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知识
小学语文新课标知识小学语文新课标是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一、课程目标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 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不同文体的文本,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2. 写作能力:能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听说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倾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
4. 思维能力:通过语文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 文化素养: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课程内容1. 识字与写字:学习基础汉字,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 阅读:阅读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学习阅读策略。
3. 写作:练习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4. 口语交际:通过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综合性学习: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4. 项目式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整合语文知识与技能。
四、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同时参与同伴的评价。
五、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
2. 图书资源:利用图书馆等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学习资源和信息。
六、结语小学语文新课标旨在通过全面而深入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新课标解读语文小学
新课标解读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 注重基础: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打好基础,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和表达等基本技能,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 培养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3. 提升能力: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文化熏陶: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5.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个性化教学:新课标提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
7. 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标倡导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8.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语文学习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实践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 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形成教育合力。
结语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速度和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分别是:小学生阅读速度为每分钟300字,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初中生为每分钟500字,课外阅读量260万字;高中生每分钟600字,课外阅读量150万字。
总课外阅读量为555万字。
高效阅读法使扩大学生阅读量具有可能性。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时代的需要。
快速高效阅读,让学生学习成为可能。
1、了解高效阅读的意义价值。
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阅读的速度和阅读效率。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调动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2、阅读前营造氛围,让学生在群情激昂的氛围中进入阅读学习。
进行眼脑机能训练,纠正坐姿、定点凝视、视点左右移动、视点上下移动、视点蛇形移动、视野扩大训练等,让学生快速进入高效阅读的意识集中程序。
3、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
因此,充分利学生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4、探索阅读规律、实现训练的规律化。
在阅读中如同用公式解数学题一样。
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实现阅读训练的规律化。
把阅读的过程固定为“定势”。
把阅读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点,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量化训练。
诸如速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架构与思路训练、快速理解文中句子训练;快速理解文中词语训练;快速鉴赏评价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
项单项训练。
新课标要求语文小学
新课标要求语文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概述。
#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技能的掌握、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1. 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2. 阅读能力:能够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结构,评价文本价值。
3. 写作能力: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写作,表达清晰、准确、有逻辑性。
4. 口语交际: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口语交流,包括日常对话、公开演讲等。
5. 文化素养: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具体包括: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典诗词、散文、小说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现代文学作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
3. 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4. 科学知识:简单的科学原理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兴趣。
#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新课标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学方法包括: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新知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表现。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及有效途径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及有效途径发表时间:2012-10-29T10:05:53.98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8月总第93期供稿作者:李发娟[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李发娟河北省邯郸县明珠实验小学056000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阅读教学新课改要求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现针对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新课改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也必须和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
这样,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就必须摒弃与新理念不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怎样转变呢?我想,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教学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设计的问题理解课文。
这种异化了的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综合素养。
为此,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语文学习要求和目标。
其中,阅读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内容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首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在阅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在阅读兴趣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在阅读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尊重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阅读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阅读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文学作品和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课外阅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另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社会可以举办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推动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小学生的阅读教育。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关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
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语文园地六新课标要求
二年级语文园地六新课标要求二年级语文园地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年级语文园地六的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与理解1. 养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表达与交流1. 懂得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常用标点符号。
2. 能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3.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文化与传承1. 初步了解多民族国家文化及中国传统美德。
2. 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3. 培养初步的国际视野,初步具备开放与宽容的心态,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4. 能背诵优秀诗文1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万字。
五、综合与实践1.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故事会、辩论会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2.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关注社会,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最新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总体目标: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
下面,我就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谈一下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条是二年级下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接手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老师,他们对新班级常常有三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一,正确的读书姿势。
读书时,书斜立,脚放平,身坐正。
其二,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习惯。
其三,认真倾听的习惯。
其四,主动交流的习惯。
二、基本的学习方法:其一,勾画生字的方法。
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用不同记号标示出来。
其二,标示自然段的方法。
其三,朗读的基本方法。
如词语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其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
这类词句大体有三类:一是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比如《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就这一课来看,需要理解的词句一是新词“祖国”;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家”;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花朵”;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小学阶段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等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一)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内容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培养朗读能力: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3、落实字词句训练: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4、重视传统经典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重视优秀诗文诵读: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内容1、培养朗读能力: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落实语言训练: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突出段落训练。
(三)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内容1、快速默读,学习浏览;2、词句训练: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
1-6年级阅读要求
1-6年级阅读要求在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中,1-6年级学生阅读技能的发展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下是各年级大致的阅读要求:一年级:•识别汉字,逐步掌握拼音,能够阅读注音版的儿童读物。
•理解简单的句子和短文。
•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
二年级:•不依赖注音阅读,认识更多的常用字。
•能理解并正确朗读简短的故事或诗歌。
•开始学习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流畅性。
三年级:•有较为丰富的词汇量,能读懂更长篇幅的文章。
•能够理解文中的基本情节和角色情感。
•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包括预测、推理和总结等技能。
四年级:•阅读更复杂的文本,包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
•理解多步骤的指令和更加复杂的故事情节。
•学会做笔记,摘录重要信息。
•发展批判性阅读的初步能力,区分事实与观点。
五年级:•阅读更加多样化的材料,例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等。
•理解抽象概念和较为复杂的文章结构。
•提高速读能力,同时保持较高的理解水平。
•能够对所读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六年级:•阅读难度更高的文学作品和非虚构类文本。
•理解作者的意图、写作手法和文体特点。
•扩展阅读范围,包括古文的初步接触和欣赏。
•加强批判性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就阅读材料进行深入讨论和写作。
以上是大致的阅读要求,具体到每个地区和学校可能会有所调整。
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阅读新课标小学语文
阅读新课标小学语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标小学语文的推出,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新课标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目标新课标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技巧和写作思维。
4.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
5.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新课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识字与写字:教授学生基本的汉字知识,包括笔画、部首、结构等,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2. 阅读:包括古诗文、现代文、儿童文学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写作:教授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4. 听说:通过口语交际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5. 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以下几种教学方式: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情景教学: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4. 项目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语文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新课标小学语文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和综合性: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学期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新课标对小学、初中的阅读写作要求
《时代广场的蟋蟀》 [美]乔治·塞尔登著 《跑猪噜噜》 [德] 狄姆 著、陈俊 译 《魔法师的帽子》 [芬兰]托芙·杨松著 《丛林故事》 [英]吉卜林著 《深水传奇》 [英]金-史密斯 著 《浪漫鼠德佩罗》 [美]凯特·迪卡米洛著 《长腿叔叔》 [美]简·韦伯斯特著 《野性的呼唤》 [日]椋鸠十著 《亲爱的汉修先生》 [美]贝芙莉·克莱瑞著
新课标对小学、初中的阅读写作要求,1-9 年级老师、家长都应了解【附书目】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 求。老师、家长了解新课标,了解具体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第一学段(1~2 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 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 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 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 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 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 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推荐书目: 中国部分(15 本)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总体目标: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
下面,我就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谈一下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条是二年级下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接手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老师,他们对新班级常常有三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一,正确的读书姿势。
读书时,书斜立,脚放平,身坐正。
其二,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习惯。
其三,认真倾听的习惯。
其四,主动交流的习惯。
二、基本的学习方法:其一,勾画生字的方法。
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用不同记号标示出来。
其二,标示自然段的方法。
其三,朗读的基本方法。
如词语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其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
这类词句大体有三类:一是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比如《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就这一课来看,需要理解的词句一是新词“祖国”;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家”;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花朵”;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