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亚霖)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合集下载

中医泰斗李可--中医治病心得

中医泰斗李可--中医治病心得

中医泰斗李可--中医治病心得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01—李可老中医治病心得李可老中医是如何用中医给病人看病的?李可老中医的中医看病理论和心得体会。

中医与西医看病有哪些差异?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 '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人参,完全不能。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 体会
• 3.在临床五•生Su饮b t的itle应用比较广泛,除了 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 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 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 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 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 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 疑为蜂蜜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节增多。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 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吕英李可学术思想一、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治疗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完全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辩证论治。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

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的体现,先天、后天互为其根。

二、元气:元气乃宇宙、天地、生命之本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道”、“真气”、“虚无”,《易理阐真》命为“先天真一之气”,郑钦安认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立命之根”。

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

李可老中医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

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

此论先天肾气。

”三、中气:中气乃元气所生。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

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

此论后天胃气。

”及“中气兼具升、降功能。

”四、先后天两本——“土伏火”: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

‘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熄,阳根被拔,生命终结。

‘土伏火’是说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

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气,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

”五、三阴三阳: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扶阳是真理,八法不可废!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阳气:《易经》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汇总1篇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 1六经阳气亏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汤以助之,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

一、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心悸证,不愈者或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汤。

桂枝甘草汤助心阳,四逆、附子、理中类可助之。

可与桂枝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互参。

二、甘草干姜汤可治虚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阴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黄甘草汤可治水,开腠发汗,若阳虚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汤,或麻附草汤。

四、附子甘草汤可治阳虚畏寒,甚者加干姜,以成四逆汤也。

五、吴茱萸汤治厥阴脏寒犯胃证,若剧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类以治之。

六、当归四逆汤以治厥阴经证,不愈者加吴茱萸、附子、生姜以助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

六经阳衰皆可加附子、理中、四逆,以上可证之。

七、五苓散证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体会14:论栀子豉汤系列方1.栀子豉汤栀子―――清热(郁热)豆豉―――宣表合用清宣胸膈郁热,除心烦―――从太阳而出也2.栀子枳实汤――伤寒差后劳复食复者胸膈郁热――栀子痞满食滞――枳实3.栀子干姜汤兼脾气虚寒――便溏者――加干姜4.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枳实――消痞(滞塞)厚朴――除满(胀)体会15:三阳病机,重在经气转输失常――失开、失枢、失阖1. 天之大宝唯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唯此一息真阳!2. 人之一身,凡阳气不到即是病。

3.救治阳气,治病之总则。

4.三阳病机――重在开阖枢失用!⑴太阳――失开!故治疗太阳经病重在开腠疏表⑵少阳――失枢!故治疗重在枢,三焦之气液,通畅上下内外,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也”。

⑶阳明――失阖!――失于通降!三阳统于阳明,六府以通为顺!六府皆借阳明为出路!白虎、承气皆为阖剂,潜镇阳气,通降六府也。

体会16:三阴病机第一个问题:重在本气失化――湿盛!热少!风大!⑴ 少阴病机―――阳衰――热少――四逆辈⑵ 太阴病机―――阴寒――湿盛――理中类⑶ 厥阴病机―――风大或风小――气散或气闭(疏泄太过或不及)经证―――当归四逆汤;脏证―――乌梅丸加减。

(张金发)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

(张金发)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

基地肝硬化方
• • • • • • 红 参 45 白 术 90 干 姜 15 炙 草 60 生山萸 30 赤 芍 120 楮实子120 乌 梅 15 生半夏 30 茯 苓 15 泽 泻 15 白 芍 30 赭 石 30 五灵脂 30 菟丝子 30 海 藻 60 枇杷叶 30 五味子10 加水1500ml一直小火煮1.5h以上,煮服270ml, 分3次服,每次90ml。
• 病机: 土气不足,土不载木, • 治则: 厚土载木 。方药: 基地肝炎方加减
三阴统于太阴
• • • • • • • • 红 参 30g 生白术 90g 炙甘草 30g 茯 苓 15g 白 芍 15g 泽 泻 30 三石各 30g 淫羊藿 15g 吴茱萸 10 代赭石 30g 楮实子 120g 五味子 30g 菟丝子 15g 生山萸肉 30g 枸杞子 15g 炮姜碳 30g 补骨脂 15g 赤 芍 30g 酸枣仁15 上药三剂,日一剂,每剂加水2000ml,文火不间 断煮取450ml,日分三次温服。
• • • • • •
白芍降甲胆,解厥阴中化之热; 代赭石承降阳明逆气; 五味子敛五方离位之火; 茯苓泽泻搭配疏导寒湿气结; 苓芍的搭配针对水热互结; 楮实子诸子皆降,该药禀赋的天之气、地之味, 与肝硬化局部的气郁气滞程度相符; • 肾四味顾护根气,加强北方生生之源; • 补骨脂、菟丝子半个四神丸温补下元。
• • • • • • •
本方以理中汤为基础,厚土载木; 生白术崇土治水,通过太阴解决阳明; 红参、炙甘草顾护中气、补益元气,培土伏火; 炮姜炭顾护中土、温化寒湿、温通全身血脉, 甘草干姜汤恢复太阴之阳; 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 生山茱萸、酸枣仁补肝体助肝用,助东方厥阴萌 发之力,使乙木和缓有序升发; • 三石固肾摄精、收敛元气,吸纳上下、维系阴阳; • 赤芍开南方郁热,降南方;

李可老先生学术思想儿科临床体会

李可老先生学术思想儿科临床体会

李可老先生学术思想儿科临床体会李可先生在六经辩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伏邪”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托邪外透”的治法,可谓千古第一人。

温病学说虽然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二句,提出了“伏邪”的概念并将其称之为“伏气”。

但他们把“伏邪”当作特有的病因或病类来认识,尤其在伏邪的部位上,医家们各执己见,并无统一认识。

而自古以来诸家注解《伤寒论》时都会提到六经传变,无论是逐经传,还是隔经传,还是表里经传,似乎都是讲正传,因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是如此体现的。

但《伤寒论》示人以规矩,更多的内容在于无字之处。

李老提出的“伏邪”理论中,“伏邪”的形成过程是“正传”,而“托邪外透”的治法,体现的则是六经的“逆传”即由表及里,由脏及腑,这可以说是首创。

“正传”可以表现在三阳病,也可以表现在三阴病。

但“逆传”则多表现在三阴病中。

2009年笔者曾有幸于济南经华卉典古中医研究所在师爷身边侍诊。

一张姓小儿心脏频发早搏,师爷问诊、把脉后处两方:一方以附子理中汤,二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并嘱冬至前吃一方,冬至后服二方,服用半年。

家长问半年后再当如何,师爷毅然回答半年后就好了。

当时请教师爷,师爷说是邪伏少阴,从太阴调治,待正气渐足,天气一阳来复之时,顺势托邪外出。

半年后李老又来山东,恰巧师父又让我再带此患儿到李老下榻处看望,此时患儿已经痊愈。

此病例我经久不忘,师爷对“伏邪”的解释我也铭记于心。

同时我更感慨于师爷对六经气化的把握竟如此精准。

之后,我便更勤于学习六经辩证,临床中也更注重“伏邪”理论的应用与总结。

因初学医时师父让我从儿科入手,所以临床接触小儿患者偏多。

临床中发现小儿与成人相较而言病因相对单纯,并且其本气自病的原因或六经之传遍规律也相对较为明显。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作者:季友山日期:2014-7-10 人气:1678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今天上午我们本来安排的是李可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课,会务组在会议开幕的前天接到李老的电话,得知他老人家身体有点小中风,所以不能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并且特别派请他身边的弟子孔乐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来把李老的一些思想给大家传播一下。

李老实际上也为这次会议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开会之前呢,专门把自己的讲稿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我们在利用开幕式报到之前加班把他的文稿都打印出来给大家了,可能每个人手中都有这个文稿,今天就以这个文稿为主,由孔博士解读一下李可老师的思想。

今天上午我们邀请到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也是这次论坛的常委,世界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也是加拿大极康中医院的卓同年院长来主持会议,卓院长对李老的思想深有体会,前些日子,专门从加拿大不远万里到李老身边学习。

所以呢,今天上午我们就请卓同年院长来主持会议。

卓同年:李老师是我从医将近30年来非常尊重的一个老师,他在今年3月份在广东开的一个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对九大类疾病进行了攻关,其中在他的那本书当中,就是2002年这本书当中对有一些疾病诊疗讲的非常清晰,比如心脏系统的,他的破格救心汤,其他类的疾病,比如肿瘤,比方像今天要讲的代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的疾病,这些书上已经都讲了一些了。

但是呢,这么多年来,李老师把这些东西又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今天给我们大会提供的东西是什么?是中医大证的治疗思路。

也就是说,他这么多年来在大证的研究当中,在大证的治疗当中,积累的这些丰富的学术思想,全盘的托给我们。

所以所谓大医,在当代中国,非李可莫属。

所以首先让我代表我个人,或者代表我们大家,祝李老师,身体健康,希望他能参加我们下一届的扶阳大会。

第二,我们今天的会呢,因为不是李老师自己讲,所以我们形式发生一些变化,昨天我们听的卢老师讲了,是整个的一套体系,把卢氏医学讲了。

浅谈李可老中医运用生半夏的临床体会

浅谈李可老中医运用生半夏的临床体会

浅谈李可老中医运用生半夏的临床体会李可为山西名老中医,擅长重用附子、乌头、细辛、生半夏、生南星等“毒药”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等,被中医泰斗邓铁涛誉为“中医的脊梁”。

笔者跟随其学习中医临床,常见其临床用药灵活多变,“毒药”多为其治疗疑难杂症的仙丹和妙药,甚为惊叹,今不揣冒昧,把李教授运用生半夏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半夏概述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其性辛温,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有小毒,归脾、胃、肺经。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

生用可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认为半夏具有抗肿瘤、镇吐、镇痛、镇静催眠、抗溃疡、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早孕、解毒、抗真菌、抗炎、降眼压以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与中医学所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功效基本相符,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半夏能麻痹末梢性运动,并对独立神经系有似烟碱之作用。

生姜能扩张黏膜血管,兴奋末梢神经,此亦明理。

其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类、刺激性成分、挥发油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蛋白质类、无机元素类等。

大多现代出版的书籍记载半夏用量均不出10g。

但考历代古书记载半夏用量可达30-50g。

李可对生半夏的认识及应用1. 对生半夏的认识李教授在2007年12月23日南宁第一届扶阳论坛上的讲话对生半夏的应用体会很深刻,抄录如下:“大家不要怕,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的是1吨,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kg,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大家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

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在座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d,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d,然后拿姜、甘草和到一块,再泡15d,共45d,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总结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总结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总结红参、五灵脂属中药“十九畏” 范畴, 被视为配伍禁忌。

原山西省灵石县中医院院长李可老中医以注重扶阳和善用相畏相反药物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而著称。

其中红参、五灵脂是李老常用对药之一, 结合辨证施治, 创制类方用于治疗各种病症, 临床疗效显著, 并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笔者现将李老临床应用红参-五灵脂对药及其类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1 方药解析1. 1 参灵散红参、五灵脂各 10 g。

主治胃肠溃疡。

用法:上药研粉,每日分2 次服。

方解: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二药相配, 一通一补, 用于虚中夹瘀之证, 具有益气活血、化瘀定痛、化腐生肌之功。

主要用于胃肠溃疡,也可用于冠心病、肝脾肿大、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的治疗。

1. 2 三畏汤红参 10~30 g, 五灵脂 10~30 g, 郁金 10 g, 丁香 10 g,肉桂 3~10 g, 赤石脂 10~30 g。

功效:益气活血、醒脾进食、温肾止泻、宽胸利气消寒胀、定痛散结消症瘕。

方中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为补虚扶正救脱之要药;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 用于心腹血气诸痛、产后瘀血作痛、妇女血崩、伤冷积聚、小儿疳积等。

二药相伍, 一补一通, 益气活血,醒脾进食, 化积消症, 愈疡定痛, 化腐生肌, 用于虚中夹瘀之证。

丁香辛温芳香, 入肺、胃、脾、肾四经, 温经助阳、消胀下气;郁金辛凉芳香, 清心开窍、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利胆退黄。

二药等分相合, 有温通理气、开郁止痛、宽胸利膈、消胀除满、启脾醒胃之功。

肉桂(以油桂为佳) 补命门火、益阳消阴、开冰解冻、宣导百药、温中定痛、引火归元;赤石脂甘温酸涩收敛,为固下止泻要药。

二药相合, 对脾胃虚寒之久痢、久带、慢性溃疡性出血、五更泻、久泻滑脱不禁、溃疡性结肠炎等效果较好。

上述三对畏药, 见一症用一对, 三症悉具则全用。

李老使用本方40 余年以来, 未见相畏相害, 且有相得益彰之功[1]。

中医的临证体悟李可

中医的临证体悟李可

中医的临证体悟李可↓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李可,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

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52年,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才识超绝,医术精湛,并自拟处方三十多首,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

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记录了李老有关内科、小儿科、妇科、外科、泌尿科等各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的珍贵的治疗经验。

书中所载“破格救心汤”曾成功治愈千余例重症心衰病人。

中医的临证体悟一、破格用药治疗急危重症1、回归经方用量的传统李老自己认为在自己的从医生涯中,医术有过的唯一的一次重大突破就是剂量的突破。

在其后的医疗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充实,最终形成了李老独具特色的经方用药经验,今天众多熟悉经方的中医人士,虽然对经方的研究已很深入,但都不能像李老一样在急救中有这样丰富的经验与成就,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在用药剂量与用药的方法给予重视。

经方是治疗急症、重症的最有效的武器,在急救用药的经验上,李老认为,研究经方要返朴归真。

他指出,回顾中医史上,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

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

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

1961年李老发现了大剂量使用四逆加人参汤救治垂死患者有明显的效果,恢复仲景用药特色,成为李老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中药煎服法、炮制法等方面,发掘经方古法应用之秘。

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进一步证实了李老的推断,古之一两非今之一钱,也不是教科书中的9克,李老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并经反复称量核实,确定了自己的常用药剂量,并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读后感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读后感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读后感
嘿嘿,今天我读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哇,好有意思呀!我看得好专心呢,里面讲了很多中医治疗的故事。

李可老中医就像一个神奇的医生,他的手很厉害,能把好多生病的人治好,特别是那些病得好重、别人看不好的病。

有一次,有个小孩生病了,医生都说没救了,可是李可老中医看了一下,就给他开了药,还教他怎么按摩。

没想到,那个小孩几天后就能站起来走路了!哇,真神奇!我都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想着:“李可老中医好厉害呀!”
我最喜欢的是他不光有药方,还有很多智慧呢!他说:“看病要看整体,不是只看病痛的地方。

”我觉得这话好像是告诉我们,做事也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看一个地方呀。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中医真的很了不起。

李可老中医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医生,他懂得很多神奇的疗法,真希望我以后也能像他一样,帮别人治病!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成为像他一样的人,嘻嘻!
—— 1。

李可:我的治病经验录

李可:我的治病经验录

李可:我的治病经验录李可“我一生学做中医55年,经历了无数困苦磨难,闯过五大关(明理关、医德关、临症关、剂量关、毒药关)。

现在盖棺定论,不过勉强及格而已。

现在扼要叙述一下我闯最后两关的经历,或许对青年一代有点借鉴作用。

”剂量关医界共识:剂量问题是经方不传之秘。

剂量,是方药治病的核心一环,犹如将军的刀剑。

自81年东汉度量衡器——大司农铜权——出土,证实了汉代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一斤等于250克,液体一升,等于200ml,这一重大发现,解决了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

李时珍之后400多年,以“古之一两,为今之一钱”,仅取经方原量的十分之一为临床应用的标准,显然是错了。

按古今度量衡标准,重新厘定经方剂量,可以体现仲景当年用药风貌,可以大大发挥经方的神奇功效。

用治疑难大症,可以药到病除;救治急重危症,可以起死回生。

《伤寒论》在人类防疫治病史上,有两个第一: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善结合的东方医学体系。

第一部可以救死生于顷刻的临床急症学宝典,伤寒疫病的特点,发病急,传变速,故仲景立方剂量大、药简、力专、效宏,方能阻断病势传变,救生死于顷刻。

现代用法剂量过轻,悬殊过大,不堪大任。

由于达不到仲景学说的基础有效剂量,所以不能治大病,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不担风险,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夺去了将军手中的刀剑,在近代两大医学体系的竞争中,使中医丢掉了急症阵地,退居附庸地位。

这是老中青三代中医的奇耻大辱!要雪耻,先闯剂量关:在仲景先师《伤寒论》的理法方药的大环节之中,基础有效剂量是一大关键!我闯剂量关,曾经碰的头破血流,一次偶然的机遇,误打误撞,终获成功。

60年代之前,我曾用小剂量四逆加人参汤治心衰重症6例,死去5例,存活1例。

死亡病例,皆因久病耗伤五脏精气竭绝,中气败亡,土不伏火,阳回复散而死。

救活的1例,受张锡纯来复汤的启发,加入了生山萸肉,龙骨,牡蛎,活磁石,因深昏迷又加入了麝香,得以康复。

此6例病人中由于当时生附子已被禁用,用小剂四逆汤救治又屡屡失败,制附片已从3钱、5钱,逐渐加至1两半。

李可用药思路

李可用药思路

李可用药思路收藏导读本文就李可老中医应用附子的经验,从附子的剂量探索、附子的应用剂量、附子的药效反映、附子的组方配伍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对于我们应用好附子多有益处。

李可老中医,当代著名医家,以擅长应用大剂量附子而著称,崇尚扶阳理念,精研郑钦安阳主阴从论之理,重剂应用以附子为主的方剂治疗奇难杂症,疗效卓著,受到当代众多临床医家的研究与学习。

继《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经验专辑》出版之后,又有门人弟子整理出版了《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等著作问世,现就其应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归纳如下。

附子的剂量探索近代由于受教课书的影响,附子的用量一般在10g左右,而且还注明要先煎,这样的方法已经成了当代应用附子的定律。

李可老中医认为:为什么中医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乃生死参半?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历代医家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g左右。

二是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g,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剂量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g,而历代及近代用四逆汤仅为原方剂量的1/6~1/10。

如现代教课书四逆汤剂量常为制附子6~10g(先煎),干姜10g,炙甘草6g。

象这样轻的剂量,李可老中医认为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李可老中医为了探索附子的用量,历经9年的时间,在临床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摸索。

1961年7月,曾治1例60岁垂死老妇时,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制附子150g,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

由此之后,李可老中医认为,凡用经方治大症,一定要辨证得当,见机即投,不可犹豫;二是要掌握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

经数十年的临证考究,李可老中医以经方原方折半量为准(即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述的剂量),此点又为80年代后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所证实,即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g。

运用李可先生的思路治疗高血压的艰难过程,三个阶段,五点思考

运用李可先生的思路治疗高血压的艰难过程,三个阶段,五点思考

运用李可先生的思路治疗高血压的艰难过程,三个阶段,五点思考我的同事目前正在按照李可先生的思路治疗高血压。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这件事,所以现在将目前的进展情况再做一次汇报。

从去年12月末开始着手治疗到现在,约有两个半月的时间了。

在治疗过程出现了不少的波折,有些方面大有好转,有些方面则不见起色。

源于我们水平的有限,治疗思路和用药方法肯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也希望朋友们能根据我的汇报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首先介绍一下我这位同事的大体情况,男性,42周岁,已婚,1米75左右的身高,体重85公斤左右,抽烟,在35岁之前偶尔会喝大酒,而近几年只是偶尔小酌,无其他不良嗜好。

朋友军人出身,整体而言体格是很好的。

患血压偏高已经十年有余,低压常在100以上,高压多在150左右,偶尔会达到170,并经常伴随着心慌、头晕昏沉、失眠等症状。

当血压不稳定时,面色会变得又红又油,所以从面色上就能基本判断出身体舒适与否。

此外,大便每日约4至5次,略成形,低于这个次数,身体就会明显不适。

脉沉细,但手足温暖。

以前也曾试过不少的中医、中成药,但效果均难称理想。

所以近些年,就只使用西药进行血压控制了,主要药物为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2.5mg施慧达)、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倍他乐克)。

朋友在看到我买的孙其新编著的《李可临证要旨》后,又重燃了治疗高血压的信心,也重拾了对中医药的信心,并开始采用其中的方剂进行治疗。

朋友的治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服用温氏奔豚汤。

前5剂采用的李可先生的原方用量,并加入麻黄、细辛,之后服用若干副使用的一半剂量。

服用本方之后,一股暖意从下而上,感觉很舒服,大便从之前的4、5次逐渐减少,到目前为1、2次,大便次数减少了,但并没有不适感。

据朋友讲,会经常放一些感觉非常热的屁,小便的次数没有明显变化,但单次的尿量增加了。

之前,朋友服用含有参类的药物,无论是人参,还是党参、西洋参,都有明显上火的感觉,头晕沉的情况也会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会
1. 此肺腺癌患者自确诊服用中药治疗已两年,期 Sub title 间未行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根据病人症状分析,遵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之理,在“李可中医药学术 流派传承基地”对肿瘤发病机理和辨证论治学术思 想的指导下,使用其创立的“五生饮”加减治疗此患 者长达23月之久,虽未达到治愈的效果,但至少使 病人的肿瘤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而未增大,临床 症状未加重,病人免受了由放化疗带来的身体和心 理上的痛苦,提高了其生存、生活质量。同时,患 者长期服用大量“毒性”中药,未见任何不适反应。
体 会
4.中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其疗效早中期明显好 Sub title
于晚期,未放化疗者明显好于放化疗者,未转移者好 于转移者。在所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由高到 低依次为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甲状 腺腺癌、直肠癌、舌癌。在血液病中慢性淋巴性白血 病和慢性粒细胞减少性白血病较多见,中药治疗效果 显著,但对降低白细胞、淋巴细胞化验指标值缓慢。 对恶性肿瘤的中药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效果会 更好。但大部分患者的家属和子女往往出于好心先给 予放化疗治疗,后才找中医治疗,此时患者已里气大 虚,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同时,临床亦未见放化疗 治愈者,反见因放化疗引起的各种负反应而加重病情。
8月24日十四诊 恰逢吕英老师在酒泉 义诊,患者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平卧 时咳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 现咳嗽,咯痰少,咳嗽时右侧胸部仍有 疼痛感,气不短,时有口干喜热饮,服 中药时纳差,停药后纳可,大便不成形, 日2次,舌淡苔薄。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甘草90克 细辛15克 炙乌梅30克 炮姜30克 红参45克 赭石15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生山萸肉60克
体 会
2.自己临床已用“五生饮”加减治疗各种 Sub title 恶性肿瘤近100例,皆无任何不适反应, 并对改善肿瘤患者疼痛、减轻胃肠道症状、 恢复体质、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有 效预防和减轻由放化疗引起的各种负反应 效果良好。此法值得明医们深入研究探讨 和宣传推广使用,以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临床上肺癌患者长期的咽痒咳嗽伴胸部疼 痛症状很难得到彻底解决,深知能力有限, 恳望得到同行明医指点!
一是告诉我 们要做为一个 明医,在探求 医理的道路上 必须回归经典 勤求古训,方 能明医理,开 阔思路。
二是告诉我 们做为一个临 床明医,在辨 证论治的基础 上必须博采众 长,智圆行方, 方能明药理, 破格用药。
三是告诉我 们做为一个会 治病的临床明 病理,效 起沉疴。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防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大枣75克 红参45 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茯苓30克 生川乌45克 干姜75克 蜂蜜150克 生山萸肉60克 细辛45克 川贝母20克 五灵脂45克 丹参30克 生半夏90 克 黑小豆30克 鲜姜75克 桂枝15克 炙紫菀30克 款冬花20克 没药10克 生白术75克
7剂 每剂加水 3000ml,小火煮4小时 ,取300ml,分三次, 饭后一小时服用。红 参加水150ml,另炖1 小时兑入服。
每日一剂
服上药后白天仍间歇性咽 痒咳嗽,平卧时咳多,但入眠后不咳,至凌晨5点 左右出现咳嗽,咯痰少,口干缓解喜热饮,不欲 饮食,自汗可,气不短,大便不成形,日二次, 精神好。期间于8月27日(2012年8月27日确诊为 肺腺癌)在酒泉市人民医院CT复查并与一年前CT 片对比提示:右肺下叶原发病灶未增大,双肺结节
增多。
9月4日十五诊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红参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生南星30克 大枣45克 麻黄30克 前胡15 克 炙五味子30克 沙参30克
Sub title
体 会
脑梗缓调方对轻度脑梗引起的失眠、头痛头 Sub title 晕疗效好。 颈椎增生方治疗单纯性颈椎病和颈肩综合症 疗效好。(方见李老经验专辑 P217页) 肩凝痛重方加黄酒治疗单纯性肩周炎疗效可 靠。(方见P224页,原方出自《傅山男女科》) 附子用量原方用量3克,自己在临床常用量9克。 重症呃逆方(方见P196页)加苏叶、黄连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后和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重症呃逆 效佳。
2013年3月28日九诊,患者述其在敦煌 柳园期间每服半月停药10天,病情稳定未 加重,仍咽痒咳嗽,咯少量痰,咳时右侧 胸部疼痛,近日不慎受凉感冒,咽痒咳嗽 加重,咯痰,痰中带血;口干欲饮,纳差, 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薄少津, 脉应指。
方药(伏寒兼风、燥、土不伏火)
生黄芪250克 生山萸肉60克 赤芍15克 炙鳖甲15 红参45克 炮姜45克 生附子60克 桂枝15 克 天冬30克 地骨皮20克 生白术45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60克 炙麻黄10克 细辛15克 麦冬30 炙龟板15克 白芷10克 皂角刺12克 生半夏130克 鲜姜30克
4剂 每剂加水5000ml, 小火煮5小时,取600ml, 每日分二次,饭后一小 时服用。红参加水150ml ,另炖1小时兑入服。
每三日一剂
服药后患者仍时有咽痒咳嗽,平卧时咳嗽 减轻,入眠后不咳,至凌晨5点左右咳嗽, 咯痰少,但气不短,口干喜热饮,停药后纳 可,大便不成形,日1—2次,精神好。此后 患者病情稳定,每月或两月就诊1次,随症 加减,服五生饮3—4剂,上述症状仍时有反 复,但患者自发病中药治疗两年来,始终精 神好,体质厚实,体重未减,亦未行放化疗 治疗。
患者马某,男,64岁 加重5天,於 2013-04-08 入院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250克 生南星30克 防风30克 大枣75克 炙麻黄10克 五灵脂45克 沙参30克 白芷10 克 生附子45克 生禹白附30克 炙甘草 120克 红参45 克 细辛30克 生白术45克 地骨皮20克 皂角刺12克 生川乌30克 干姜75克 蜂蜜150克 生山萸肉60克 炙百部30克 麦冬30 克 炙龟板15克 芦根20克 生半夏130 克 黑小豆30 鲜姜75克 桂枝15克 荆芥20克 天冬30克 炙鳖甲15克
二、典型病案及体会
1、五生饮加减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体会
患者 :
蔡某 男 64岁
主诉:
咳嗽咯痰2月, 伴胸痛1月。
初诊:
2012年9月2日
现 病 史
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咯白色粘痰, 认为感冒所致,即服用感冒止咳药,且未见好转, 近一月右侧胸部出现疼痛,遂于8月18日到酒泉 市人民医院检查,CT提示: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 考虑肺癌并多发转移。8月23日到兰州大学一附 院呼吸科住院检查,电子气管镜示:双肺各叶段 支气管明显炎性改变,右肺中叶外侧支、下叶前 基底支、下叶后基底支管腔均存在外压性狭窄。 经皮肺穿活检示:肺腺癌。医院建议化疗或分子 靶向治疗,8月28日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回酒泉。
一、对医生及临床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李老先生一生所学甚杂, 内、外、妇、儿、五官、皮 肤各科均有涉猎和研究,其 学术思想是源于他殚心竭虑 探索仲景先师六经八纲辨证 的理法方药,并借鉴后世百 家的临床成功经验以及终其 一生超常破格用药、不断临 床实践的提炼总结。
李老的学医之路无论对后学者还是临证者其 启示和指导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
3剂 加水5000ml, 文火煮至600ml,分早 晚两次,每次100ml, 红参加水150ml,另炖 1小时兑入服。
每三日一剂
9月13日二诊 患者 咽痒咳嗽好转,痰液 少量,较前清稀易咳 ,咳嗽时右侧胸部疼 痛减轻,口干尚可, 不欲饮食,大便成形 偏干,余无明显变化 ,继服原方3剂。
9月28日三诊 患者仍时有咽 痒咳嗽,咯痰量增多,右侧 胸部咳嗽仍时有疼痛,出现 肠鸣,矢气频作,大便不成 形,次数增多,日2—3次, 患者似有体内坚冰已破动, 伏邪(寒、湿)外泄之象, 故守量服3个月,每3日一剂 。期间复诊五次,方药基本 同前。
3剂 加水5000ml, 文火煮至600ml,分早 晚二次,每次100ml, 红参加水150ml,另炖 1小时兑入服,服三天 停四天。
每七日一剂
服上药后因患者病情平稳,在5月6日 十一诊,5月28日十二诊,6月25日十三诊 时,处方仍以前方为主略施加减,共服8 剂,期间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以平卧时 咳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 咳嗽,咯痰少,口干缓解;不欲饮食,但 停药后纳可;偶有自汗,气不短,手足心 热消失,大便不成形,患者整体状态良好。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临床应用体会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 酒泉传承基地
常亚霖 张文福 张琳 黄宁
李可老中医已离我们 而去,但他的学术思想今 天仍被弟子们传承并广泛 应用到临床,拯黎元于仁 寿,济羸劣以获安。在其 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大 量的临床实践,我们取得 了满意的疗效,现就临床 应用心得总结如下:
2、大乌头汤治疗类风湿的临床体会
李可老中医认为,进入中医之门要闯三关(明理关、 剂量关、毒药关),第一关便是“明理关”。对“明理 关”的真正理解是在临床应用大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 炎之后。大乌头汤由制川乌30g防风30g蜂蜜150g黑小 豆30g熟附子120g干姜120g炙甘草120g北芪250g细辛 45g(后下10分钟) 麻黄15g桂枝45g 杭白芍45g 生姜45 大枣12枚组成,是“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在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理论指导下创立的名方之一。 放心使用此方,剂量关、毒药关应该基本过了,既然剂 量关、毒药关都过了,应该明理了,否则怎么敢用,那 么真正明理了吗?不一定!不妨看看这个典型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