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病
李辛:看病需要看“三焦”
李辛:看病需要看“三焦”怎么判断孩子体质的好坏,或者当他有任何健康的问题,怎么判断他在哪个阶段?同样是感冒,在中医来看,上焦感冒,是指下焦、中焦都很好,只是一个表面的感冒,这种感冒你治或者不治,找谁治都会好,只要没治错方向。
第二种感冒是中焦感冒,其实不是感冒引起的,而是小孩子本来的消化系统就不好,中焦有问题,不只是感冒,只要是中焦不好引起的所有的病,都叫中焦病。
哪一种是下焦的感冒?有些女人生完孩子体质虚弱,下焦空虚,得了感冒很不容易好,或者老年人心肾功能衰弱,他们一感冒就容易转为肺炎、肾炎,也很容易转为心肾功能衰竭,这些都属于下焦的感冒。
我们要忘掉所有的症状,看他的基本状态在哪里。
因为所有的病,它的症状和发展趋势,都取决于人体的能量和渠道。
如果车、马、炮都全,士、相也齐,那随便什么敌人过来都能抵挡一阵子。
所谓下焦病,就是兵也没有了,车、马、炮也没了,就剩一个残缺的士和相,这个时候不要说癌症,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也能一步就把人给将死了。
中焦的问题很容易判断,首先就是看他的肌肉是不是结实。
肌肉松的小朋友中焦一般都比较虚,需要补中焦,温补还是清补,需要再分析他平时的寒热情况。
肌肉过于结实,看起来有点臃肿,或者过胖的小朋友,中焦一般有淤滞,这样的中焦需要开,是温开还是凉开,也需要再分析其他的情况。
只要是中焦有问题的小朋友都需要多一些运动,尤其是肌肉过于结实的小朋友,更是需要大量的运动。
下了课,不要马上给他吃东西,最好让他去好好玩一两个小时,然后再继续学习。
中焦比较虚的小孩子,除了肌肉是松的,脸色也常常是苍白的,手脚是冷的,平常呢会有大便的问题,有的是拉肚子,有的是便秘,还会有容易生气、不合群的现象。
这些都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
小孩子如果感冒了,但是他中焦、下焦都很好,这种感冒特别好治,只要把它轻轻往上开一下,排出去就行了。
开的方法很多,拉筋拍打、泡脚、跑步、按摩都可以;吃药呢,偏热的稍微吃点感冒清热冲剂,偏凉的吃一点姜糖茶、紫苏红糖茶、藿香都可以,这些大方向都是对的。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是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1. 上焦•功能:上焦是指人体胸腔的上部分,包括肺、心、大肠等脏器。
上焦主要负责吸收天地之气,以及气的运行和化生。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呼吸和气的运行上。
•主治:–上焦主治心脏病:比如心悸、心痛等心脏病症状。
–上焦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上焦主治大肠疾病:比如便秘、腹泻等大肠疾病。
–上焦还能主治精神病、胸腹大病等综合症。
2. 中焦•功能:中焦指的是人体胸腹之间的区域,包括脾、胃、小肠等脏器。
中焦主要负责脏腑的消化吸收和营养转化。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消化和代谢上。
•主治:–中焦主治脾胃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脾胃疾病。
–中焦主治肠胃功能紊乱: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紊乱。
–中焦主治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
–中焦还能主治中毒、脏腑病变等综合症。
3. 下焦•功能:下焦是指人体腹腔的下部分,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等脏器。
下焦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水液、控制生殖等功能。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排泄和生殖上。
•主治:–下焦主治泌尿系统疾病: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疾病。
–下焦主治生殖系统疾病:比如月经失调、不孕不育等生殖系统疾病。
–下焦主治肾脏疾病:比如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疾病。
–下焦还能主治遗精、性功能障碍等综合症。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在各个焦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并能综合治疗一些疾病。
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
通过刺激和调节三焦,可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因此在使用中医疗法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下焦湿的中医原理
下焦湿的中医原理
下焦湿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下焦湿热、下焦湿寒或下焦湿邪滞阻等情况引起的病证。
中医认为,下焦湿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停聚在下焦腑气之中,或由于湿邪(寒湿、热湿)侵袭而引起的。
下焦湿的中医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脾胃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营养和运化水湿的主要脏腑。
当脾胃功能不好时,消化能力下降,食物无法充分运化,导致湿邪停留在下焦,从而出现下焦湿的症状。
2. 寒湿侵袭:中医理论认为,湿邪是一种病邪,可以从外界侵袭人体。
寒湿湿邪容易侵袭下焦,影响脾胃运化能力,导致下焦湿寒的病理状态。
3. 热湿蕴结:当热湿邪气聚结在下焦时,会阻滞脾胃气机的正常运行,导致湿邪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形成下焦湿热的病理状态。
4.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下焦湿的重要原因。
脾胃虚弱会导致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调,从而使湿邪停聚在下焦,形成下焦湿。
治疗下焦湿的方法包括调理脾胃,祛湿利尿,驱除湿邪等。
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中医辨证论治而定。
_三焦辩证
小结:
1、三者都是用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一种辨 证方法;
2、理论都源自于《内经》,但《伤寒论》 六经辨证是基础,其它两种方法是它的发展和 补充; 3、由于年代、地域的不同,三种辨证方法的 侧重点不同: 六经--- 风寒 卫气营血- 温病 三焦--- 温病 湿温病
4、都认为外感病的发展过程是由轻到重, 由浅入深 5、所采取的分析路线不所不同: 六经、卫气营血--纵(由外到内) 三焦 --横(由上到下)
三焦辩证
宋洁 新密市中医院
三焦辨证
创立者: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 适应范围:温热病 湿温病 理论来源:《内经》《伤寒论》《温热论》 上焦: 心肺 中焦: 下焦: 脾胃 肝肾
(一)上焦病证
(1)温病初起,邪袭肺卫: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脉浮数 (2)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高热,咳喘气粗,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3)肺卫之邪,逆传心包: 身灼热,神昏 谵语,舌蹇肢厥,舌红绛
6、分类逐渐简化,便于掌握 六经---- 6
卫气营血--
三焦----
4
3
7、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很好发 挥和补充,更符合现代临床实际
(二)中焦病证
(1)阳明燥热,里热炽盛: ①壮热,口渴,汗大出,脉洪大(经热证) ②日晡潮热,腹胀满硬痛,便秘,脉沉实 (腑实证) (2)太阴湿热: ①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薰蒸) ②脘腹痞闷,肢体困重,泛恶欲吐,大便溏泄 (湿阻气机)
(三)下焦病证
(1)肾阴耗损,虚热内扰: 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背,舌绛,脉 细数,舌燥咽干,耳聋,神倦,脉虚 (2)虚风内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概要
中医-中医诊断学-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概要一、卫气营血辨证(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
(二)气分证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
主要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三)营分证营分证是指温病邪热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
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
以身热夜甚、心烦、舌红绛、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
(四)血分证血分证是指温病邪热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血分证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根据病理改变及受损脏腑的不同,血分证可分为血分实热证和血分虚热证。
二、三焦辨证(一)上焦病证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
温邪由口鼻而入,鼻通于肺,首先犯肺,所以温病一开始,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
(二)中焦病证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犯中焦脾胃,从燥化或从湿化所表现的证。
温邪从上焦顺传于中焦脾胃,邪入阳明则易化燥伤津,出现阳明的燥热证。
邪入太阴则易湿化,而出现太阴脾经的湿热证。
故中焦病证有“阳明燥热证”和“太阴湿热证”的不同。
(三)下焦病证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以劫夺肝肾之阴为主所表现的证。
温热病邪,久居中焦,燥热消灼下焦阴液,而致肝肾受累,故多为肝肾阴伤之证。
胡臻中医气化疗法治疗下焦病证经验
胡臻中医气化疗法治疗下焦病证经验+倪小芬陈佳君袁拯忠1叶人1蔡慎初1胡臻“°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3250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003温州市中医院浙江温州325000关键词气化疗法下焦病证胡臻临床经验胡臻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 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深人研究中医升阳学说,实 践并总结出一套中医气化疗法,主张临床辨证疾病的阳 化、阴化太过与不及,并结合气机的升降出人逆乱,治疗 多种内科疾病。
现将其运用气化疗法治疗下焦病证的经 验介绍如下。
1气化疗法理论来源气的变化,称为气化m。
气化理论学说始于《黄帝内 经》,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2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诸 候》中提出“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人血 脉,以成骨髓也”[3]。
故气化的含义包括津液化为尿液,津液化为血、精的变化过程,故可以说气化是精、血、津 液转化的动力。
《素问•六节藏象论》:“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认为万事万物的变化及其规律皆来自于气 化。
胡臻总结提出中医气化疗法,是针对机体气化功能 失常、气机运行逆乱而设的一种治疗方法。
气化功能失 常包括了阴化和阳化的太过与不及;气机运行逆乱包括 升降出人的失常,引起脏腑、经络的功能紊乱和精血津 液代谢失常而出现的病理变化。
因此,胡臻提出了气化 病相应的治疗原则:调整阴阳,重在升阳降浊,燮理气 机,调和肝肺u]。
2中医对下焦病证的认识2.1下焦病证,多水瘀互结之证:元气的生成运行有赖 三焦的气化,尤其是下焦肾元。
《伤寒论•辨脉法》:“清 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
”浊邪侵袭人体以困阻下焦 为主3张仲景《伤寒论•平脉法》:“下焦不归者,则遗 溲。
”胡臻认为下焦发病,表现为津液疏布的异常,尤其 是二便异常。
津液失其流动,非其位则为邪,其浊者为阴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工作室建设项目胡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41号# 通讯作者:胡臻,E-mail:*****************邪,聚于下焦,导致下焦元气阻滞,水饮停聚,血行瘀阻,久则邪气胶着,临床多见水瘀互结之证。
清下焦湿热的中药方剂
清下焦湿热的中药方剂
中医一般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称为下焦。
所以清下焦湿热的中药多为能够清除这些脏腑湿热的中药,常见有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车前子、滑石、木通等中草药,以及二妙丸、四妙丸等中成药。
一、中草药:
1、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是清热燥湿,可以治疗肠道湿热,而肠道也属于下焦;
2、黄柏:性味苦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下焦中的肾及膀胱湿热证;
3、龙胆草:性味苦寒,归肝、胆经,治疗肝经湿热下注导致的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瘙痒等,可清下焦湿热;
4、秦皮:归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的作用,对下焦中肠道湿热以及肝经湿热下注所导致的湿热痢疾、赤白带下具有治疗作用;
5、苦参: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能够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对下焦中膀胱、肠道湿热证具有治疗作用;
6、车前子: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能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对下焦中膀胱湿热以及湿热泄泻证具有治疗作用;
7、滑石:性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功效是利尿通淋、清热解暑。
主要治疗下焦中膀胱湿热导致的热淋、石淋等病证;
8、木通:性味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主要治疗下焦中的膀胱湿热证。
二、中成药:
1、二妙丸:主要由黄柏末、苍术末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发的下焦湿热;
2、四妙丸:主要成分为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等,能清热利湿,对下焦湿热也具有一定效果。
能够清下焦湿热的中药较多,不同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所以如需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以免应用不当,伤害身体。
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医案
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医案摘要:1.下焦湿热的症状与原因2.真武汤的药物组成与功效3.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医案分析4.生活习惯与饮食调理对下焦湿热的改善5.结论正文:下焦湿热是中医常见的证候之一,常表现为尿黄、口干、大便干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下焦湿热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
治疗下焦湿热的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真武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下焦湿热的方剂,其药物组成包括附子、白术、生姜、炙甘草、茯苓等。
真武汤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背痛、口干口苦、身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
在本文所提供的医案中,患者主要症状为尿灼痛或膀胱闭塞,粪便气味,小腹胀痛,黄色气味,体热口渴。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患者在服用真武汤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除了中药治疗,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例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进行运动和锻炼等。
总之,治疗下焦湿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
生活习惯与饮食调理对下焦湿热的改善也起到重要作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换内衣内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在饮食方面,多吃新鲜蔬果、保持饮食清淡,有助于降低湿热症状。
综上所述,真武汤是治疗下焦湿热的有效方剂,患者可以通过药物调理与生活习惯改善相结合的方式缓解症状。
中医诊断:三焦辩证-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是指温邪久留不退,劫灼下焦阴精,肝肾受损,而出现的肝肾阴虚征候。
【临床表现】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足蠕心中詹詹大动,神倦脉虚,舌绛少苔,甚或时时欲脱。
【证候分析】湿病后期,病邪深入下焦,真阴耗损,虚热内扰,则见身热面赤,手中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等阴虚内热之象。
阴精亏损,神失所养则神倦。
阴精不得上荣清窍则耳聋,肝为刚脏,属风木而主筋,赖肾水以涵养。
真阴被灼,水亏木旺。
筋失所养而拘挛则出现手脚蠕动甚或痉挛。
阴虚水亏,虚风内扰则心中詹詹大动。
至于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欲脱,均为阴精耗竭之虚象。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打通三焦经的简单方法,赶紧看~
上焦⽕,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打通三焦经的简单⽅法,赶紧看~中国最古⽼的医术之⼀,⼀根艾条可治疗失眠,便秘,减肥,美容,暖宫,助孕,体虚体寒,腰颈肩腿,乳腺,消化不良等400种疾病,做艾灸为家⼈健康保驾护航,艾与不艾的区别坚持3个⽉就显现出来。
长按指纹扫描处识别图中⼆维码点关注可以边看边听王⽼师的艾灸微课堂上热下寒,来打通三焦经吧来⾃艾灸祛百病00:0012:17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个特有名称。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属脏腑中最⼤的腑,⼜称外腑、孤脏。
主升降诸⽓和通⾏⽔液,在五⾏属⽕,其阴阳属性为阳。
价值连城的三焦经动态图三焦的解剖形态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形”和“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今尚⽆统⼀看法。
但对三焦⽣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个⼤腑,惟三焦最⼤,⽆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
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
包罗诸脏,⼀腔之⼤腑也”(《类经.脏象类》)。
三焦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个学术问题,可以进⼀步探讨,但是,这⼀问题对脏象学说本⾝来说并不是主要的。
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腑,并⾮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理病理现象的联系⽽建⽴起来的⼀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阴为下焦,包括肝、肾、⼤⼩肠、膀胱、⼥⼦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同划归下焦。
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的⽣理功能1、通⾏元⽓:元⽓(⼜名原⽓)是⼈体最根本的⽓,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体脏腑阴阳之本,⽣命活动的原动⼒。
元⽓通过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中医学:六腑三焦
中医学:六腑一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历代医家对三焦的形态和实质的认识不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三焦为六腑之一,和其他脏腑一样是具有综合功能的器官,由于其与五脏无表里配合关系,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故有“孤腑”之称;另一种认为三焦为划分内脏的区域部位,即膈以上为上焦,膈至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上述两种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可以说三焦是在中国古代天地人三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为了说明机体整体功能活动,而把五脏六腑有关气化功能加以联系和概括所建立的一种功能模型,是一种系统存在,上、中、下焦及其所属脏腑即是三焦系统的子系统和构成要素。
正如李梃《医学入门•脏腑》所说:“观三焦妙用,而后知脏腑异而同,同而异,分之则为十二,合之则为三焦。
约而言之,三焦亦一焦也。
焦者,元也,一元之气而已矣。
”三焦的经脉为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三焦的主要功能为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
《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概念,将其作为六腑之一,并论述了三焦的大体部位和功能。
《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三十八难》提出三焦“主持诸气,有名无形”之说,引起了历代医家对三焦形质的争鸣,但对三焦功能的认识则基本一致。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气元气,又称原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是人体最根本的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J说明三焦是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
元气通过三焦而布散至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此外,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还关系到整个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和气化的进行,故又有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之说。
诚如《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所说: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八正散加减治疗下焦湿热病症
川 续 断 、 韦 、 内 金 各 1 g 海 金 沙 1 g 金 钱 草 石 鸡 2, , 5 3 g 日 1剂 , 煎 服 。 二 诊 : 5剂 后 , 便 畅 通 , 0。 水 服 小 腰 脊 酸 痛 , 时 有 痛 感 , 寐 尚 可 , 乏 , 脉 无 变 尿 纳 疲 舌 化 。尿 常 规 : 细 胞 ( + , 细 胞 少 许 , 白 转 阴 。 红 +) 白 蛋 湿热有下行 趋势 。前方 去木 通 , 小 茴香 、 仁 、 加 桃 红 花 各 1 g 继 服 5剂 。 三 诊 : 便 畅 行 , 痛 , 数 减 0, 小 无 次 少 , 腹 痛 减 轻 。舌 淡 , 白 , 细 略 数 。前 方 加 生 腰 苔 脉
拟 八 正 散 加 减 : 蓄 、 麦 、 通 、 草 、 膝 各 1 g 蔚 瞿 木 甘 牛 O ,
诊 。患 者 近 1周来 恶寒 发 热 , 频 、 急 、 痛 , 色 尿 尿 尿 尿 深黄 , 秘 , 便 曾用 西 药 未 效 。检 查 : 红 苔 黄 腻 , 滑 舌 脉
数 。尿 常 规 : 球 ( + 、 细 胞 ( + 、 脓 +) 红 + ) 白细 胞 ( + 、 + ) 蛋
陆广龙 朱传 秀
上 方 去 肉桂 , 生 地 黄 、 门 冬 、 参 各 1 g 加 麦 玄 0 。再 服 5
剂 后 , 症 消失 。 诸
泌 尿 系 结 石
适 用于 尿路结 石伴 感染 者 。以八 正散加减 , 清热利
( 南 东 方 医 院集 团 总院 , 淮 安徽 淮 南 2 2 0 ) 3 0 1
地黄 、 白术 、 丝 子 各 1 g 继 服 5剂 。 四诊 : 述 症 菟 O , 上 状 基 本 消 失 , 排 出 赤 豆 大 小 结 石 1枚 , 查 腹 部 平 并 复 片 , 石 阴影 消 失 。 结 体 会
中医诊断学课件:三焦辨证
治则方药: 清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运用: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二、肺热发疹证
肺热
病性、病位
发疹
热已入营
气营同病
(一)临床表现
肺热
发热、咳喘
波及营分
肌肤发疹
陆子贤:“疹为太阴风热。”
❖(二)治则方药:
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 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1 银翘散 2 去豆豉 3 加味
结膜(畏光流泪) 麻疹粘膜斑——早期诊断
2.出疹期(持续3-5天)
时间:发热3-4d 顺序:耳后发际 前额面
颈 躯干 四肢 手掌足底 形态:充血性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症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3.恢复期(1-2周)
热度降低 症状减轻 皮疹先出先退 色素沉着、脱屑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LC相对 病原学检查:分泌物,血尿行
第二节 上焦病辨证
掌握邪热壅肺证、肺热 发疹证、湿热阻肺证、痰热 阻肺,腑有热结证的辨治。
一、邪热壅肺证
条文
临床 应用
病因 病机
治则
临床
方药 辩证 表现
要点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生理
病理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热邪
咳嗽、喘
主气
肺
行水
咳痰
热饮证
辨证要点
身热、咳喘、痰
--《温病条辨》
(四)方药
宣白承气汤
宣白--“白”在五行中应 “肺”,故“宣白”实乃“宣 肺”之意。
承气--“顺承胃气”之意。
生石膏 杏仁 瓜蒌皮
《湿热病篇》对下焦湿热证的论治探讨
基础研究论著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下利,多数注家认为当是下血。
)从原文看,温经汤是温养气血,兼以消瘀,标本兼顾,配伍精确的好方子。
原方后亦没有什么加减增损的注说,可见用本方一定要重视原方。
其组合是从无数次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故而,余以为用温经汤宜用原方全方。
若必须加减,亦不可任意取舍,否则容易影响治疗效果。
或谓温经汤既能治月经或多或少、下血、崩漏、痛经、不孕等多种妇科病,试从现时中药药理角度看如何认识。
经查有关专著,简单摘录如下:温经汤药理作用,有促进黄体素的分泌、降低催乳素量等作用。
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泌。
方中诸药以牡丹皮的作用最显著,可使黄体生成素浓度比投药前增加160%~180%。
当归次之,其他成分则无此作用。
!降低催乳素量。
组方各药,除阿胶外,都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催乳素水平。
无雌激素样作用,对正常的激素环境亦无影响。
增加耐力。
#改善血液流变性。
镇痛。
%促进造血。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温经汤之所以标本兼顾,治疗多种妇科病,从药理作用上说,也是确实可信的。
从温经汤可以看出,中医经典中的方子,其组合是严谨的,是依照中医理论从实践中长期探索而成的,确实应当重视。
(收稿日期) &湿热病篇对下焦湿热证的论治探讨宋恩峰项琼刘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430060摘要:对&湿热病篇下焦湿热证的论治做了较系统的分析,结合现代研究从湿热成因、湿热辨证施治、当代研究近况等几方面阐述,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下焦湿热证特别是肾脏湿热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湿热病篇;下焦湿热;探讨中图分类号:R249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509(2010)06080203On Treatment of Xia jiao Dampheat Syndr ome in(On Damp heat Diseases Song Enfeng,Xiang Qiong,Liu M eng P eople H ospita l of W uhan Univer sity,H ubei(430060)Abstr act:It makes systemic analysis on tr eatment of Xiajiao dampheat syndr ome in(On Dampheat Diseases,and expounds by combining with modern r esear ch from aspects of dampheat reason,tr 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 and contempor ary study state,having active meaning t o clinical Xiajiao dampheat syndrome,esp.in kidney.Key w ords:(On Damp heat Diseases;Xiajiao damp heat;discussion湿热之邪为病,可发于多个部位,随所在部位不同,其相应症状、治疗原则、使用方剂也大不一样。
去下焦寒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去下焦寒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关于《去下焦寒湿的中成药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焦湿寒在中医学之中归属于一类普遍的症状,该症状针对身体而言不良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病人在平常会觉得到小肚子有显著的痛感,上厕所都是越来越十分出现异常。
碰到那样的状况,還是需要接纳医治的,能够选用中药治疗方式,副作用是较为低的。
那麼,下焦湿寒吃啥中药方剂呢?
生活起居中下焦湿寒非常的多见,引起此病出現的原因非常的繁杂,愈来愈多的盆友出現了此病的病症,造成病人的身体不舒服,且会遭到到比较严重的损害,小伙伴们要将下焦湿寒掌握
深入,清晰的掌握该病的治疗中药方剂,例如山参续气汤方,药品构成有山参、陈橘子皮、白茯苓、乌梅干、芎洗等药品,能够合理缓解病人下焦虚冷、脐腹疼痛等病症,减轻了该病人的病况,具有了比较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病人的病况修复。
此外也有石钟乳丸方,药品构成有石钟乳、肉苁蓉、禄特科技、桂等,需要将所述的药品捣研变成粉末,应用糯米粥为丸,宛如梧桐子大,能合理缓解病人脾肾不够、腹胁疼痛等病症,此外也有荜茇丸方,药品构成有荜茇胡桃肉、炮姜、山参、白茯苓、诃黎勒、桂等药品,病人理应遵医嘱服食医治药品,且在医治期内留意多歇息,不适合过多的疲劳,也要平衡自身的饮食搭配,多吃一些清淡的菜。
根据掌握所述的內容,我们了解来到去下焦湿寒的中药方剂有什么了,这类病症给病人盆友产生了困惑,且会危害到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病人的全身不适感,小伙伴们要防备下焦湿寒的产生,恰当掌握有关的医治药品,人体病发以后需要重视该病的治疗工作中,病人的饮食搭配层面还要科学安排。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三焦气化的根本在于下焦的肾,特别是肾中阳气的作用尤为重要。
而肾阳又以潜藏为顺,故在三焦气化失常导致的病证中真阳腾越是很常见的病因。
此时,应使用味厚、质重、沉降之品,让真阳回归于下焦。
故温病中“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在治疗此类病证中仍是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此方法也具有了潜阳归肾之义。
标签:三焦;下焦;肾阳;气化;如权;潜阳清代医家吴鞠通在其温病学专著《温病条辨》中创立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主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并提出了三焦的补益方法,如下焦不足,则“补下焦之阴,以收藏纳缩为要;补下焦之阳,以流动充满为要”。
本文结合“三焦气化”从另一角度来探讨“治下焦如权”的含义。
1 “权”之义在我国古代,“度量衡”是用来计量长度、容量、重量。
“度量衡”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虞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在汉代刘歆条奏中的“审度”“嘉量”“衡权”首次将其分开为各个单一量。
“审”就是定,审度就是指用度来确定物体的长短;“嘉”原意是善,嘉量则是用量器量物时须以水平为准;“权”就是秤锤,衡的作用在于用权来平衡物体的轻重,所以衡权指权和物应成平衡[1]。
在“度量衡”日臻完备的历史进程中,度量衡器具也随之不断发展。
测定重量的器具称为权衡器或衡器,“权”作为一种重量的计量器具出现。
在我国古代对权衡器的称谓缺乏严格的界说,权或锤可以指多种不同的形制,如秤锤或砝码[2]。
在《汉书·律历志》中有“权者,铢、两、斤、钧、石也。
”可见,“权”有“重量”的意思。
吴鞠通认为治疗下焦病证时,应“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意为选用味厚,质重,下沉的药物才能到达下焦。
亦有学者认为,“重”还包括了“药量重”的含义[3]。
2 “三焦气化”之义2 .1. “三焦”之义“三焦”一词出自《内经》,然而《难经》中说其“有名而无形”,致使“三焦”到底是“有名无形”还是“有名有形”历代医家莫衷一是。
下焦湿热是什么症状
.
下焦是指胃部以下的广泛部位,包括肝肾!
湿热就是既有湿又热!
下焦湿热症就是指由湿热邪气引起肾和膀胱的蒸腾气化失常,大小肠的转化糟粕功能异常所表现出来的浮肿、蛋白尿、血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口中有尿味(或氨味)、贫血等严重的症状。
下焦湿热的症状
春季下焦多见湿热,一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淋沥、小便赤
身体消瘦,手脚怕冷,后背凉,脾胃虚寒,消化差,胃纳差,舌质胖大,舌根厚腻,
便溏,脾,肾两虚,失眠.
至于因阴道炎症出现“阴吹”的病人,在中医看来就是“下焦湿热”,往往伴随口苦、口干、舌苔黄厚、舌质红、腰酸等症状
'.。
下焦_精品文档
下焦下焦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人体腹部下部的脏器系统,主要包括肠胃、肝胆、脾胃和肾脏。
下焦的功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和生殖等方面密切相关,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下焦的荣脉与病理下焦的荣脉是指沿着大腿内侧的经脉,主要与肾脏相关。
中医认为下焦的荣脉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密切相关。
如果下焦的荣脉出现问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病变,如尿频、尿急、尿痛、遗精、早泄等。
因此,中医强调保护下焦的荣脉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下焦的功能与肠胃下焦的肠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负责将人体摄入的食物进行分解、吸收和排泄。
中医认为下焦的肠胃与脾胃相关,脾胃的功能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
当下焦的肠胃功能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3. 下焦的功能与肝胆下焦的肝胆是人体内分泌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肝胆的功能与人体的情绪、免疫调节、酶代谢等方面密切相关。
当下焦的肝胆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黄疸、消化不良等病症。
4. 下焦的功能与脾胃下焦的脾胃是人体代谢和免疫调节的关键器官。
脾胃的功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营养代谢、免疫功能等方面密切相关。
当下焦的脾胃功能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
5. 下焦的功能与肾脏下焦的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肾脏的功能与人体的代谢、血液循环、生殖等方面密切相关。
当下焦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尿量增多、排尿困难、腰酸背痛等症状。
综上所述,下焦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肠胃、肝胆、脾胃和肾脏等腹部下部的脏器系统。
下焦的荣脉与病理、下焦的功能与肠胃、下焦的功能与肝胆、下焦的功能与脾胃以及下焦的功能与肾脏等方面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下焦的荣脉和维持下焦的功能是关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方式来保护和调养下焦,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三焦辨证
第一节概述
一、三焦辨证的源流
(一)三焦的概念(少阳病辨证中已论及)
1、功能三焦:
1).人体阳气运行的道路:《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2).人体水液运行的道路。
《素问·灵兰秘典论》明确指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古人认为:三焦既是人体传化之腑中的一个,又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囊括了人体各脏腑。
故把三焦做为一个具体脏器和以它来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这两个概念又是一致的。
因为上焦、中焦、下焦所属各脏腑,无不包容在三焦“孤之腑”内。
2、部位三焦:
1).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
《灵枢·营卫生会篇》:“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
上焦是指胃上口以上,胸中的部位。
中焦是指胃腑所在的部位。
下焦是指大肠,膀胱所在的部位,上中下三者合起来统称三焦。
一般说来,上焦包括心(心包)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大小肠、膀胱。
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灵枢·营卫生会篇》:“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即:上焦象雾露一样,将水谷精微敷布于周身,以营养人体。
中焦腐熟水谷精微象发酵一样,泡沫浮游。
下焦象水沟一样,使水谷浊气不断排出体外。
总之,三焦主持人体的气化功能,是水谷精微敷布运化和糟粕排泄的通道。
2).人体传化之腑中的一腑,属六腑之一。
《素问·五脏别论》概括部位和每个部位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如果外界邪气侵袭人体,就会导致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而发生相应的病变。
(二)三焦辨证的衍生
1、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等记载,这是明确以三焦来划分温热病的三种不同病变部位。
2、刘完素:将三焦病变作为外感热病的分期,即上焦为初期,中焦为中期,下焦为后期。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称斑疹“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曰下焦”。
首曰上焦者,指疾病初期病位在上焦,尾曰下焦者,指疾病后期病位在下焦。
如:“上焦热而烦渴者,宜牛黄散;上焦热无
它证者,宜桔梗散。
中焦实热,宜厚朴、白术、陈皮之类;中焦实热,宜栀子黄芩汤、三黄丸;中焦大便秘结,宜大黄牵牛散。
病在下焦肝肾,宜养血养阴”。
此说概括了上、中、下三焦病变的主要临床特点和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所以叶天士有“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之名言。
3、喻嘉言:强调温疫的三焦病变定位。
《尚论篇》中说:“然从鼻从口所入之邪,必先注中焦,以次分布上下”,“此三焦定位之邪也”。
并提出三焦分治原则“上焦如雾,升而逐之;中焦如沤,疏而逐之;下焦如瀆,决而逐之。
”
4、叶天士,在创立卫气营血理论阐明温病病机的同时,论述了三焦所属脏腑病机变化及其治疗方法。
如《临证指南医案》:“邪气分布,营卫皆受,上中下三焦交病”。
5、薛生白:倡“湿热三焦辨证”,《湿热病篇》专论湿热病,创立对湿热病邪在气分时,按邪在三焦不同部位而分别立法用药的辨证方法,它体现了湿热病的一般演变规律。
6、吴鞠通:代表著作是《温病条辨》,形成温病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主要在于阐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变部位、病机变化、证候类型及其性质等,与脏腑辨证多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又有区别,三焦辨证还能反映温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预测温病的发展趋向,判断温病的预后,能基本反映温病全过程的病机演变规律。
三焦辨证理论除了可用于温热性温病外,尤其适合于湿热性温病的辨证施治,同时在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焦辨证具有病位明确,病机具体,证候典型等特点。
二、三焦病程划分与传变规律
三焦作为整个温病的病变过程,可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不同的阶段,也就是病变的初期、中期、末期这三个不同的病变时期。
(一)三焦病程阶段
上焦手太阴肺的病变多为温热病的初期阶段,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二条》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中焦足阳明胃的病变一般多为温热病的中期或极期阶段;下焦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的病变一般多为温热病的末期阶段。
“始于上焦”,仅是指一般病发于表的温病而言。
由于病邪性质不同,患者的体质类型有别,温病的发生,不一定皆始于手太阴肺。
如春温发于少阳,湿温初起,病变重心在足太阴脾,而兼邪郁肌表;夏暑发自阳明;暑风、暑厥起病即呈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见证。
(二)三焦传变规律
吴鞠通:“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
始上焦,终下焦。
”
指病发于表的温病,是传变的一般规律,而且这一传变规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温邪入侵人体,多先犯于上焦手太阴肺经,渐发展至中焦,中焦病如果太重,就会发展到下焦。
中医认为,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
邪之所感,随处可传,在传变过程中,有上焦证未罢而又见中焦证的,如上中焦同病之痰热阻肺,腑有热结的宣白承气汤证;亦有中焦证未除而出现下焦证的,如中下焦同病之阳明热盛,引动肝风的羚羊钩藤合白虎汤证;也有上下焦同病之心营热盛引动肝风证。
温邪始于上焦手太阴肺,继则传至中焦足阳明胃的病变过程,称为顺传。
顺传的特点是:温邪以脏传腑,正气逐邪外出,病趋好转,预后较好。
温邪自上焦手太阴肺,传至上焦手厥阴心包的病变过程,称为逆传。
逆传的特点是: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重笃凶险,预后较差。
三、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
(一)确定病位,阐明病机
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中焦主要包括阳明胃、肠及足太阴脾、胆等;下焦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
“三焦”辨证的内涵,就是温病过程中人体上中下三部所属脏腑病机及其表现的综合概括。
三焦辨证病位明确,病机症状具体,病性准确。
(二)区分证候,揭示传变
三焦证候可以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和下焦病证。
(三)制法立方,指导治疗
温病三焦病治疗大法:“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1、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上焦位置最高,感邪首当其冲,温邪初犯上焦肺卫,邪轻病浅。
故治宜质轻性浮之品以透邪外达。
①药味上行,多取辛凉轻清之品。
辛走气,有向上行之意。
如薄
荷
②药味量轻;
③不可久煎。
如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可,勿过煮,味厚则入中焦。
2、冶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生理上,中焦脾胃阴阳相济,刚柔相配,一升一降,有相反相承作用。
故其生理功能以平衡为贵。
病理上,邪入中焦必然表现为这种平衡的失调。
故应使用药物使脾胃功能达到平衡。
所以用药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即折其所胜,以复其安。
3、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下焦部位最低,多为温病后期,病位深,病情重,属真阴亏损而阳不潜藏。
故选重浊味厚之品,如滋填的,潜镇的药物,如龟板等如秤锤样的沉重之品。
使药物更好地作用于病所,即直达病所,不致于太过或不及。
提示用药上要紧病机,注意病势。
如非特异性结肠炎,病位在下,病势向下走,故可加用少许升提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