重呈下降态势,也就是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增加,但是增加速度比较慢,或者呈现增加→下降→增加的螺旋上升态势,至2005年才开始了快速的增长。

这一现象与这些年来我国第三产业FDI增长速度先缓慢后加快的现象相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