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懿王——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懿王
周懿王(前937年-前892年):汉族,姓姬,名囏,西周第七代国王,谥号懿王。
《史记》记载懿王时期,周朝开始衰落,有⼈写诗讽刺他。
《⽵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带可见到这个奇景。
夏商周断代⼯程把懿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99年⾄前892年,《太平御览》引《史记》云“懿王在位⼆⼗五年”。
据⽩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
死后由周孝王姬辟⽅即位。
周懿王:名叫姬囏(jiān),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谥号懿王。
根据夏商周断代⼯程的研究成果,懿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900年⾄前892年。
姬囏约⽣于周穆王四⼗年(甲申,前937),周共王元年时(已亥,前922)⽴为太⼦。
公元前900年,周共王姬繄扈去世,传位于⼉⼦姬坚,号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为周懿王元年。
《史记》云“懿王在位⼆⼗五年”。
据⽩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
前892年周懿王崩,周孝王继位。
《史记》记载懿王在位之时,周王室开始⾛上衰微之路。
《⽵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据考为⽇全⾷),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带可见到这个奇景。
姬囏⽣性懦弱,继位后政治⽇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周懿王姬囏,姓姬,名囏,⼜作艰、坚。
中华远古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七任王。
姬囏的祖⽗是周穆王姬满,⽗亲是周共王。
姬囏约⽣于周穆王四⼗年(甲申,前937),周共王元年时(⼰亥,前922)⽴为太⼦。
公元前900年,周共王姬繄扈去世,传位于⼉⼦姬囏,号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为周懿王元年。
《古本⽵书纪年》载:“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天再旦”是⼀种少有的奇异天象,就是天亮以后突然⿊了,过了⼀段时间才再次亮起来。
古⼈把天亮两次称作“天再旦”。
实际上“天再旦”就是⽇出之后所发⽣的⼀次⽇⾷。
根据我国天⽂⼯作者通过理论计算得知,公元前899年4⽉21⽇晨我国陕西境内曾发⽣⼀次⽇全⾷。
当时的西周王都南郑位于今陕西渭南市华县北,恰好能见到这次⽇⾷,所以古⼈便把这⼀奇异天象记录了下来。
周懿王⼆年(癸亥,前898),北⽅的狄⼈⼊侵西周的发祥地岐⼭(今陕西宝鸡市岐⼭县东北)。
这些狄⼈称作严狁(古族名、国名,在今⼭西太⾏以西⾄陕西宝鸡市陇县⼀带),⼗分凶猛猖狂,他们侵⼊西周境内,疯狂抢劫周⼈的财物,还杀死了许多西周的百姓。
边关守军出击,反⽽被严狁军队击败,敌军乘胜追杀西周军,⼀直攻⾄岐⼭。
岐⼭离王都南郑直线距离不⾜⼆百千⽶,岐⼭的安危直接影响着王都。
岐⼭守军⼀⾯坚守关隘,⼀⾯遣快马接连向朝廷告急。
周懿王姬囏这才惊慌起来,急忙挑选国中精兵,同时征调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出兵,北征严狁,保卫岐⼭。
周懿王命虢公统帅六师讨伐严狁,⼤军进⾄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带,与严狁军相遇,双⽅展开激烈的战⽃。
经过数⽇交战,严狁军被击败,逃归本国。
西周军在后追杀,迫使严狁⼈⼀直逃往太⾏⼭去了。
周懿王三年(甲⼦,前897)受“天再旦”的影响,周懿王姬囏脑⼦⾥有⼀个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他总觉得国都南郑对他不利,住在这⾥终⽇提⼼吊胆,没有安全感。
经过多⽇反复思考,他和⼤⾂们说出了⾃⼰的疑虑,决定将国都迁到别处去。
⼀些⼤⾂建议迁回镐京,但周懿王却不同意,他说先王是因为镐京⽼旧才迁都,怎么能再迁回去呢?他亲⾃选定了镐京西北的⽝丘(今陕西咸阳兴平市东南),他认为那⾥地处岐⼭与镐京之间,是最佳的建都之处。
于是下令在全国征调⼯匠,采办建筑材料,择⽇开⼯营建新都。
周懿王四年(⼄丑,前896)秋,⽝丘的宫殿还没有完全建造好,姬囏就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天再旦”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头,他感觉在南郑多呆⼀天他就多⼀分危险。
在他的催促下,⼤⾂们只好跟着他⼀起迁都。
迁都后,周懿王把⽝丘的地名改称为槐⾥。
南郑⾃周穆王⼆年(丙午,前975)开始⽴都,⾄今恰好⼋⼗年。
从此它便结束了曾经有过的灿烂和辉煌。
周懿王五年(丙寅,前895),鲁历公姬擢去世,在位执政三⼗七年。
死后传位于弟弟姬具,号鲁献公。
周懿王六年(丁卯,前894),由于多次遭受外敌⼊侵,姬囏领悟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个国家没有强⼤的军队就要挨欺负,既不能约束国内的诸侯,也⽆法抵御强⼤的外患,只能卑躬屈膝任⼈宰割。
于是他下令加⼤国防建设的投资,征招国中青壮年参军⼊伍。
他任命虢公为主管军队的最⾼领导,扩⼤军队编制,加强军事训练。
西周军很快强⼤起来,姬囏亲⾃检阅了这⽀威武之师,忽然间就产⽣了征讨四⽅称霸天下的野⼼。
于是这年秋天,他命虢公率师北伐⽝戎(古族名、国名,在今宁夏固原市北)。
当时⽝戎⼈安分守⼰,并没有丝毫侵犯和得罪西周之处。
姬囏仅凭个⼈的好恶便⽆故兴师讨伐,激起了⽝戎⼈极⼤的愤怒,他们团结⼀⼼,同仇
敌忾,英勇作战,把西周军打得⼤败⽽归。
征伐⽝戎的失败,唤醒了姬囏对外扩张的美梦,也打消了他称霸天下的野⼼。
周懿王七年(戊⾠,前893)冬,西周遭遇了特⼤的⾃然灾害,暴⾬和冰雹袭击了王都槐⾥,有许多家畜和家禽被冰雹打死,继⽽寒流猛增,天⽓奇冷,连嘉陵江和汉⽔都封冻了。
有的⼈来不及防寒,竟被活活冻死。
《太平御览》⼋⼗四引《史记》载:“周孝(懿)王七年,厉王⽣,冬⼤⾬雹,⽜马死,江、汉俱冻。
”显然,作史者把这场空前的⾃然灾害与周厉王的出⽣联系在⼀起,认为周厉王是位亡国之君,他⼀出⽣就给西周带来了灾难。
姬囏迷信得很,他因为在即位元年就发⽣了“天再旦”,便怀疑南郑国都对他不利,不惜民⼒,⼤兴⼟⽊营建新都。
他以为迁都以后就会万事如意⼤吉⼤利了,没想到的是新都对他仍怀有敌意,⾸次出兵远征就被打得落花流⽔狼狈⽽归,致使劳民伤财,民⽣怨恨。
紧接着⼜降临了百年罕见的天灾,把王都打成了⼀⽚狼籍。
他感到⼗分恐惧,认为是上天在和他做对,⾃⼰很难逃脱⽼天爷的惩罚。
于是他终⽇担⼼天神会来索取他的性命,疑神疑⿁,草⽊皆兵,精神错乱,寝⾷俱废。
到第⼆年春天就病死了。
姬囏三⼗⼋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九年(《西周⾦⽂历谱》),卒于周懿王⼋年(已巳,前892)春,终年四⼗六岁。
死后葬在西周懿王陵(今陕西咸阳市境内),尊号周懿王。
史书上说“温柔贤善⽈懿”,故谥号周懿王。
周懿王是周朝第七位帝王。
他在位时,没什么政绩。
幸运的是,古代曾出⼟⼀部书,叫《⽵书纪年》,上⾯有句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夏商周断代⼯程要确定懿王元年是公元前的哪⼀年,全在这⼗分简约的9个字中。
关键在“天再旦”三个字。
有专家认定,这是⼀种奇异的天象,从字⾯看,意谓“天亮了两次”。
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天亮两次”呢?只有在太阳出来前,天已放亮,或者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忽然发⽣了⽇全⾷!这时,天⿊下来;⼏分钟后,全⾷结束,天⼜⼀次放明。
这就是“天亮两次”———“天再旦”。
借助速率强⼤的计算机和专业软件,现代天⽂学已经可以推算古天象记录。
南京紫⾦⼭天⽂台张培瑜先⽣对相关时代的⽇⾷状况作了详细计算,提出发⽣“天再旦”的懿王元年为公元前926年或899年。
贵州⼯学院的葛真先⽣核算出:公元前899年或925年确实发⽣了⽇全⾷。
⽽美国加州理⼯学院三位科学家的计算结果更为具体:“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公元前899年4⽉21⽇凌晨5时48分发⽣的⽇⾷,陕西⼀带可见。
⽽“郑”是今天的陕西华县或凤翔。
看来,公元前899年就是懿王元年,问题似乎解决了。
在位时周王室开始⾛上衰微之路周懿王姬囏,西周第七代国王,谥号懿王。
《史记》记载懿王时期,周朝开始衰落,有⼈写诗讽刺他。
《⽵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带可见到这个奇景。
夏商周断代⼯程把懿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99年⾄前892年,《太平御览》引《史记》云“懿王在位⼆⼗五年”。
据⽩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
死后由周孝王姬辟⽅即位。
简介 周懿王姬囏,姓姬,名囏,⼜作艰、坚。
中华远古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七任王。
姬囏的祖⽗是周穆王姬满,⽗亲是周恭王姬伊扈。
在位起讫:公元前900——前892年。
迁都:槐⾥(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姬囏约⽣于周穆王四⼗年(甲申,前937),周恭王元年时(已亥,前922)⽴为太⼦。
公元前900年,周恭王姬伊扈去世,传位于⼉⼦姬坚,号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为周懿王元年。
周懿王,名叫姬囏(jiān),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谥号懿王。
根据夏商周断代⼯程的研究成果,懿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899年⾄前892年。
《史记》云“懿王在位⼆⼗五年”。
据⽩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
前892年周懿王崩,周孝王继位。
《史记》记载懿王在位之时,周王室开始⾛上衰微之路。
《⽵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据考为⽇全⾷),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带可见到这个奇景。
姬囏⽣性懦弱,继位后政治⽇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主要事迹 出⾝背景 周懿王姬囏,姓姬,名囏,⼜作艰、坚。
中华远古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七任王。
姬囏的祖⽗是周穆王姬满,⽗亲是周恭王姬伊扈。
姬囏约⽣于周穆王四⼗年(甲申,前937),周恭王元年时(⼰亥,前922)⽴为太⼦。
公元前900年,周恭王姬伊扈去世,传位于⼉⼦姬囏,号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为周懿王元年。
奇异天象 《古本⽵书纪年》载:“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天再旦”是⼀种少有的奇异天象,就是天亮以后突然⿊了,过了⼀段时间才再次亮起来。
古⼈把天亮两次称作“天再旦”。
实际上“天再旦”就是⽇出之后所发⽣的⼀次⽇⾷。
根据我国天⽂⼯作者通过理论计算得知,公元前899年4⽉21⽇晨我国陕西境内曾发⽣⼀次⽇全⾷。
当时的西周王都南郑位于今陕西渭南市华县北,恰好能见到这次⽇⾷,所以古⼈便把这⼀奇异天象记录了下来。
击败严
狁 周懿王⼆年(癸亥,前898),北⽅的狄⼈⼊侵西周的发祥地岐⼭(今陕西宝鸡市岐⼭县东北)。
这些狄⼈称作严狁(古族名、国名,在今⼭西太⾏以西⾄陕西宝鸡市陇县⼀带),⼗分凶猛猖狂,他们侵⼊西周境内,疯狂抢劫周⼈的财物,还杀死了许多西周的百姓。
边关守军出击,反⽽被严狁军队击败,敌军乘胜追杀西周军,⼀直攻⾄岐⼭。
岐⼭离王都南郑直线距离不⾜⼆百千⽶,岐⼭的安危直接影响着王都。
岐⼭守军⼀⾯坚守关隘,⼀⾯遣快马接连向朝廷告急。
周懿王姬囏这才惊慌起来,急忙挑选国中精兵,同时征调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出兵,北征严狁,保卫岐⼭。
周懿王命虢公统帅六师讨伐严狁,⼤军进⾄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带,与严狁军相遇,双⽅展开激烈的战⽃。
经过数⽇交战,严狁军被击败,逃归本国。
西周军在后追杀,迫使严狁⼈⼀直逃往太⾏⼭去了。
迁都⽝丘 周懿王三年(甲⼦,前897)受“天再旦”的影响,周懿王姬囏脑⼦⾥有⼀个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他总觉得国都南郑对他不利,住在这⾥终⽇提⼼吊胆,没有安全感。
经过多⽇反复思考,他和⼤⾂们说出了⾃⼰的疑虑,决定将国都迁到别处去。
⼀些⼤⾂建议迁回镐京,但周懿王却不同意,他说先王是因为镐京⽼旧才迁都,怎么能再迁回去呢?他亲⾃选定了镐京西北的⽝丘(今陕西咸阳兴平市东南),他认为那⾥地处岐⼭与镐京之间,是最佳的建都之处。
于是下令在全国征调⼯匠,采办建筑材料,择⽇开⼯营建新都。
周懿王四年(⼄丑,前896)秋,⽝丘的宫殿还没有完全建造好,姬囏就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天再旦”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头,他感觉在南郑多呆⼀天他就多⼀分危险。
在他的催促下,⼤⾂们只好跟着他⼀起迁都。
迁都后,周懿王把⽝丘的地名改称为槐⾥。
南郑⾃周穆王⼆年(丙午,前975)开始⽴都,⾄今恰好⼋⼗年。
从此它便结束了曾经有过的灿烂和辉煌。
周懿王五年(丙寅,前895),鲁历公姬擢去世,在位执政三⼗七年。
死后传位于弟弟姬具,号鲁献公。
北伐⽝戎 周懿王六年(丁卯,前894),由于多次遭受外敌⼊侵,姬囏领悟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个国家没有强⼤的军队就要挨欺负,既不能约束国内的诸侯,也⽆法抵御强⼤的外患,只能卑躬屈膝任⼈宰割。
于是他下令加⼤国防建设的投资,征招国中青壮年参军⼊伍。
他任命虢公为主管军队的最⾼领导,扩⼤军队编制,加强军事训练。
西周军很快强⼤起来,姬囏亲⾃检阅了这⽀威武之师,忽然间就产⽣了征讨四⽅称霸天下的野⼼。
于是这年秋天,他命虢公率师北伐⽝戎(古族名、国名,在今宁夏固原市北)。
当时⽝戎⼈安分守⼰,并没有丝毫侵犯和得罪西周之处。
姬囏仅凭个⼈的好恶便⽆故兴师讨伐,激起了⽝戎⼈极⼤的愤怒,他们团结⼀⼼,同仇敌忾,英勇作战,把西周军打得⼤败⽽归。
征伐⽝戎的失败,唤醒了姬囏对外扩张的美梦,也打消了他称霸天下的野⼼。
疑神疑⿁ 周懿王七年(戊⾠,前893)冬,西周遭遇了特⼤的⾃然灾害,暴⾬和冰雹袭击了王都槐⾥,有许多家畜和家禽被冰雹打死,继⽽寒流猛增,天⽓奇冷,连嘉陵江和汉⽔都封冻了。
有的⼈来不及防寒,竟被活活冻死。
《太平御览》⼋⼗四引《史记》载:“周孝(懿)王七年,厉王⽣,冬⼤⾬雹,⽜马死,江、汉俱冻。
”显然,作史者把这场空前的⾃然灾害与周厉王的出⽣联系在⼀起,认为周厉王是位亡国之君,他⼀出⽣就给西周带来了灾难。
姬囏迷信得很,他因为在即位元年就发⽣了“天再旦”,便怀疑南郑国都对他不利,不惜民⼒,⼤兴⼟⽊营建新都。
他以为迁都以后就会万事如意⼤吉⼤利了,没想到的是新都对他仍怀有敌意,⾸次出兵远征就被打得落花流⽔狼狈⽽归,致使劳民伤财,民⽣怨恨。
紧接着⼜降临了百年罕见的天灾,把王都打成了⼀⽚狼籍。
他感到⼗分恐惧,认为是上天在和他做对,⾃⼰很难逃脱⽼天爷的惩罚。
于是他终⽇担⼼天神会来索取他的性命,疑神疑⿁,草⽊皆兵,精神错乱,寝⾷俱废。
到第⼆年春天就病死了。
姬囏三⼗⼋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九年(《西周⾦⽂历谱》),卒于周懿王⼋年(已巳,前892)春,终年四⼗六岁。
死后葬在西周懿王陵(今陕西咸阳市境内),尊号周懿王。
史书上说“温柔贤善⽈懿”,故谥号周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