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必修(共64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质 微粒越多
→
溶液 浓度越高
→
对水的 吸引力大
→
渗透压 __越__高____
• ④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____无__机__盐__、______蛋__白__质的含量有关。
•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Na+
Cl-
• (2)酸碱度
•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_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 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_H_C__O_- 3等、离H子PO有24-关。
• ②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非正常情况下渗入组织液中的 血浆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不再回 渗。因此,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 ③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端,其内的淋巴通过各级淋巴管, 最后经淋巴管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参与全身的 血液循环。因此,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也是单向的。
• 知识贴士
• (2)体腔液、关节液虽然在体内,但它们已不在细胞之间不 能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的原料,所以它们也不属于细 胞外液(或内环境)或体液。
• (3)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只有这三 种,还有脑脊液等。
• (4)血浆中的血细胞、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 组成成分。
• (5)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 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X
•
• 典 (2017·天津一中期中)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有
例( )
D
• ①血红蛋1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 [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只有存在于细胞外液 中的成分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血浆蛋白属 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提示:对。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 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 2.血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
• 提示:不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的组 成成分,而血细胞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 3.不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偶尔一次用铁锨长时间劳动, 手上容易起“水泡”。你知道“水泡”内的液体是什么吗?
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 知识点2 细胞外液的成分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Y
• 1.细胞外液的成分 • (1)无机物 • ①水:含量最多,如血浆中含有90%的水。 • ②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 ③无机盐:如Na+、K+等,无机盐离子含量甚微,但是却
不可缺少,如Cu2+、Zn2+等是某些酶发挥活性所必需的, 碘是产生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
• [解析] 细胞外液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A正确;血浆起运输作用, 不仅可以运输营养物质,也可运输代谢废物,B错误;从本质上看, 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C正确;细胞外液类似于盐溶 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命起源于海洋,D正确。
• 〔迁移应用2〕 下列有关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未来器官打印或者可以缓解肾脏、肝脏移植问题,但离开人体环境,如何 在打印肝脏的同时解决肝脏内部循环的问题等,还需要多学科参与研究。
• 人体内的肝脏、肾脏等细胞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这就涉及“人体的 内环境与稳态”。
• 本章概述
•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和内环境的稳态,重点 内容是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 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
• 由此可见,机体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3.各组成成分间的比较
项目
成分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来源
①组织液渗透 ①血浆渗透出毛细血 进入毛细血管; 管; ②淋巴回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毛细淋巴管吸 收部分组织液
生活于其 中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绝大多数的组织细胞
大量淋巴细胞和 吞噬细胞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 的物质交换模型。(重、难点)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未对本 节作具体要求,但 本节内容是课程标 准所规定的“说明稳 态的生理意义”的基 础;是后续各章的 基础。
1
自主学习
2
新知解读
3
知识构建
4
问题释疑
5
指点迷津
6
训练巩固
7
直击高考
8
课时作业
自主学习
•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2.注意运用比较法区分血浆、血液、血清,血浆蛋白与 血红蛋白,不同组织水肿的实质等易混知识。
• 3.注意联系化学知识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问 题。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重、难点)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重点)
• (2)人体血浆pH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如NaH2PO4—Na2HPO4等。
X
•
• 典 下列关于细胞外液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细胞例外2液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 B.血浆仅用来运输营养物质,不可以用来运输代谢废物
• C.从本质上看,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
• D.细胞外液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者之间 的关系
•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内环境不同
细胞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 知识贴士
• (1)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整个人体角度来看, 细胞外液是人体的内环境,从细胞角度来看细胞外液是细 胞的外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于人体外界环境来说的, 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 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
•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 ①与溶质微粒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大
越高
• ②血浆渗透压越主少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越质小的含量决定。细越胞低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 ③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 压。
• A.渗透B 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
•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K+和Cl-浓度
• C.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45
•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 [解析]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血浆渗透压
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 于Na+和Cl-;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 持在37℃左右。
• ③细胞液与细胞内液的区别: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 属于细胞内液范畴。
• 知识贴士
•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有孔道与 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 液、尿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 (2)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液还包括血小 板、红细胞、白细胞。
•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蛋白质
• 2.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 (1)渗透压
• ①概念:是指溶液中____溶__质__微__粒__对_水__的__吸__引__力___。 • ②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________溶__质__微__粒_的__数_。目 • ③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
• 体液的成分及各种细胞外液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中的难点, 学习时可通过示意图以及关系图进行分析归纳。内环境是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内环境如何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是个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 念可分解为调节机制、稳态的实质等来加强理解,而稳态 的意义可通过某些稳态被破坏后的危害分析加以说明。
• 知识点3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Y
介
•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 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下图:
• (1)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
• (2)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 (3)有关物质通过生物膜的层数的计算,可以结合下图来理 解。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 别穿过了7层和11层生物膜。
• (2)有机物 • ①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 • ②代谢中间产物或废物:乳酸、尿素、尿酸等。 • ③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等。 •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
•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 细胞能在细胞外液中正常地生活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有关。渗透压、酸碱 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 (2)酸碱度
• 正常人血浆的pH为~。血浆的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与血 浆中含有的HCO、HPO等离子有关。
• (3)温度
•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过高或过低都 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 知识贴士
• (1)Na+、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而K+主 要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本章重 点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本章难 点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 学法指
• 1.导注意运用图解法理解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相互 之间存在的联系,运用图解法理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各个 系统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 1.体液 • (1)概念:体内都含有以__水____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
称为体液。
• (2)体液组成
• 2.内环境 • (1)概念:由_细_胞__外_液_______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 (2)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 1.细胞外液的成分 • (1)血浆的组成
• 2.内环境 • 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
• ①毛细血管分布于组织间隙中,当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
脉端时,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 成为组织液,为细胞代谢提供营养物质;而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 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 入血浆中,因此,组织液和血浆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 提示:组织液。
新知解读
• 知识点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Y
1.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含量最多,约占2/3 CO2等代谢产物 养料、O2 体液细胞外液约占1/3血 组淋浆 织巴液等
• ①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称为细胞内液,如细胞 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核液等。
• ②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即体内 细胞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3)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3_7左右。
•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1.体内细胞直接与___内_环__境____进行物质交换。
•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器官 系统的参与。
• ?思考
• 1.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对吗?为什么?
• 〔迁移应用1〕 (2017·辽宁师大附中月考)下列选项中,
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Bபைடு நூலகம்
()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
• [解析] 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叫作细胞外液,主要包括: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占体液总量的三分之一。人体内 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趣味导学
• 肝肾器官15年后或可靠3D打印实现移植
• 日前,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科学团队自主研发出一台生物材料3D 打印机。通过这台打印机,使用水凝胶及人体活细胞作为材料,已经成 功打印出较小比例的人类耳朵软骨组织、肝脏单元、肾脏单元、血
管……甚至人脸。在目前技术发展下,未来15~20年,人类有可能拥 有一个自身细胞打印的肝脏器官用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