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新课标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汉字、词汇、句子结构等。
2. 注重语文综合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字教学。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识字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
2. 阅读教学。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教学。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 口语交际教学。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5. 综合性学习。
新课标鼓励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三、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速度和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分别是:小学生阅读速度为每分钟300字,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初中生为每分钟500字,课外阅读量260万字;高中生每分钟600字,课外阅读量150万字。
总课外阅读量为555万字。
高效阅读法使扩大学生阅读量具有可能性。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时代的需要。
快速高效阅读,让学生学习成为可能。
1、了解高效阅读的意义价值。
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阅读的速度和阅读效率。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调动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2、阅读前营造氛围,让学生在群情激昂的氛围中进入阅读学习。
进行眼脑机能训练,纠正坐姿、定点凝视、视点左右移动、视点上下移动、视点蛇形移动、视野扩大训练等,让学生快速进入高效阅读的意识集中程序。
3、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
因此,充分利学生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4、探索阅读规律、实现训练的规律化。
在阅读中如同用公式解数学题一样。
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实现阅读训练的规律化。
把阅读的过程固定为“定势”。
把阅读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点,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量化训练。
诸如速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架构与思路训练、快速理解文中句子训练;快速理解文中词语训练;快速鉴赏评价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
项单项训练。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1~2 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原 10 条,现 7 条,更紧凑)第二学段(3~4 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原10 条,现 9 条)第三学段(5~6 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对策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还使小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拓展了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量,使小学生的思维发生扩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认知能力。
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应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认知水平进行合理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1]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规定1.阅读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即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教师不应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限制住学生的想象力,而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内容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应教导学生注重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并将多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使用探究性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摒弃接受型阅读方式,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欲望。
2.阅读目标与内容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即老师没有教,学生就已经阅读过了。
我们知道,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无论老师教得多么好,学生如果不自觉,阅读教学的效果永远不会提高。
相反,一旦学生发挥出自主性,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突出多读,重视积累(1)遍数多。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不无道理,多读才能使印象加深。
阅读遍数越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读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根本不必一字一句地死记硬背。
“多读”,还指多多地朗读,同时也强调了诵读。
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相较于朗读来说更强调个人的体验。
(2)数量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9年间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时期阅读量标准是145万字以上。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万字以上,第二阶段40万字以上,第三阶段100万字以上。
新课标要求语文小学
新课标要求语文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概述。
#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技能的掌握、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1. 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2. 阅读能力:能够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结构,评价文本价值。
3. 写作能力: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写作,表达清晰、准确、有逻辑性。
4. 口语交际: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口语交流,包括日常对话、公开演讲等。
5. 文化素养: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具体包括: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典诗词、散文、小说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现代文学作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
3. 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4. 科学知识:简单的科学原理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兴趣。
#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新课标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学方法包括: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新知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表现。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以下是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一些解读和重点。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阅读鉴赏和阅读表达。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注重综合运用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对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了解。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经典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名人传记等,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
同时,学生也应了解当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四、注重实践与创新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
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探究、调查研究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学生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总体目标: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
下面,我就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谈一下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条是二年级下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接手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老师,他们对新班级常常有三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一,正确的读书姿势。
读书时,书斜立,脚放平,身坐正。
其二,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习惯。
其三,认真倾听的习惯。
其四,主动交流的习惯。
二、基本的学习方法:其一,勾画生字的方法。
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用不同记号标示出来。
其二,标示自然段的方法。
其三,朗读的基本方法。
如词语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其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
这类词句大体有三类:一是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比如《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就这一课来看,需要理解的词句一是新词“祖国”;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家”;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花朵”;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要求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要求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指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重点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通过儿歌、故事、诗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文字识别和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初步学习一些简单的常用字。
教授基础的拼音知识,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拼音与汉字的对应关系。
引导学生初步阅读简单的课文、故事或篇章,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基础语言规范和表达能力:
教授基本的语言规范,包括语法、词汇和基本的句式。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培养:
通过课文、故事等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包括阅读、思考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一、理论基础二、课程目标1.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语言交流。
2.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意思,提取信息和进行推理,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4.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5.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和处理。
6.文化自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等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语言文字应用:包括语音、语调、语流、交际等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
4.写作:包括书写、表达和组织文章结构的训练,培养学生撰写各种文体的能力。
5.口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包括演讲、朗读和对话等活动。
四、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样化、情境化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开展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评价方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试外,还应采用观察记录、作品评价、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在继承和发展以往标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阅读习惯,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目标是建设一个适应时代需求、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良好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关怀的小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标诵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诵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诵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诵读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通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新课标对诵读的要求1. 诵读内容的选择:新课标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现代诗歌、散文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诵读技巧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诵读的技巧训练,包括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3. 诵读习惯的养成:新课标倡导学生养成每日诵读的习惯,通过持续的诵读练习,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诵读教学的策略1. 创设诵读氛围: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诵读环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 教授诵读技巧: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包括正确的呼吸、发音、语速等。
3. 组织诵读活动:学校和教师应定期组织诵读比赛、诵读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诵读能力的平台。
四、诵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1. 诵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诵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写作教学提供素材。
3. 诵读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五、诵读的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诵读的过程,评价学生的诵读态度、技巧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诵读比赛、诵读展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诵读成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六、诵读的实践与创新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诵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读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读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
新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去阅读各种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其次,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自由、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写作中获得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
培养。
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新课标对小学、初中的阅读写作要求
《时代广场的蟋蟀》 [美]乔治·塞尔登著 《跑猪噜噜》 [德] 狄姆 著、陈俊 译 《魔法师的帽子》 [芬兰]托芙·杨松著 《丛林故事》 [英]吉卜林著 《深水传奇》 [英]金-史密斯 著 《浪漫鼠德佩罗》 [美]凯特·迪卡米洛著 《长腿叔叔》 [美]简·韦伯斯特著 《野性的呼唤》 [日]椋鸠十著 《亲爱的汉修先生》 [美]贝芙莉·克莱瑞著
新课标对小学、初中的阅读写作要求,1-9 年级老师、家长都应了解【附书目】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 求。老师、家长了解新课标,了解具体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第一学段(1~2 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 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 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 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 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 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 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推荐书目: 中国部分(15 本)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总体目标: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
下面,我就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谈一下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条是二年级下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接手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老师,他们对新班级常常有三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一,正确的读书姿势。
读书时,书斜立,脚放平,身坐正。
其二,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习惯。
其三,认真倾听的习惯。
其四,主动交流的习惯。
二、基本的学习方法:其一,勾画生字的方法。
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用不同记号标示出来。
其二,标示自然段的方法。
其三,朗读的基本方法。
如词语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其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
这类词句大体有三类:一是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比如《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就这一课来看,需要理解的词句一是新词“祖国”;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家”;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花朵”;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一年级阅读量课标要求
一年级阅读量课标要求
阅读量是一年级学生发展阅读技能和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一年级阅读量方面的一些课标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而有所不同:
1. 阅读理解:一年级学生应能够理解简单的短文、故事或图画书中的基本信息,包括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以及基本的因果关系。
2. 词汇积累:学生应该逐渐积累并理解一些基本的常见词汇,包括高频词汇、常用动词和名词等。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3. 语音语调:一年级学生需要逐渐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够正确发音和模仿基本语音模式。
这对于进一步发展阅读技能非常重要。
4. 口头表达:学生应该通过阅读练习逐渐培养简单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事件、角色或情节。
5. 阅读速度:学生应该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能够流畅地阅读简短的句子和段落。
6. 阅读兴趣: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通过选择适龄的、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和图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7. 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每天定时阅读,尊重书本,爱护图书等。
8. 阅读策略:学生应该逐渐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使用图画、猜测词义的方法,以及理解故事情节的基本技巧。
这些要求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建立基本的能力和兴趣,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些课标要求通常会在国家或地方性的教育标准中有所体现。
1-6年级阅读要求
1-6年级阅读要求在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中,1-6年级学生阅读技能的发展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下是各年级大致的阅读要求:一年级:•识别汉字,逐步掌握拼音,能够阅读注音版的儿童读物。
•理解简单的句子和短文。
•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
二年级:•不依赖注音阅读,认识更多的常用字。
•能理解并正确朗读简短的故事或诗歌。
•开始学习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流畅性。
三年级:•有较为丰富的词汇量,能读懂更长篇幅的文章。
•能够理解文中的基本情节和角色情感。
•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包括预测、推理和总结等技能。
四年级:•阅读更复杂的文本,包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
•理解多步骤的指令和更加复杂的故事情节。
•学会做笔记,摘录重要信息。
•发展批判性阅读的初步能力,区分事实与观点。
五年级:•阅读更加多样化的材料,例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等。
•理解抽象概念和较为复杂的文章结构。
•提高速读能力,同时保持较高的理解水平。
•能够对所读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六年级:•阅读难度更高的文学作品和非虚构类文本。
•理解作者的意图、写作手法和文体特点。
•扩展阅读范围,包括古文的初步接触和欣赏。
•加强批判性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就阅读材料进行深入讨论和写作。
以上是大致的阅读要求,具体到每个地区和学校可能会有所调整。
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
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