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核糖都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物质
B.“生命的燃料”葡萄糖在细胞内的“燃烧”过程是“无火焰”的
C.人体摄入的淀粉、纤维素需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D.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净化污水
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
D.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3.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 脊髓、大脑、大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 大脑、脊髓、大脑
D. 脊髓、脊髓、脑干
4.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Ⅰ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Ⅰ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
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④,乙—②,丙—①,丁—③
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C.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D.甲—③,乙—①,丙—④,丁—②
5.下图甲表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其中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
图乙是B1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B、C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三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B. 图乙中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种群②的数量会无限增加
C. 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①、②的数量变化,若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A中生物的数量增加
D. 若要使B2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A固定太阳能的量为y,则x与y的关系式应为y=100x
6.天官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对接,字航员在轨完成“太空养蚕”。
下图表示太空蚕——“秋丰白玉”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中的A是由脱氧核糖和腺嘌呤组成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D.乳酸菌细胞中不会发生图中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
7.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渗出细胞
B.K+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C.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出液泡
D.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8.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9.大脑的威尔尼克区受损伤会引起印人性失语症。
患者表现为说话语音语法都正常,但话语没意义,能听到语音,但不能辨别出语义。
据此推测威尔尼克区()
A.位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
B.包括言语区的S区和H区
C.是产生形象思维生物基础
D.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10.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11.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 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子番茄
B. 用脱落酸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C.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发芽
D. 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
13.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氨基酸含有氮元素
B. 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 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 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14.如图代表新鲜菠菜叶光合色素纸层析的结果。
若以秋冬的银杏落叶为材料,得到的色素带最可能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如图所示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的几个视野,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乙视野最暗,甲视野最亮
B. 乙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C. 移动玻片才能观察到视野丙
D. 从甲→丙需要提升镜筒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正常情况下,基因M控制合成蛋白质N,若基因M的中部发生了1个核苷酸对的替换,则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基因M不再表达形成蛋白质
B.合成的蛋白质未发生改变
C.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
D.合成的蛋白质所体现的性状发生改变
17.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解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 图解中(二)(三)两阶段发生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D. 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18.受精卵第一次分裂时雌、雄原核各形成一个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双纺锤体,分裂后形成两个单核细胞,其过程如图1所示。
如果双纺锤体相对位置异常,会导致子细胞出现多个单倍体核现象。
科研人员利用药物N处理小鼠(2n=40)受精卵后,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受精卵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完成了雌雄原核的融合
B.细胞A分裂完成后可形成一个单核细胞和一个两核细胞
C.细胞B形成的子细胞中一个细胞核含有40条染色体
D.药物N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功能导致双纺锤体异常
19.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B. 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C. 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D. 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20.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D.细胞内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若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减弱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如图表示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请据图回答:
(1)由于B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决定其在膜上以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
根据_________(填标号)可以判断该膜是细胞膜。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有___________(填编号);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图中编号______的方式。
(3)若要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做材料。
若提取出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为_________。
(4)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碘,这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有关,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2.现对某种两性花植物子粒和花色的性状进行研究,子粒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其花色的遗传由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植物严格闭花受粉,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两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为897黄色圆粒:902绿色圆粒:298黄色皱粒:305绿色皱粒。
根据F1推测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_____,绿色圆粒____________。
让F1中所有绿色圆粒植株自然生长结实(假设结实率、成活率等均相同),理论上其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既可以自花受粉,也可以相互受粉。
①现将某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表现为12紫花:3红花:1白花。
将F2中的红花和白花植株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假设每株的结实率、成活率相同,只收获红花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得一株系,则该株系中开白花植株占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甲让F1紫花植株与F2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代,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另选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4紫花:3红花:1白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23.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B液、C液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
(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原因是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液内存在着缓冲物质。
(3)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液。
(5)在一些病理条件下,A液、B液、C液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病理原因引起A液增多的实例(试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甲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丙图为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CO2释放速率。
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可以进行的过程为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2)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3)甲图中从A阶段到产生E物质的阶段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___________。
(4)丙图所示过程中,酒精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试解释C点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5:3,则人体产生的CO2与消耗O2之比是__________;剧烈运动后,人体会有酸胀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5.排尿反射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
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冲动,进而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
下图为排尿反射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尿道内括约肌平时处于收缩状态,使尿道闭合;尿道外括约肌平时处于舒张状态,
使尿道张开。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尿量和尿的成分的调节,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影响,这两种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相同,均为_____,但作用有所不同,如在调节尿的成分方面,_____起主导作用。
(2)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此尿意产生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序号表示)。
当兴奋传导到①上的a点时,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是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3)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
(4)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A
6.B
7.C
8.C
9.B
10.B
11.B
12.B
13.C
14.D
15.D
16.BCD
17.CD
18.ABD
19.CD
20.AD
21. (1).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2).D (3).b c (4).b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6).S/2 (7).载体的种类和数量(8).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2. (1).非同源(2).YyRr(RrYy) (3).yyRr(Rryy) (4).绿色圆粒(或绿圆):绿色皱粒(或绿皱)=5:1 (5).)1/6 (6).紫花:红花:白花=2:1:1 (7).AaBb×aaBb或AaBb×Aabb
23. (1).内环境(2).血浆和组织液(3).不会(4).B (5).毛细血管内CO2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6).A (7).营养不良(8).花粉过敏
24. (1).酒精和二氧化碳(2).ABCD (3).②① (4).无氧呼吸(5).C6H12O62C2H5OH + 2CO2+少量能量(6).逐渐减少(7).此时无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还较弱(8).1:1 (9).剧烈运动导致供氧不足,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5. (1).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2).醛固酮(3).牵张感受器→①→脊髓(初级排尿中枢)→②→大脑皮层(4).单向(5).(正)反馈调节(6).排尿反射是由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调控完成,而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