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教材《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小学语文
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鲁宾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课文主要讲述了鲁宾逊在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故事片段。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能够感受到鲁宾逊勇敢、坚毅、乐观的品质,以及他积极应对困难、善于创造生存条件的智慧。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小说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学习他在困境中积极求生的态度,同时也能够初步了解长篇小说的梗概写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惧、凄、寞”等。

能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鲁宾逊在荒岛上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他的应对方法。

学习通过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想象自己处于鲁宾逊的境地会如何做,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鲁宾逊勇敢、坚毅、乐观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态度。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鲁宾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如他如何解决住所、食物、安全等问题。

例如,课文中描述鲁宾逊选择在一个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搭建住所,这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对生存环境的考虑。

分析鲁宾逊的人物形象,通过文中“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

”这样的心理描写,能看出他的乐观和坚强。

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一些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等,如“畜”这个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2.教学难点
理解鲁宾逊的精神品质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让学生从鲁宾逊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学会在困境中积极应对。

这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如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者与朋友之间的矛盾时,如何像鲁宾逊一样勇敢面对。

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包括故事的虚构性、情节的曲折性以及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等。

例如,在分析鲁宾逊这个人物形象时,要让学生明白他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冒险精神和顽强生存能力的形象,是作者通过虚构的故事来传达某种精神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荒岛上的图片、播放海浪声等音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鲁宾逊所在的荒岛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鲁宾逊初到荒岛的心情时,可以播放海浪拍打着礁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那种孤独和无助,从而更好地理解鲁宾逊的心理描写。

2.问题引导法
设计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如“鲁宾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危险?他是如何应对的?”“从鲁宾逊的经历中,你学到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

例如,让小组讨论鲁宾逊的人物形象,每个成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汇总得出全面的结论。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4.读写结合法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比如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荒岛上的风景图片、鲁宾逊生活场景的图片、课文相关音频等。

2.准备《鲁宾逊漂流记》原著若干本,以便学生在课后阅读。

六、教学时间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1.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荒岛的视频,视频中展现荒无人烟、海浪汹涌、野兽出没的场景。

然后提问学生:“如果你们身处这样一个荒岛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接着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个人在荒岛上生存的故事,他就是鲁宾逊。

”板书课题。

1.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字典解决。

教师出示生字词:“惧、凄、寞、宴、霉、籍、聊、乏、栅、控、贷、剔、毙、袭、覆”等,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正音。

对于一些易错字,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如“籍”与“藉”的区别,“籍”在文中表示书籍、册子,而“藉”有慰藉等用法。

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式。

如“寂寞”,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这个词的句子,然后理解其表示孤独、冷清的意思。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3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第一部分(开头第4自然段):主要讲述了鲁宾逊初到荒岛时的处境和心情,他面临着孤独、恐惧、缺乏生存物资等困难。

例如,文中描写他“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

”表现出他初到荒岛的孤独和无助。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鲁宾逊在荒岛上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包括寻找住所、解决食物问题、防御野兽等。

如他建造住所时的描写“我在小山脚下搭起了一个帐篷,我尽可能把帐篷搭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

”体现了他积极应对困难的态度。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鲁宾逊在荒岛上初到的处境以及他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4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了解了鲁宾逊初到荒岛的情况和他为生存所做的部分努力。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第二课时
2.1复习导入
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同桌互相批改。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鲁宾逊在荒岛上的哪些事情。

2.2深入研读课文
2.2.1分析鲁宾逊的人物形象(重点)
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鲁宾逊行为、心理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组织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句子体现了鲁宾逊怎样的品质。

例如,“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

”通过这个心理描写的句子,可以看出鲁宾逊的乐观和自我调节能力。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鲁宾逊具有勇敢的品质,他在面对荒岛上未知的危险时没有退缩;他很坚毅,在长期的孤独和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仍然坚持下来;他还非常聪明和有创造力,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住所、食物等生存问题。

2.2.2理解鲁宾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鲁宾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狂风、暴雨等)、缺乏生活用品(衣服、工具等)、孤独寂寞(没有人和他交流)等。

针对每个困难,让学生找出鲁宾逊相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寻找山洞作为住所,并用树枝等加固;缺乏生活用品时,他自己制作陶器、种植粮食等;为了克服孤独寂寞,他把一只鹦鹉当作朋友,还写日记等。

引导学生思考:鲁宾逊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哪些做法最让你佩服?为什么?
2.3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
找出文中描写鲁宾逊心情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鲁宾逊在荒岛上建造住所时考虑了哪些因素?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思维方式?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答案:
描写鲁宾逊心情变化的词语有“忧伤、恐惧、心平气和”等。

这些变化反映了他从初到荒岛的无助到逐渐调整心态,变得乐观坚强的性格特点。

鲁宾逊建造住所时考虑了水源、防御野兽、能遮风避雨等因素。

这体现了他周全、谨慎、善于思考的思维方式。

2.4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深入分析了鲁宾逊的人物形象,理解了他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体会到了他勇敢、坚毅、乐观等优秀品质。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鲁宾逊在荒岛上某一天的生活,要求体现他的精神品质。

3.第三课时
3.1复习导入
让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谈谈对鲁宾逊这个人物的印象。

3.2体会小说的特点
3.2.1理解小说的虚构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解:虽然小说可能有一些基于现实的元素,但整体是作者虚构的。

作者通过虚构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是为了传达某种精神和价值观。

让学生找出文中一些体现虚构性的情节,如鲁宾逊在荒岛上遇到的种种巧合等。

3.2.2体会情节的曲折性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鲁宾逊在荒岛上经历的事件,感受情节的起伏变化。

例如,他刚刚解决了住所问题,又面临食物短缺的危机,接着又要应对野兽的袭击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情节设置的好处,如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鲁宾逊生存的不易等。

3.2.3认识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教师提问:“鲁宾逊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鲁宾逊是一个具有典型冒险精神、顽强生存能力的人物形象,他代表了那些勇于挑战、不畏困难、在困境中积极求生的人。

3.3拓展延伸
3.3.1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像鲁宾逊在荒岛上一样的困境?”例如,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在生活中与家人或朋友发生矛盾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困境时的经历,以及从鲁宾逊身上学到了哪些应对的方法。

3.3.2阅读推荐
教师向学生推荐《鲁宾逊漂流记》原著,简单介绍原著的内容更加丰富精彩,有更多鲁宾逊在荒岛上的冒险经历以及他的思想变化等。

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魅力。

3.4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体会了小说的特点,包括虚构性、情节的曲折性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还联系生活实际从鲁宾逊的故事中获得了启示,并了解了原著。

布置作业: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原著,写一篇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
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笛福
一、初到荒岛
处境:孤独、恐惧
心情:忧伤
二、荒岛生存
解决困难
住所:寻找山洞、搭建帐篷
食物:种植、打猎
安全:防御野兽
人物形象
勇敢
坚毅
乐观
三、小说特点
虚构性
情节曲折性
人物典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