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对传统模型的拓展
– Feenstra and Hanson(1996):基于DFS模型
• 三要素模型:高技术工人,低技术工人和资本; • 在[0, 1]段上的产品为中间产品, • 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是中间产品[α, β]从 前者转到后者的原因;(外包) • 模型解释了:
国际经济学 专题一
国际贸易与工薪差距 与
新闻链接
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最高达15倍
• 《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畜牧业职 工平均工资为10803元,证券业为172123元,二者相差 15.93倍;2008年畜牧业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1018 元,证券业为167995元,二者相差15.25倍。 • 拉大行业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而某些与外部 市场接轨程度较高的行业、其工作人员在国际间流动性较 高的行业,工资水平率先与西方市场接轨,相反则接轨甚 慢。这就导致了行业收入差距拉大。比如改革前期外贸部 门和涉外部门的高薪,金融部门开放度提高之后金融部门 的高薪,IT行业的较高薪酬,在改革初期,涉外导游也是 令人眼红的高薪群体。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C代表单位成本函数。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贸易开放对工资的作用( 贸易开放对工资的作用(开放的发达小国)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Stolper-Samuelson定理 定理(SS 定理 及其推论 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
– 定理 定理:贸易开放通过提高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的相对价格,使丰裕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稀 缺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 – 推论 推论1:国际贸易将扩大发达国家的工资差距, 国际贸易将扩大发达国家的工资差距, 国际贸易将扩大发达国家的工资差距 而有助于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 而有助于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
• 当贸易开放使高技术工人变得更贵时,企业会想办法替 代掉一部分高技术工人,因而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工人 和低技术工人之比)会下降。 • 但数据表明,在 1980 年代后发达国家产业的技术密集 度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
– 推论 推论3:高技术工人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高技术工人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高技术工人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 但实证研究表明,在 1980年代和1990年代,高技术工 人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是趋于下降的。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对传统模型的拓展
– DFS模型
• 假定产品按技术密集度从低到高排列在[0, 1]段上。 • 发达国家专业化于技术密集度高的产品段[α, 1],而 发展中国家专业化于技术密集度低的产品段[0, α], 产品α称为边际产品。 • 贸易开放后,发达国家生产的[α,β]转移到发展中国 家去生产。 • 那么,发达国家低技术工人相对供给上升,发展中 国家高技术工人相对需求上升,引起工资差距上升
发展中国家 的出口结构升级迅速
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的制造业产品, 甚至通常由发达国家出口的属于高 端产品范畴的制造业产品。
问题的提出
世
•
的
提
界 贸 易 量 占 GDP 1980 1980 2005 世 界 - 的 比 重 ,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Heckscher-Ohlin 贸易模型
• 世界贸易在 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 世界贸易在20世纪 年代以来的新变化 世纪
中间产品贸易的 比重大大提高了
香港向中国大陆的外包活动在1976 年到1996年期间平均增长了约2.7%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 中的比重大大提高了
发展中国家贸易占GDP的比重从 1980年的44%上升到了2003年的55%
传导机制——微观主体行为 传导机制 微观主体行为
• 企业出口偏好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 Manasse andTurrini(2001)
• 贸易壁垒降低后,更多的企业可以从出口中获益, 对技术的争夺使得出口企业的技术升水提高,导致 收入分配从非出口部门的工人向出口部门的工人转 移,由于出口部门雇佣的工人技术水平更高,因此 贸易自由化扩大了不同企业间的工资差距。
• 但事实上七十年代末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薪差 距上升了。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贸易开放对工资的作用( 贸易开放对工资的作用(开放的发展中小国)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推论 推论2:贸易开放会降低发达国家所有产业的技术 贸易开放会降低发达国家所有产业的技术 密集度。 密集度。
问题的提出
• 美 的 国 高 技 术 1958 1958 1996 -
• 推论:工薪差距的上升必然源于高技术工人相对需求的 上升效应大于相对供给的上升效应
工 人 的 相 对 供 给 ,
问题的提出
世
•
的
提
界 贸 易 量 占 GDP 1980 1980 2005 世 界 - 的 比 重 ,
问题的提出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不完全竞争贸易模型
– Neary(200所在产业中具有市场力量; • 企业先在某个产业投资,然后生产; • 所有产业具有相同的结构,而投资是高技术工人密集 型活动,生产是低技术工人密集型活动; • 当两个具有上述产业结构的国家开放贸易时,国内企 业会增加战略性投资以达到阻止外国企业进入本国产 业的目的。 • 由于投资产出比的提高,而投资活动对高技术工人的 相对需求较大,因而贸易开放会导致工薪差距的提高。
其他传导机制
国际贸易
劳动需 求弹性
非正规 部门
教育
收入 再分配
工薪差距
进一步的讨论… 进一步的讨论
• 传统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 近年来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发展
– 中间商品贸易 – 技术进步对工薪差距的作用 – 规模经济对发达国家工薪差距的作用 – 低技术工人相对于高技术工人失业率的研究 – 企业和产品的异质性 –…
放 小 国 ,
开
技 术 进
产 业 ,
X
步 对 工
偏 技 术
资 的
型 技 术
作 用
进 步 )
• Leamer bias
1998
技术进步 sector factor bias
传导机制——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传导机制
• Krugman(2000)将商品价格内生化:
• 技术进步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只和它的要素偏向有 关,而和它的产业偏向无关。只有当技术进步是 偏向高技术工人时,它才会使工薪差距扩大。
– 考虑一个开放的小国 – 按照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投入比率,将世 界上的商品划分为两类,技术密集型商品 X和 劳动密集型商品 Y。
• 用 px*和py*分别代表 X 和 Y 的世界市场价格。
– 假定这个小国出口X进口Y,进口壁垒等值于 t, 而且它在贸易开放条件下仍有竞争力生产 X和 Y两种商品。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该国的市场均衡为:
参考文献
• • • • • • • • • • Bernard, Andrew B. and J. Bradford Jensen and Peter K. Schott (2007),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Heterogeneous Firm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4(1):31-66. Dinopoulos, E., C. Syropoulos, and B. Xu (2001).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Wage Income Inequality,” mimeo. University of Florida. Dornbusch, Rudiger, Stanley Fischer, and Paul A. Samuelson (1980) “Heckscher-Ohlin Trade Theory with a Continuum of Good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5, 203-24. Feenstra, Robert C. and Gordon H. Hanson (1996), “Foreign Investment, Outsourcing and Relative Wages,” in R.C. Feenstra, G.M. Grossman and D.A. Irwin,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Papers in Honor of Jagdish Bhagwati, MIT Press, 89-127. Glazer, Amihai and Priya Ranjan(2003),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wage inequality and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0, 455-469. Krugman, Paul (2000), “Technology, Trade and Factor Pric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0(1), 51-72. Leamer, Edward E. (1998), “In Search of Stolper-Samuelson Linkag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wer Wages,” in Susan M. Collins, ed., Imports, Exports, and the American Worker,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41-203. Manasse, Paolo and Alessandro Turrini(2001), “Trade, wages, and ‘supersta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4, 97-117. Neary, Peter J. (2002), “Foreign Competi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0:4, 680-693.
国际贸易与工薪差距
1 2 3 概念的界定 问题的提出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4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传导机制 5 进一步的讨论
概念的界定
工薪差距指不同技术水平(或教育程度) 的劳动者之间工资收入的差距。
定义?
高技术工人 wH 低技术工人 wL
工资差距: 工资差距:wH/wL
这个比率反映了高技术能力的超额报 酬,因此也被称为技能溢价
– (1)贸易开放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薪差距同时上升; – (2)工薪差距上升伴随着产业技术密集度的上升。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理论基础
• 不完全竞争贸易模型
– Dinopoulos, Syropoulos and Xu(2001)
• 生产任何产品都需要投入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 • 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 单位生产成本可以写为: • 这里σ是垄断竞争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x 是任何一 种垄断竞争产品的产量。从上式可以求出高技术工人 和低技术工人的比率为: • 贸易开放使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 得对高技术工人的相对需求上升。
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传导机制
商品价格 微观主体行为 传导 机制 技 术 进 步
传导机制——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 传导机制
• 由SS定理
– 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 即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来它所密集使 用的那种要素的价格的上涨和另一种非密 集使用的要素价格的下降
(
传导机制——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传导机制
问题的提出
• 的
美 国 的 工 薪 差 距 , 1967 1996 -
问题的提出
• 的 工 薪 差 距 增 长 率 , 1978-1988
问题的提出
• 工资由什么决定? 工资由什么决定?
——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 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
• 工薪差距上升是否是由于高技术工人的相 对供给不足呢? 对供给不足呢?
传导机制——微观主体行为 传导机制 微观主体行为
• 消费者偏好异质性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 Glazer and Ranjan(2003)
• 假定高技能劳动者偏好消费高技能产品,则高技能 劳动相对供给的增加会提高其相对工资,从而扩大 工资差距。 • 贸易会提高一国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即低 技能劳动丰裕国的高技能劳动者的相对报酬在贸易 中会逐步提高,从而扩大了低技能劳动丰裕国的工 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