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教案-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点。
3、归纳出水生动物适合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绚丽多彩
的动物王国,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并进行交流。
2、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
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这样?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问题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腹、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3、在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
要试验来探究。
接下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修改自己的试验方案。
4、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本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试验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具体过程如下:
生:体色的观察?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鱼的体型?
师:这种体型有什么好处?
生:鱼的体表?
师: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相互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
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组织学生观察鱼缸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合的?
生:试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看鳃的形态和颜色。
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多又细,并思考鱼的气体交换前后水中氧气成分的变化。
生:讨论并填表。
师:总结鳃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5、学生总结鱼的特征。
饲养和观察蚯蚓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
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通过试验和观察,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
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1、观察录像,根据出示的动物,回答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运动
方式。
由此可见,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再空中飞行的动物,都是和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吗?学生分组讨论质疑。
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和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2、下面我们以蚯蚓和家兔为例进一步探究:
(1)课前你们是在什么环境中找到蚯蚓的?
(2)各小组是怎样饲养观察蚯蚓的?请各小组汇报交流。
(3)观察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4)蚯蚓有哪些特点和环境相适应?各小组各取一条活蚯蚓,根据课本提示设计探究的提纲。
(5)分组通论探究计划。
并把探究结果归纳如下:第1,观察描述它的体型,身体是否分节。
第2,用手触摸感觉蚯蚓的体节腹面处,并进一步用放大镜观察。
第3,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第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是否有粘液?知道为什么吗?
(6)对比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情况。
具体内容如下:
第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和长短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第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的变化,并与它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作对比。
(7)试验结束后,你们怎样处理蚯蚓呢?
3、小结环节动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