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通信 绪论
通信原理 (完整)精选全文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a) 失真的数字信号
(b) 恢复的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波形的失真和恢复
数字通信的主要缺点:
➢ 占用带宽大 ➢ 设备复杂 ➢ 同步要求高
宽带通信、压缩编码 VLSI、SOC、ASIC 信号处理技术
应用实例:
➢ 数字传输技术:电话、电视、计算机数据等 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 模拟传输技术:有线电话环路、无线电广 播、电视广播等。
狭义信道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中长波地波 短波电离层反射 超短波、微波视距传输 超短波、微波对流层散射 卫星中继
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
信 源
加 密 器
编 码 器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信 道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解解 码密 器器
信 宿
发送设备
噪 声
接收设备
广义信道
广义信道
调制信道:
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设备和媒介。 研究调制和解调时,常用调制信道。 连续信道/模拟信道。
eo(t)
e0t htei t nt e0t kt ei t nt
n(t)
n(t): 加性干扰 k(t): 乘性干扰
k t 依赖于网络的特性,k t 反映网络特性对 ei t 的作用。
干扰
加性干扰:本地噪声
始终存在
乘性干扰:非理理想信道 与信号共存
sR t sT tht nt
乘性 加性
增量调制DM
军用、 民用电话
Hale Waihona Puke 差分脉码调制DPCM电视电话、 图像编码
其 他 语 言 编 码 方 式 中低速数字电话 ADPCM、 APC、 LPC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 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 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
• 1942年,对讲机应用于二战
微波通信
• 1931年,英国多佛尔和法国加来之间在 建立世界上第一条超短波接力线路
• 20世纪50年代出现微波接力通信
光纤通信
•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和霍克哈姆发表了关于传输介 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 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纤通信的基础。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 数字系统:每秒所传输的位数来计量(bit/s)
• ADSL上网的速率: 上行:0.54Mbit/s 下载: 8Mbit/s
• 以太网上网的速率: 10Mbit/s 、100Mbit/s 到桌面
• 宽带:2Mbit/s 作为划分点
1.4.2 模拟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消息。模拟通信系统框 图如图1-2所示: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信息与信号
• 信息←→冗余
– 消息中不定的部分
• 信号
– 信息的物理载体: 电、光信号
•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 号
第1讲 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

21.03.2021
通信原理
10
第1章 绪论
1. 2. 3 数字通信系统
(1)定义: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 信系统。 (2)基本特征
●消息或信号具有“数字”的特性; ●强调已调参量与代表消息的数字信号之间的一一对 应关系(模拟:强调变换的线性特性,即强调已调参量 与代表消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比例特性)。
•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 传输电信号的通信系统为电信通信系统,常简称之通
信系统。
21.03.2021
通信原理
4
第1章 绪论
通信的再定义:利用电子等技术手段, 借助电信号(含光信号)实现从一地向另一 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称为通信。
21.03.2021
通信原理
5
第1章 绪论
1. 2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原理
1
第1章 绪论
1. 1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定义: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 的有效传递。
•古代:烽火台、驿站。 •近代:鸡毛信、消息树。 •现代:电话、广播、电视。
通信的目的是传递消息,消息(message)具 有不同的形式,例如:语言、文字、数据、 图像、符号等等。
21.03.2021
式、分支方式和交换方式。
终端A (a)
转接站
终端B
终端A 终端B
交换设备
终端
终端
终端 ... 终端
A
B
C
N
终端C
终端N
(b)
(c)
图1-8 按网络形式划分的通信方式 (a)两点间直通方式;(b)分支方式;
(c)交换方式
通信技术概论要点

信道编码的任务是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方法:在信息码组中按一定的规则附加一 些监督码元,以使接收端根据相应的规则 进行检错和纠错,信道编码也称纠错编码。 接收端信道译码是其相反的过程。
同步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单元, 即同步系统。它使通信系统的收、发两端或整 个通信系统,以精度很高的时钟提供定时,以 使系统的数据流能与发送端同步、有序而准确 地接收与恢复原信息。
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有以下 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便于灵活地组合多种业务传送。 (3)便于加密处理。 (4)数字电路易于集成化,因而体 积小、功耗低,制造简单,可靠性高。 (5)数字信号易于实现压缩编码, 节省频率资源。 (6)占用信道带宽较宽。
通信分类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续)
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信息交流基础上力、马力、书信以及烽火台; 现代社会的电视、电话、网络; 尽管通信的方式各种各样,传递的内容千 差万别,有共性:进行信息的传递。 通信的任务:克服信息源与收信者之间在 距离上的障碍,迅速而准确地传递信息。
电通信阶段
电子信息时代
通信技术发展
电报技术(1837):莫尔斯 电话技术(1876):贝尔 * 无线电通信技术(1906):微波、卫星通信 数据传输理论(1928):奈奎斯特(抽样定理) ** 复用技术(1930):里夫斯(PCM) 数字通信理论(1948):香农(信道容量)* 移动通信(近20年):GSM、CDMA 光纤通信(近20年):光纤、WDM ,DWDM
通信系统分类
按照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进行分类: 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知识点

第1课绪论一、通信与通信系统的一般概念1. 通信:传输与交换消息的过程。
2. 电通信:用电信号携带所要传递的消息,然后经过各种电信道进行传输与交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3. 通信系统:为完成通信任务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所构成的总体。
二、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1. 信源:原始信号的来源,其作用是将消息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如电话机、话筒、摄像机、计算机以及各种数字终端设备)2. 发送设备:对原始电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和变换,使它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中传输的形式。
(调制、放大、滤波及数字发送设备中的编码功能等)3. 信道(传输媒介):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用于传输信号的媒介(有线和无线两大类)4. 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变换,以便恢复出对应于发送端的原始信号(放大、滤波、解调及数字接收设备中的译码等功能)5. 信宿(收信者):原始信号的最终接收者,其作用是把接收设备恢复出来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人、各种终端设备、计算机)噪声源:是信道中的噪声和通信系统中其他部分所产生的噪声的集中表示。
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收信者(发送端)(接收端)噪声源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1. 模拟信号:凡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或取无穷多个值的,且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2. 数字信号:凡信号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
3.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模拟(连续)信号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数字(离散)信号不一定在时间上也离散4. 数字通信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相比,其主要优点在于:(1)抗噪声性能好;(2)数字接力通信(中继)时可以消除噪声的积累;(3)可以采用信道编码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质量;(4)便于加密,实现保密通信;(5)便于处理、存储、交换;(6)便于和计算机等连接,综合传递各种消息,使通信系统功能增强。
5. 数字通信的主要缺点:它比模拟通信占据数倍甚至数十倍宽的系统频带。
(以电话为例,一路模拟电话通常占据4KHz的带宽,但一路数字电路所要占据20KHz~60KHz的带宽,因此在频带时分紧张而对通信质量没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仍将沿用模拟通信。
现代通信理论第一讲绪论详解演示文稿

A/ 分 D段
语音 编码
信道 编码
交 加 突发脉冲 调制器发
织 密 串形成
射机
8k/s 160采样
13bit 13bit/
采样
260bit 20ms 13kb/s
456bit 20ms 22.8kbit/s
33.8 kbit/s
D/ 语音 Viterbi 去交 解 信道估计 接收机解
A 解码
解码
织
密
三、 通信的宽带化
1、宽带业务: 数字电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高质量可视电话、 高速数据传输、点播图像等。
2、当前网络的问题: 业务的依赖型和不灵活,网络的低效率。 一个网络可用的资源不能被其它网络利用。
3、宽带交换技术 :ATM 异步交换模式技术;光交换技术;语 音、数据、图像信息的综合与转换技术。
终端技术:语音、图像,图形的处理技术; 媒体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
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技术; 多媒体通信的组网技术。
通信系统的组成
信 信源 源编
码
加 密 器
信
信
源
宿
译
解 密 器
码
复 用 器
信 道 编 码
分 路 器
信 道 译
码
调
制
信道
器
再生中继器
解
调 器
信道
GSM移动台原理框图
270k bit/s
4、宽带传输技术: 有线宽带技术: 光纤传输及同步数字体系(SDH) 无线宽带技术: 宽带CDMA(三代),OFDM (四代)
四、通信的智能化
智能化:更大的应变能力,随时向用户提供各类所需的业务, 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分配,网络中的交换业务和业务控制部分 开,由不同单元完成,当增加或改变业务类型,只需改变控制 中心的业务逻辑就行。
1第一章 通信绪论

应用 ;如图1-4
3.按通信的双方是否在移动中完成通信分
(1)移动通信系统:包括1、蜂窝移动通信2、卫星移动通信3、无绳电话;如图1-5
(2)固定通信系统:一般指固定电话网通信业务和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4.按通信设备工作波段的不同分
பைடு நூலகம்
按通信设备工作波段的不同可分为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等。表1-1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2.按传输媒质的不同分
(1)有线通信系统:借助线缆线路传送信号的通信方式 ,如电脑(台式)、电视、电话等
(2)无线通信系统: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方式 ,如手机、无线电话等,
其中3G、WLAN、UWB、蓝牙、宽带卫星系统、数字电视等都是如今最热门的无线通信技术的
出了无线电波端的划分及其对应的通信应用情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5.按工作方式不同分 (1)单工通信: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如遥控、遥测 ; (2)半双工通信:可以实现双向的通信,但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必 须轮流交替地进行 (3)双工通信:指在同一时刻信息可以进行双向传输,和打电话一样,说的 同时也能听,边说边听 6.按信号复用方式不同分 (1)频分多址:即FDMA,利用不同的频率分割成不同信道的多址技术 ; (2)时分多址:即TDMA,利用不同的时间分割成不同信道的多址技术 ; (3)码分多址:即CDMA,利用不同的码序列分割成不同信道的多址技术; (4)空分多址;即SDMA,利用不同的空间分割成不同信道的多址技术 ; (5)复合多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则称该系统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相应地,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在接收端也没有 数字解调环节。 1.1.3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没有固定的分类方法,通信系统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例如, 早期的移动电话通信系统,既可称之为模拟通信系统,又可称之为无线通信系统, 还可称之为移动通信系统。 通常通信系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类。 1.按传输信号的性质分 (1)模拟通信系统:在用户线上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模拟通信”; 如图1-2。 (2)数字通信系统: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或者用数字信号对载波 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 ;如图1-3。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pptx

第1章 绪 论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向未来个人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让我们关注其发展态势, 迎接它的到来。
目前,我国电话网的规模和技术层次均有质的变化,已初 步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固定电话、移动 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 大容量、 高速度、 安全可靠的电信网。
通常,有线通信亦可进一步再分类,如明线通信、电缆通 信、光缆通信等。无线通信形式较多,常见的有微波通信、 短波通信、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散射通信等。
第1章 绪 论
2. 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如连续波的振幅、频率、 相位, 脉冲 波的振幅、宽度、位置等)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 且直接与消 息相对应的,称为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有时也称连续信号, 这个连续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连续变化(即可以取无限多个 值), 而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这里指的某一参量是指我们关 心的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参量,绝不是仅指时间参量。当然, 对于参量连续变化、时间上也连续变化的信号,毫无疑问是模 拟信号,如强弱连续变化的语言信号、亮度连续变化的电视图 像信号等都是模拟信号。
用途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长距离导航、 时标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线电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定点军用通 信、业余无线电 电视、调频广
播、空中管制、车辆通信、导航、集群 通信、无线寻呼
300MHz~3GHz
100 10cm
特高频
波导
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点对点通
UHF 分米波无线电
第1章 绪 论
1.2 通 信 的 概 念
1.2.1 通信的定义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绪论

2021/1/17
6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
信
数
数信
信
信
源
加
道
字
信
字
道
解
源
信
编
编
调
解译
译
源
码
密
码
制
道
调
码
密
码
宿
器
器
器
器器
器
噪声源
图1.3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模型 ★ 一般数字通信系统的收端要有同步的功能
2021/1/17
7
2. 数字通信的优点
(1) 抗干扰能力强,可多次再生,无噪声积累; (2)自动检错、纠错,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质量; (3)便于对信息处理、变换、存储; (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5)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好。
2021/1/17
发
接
送
收
设
设
备
备
(a)串行传输
发
接
送
收
设
设
备
备
(b)并行传输
13
3.按同步方式分类
按同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指在约定的通信速率下, 发送端和接收 端的时钟信号频率始终保持一致。“同步通信”的通信 双方必须先建立同步,即双方的时钟要调整到同一个频 率。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 异步通信——是指通信中两个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 固定的,而在一个字符内各位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消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有关。 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愈小,愈使人感到意外的惊喜,在 这种情况下消息所含的信息量就愈大。 若消息出现的概率0,说明消息的信息量趋于无穷大; 若消息出现的概率1,说明消息的信息量为0。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 号 电信号→连续消息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
两对重要变换: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号”,相应器件是信源和信宿。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相应器件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一是进行模/数(A/D)转换;二是去除 冗余信息,提高传输的有效性。解码(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进行差错控制,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详见第8章) 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的本质及原理相似,都是把基带信号加载到高频 载波上。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详见第7章) 综上所述,在完成通信的过程中,将涉及以下主要通信技术: “编码、解码、调制、解调” 本书的重点就是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性能和应用。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见分类如下。 用导线(如各种电缆) 以基带信号(未经 作为传输媒质。如有 信道中传输的 按信道信号特征分类 按传输媒质分类 按传输方式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 线电视系统等。 调制的信号)作为 是模拟信号。 传输信号的系统。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基带传输 带通传输
表1-1 模拟信号
信号类型与特征 数字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例如:电报机、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例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摄像机 输出的图像信号等
图1-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示例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通常由传感器来实现。例如:
话筒(声音传感器)把声音转变成音频信号; 摄像机把图像转变成视频信号;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把温度转变成电信号。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ppt课件

第1章 绪论
1.2.3 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传输差错可控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在电通信系统中,消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信号来实 现的。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息源(简称信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 号,如麦克风。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
串行/并行 转换器
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步措施
其他分类方式: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异步:发送帧首尾有标志;同步: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间同步)
专线通信和网通信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4 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如何度量离散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
度量信息量的原则
能度量任何消息,并与消息的种类无关。 度量方法应该与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消息中所含信息量和消息内容的不确定性有关
【例】 “某客机坠毁”这条消息比“今天下雨”这 条消息包含有更多的信息。
上例表明: 消息所表达的事件越不可能发生,信息量就越大。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通信原理绪论(试讲)

第一章 绪论
1.1 通信发展简史
• 1.1.1 通信的萌芽 通信的萌芽
烽火报警 驿站 飞鸽传书 旗语
电通信 起源的 标志
• 1.1.2 通信的发展 通信的发展 (一)通信理论基础准备阶段 (二)实用阶段
• 通信的初级阶段。 从1844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到 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论 • 近代通信阶段。从1948年到20世纪80年代 • 现代通信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噪声源
图1-3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模型
1.4.2
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图1-4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1.4.3 统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
模 拟 信息源
由抽样、量化、编码组成的模 数转换器
数字通 信系统
数 模 转换器
受信者
图1-5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模型
1.5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缺点
• 1.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1)抗噪声性能好 (2) 差错可控 3 (3) 保密性好 (4) 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 2. 数字通信的主要缺点 数字通信的主要缺点 (1) 频带利用率不高。数字信号占用的 频带宽 (2) 需要严格的同步系统。
1.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1.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2.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2.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3.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 3.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
1.4.1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调 制 器
信 道
解 调 器
信 道 译 码
信 源 解 码
收 信 者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发 送 端 接 收 端
通信原理第1章 绪论

I0 I1 I2 I3 log2 4 2 b
评注 概率相同,每个符号蕴含的信息量也相同;
二进制的每个码元含 1 (b) 四进制的每个码元含 2 (b)
每个四进制符号可用 2 个二进制符号表示。
推广:M进制的每个码元含 log2M (b)
2.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信源中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 设
按传输方向和时间划分
单工通信:
发端 信道 (a) 单工方式 发端 (A) 信道 收端 (A) (b) 半双工方式 发端 (A) 收端 (B) 收端 (B) 发端 (B) 收端
(单向)
半双工通信:
(双向、不同时)
全双工通信:
(双向、同时)
收端 (A)信道A 信Fra bibliotekB发端 (B)
(c) 全双工方式
H与热力学中的熵形式一样,故称为信源的熵。
M
例
【1-3】 四进制信源(0,1,2, 3), P(0)=3/8, P(1)= P(2)= 1/4, P(3)=1/8, 试求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解
1 H p ( xi ) log 2 p ( xi ) i 1
M
1 I log 2 P( x)
x1 , , x i , , x M P ( x ), , P ( x ), , P ( x ) 且 i M 1
P( x ) 1
i i
M
则 统计独立的M个符号的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1 H p ( xi ) log 2 (b / 符号) p ( xi ) i 1
RB B
(Baud/Hz)
Rb b B
b log 2 M
通信课件1

传播频率
●甚低频(VLF) 3kHz~ 30kHz 甚低频( 甚低频 ) 表面波传播。长距离无线导航和海底通信。 表面波传播。长距离无线导航和海底通信。 低频( ) ●低频(LF) 30kHz~300kHz 表面波传播。无线电导航。 表面波传播。无线电导航。 中频( ●中频(MF) 300kHz~3MHz ) 对流层传播,易被电离层吸收。无线电广播。 对流层传播,易被电离层吸收。无线电广播。 高频( ) ●高频(HF) 3MHz~30MHz 电离层传播。业余通信、国际广播、 电离层传播。业余通信、国际广播、军事通信等 甚高频( ●甚高频(VHF) 30MHz~300MHz ) 视距传播。电视广播、调频广播、飞机通信导航等。 视距传播。电视广播、调频广播、飞机通信导航等。 超高频( ●超高频(UHF) 300MHz~3GHz ) 视距传播。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 视距传播。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 ●特高频 (SHF) 3GHz~30GHz ) 视距或空间传播。地面微波通信、雷达、 视距或空间传播。地面微波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 ●极高频(EHF) 30GHz~300GHz 极高频( ) 空间传播。用于雷达、 空间传播。用于雷达、卫星及实验性通信等
1.2 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和消息有重要区别。 信息和消息有重要区别。 信息:对消息统计特性的描述。当人们得到消息之前, 信息:对消息统计特性的描述。当人们得到消息之前,对它的内 容有一种“不确定性” 信息就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定量描述。 容有一种“不确定性”,信息就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定量描述。 信息量:度量信息大小的物理量。 信息量:度量信息大小的物理量。 信息量的值与消息所代表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 信息量的值与消息所代表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 设消息所代表的事件出现的概率为P 设消息所代表的事件出现的概率为 ( x ),则所含有的信息量 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分量为整流,二次谐波分量为倍频
17:42 18
若外加两个不同频率的余弦信号电压,即:
v = V1m ⋅ cos ω1t + V2m ⋅ cos ω2t
则输出电流为:
i = a0 + a1(V1m cosω1t +V2m cosω2t) + a2 (V1m cosω1t +V2m cosω2t)2 a2 2 a2 2 = a0 + V1m + V2m + a1(V1m cosω1t +V2m cosω2t) 2 2 a2 2 + (V1m cos2ω1t +V22m cos2ω2t) + a2V1mV2m[cos(ω1 + ω2 )t + cos(ω1 −ω2 )t] 2
17:42
3
通信系统的定义: 一切能完成信息传输任务的系统可以统称 为通信系统 。 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早期:烽火台、人力、畜力。 早期:烽火台、人力、畜力。 1838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年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73年:麦克斯韦尔发表电磁辐射理论,奠 年 麦克斯韦尔发表电磁辐射理论, 定了无线通信的理论基础。 定了无线通信的理论基础。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年 贝尔发明电话。 1896年:马科尼发明无线电报。 年 马科尼发明无线电报。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17:42 2417: Nhomakorabea2 21
通信电子电路与电子电路特性比较
通信电子电路 高频 非线性 定性分析 电子电路 低频 线性 定量分析
17:42
22
课程要求
课程为必修考试课 平时成绩 10分 实验成绩 20分 期末考试 70分
17:42
23
参考书
1.解月珍 谢沅清编著《通信电子电路》 解月珍 谢沅清编著《通信电子电路》
12
一些信号的频段
CDMA 800MHZ GSM手机占用频段主要是 手机占用频段主要是900MHz和1800MHz 手机占用频段主要是 和 WCDMA FDD:上行为 :上行为1920-1980MHz,下行为 ,下行为21102170MHz CDMA2000:上行为824-849MHz,下行为 :上行为 ,下行为869-894MHz TD-SCDMA: 1880~1920MHz、2010~2025MHz和 、 和 2300~2400MHz
(ω1 + ω2)
17:42
上混频
(ω1 − ω2)
下混频
19
通信电路系统的发展趋势
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集成化 通信电路系统的数字化
17:42
20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信号的产生:正弦波振荡电路。 高频信号的放大: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谐 振功率放大电路和宽带功率放大电路。 信号的频率变换:倍频、变频、调制、解调 等。 反馈控制电路:自动增益控制、自动频率控 制、锁相环。
发送设备将基带信号变换(调制、放大) 发送设备将基带信号变换(调制、放大) 将基带信号变换 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特性的信号, 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特性的信号,送入信道
17:42
8
信道:传输信息的通道。如自由空间﹑电缆﹑光 信道 缆等。 干扰源: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干扰和噪声,即由 干扰源 设备和信道所产生的干扰和噪声 接收设备:将信道传送过来的已调信号从众多信 接收设备 号和噪声中选取出来,并且对其进行处理,以恢 复出与发送端一致的基带信号 输出变换器: 输出变换器:将接收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恢复成信 9 17:42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谢嘉奎编著《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第四版) 2.谢嘉奎编著《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四版) 谢嘉奎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董在望主编《通信电路原理》 第二版) 3.董在望主编《通信电路原理》(第二版) 董在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顾宝良编著《通信电子线路》 4.顾宝良编著《通信电子线路》 顾宝良编著
17:42 13
典型调幅无线通信系统
17:42
14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7:42
15
二、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在线性电路中,输出永远是与输入同频率的 信号,不可能产生新的频率成分。 如果采用非线性的器件、或设法使晶体管工 作在超过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时,就 会使输出信号波形产生非线性失真,其中包 含了许多高次谐波,即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
17:42
16
例:二极管非线性特性
i = a 0 + a1v + a 2 v + a 3 v + L
2 3
假定近似取至二次项
17:42
i = a 0 + a1v + a 2 v
2
17
输入信号电压为单一频率的余弦电压
v = Vm ⋅ cos ω t
则输出电流
i = a 0 + a1V m cos ω t + a 2V m2 cos 2 ω t 1 1 2 = a 0 + a 2V m + a1V m cos ω t + a 2V m2 cos 2ω t 2 2 = I 0 + I 1 m cos ω t + I 2 m cos 2ω t
17:42 5
七十年代:彩色电视、数字通信、 七十年代:彩色电视、数字通信、计算机通信发 展。 八十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程控交换、 八十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程控交换、光纤通 信。 80年代以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业务数字 年代以后: 年代以后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网。
17:42
6
通信系统的分类: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a) 地波
b) 天波
c) 直线波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的关系满足
c λ = λ 波长,c传播速度,f 频率。 f 无线电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约 17:42 为3*108m/s
11
无线信道频段的划分
频率范围 名称及符号 用途 0.3-3kHz 音频 音频AF 电话数据终端 3-30kHz 甚低频VLF 导航、频标 导航、 甚低频 30-300kHz 低频 低频LF 电力通信、导航 电力通信、 0.3-3MHz 中频 中频MF 调幅广播、移动通信等 调幅广播、 3-30MHz 高频 高频HF 短波广播、军用通信等 短波广播、 30-300MHz 甚高频VHF 电视、调频、模拟移动 甚高频 电视、调频、 0.3-3GHz 超高频 超高频UHF 电视、雷达、移动通信 电视、雷达、 3-30GHz 特高频SHF 微波、卫星、雷达 微波、卫星、 特高频 30-300GHz 极高频 极高频EHF 微波、雷达等 微波、 105-107GHz 紫外、可见光、红外 光纤 紫外、可见光、 17:42
按信道类型分类:
有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
电缆通信系统 如有线电视、电话等 光纤通信系统 如收音机、电视、移动 电话 等
按业务(即所传输的信息种类 )分类 电话、电报、传真、数据 按基带信号类型分类 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17:42 7
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源, 信源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源,一般是 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源 非电物理量,如语言、音乐、 非电物理量,如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像等 信源经输入变换器后转换成电信号(称为基带 信源经输入变换器后转换成电信号 称为基带 输入变换器后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如话筒、摄像机、 信号 ,如话筒、摄像机、传感器等
17:42 4
一、通信系统的构成
1906年:发明真空管。 年 发明真空管。 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 年 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 1925年:开始采用多路通信。 年 开始采用多路通信。 1936年:调频无线电广播问世。 年 调频无线电广播问世。 1940~1945: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雷达微波通信。 ~ :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雷达微波通信。 1948年 发明晶体管。 1948年:发明晶体管。 1956年:敷设越洋电缆。 年 敷设越洋电缆。 1960年:发明激光。 年 发明激光。 1961年:集成电路问世。 年 集成电路问世。 1962年:第一颗同步卫星上天。 年 第一颗同步卫星上天。
通信电子电路
蒋 挺 明光楼706室 tjiang@
17:42
1
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在《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针对通 信设备和系统中的通信电子电路的组成、工 作原理以及工程计算等进行分析研究,重点 对模拟电子线路进行分析研究。
17:42
2
绪论
通信系统的构成 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通信电路系统的发展趋势
息源提供的原始信息,供收信者(信宿)使用
信道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17:42 双绞线 适用于短距离、低速 电缆、波导 如有线电视 光缆 高速、远距离 水声信道 如声纳、水下无线电 地面波 沿大地表面传送,如导 航 地波 直线波 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之间直线传送的电磁波 天波 经100Km至500Km之间的电离层 反射传送的电磁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