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阅读量阅读目标及书目推荐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阅读量阅读目标及书目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c630946a45177232f60a272.png)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阅读量阅读目标及书目推荐一、阅读要求年级学期阅读量合格学期阅读量优秀每天阅读量不少于一2万字4万字150字二3万字6万字250字三20万字40万字1500字四25万字50万字2000字五45万字90万字3500字六55万字110万字4500字二、阅读目标1、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2、能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和写读书心得。
4、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5、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古诗和简短的文言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6、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书目推荐中国部分、外国部分、古诗部分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中国部分(15本)1.《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孙幼军著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著3.《小老虎历险记》汤素兰著4.《亲爱的笨笨猪》杨红樱著5.《吃黑夜的大象》白冰著6.《小巴掌童话百篇》张秋生著7.《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梅子涵著8.《泡泡儿去旅行》(小布老虎丛书)薛涛著9.《三毛流浪记》张乐平著10.《小脚丫图画书系列》张美妮编11.《八点猴和狐狸皮裤》张彦平著12.《365夜儿歌》许海琼编13.《人参娃娃》高玮、陈婷婷著14.《弟子规》李毓秀著15.《三字经》王应麟著外国部分(15本)16.《爱心企鹅》(绘本)[德]克里斯蒂安·贝尔格著17.《逃家小兔》(绘本)[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著18.《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加拿大]菲比·吉尔曼著19.《我会把你治好的》(绘本)[德]雅诺什著20.《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英]山姆·麦克布雷尼著21.《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22.《格林童话》[德]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著23.《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著24.《爱丽丝漫游奇境》[英]刘易斯·卡罗尔著25.《列那狐传奇故事》[法]季诺著26.《大战火星人》[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27.《小人国大人国》[英]江奈生·斯威夫特著28.《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贾尼·罗大里著29.《鹅妈妈的故事》[法]贝洛著30.《木偶奇遇记》[意大利]科洛迪著低年级古诗背诵(12首)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咏鹅(鹅鹅鹅)骆宾王3.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5.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6.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7.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8.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10.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11.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12.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中国部分(20本)1.《皮皮鲁传》《鲁西西传》郑渊洁著2.《乌丢丢的奇遇》金波著3.《怪老头儿》孙幼军著4.《大林和小林》张天冀著5.《高士其科普童话》高士其著6.《管家琪幽默童话系列》管家琪著7.《中国古今寓言》穆劼著8.《金波儿童诗选》金波著9.《草房子》曹文轩著10.《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秦文君著11.《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杨红樱著12.《男生熊小雄和女生蒙小萌》孙卫卫著13.《我要做好孩子》黄蓓佳著14.《西游记》吴承恩著15.《科幻故事大世界-天外来客》金涛著16.《中国民间故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7.《中外名人故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8.《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著19.《十万个为什么》广西教育出版社20.《中华上下五千年》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外国部分(20本)21.《克雷洛夫寓言》[俄罗斯]克雷洛夫著22.《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德]于尔克·舒比格著23.《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著24.《水孩子》[英]查尔斯·金斯利著25.《小鹿班比》[奥地利]费利克斯·萨尔登著26.《长袜子皮皮》[瑞典]阿斯特里德·林格伦著27.《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杨松著28.《吹牛大王历险记》[德]埃·拉斯伯、戈·毕尔格著29.《丛林故事》[英]吉卜林著30.《一千零一夜全集》(全6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31.《一百条裙子》[美]埃莉诺·埃斯特斯著32.《两个小洛特》[德]埃里希·凯斯特纳著33.《浪漫鼠德佩罗》[美]凯特·迪卡米洛著34.《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德]瓦尔特·莫尔斯著35.《神秘的头盔》等(冒险小虎队系列)[奥地利]托马斯·布热齐纳著36.《凡尔纳选集》(精选集)[法]儒尔·凡尔纳著37.《长腿叔叔》[美]简·韦伯斯特著38.《北风的背后》(雅典娜童书小经典)[英]乔治·麦克唐纳著39.《椋鸠十动物小说全集》[日]椋鸠十著40.《亲爱的汉修先生》[美]贝芙莉·克莱瑞著中年级古诗背诵篇目(28首)1.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2.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3.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4.风(解落三秋叶)李峤5.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7.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8.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9.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11.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1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1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2019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2019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61246ac0242a8956bece490.png)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c047952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b.png)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惯。
2、研究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研究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朗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请求)。
研究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通俗话正确、流利、有豪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有肯定的速度,朗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研究浏览,扩大常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5089f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e.png)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c130cc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3.png)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研究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研究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而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母语教育课程中研究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此,学生应该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学段课后练习中阅读要求梳理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学段课后练习中阅读要求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4b9e30f18583d049645998.png)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学段课后练习阅读项目要求梳理与教学参考资料课程标准“阅读”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采用双线按照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科书显性的线索。
同时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简称“语文要素”)作为主线、明线,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
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朗读训练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朗读”目标、要求: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一年级上册1.读准字音一上:《1 秋天》(根据语境读准“一”字的变调)2.读好停顿一上:《8 雨点儿》(在上一课《7 青蛙写诗》认识逗号、句号,读好逗号、句号停顿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即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策略】《小蜗牛》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地展示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它是统编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课文部分难字注音,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
怎样让一年级的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独立阅读这样的课文,教师的朗读有效指导尤其重要。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读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读](https://img.taocdn.com/s3/m/8050e0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c.png)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读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
新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去阅读各种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其次,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自由、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写作中获得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
培养。
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43d094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a.png)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一)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语文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掌握适应本质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个性。
二)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语文课程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同时,语文课程也应该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课程内容一)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包括识字写字、语音语调、语法语义、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程的研究,掌握这些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程的研究,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日常交往和社会沟通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程的研究,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技能,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5c7512ae45c3b3566ec8b0c.png)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2021-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修订
![2021-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cc64159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2.png)
2019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f03c5586f1aff00bed51e91.png)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
![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9ae68802020740bf1e9b47.png)
2019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e479e8ff00bed5b8f31d34.png)
202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局部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优秀的人文涵养和科学涵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沟通在内的多方面的根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可以为培育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己张开的需要,语文教育必定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授课看法和学习方式、谈论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外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依照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张开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质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涵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创立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色。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涵养的形成与张开。
语文涵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张开和平生张开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确立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根本理念( 一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根本的语文涵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张开思想,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拥有适应实质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经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和审美情味,使他们渐渐形成优秀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友善张开。
( 二 ) 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色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资料的感觉和理解又经常是多元的。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f87f245f49649b6649d7478c.png)
2019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各学段不同要求对比表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各学段不同要求对比表](https://img.taocdn.com/s3/m/a7a1ee3ff111f18583d05a24.png)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
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
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
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
的判断。
?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
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