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十七世纪荷兰海权的崛起与对台湾的侵占

合集下载

1624年荷兰人为什么来台湾

1624年荷兰人为什么来台湾

1624年,荷兰人为什么来台湾1624年,荷兰人为什么来台湾? 1624年是台湾历史上很关键的一年,这一年,荷兰人来到台湾岛,开始长达38年的统治。

多数人以为是荷兰人积极主动地占领台湾,其实他们原本计划进占澳门、澎湖列岛,没能成功之后,才不得不选择来到台湾岛。

这要从荷兰人在欧洲崛起说起:信奉基督教的荷兰本来受西班牙天主教高压统治,1581年脱离西班牙,但和西班牙持续战争,直到1648年,才算正式独立,亦即荷兰人占领台湾时,荷兰仍未正式独立。

荷兰人很早开始利用风车作为伐木的动力,使用北欧的硬木建造船只。

16世纪时,荷兰已是欧洲贸易发达的地区之一。

到16世纪末,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取代德国的汉堡,成为亚洲香料、胡椒及蔗糖在北欧的集散中心,加上阿姆斯特丹包容不同宗教信仰,因此吸引了大批犹太人及其资本,而成为金融、信贷中心,奠定其日后集资组成船队的基础。

到17世纪时,荷兰的船队已远征世界各国做生意。

那时,欧洲国家由贫穷通往富裕的钥匙,就是拥有香料、胡椒、蔗糖、丝绸、瓷器等亚洲货品。

本来荷兰为了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各群岛)的香料,总共成立了20多家公司,但各家公司之间削价竞争,压缩了获利空间。

当时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与葡萄牙,与信仰基督教的荷兰处于敌对状态。

为了与西、葡抗衡,荷兰“国家会议”同意联合这20多家公司,1602年以股份有限公司形态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印度地区的香料货源,通过香料贸易,荷兰的财富不断累积,因而进入富裕国家之林。

同样为了香料生意,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两年前,英国就已成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究竟是指哪里?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加勒比海,以为到了印度;几年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到了真正的印度,仍将错就错地称加勒比海地区为“西印度”,而把印度及其以东地区称为“东印度”。

后来随着欧洲人逐渐了解亚洲,已改称为“东亚”或“远东”。

17世纪时,欧洲市场大量需求中国的生丝和瓷器,贸易获利很可观,荷兰人想尽办法要和中国建立联系管道。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公元1633年7月,无疑是福建郑氏家族崛起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作为集团奠基人的郑芝龙,就是在这个夏天发动了料罗湾海战,从而为自己的家族夺下台湾海峡主导权。

但就在郑芝龙决心发起总攻前夕,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便兵临厦门。

不仅将他苦心打造的舰队摧毁,还顺带关闭了明朝自主发展近代化海军的机会窗口。

由此造成的重大损失,甚至无法为日后的种种逆天操作所挽回。

17世纪初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武装早在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船队由西南水域渗入台湾海峡,意图将同样拥有大宗贸易的福建沿岸垄断下来。

奈何接洽的明朝地方官寸步不让,甚至以鸿门宴式手段诱捕谈判代表。

加之荷兰人本身也对东方事物缺乏理解,便索性采取强硬措施肆虐整片水域。

最后在误打误撞中发现澎湖列岛,索性将后世的马公港附近区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年轻的郑芝龙正借助时代红利冉冉升起。

由于涉嫌性骚扰自己父亲的小妾,他在18岁时踏上赶海之路,开始在海商云集的澳门积累资本。

稍后又沿葡萄牙人开辟的航线抵达日本,到刚刚对英荷商人开放的平户岛谋求进一步发展。

由于早已掌握日葡两国语言,又能流利的使用闽南话,所以很自然的在多股势力间充当翻译角色。

期间还不忘完成终身大事,先后迎娶日中两任妻子,并育有包括郑成功在内的2男1女。

荷兰人绘制的福建省地图厦门岛的位置非常显著到了1624年,明朝官军开始对盘踞澎湖的荷兰武装施展反击。

但苦于技术差距而不得要领,只能将计划中的强攻改成长期围困。

稍后还允许对方撤往台湾经营,才勉强将这轮风波平息下去。

郑芝龙则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做翻译的老本行入手,迅速在明朝地方府衙与荷兰人的殖民当局间获取双重信任。

甚至向后者做出承诺,要为对方垄断闽浙海域贸易的愿景去疏通关系,并鼓励更多同乡到宝岛开店投资。

然而,作为典型的闽越沿海投机者,郑芝龙从一开始就将主要精力用于自我洗白。

因为只有中央帝国的海禁政策持续实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压制有竞争关系的广东、浙江两省,为本省走私集团的游走创造有利机会。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三章,荷据的台湾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三章,荷据的台湾

2.军事上残酷镇压。 . 3.经济上疯狂掠夺 。 . 4.强制传播西方宗教文化 .

四、荷兰对原住民的基督教学校教育
1636年,牧师尤纽斯在荷兰驻台 年 长官的支持下, 长官的支持下,首先在新港创办 一所学校,招募男女学童七十人, 一所学校,招募男女学童七十人, 教以荷兰译文及英文字母。 教以荷兰译文及英文字母。由于 还没有课本,每人只发给一张纸, 还没有课本,每人只发给一张纸, 用来练习写字。学生们“ 用来练习写字。学生们“削鹅毛 管为鸭嘴,尖斜其端, 管为鸭嘴,尖斜其端,注墨其中 而书写之。 而书写之。”
第一部分
福建巡抚徐学聚坚决反对荷兰人占有澎湖, 福建巡抚徐学聚坚决反对荷兰人占有澎湖,他认为 这是自撤藩篱,会导致荷兰与日本相互勾结, 这是自撤藩篱,会导致荷兰与日本相互勾结,贻害 无穷。同时,如果让荷兰人占据澎湖, 无穷。同时,如果让荷兰人占据澎湖,就会严重影 响福建的贸易和关税。徐学聚一方面上疏皇帝, 响福建的贸易和关税。徐学聚一方面上疏皇帝,一 方面命令沿海各地加强防守, 方面命令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并派总兵施德政负责 驱逐荷兰侵略者。10月 驱逐荷兰侵略者。10月,施德政派遣都司沈有容带 兵到澎湖,明确表示不准通商, 兵到澎湖,明确表示不准通商,并要求韦麻郎立即 撤离。韦麻郎不得不于12 15日退走 12月 日退走。 撤离。韦麻郎不得不于12月15日退走。至今马公镇 还存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 还存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
三、荷兰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实行强制统治: 1 .政治上实行强制统治:他们每占领一个土著民 族村社,就强迫土著居民订立屈辱的归服条例。 族村社,就强迫土著居民订立屈辱的归服条例。如 1635年底 荷兰长官普特曼带兵扫荡麻豆社后, 年底, 1635年底,荷兰长官普特曼带兵扫荡麻豆社后,当 地头人被迫同意下列各项条款;(1)将习惯上作为装 地头人被迫同意下列各项条款;(1)将习惯上作为装 饰品而挂存的头骨、所存荷兰人头骨及骸骨, 饰品而挂存的头骨、所存荷兰人头骨及骸骨,以及 小铳等式器交出。(2)将祖先遗留下来的麻豆社及其 小铳等式器交出。(2)将祖先遗留下来的麻豆社及其 附近土地,完全转让给荷兰各州议会。(3)今后不再 附近土地,完全转让给荷兰各州议会。(3)今后不再 与荷兰人作战,服从公司的统治。(4)在发生战事时 在发生战事时, 与荷兰人作战,服从公司的统治。(4)在发生战事时, 本社作为荷兰友军参加战斗。(5)对于烧石灰 对于烧石灰、 本社作为荷兰友军参加战斗。(5)对于烧石灰、作鹿 皮买卖或其他交易的中国人,不得加害, 皮买卖或其他交易的中国人,不得加害,但应将中 国海盗、逃跑的荷兰人奴隶引渡给荷兰人。(6)得到 国海盗、逃跑的荷兰人奴隶引渡给荷兰人。(6)得到 通知应立即到新港或热兰遮城集中待命。(7)承认以 通知应立即到新港或热兰遮城集中待命。(7)承认以 前杀害荷兰人有罪.每年要到长官公所谢罪。以后, 前杀害荷兰人有罪.每年要到长官公所谢罪。以后, 荷兰人强迫其他村社签订类似的归服条约 。

从经济角度考虑17世纪荷兰的崛起

从经济角度考虑17世纪荷兰的崛起

从经济角度考虑17世纪荷兰的崛起17世纪的荷兰曾经称霸一方,通过自己商业贸易的手段从众多大国当中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

由于国家小,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等原因,荷兰不可能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侵略、战争的模式手段实现自己的强大,而是选择了自己比较擅长的商业贸易的方式。

在17世纪的世界中,能够采用这种手段,我深深地敬佩这样的国家。

那时,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公贵族还在使用自己从东方掠夺的财富过着自己天上人间的生活时,荷兰人正利用他们这样的弱点迅速发家。

作为两牙和西欧诸国之间的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商业贸易中大发横财。

荷兰这个国家也日益强大。

当荷兰人火热地做着自己的商业贸易时,他们撞上了自己最大的敌手——英国。

两者相互展开商业上的斗争。

那么,荷兰怎样通过自己的手段战胜强大的大不列颠国?建造海船的技巧中可以发现,荷兰人善于观察商机,降低自己的贸易成本;巴伦支船长和他的17名水手宁愿冻死在三文雅(俄罗斯海港),也要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守望信念,创造经商的法则;荷兰商人宁愿在清朝顺治皇帝前三拜九叩,也不愿放弃自己最大的利益——通商赚钱。

是荷兰人的智慧和品质在17世纪打败了强大的英国。

面对一切,荷兰人无不在考虑自己如何经商和保护自己的财富。

当涉及到如何管理城市这个难题时,荷兰人手足无措,四处观望。

于是就有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获得荷兰的统治权,也有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荷兰的统治,更有了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存在。

他们对政治表现出不在乎的模样,一句话只要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只要有利于自己的经商和赚钱,其他一切都好说。

当荷兰实现统一,由商业精英统治国家时,他们表现出的还是7个省份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局面。

他们只在如何纳税上意见一致,其他方面还是意见不一。

对于荷兰而言,西班牙是他们比较大的贸易国。

荷兰统一后,西班牙封锁自己的港口,禁止和荷兰贸易往来,这对荷兰来说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荷兰与欧洲海上霸权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与欧洲海上霸权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与欧洲海上霸权的形成与发展荷兰作为欧洲近代史上的重要国家之一,其海上霸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在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荷兰在东印度洋和西印度洋以及欧洲的海上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上贸易国家。

荷兰的海上霸权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本文将从荷兰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理环境是海上霸权的先决条件荷兰的海上霸权离不开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荷兰作为欧洲的低地国家,其大部分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众多的河流和运河纵横交错,这为荷兰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水利条件。

此外,荷兰还有广阔的沿海平原和岛屿,海湾和港口。

所有这些地理因素共同构成了荷兰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条件,使荷兰成为当时欧洲最为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中心之一。

荷兰的地理环境推动了荷兰的海上贸易的发展,并为荷兰在海上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提供了先决条件。

除此之外,荷兰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也是荷兰能够在海上霸权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荷兰是一个小而强大的国家,其在经济上的奇迹得益于其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

在荷兰,几乎每英亩土地都被充分利用,它的高植草密度,大规模的干草堆房和改进的排水系统都导致了其相对高产量的农业。

由于人均资源稀少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荷兰必须雇佣高效而经验丰富的劳动力来进行农业生产。

这就促进了荷兰人优秀的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组织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荷兰不断向外扩张,成为了当时最为繁荣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成为了欧洲领先的海上贸易国家之一。

这种经济结构的独特性,为荷兰追求海上霸权的梦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荷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对其海上霸权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荷兰在西方列强中率先建立了议会制度和市镇自治制度,这在当时十分少见。

这种制度体系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治理和财政稳定,为荷兰的工农业和海上贸易发展提供了背景支撑。

历史趣谈殖民时期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各有什么不同

历史趣谈殖民时期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各有什么不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殖民时期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各有什么不同
导语:荷兰殖民扩张开始于16世纪。

那时候的欧洲刚刚开辟了新航路,造船工业的提升和指南针的引入,使得欧洲的海上实力不断增加。

荷兰凭借良好的地
荷兰殖民扩张开始于16世纪。

那时候的欧洲刚刚开辟了新航路,造船工业的提升和指南针的引入,使得欧洲的海上实力不断增加。

荷兰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最终在17世纪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在有了资金支持之后,荷兰殖民扩张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与其他殖民国家不同的是,荷兰殖民扩张相对较为文明。

荷兰因贸易而崛起,所以荷兰在参与殖民竞争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垄断贸易公司。

用贸易的手段,加强对殖民地的经济侵略,荷兰的这一个方法被之后的殖民国家纷纷利用,最终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经济目的。

除了建立贸易公司以外,荷兰在在葡萄牙手里夺取了非洲的好望角,又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的殖民据点,将马六甲和锡兰纳入自己的殖民版图。

在17世纪,荷兰殖民者,在中国的台湾地区,也进行过短时间内的殖民统治,给台湾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不过最终被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所驱赶。

荷兰殖民扩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发达的商业中心。

贸易的繁荣使资金大量流入,荷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枝独秀。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17世纪末期,在三次英荷战争的打击下,荷兰的海上殖民霸权被英国夺取了。

英国殖民扩张
生活常识分享。

从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看早期日荷在台湾的冲突

从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看早期日荷在台湾的冲突

从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看早期日荷在台湾的冲突陈思〔摘要〕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后,便以此为据点收购中国商 品,从事对日本的转口贸易,并因此与在台经营中日走私贸易的日本商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然而荷方在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决定了其在日荷冲突中一直处于劣势。

所以荷方试图转而从三角贸易关系中的另一方面着手,通过调整中荷贸易关系来改变台湾海峡贸易格局,从而避免与日本的冲突。

不过因种种原因,荷方的努力归于失败,最终在日荷冲突中陷入绝境。

但随后日本的锁国,却让荷方戏剧性地赢得了这场冲突的胜利,并彻底摆脱了原先的受制处境,成为新贸易格局下的一大受益者。

〔关键词〕17世纪台湾海峡贸易格局日荷冲突A b s t r a c t:After t he Dutch occupied Southern Taiwan in 1624, they made it astronghold to acquire C hinese products and engaged in an intermediary trade with Ja-pan,leading to conflicts witli the Japanese smugglers in Taiwan.In the early17th centu­ry,because of its un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China- Japan- Netherlands trade patternin the Taiwan Strait,the Dutch was always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conflicts betweenJapan and the Netherlands.Thus the Dutch tried to change this trade pat ting the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tiierlands and China,so as to avoid con Japan.However,due t o various reasons,their effort failed,and they were eventuallytrapped in the conflicts.However,the “closed- door”policy of Japan brought the dra­matic victory to the Dutch,who became the major beneficiary i the new trade pattern.K e y w o r d s:Early17th century;Trade pattern in Taiwan Straits;Conflict be­tween Japan and the Netiierlands in Taiwan—92 —从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看早期日荷在台湾的冲突17世纪以来,台湾由于其在东亚海洋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成为外国势力觊觎的 对象。

荷兰人如何侵占台湾

荷兰人如何侵占台湾

荷兰人如何侵占台湾1600年,荷兰不再被西班牙殖民,通过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对外殖民扩张。

众所周知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其殖民的方式最重要的便是通过资本扩张的经济手段。

荷兰人1602年成立一张牛皮纸“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得到国会授权,可以直接对商务地区的主权者签约、驻军、筑城、铸币以及任命地方行政长官和法官,成为拥有各种权力的政治大本营。

其中驻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远东分公司,负责全面指挥侵占中国台湾的战争。

首先,侵占澎湖。

荷兰对台湾澎湖的野心由来已久。

1604年8月,韦麻郎指挥荷兰武装船队,开始在澎湖岛上“伐木筑舍”,为长期占领澎湖作准备。

然后再明朝福建都司沈有容的指挥下荷兰军队被迫退出澎湖,回到巴达维亚。

1622年6月29日,在雷约兹的指挥下,东印度公司17艘武装商船到达澎湖岛马公港,7月11日荷兰殖民者在澎湖马公红木埕登陆,并在澎湖风柜尾修建城堡。

荷兰人在澎湖抢走了600多艘中国渔船,强迫中国人为他们修筑工事、炮台和城寨。

荷兰人利用在澎湖的基地,不断搔扰中国大陆,严重危害东南沿海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1624年2月8日,福建巡抚南居益在明朝政府的授意下,派遣守备王梦熊率领水军,在澎湖北部吉贝屿、白沙岛东部登陆,向荷兰殖民者发动进攻,荷兰殖民者难以抵抗,不得已撤出了澎湖。

其次,借口一张牛皮纸上了台湾荷兰人的可不仅仅是暴力世家,他们更像是精明狡猾的商人。

早在1622年7月,荷兰人雷约兹就来到台湾大员港(台南)的海域和陆地进行侦察和测量,为侵台行动作准备。

当时的大员外海共有11个岛屿,由北向南组成天然屏障,形成可以同时停泊千余艘船只的大型良港。

此外,这里还是进入台江的主要航道,易守难攻,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

1624年9月,荷兰武装船队在离开澎湖后来到台湾大员港。

荷兰人提出只需借用“一张牛皮大的地方”,中国人以为荷兰人只是为了停船上岸,便同意了。

结果狡猾的他们说的一张牛皮可是和咱们中国善良淳朴的厚道人想的可不一样,他是把一张牛皮剪成一条条围起来的都是他们的。

明末台湾为什么会被荷兰人占据?

明末台湾为什么会被荷兰人占据?

明末台湾为什么会被荷兰人占据?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自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的船队开始游曳在各大洲之间,随之东西方的文化也开始获得深入交流,但伴随着文化商业上的互相交流,也存在着殖民侵略现象的发生。

荷兰人侵占台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因东临琉球、太平洋,南接菲律宾群岛且与中国大陆相隔十分之近,因此自古以来便是极重要的海上贸易中转点。

在三国时期称台湾为夷州,且东吴与其交流非常频繁,进入隋唐时期,称之为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治理,元代设置澎湖巡检司,而在进入明代后基本沿用元代管理方式,设置澎湖巡检司。

在新航路开辟后,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开始与明朝接触,而台湾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荷兰开始对台湾动起了脑筋。

台湾地形图荷兰在明代称之为红毛番,万历二十九年(1602年)荷兰船队到达澳门要求与明朝通商贸易,但葡萄牙人早在1553便获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因而对于荷兰的到来葡萄牙人严防死守,最终由于葡萄牙人的阻挠荷兰人未能成功。

但荷兰人并未就此放弃与中国的通商机会,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人侵占澎湖并以此为据点修屋搭寨,以此绝他国与明朝贸易,以期获得对明朝贸易的独占性,最终因为明朝的武力威胁作罢,但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人卷土重来复占澎湖,在巡抚南居益的围攻下最终迫使荷兰人放弃澎湖。

但在殖民贸易的驱动下,荷兰依然没有放弃,转而将目光放到了台湾,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开始侵占台湾南部地区,为稳固阵脚,荷兰人又先后在台湾修建了台湾城以及赤崁城,而在这一期间,西班牙人也开始寻求对明朝的贸易,因为担心荷兰人在台湾的驻扎会威胁西班牙对明朝的贸易,所以在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侵占了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为获得对台湾的全权控制,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人击败了西班牙人,由此完全控制了台湾。

为减小统治阻力,荷兰在台湾创办学校让儿童从小学习其文化,以达到奴化思想的目的,而在统治政策上,选择当地“德高望重”者负责治理,以树立傀儡的方式稳固其统治。

荷兰人侵占台湾史料

荷兰人侵占台湾史料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殖民者相继东来,抢占殖民地,进行掠夺性的贸易,亚洲地区的东南海洋成了西方殖民者横行海上的“走廊”。

宝岛台湾,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更引得西方殖民者尤其是荷兰人垂涎三尺。

明朝后期,正是欧洲一些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它们为了积累财富,实施殖民政策,把魔爪伸向亚洲、非洲各地,疯狂地进行抢劫掠夺。

最早入侵亚洲的是西班牙、葡萄牙,接踵而来的是荷兰和英国。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利用欺诈手段,攫取了中国的澳门,并狂妄地宣称台湾为澳门属地,企图进一步入侵台湾。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西班牙占据菲律宾的吕宋岛,并于明高宗天启六年从吕宋出发,侵入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修筑了鸡笼城,又侵占了淡水,筑淡水城。

荷兰对中国的侵略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殖民者“驾大舰,携巨炮”,以“通贡市”为名,对我国沿海各地进行侵扰,企图夺占一个地方,作为控制对华贸易和劫掠中国财富的基地。

荷兰殖民主义者先占据了爪哇岛(今属印度尼西亚),接着与葡萄牙争夺澳门,被葡萄牙打败后,逃到澎湖。

1604年7月,荷兰驻爪哇提督韦麻郎率舰2艘,由爪哇出发,8月抵达澎湖。

由于当时明朝政府派驻澎湖的军队已经撤回,荷军8月7日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顺利在澎湖登陆。

不久,荷兰侵略军头目高文律于天启二年派兵骚扰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要求开辟租界。

福建巡抚得悉后,命令都司沈有容率帆船50艘于11月18日前往澎湖,责令荷军离去,并禁止百姓下海,以断绝对荷军的物资供应,荷军被迫于12月15日撤离澎湖。

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建巴达维亚城(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1622年,荷军东印度公司驻印尼雅加达总部命令科纳里斯·雷约兹率军舰17艘、侵略军1000余人,再度窜犯澎湖,在妈宫澳(马公湾)登陆,建筑城堡。

随后又在凤柜尾、金龟头、莳里、白沙、八罩诸岛建设城堡。

17世纪初荷兰人的东亚认识与入据台湾

17世纪初荷兰人的东亚认识与入据台湾

The Dutch's Understanding of East Asia and
Occupation in Taiwan in Early 17th Century 作者: 徐鑫[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100026
出版物刊名: 河北学刊
页码: 59-6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荷兰人;东亚认识;澎湖;大员
摘要:荷兰崛起于对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1568—1648).在这场战争中,荷兰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对西班牙、葡萄牙的直接战斗和商业竞争.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人进入亚洲后,其对东亚的基本认识仍然基于欧洲经验,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对手.因此,荷兰人意图占领澳门、澎湖,在商业上击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获得与中国贸易的垄断权.遇到挫折后,荷兰人选择了台湾大员作为贸易基地,这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这一时期,荷兰人并不了解中国,对东亚的认识也仅仅依赖自身经验,并将之纳入到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视野中.。

17世纪荷兰海洋战略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17世纪荷兰海洋战略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17世纪荷兰海洋战略的特点、原因及启示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而18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

即使在三次英荷战争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荷兰的海上力量仍然是霸主级别的,直到十八世纪初,才被英国最终完全超越。

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海岸低地国际,荷兰的能够取得海洋霸权,并且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在奇迹的背后,经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也不难发现,荷兰的海洋霸权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一、荷兰海洋战略的特点(一)以商业为主导的海洋战略马克思曾引用居利希的话评价道:荷兰“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以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国家。

这个共和国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荷兰的强盛推动它执行更加狂妄的霸权政策它曾宣称:要把挪威变成它的森林,把莱茵河岸河加龙河岸变成它的葡萄园,把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变成它的羊圈,把普鲁士和波兰变成它的谷仓,把印度和阿拉伯变成它的果园。

与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后期的英国不同,荷兰的海洋霸权不是建立在广大的殖民地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商业贸易,具体而言就是欧洲沿海转口贸易的基础之上的。

(二)被动的海洋战略虽然在17世纪中期,荷兰的海上实力空前强大。

船舶总数占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二,海上实力无与伦比,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而且在三次英荷战争的海上较量中,荷兰海军的表现也一度非常的强势。

但是荷兰的海上霸权,从一开始就是非常的被动的。

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其脆弱性。

随着英国的逐步崛起,荷兰海上战略的消极被动性才逐步的体现出来,首先表现出来的事海洋战略的单一性。

荷兰的海洋战略非常的单一,就是一海上转口贸易为核心的海洋商贸战略,海上贸易可以说是荷兰经济社会的唯一命脉。

这就决定了,荷兰海洋战略的单一性。

而在十七世纪,海上竞争日益的加剧的国际形势下,单一性也就不可避免的决定了其具有脆弱性。

17世纪,荷兰与日本在中国台湾岛的交会,改变了什么?

17世纪,荷兰与日本在中国台湾岛的交会,改变了什么?

17世纪,荷兰与日本在中国台湾岛的交会,改变了什么?1628年,日本人滨田弥兵卫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管治下的中国台湾岛上绑架了荷兰人彼得·奴易兹。

荷、日两方,均按照正式程序处理此案,进行协商。

这是中国台湾岛上“史无前例”的事件。

一、第一代黑船叩关?荷兰东印度公司驻日人员,在德川幕府启动“锁国”政策前后(约1639年),为体制所吸纳,成为幕府对外收集西洋情报的耳目,扮演日本锁国时代感知西洋脉动的桥梁。

黑船事件这个独特的地位,要到1853年,在著名的“黑船事件”,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率领美国舰队前往江户,以轮船大炮叩关,导致日本“开国”,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前后,才逐渐解消。

2004年,适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150年祭,日本历史学界曾为此推动一系列纪念活动。

例如NHK即摄制有大河剧《坂上之云》(2009年开播)、《龙马传》(2010年开播)等一系列与幕末相关的影视作品。

在历史教育当中,常把19世纪日本开港这段历史,归纳在晚清受列强压迫的脉络中来叙述,“黑船来航”则可能被当成事件背景略微带过。

相比之下,荷兰东印度公司人员(及后来的外交人员)曾经在日本锁国时期,扮演对外沟通要角一事,荷兰人曾担当日本幕府臣民的这个事实,大概较难以想像。

日本锁国到开国这200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于印尼诸岛继续殖民扩张。

但在荷兰与清朝关系上,由于荷兰人安于通过广州通商的安排,并未与清朝发生冲突,荷兰人在海外各地的扩张活动与中国关系不大。

一般人多听闻鸦片战争的起源,可追溯至英国特使马嘎尔尼于1793年晋见乾隆皇帝时,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的事件。

但在此之前,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往中国朝贡的商务代表,早已叩头多年,却鲜少有人提起。

正由于在主流叙述当中,与荷兰人的接触,并非故事主线,总是担任龙套角色。

例如,台湾曾落入“荷兰帝国主义的魔爪”之中,此种帝国主义张牙舞爪的形象,与前述在大清面前三跪九叩的恭顺模样,显然无法调和。

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与对外扩张

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与对外扩张

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与对外扩张荷兰的黄金时代是指17世纪,也被称为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荷兰以其强大的海上贸易和殖民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探讨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及其对外扩张的历史背景、影响因素以及重大成就。

一、历史背景17世纪初,荷兰共和国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成为独立国家。

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荷兰开始着手发展海上贸易和对外殖民。

这也奠定了荷兰黄金时代的基础。

二、影响因素1. 地理位置荷兰地处欧洲大陆的西北部,拥有广泛的河流和海岸线。

这使得荷兰成为连接欧洲内陆和海洋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方便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 商业精神荷兰人民向来重商主义,在商业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勇于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路径,这有力推动了荷兰的经济发展。

3. 宗教自由17世纪的欧洲充满了宗教纷争,而荷兰以宗教自由的政策吸引了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宗教难民。

这些难民不仅带来了人才,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海上贸易的繁荣在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帝国之一,其船队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荷兰的商人通过与东亚、东印度群岛、北美和非洲等地的贸易,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四、殖民帝国的建立荷兰在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他们在东亚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以及南非、巴西等地都建立了殖民地,并成为殖民地的主要统治者。

这些殖民地为荷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

五、科学与艺术的繁荣荷兰黄金时代不仅是经济上的繁荣,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繁荣时期。

荷兰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在这个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和艺术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对外扩张的影响荷兰的对外扩张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荷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其次,荷兰的殖民地为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资源,使荷兰成为欧洲的经济中心之一。

此外,荷兰的海上实力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震慑,成为欧洲的重要海上强国之一。

明朝时“割让”台湾给荷兰了吗?荷兰人为什么能占据台湾?

明朝时“割让”台湾给荷兰了吗?荷兰人为什么能占据台湾?

明朝时“割让”台湾给荷兰了吗?荷兰人为什么能占据台湾?中国历史上有一件非常巧合的事,那就是国姓爷郑成功的生卒年,刚好对应荷兰人侵占和退出台湾的时间。

国姓爷出身于明熹宗天启四年,也就是公元1624年,这一年正好是荷兰人,从澎湖转移到台湾的时间;国姓爷卒于清康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662年,这一年正好是荷兰人,被他驱逐出台湾的时间。

郑成功在驱逐荷兰人后不久便离世了,享年38岁,而荷兰人正好侵占台湾了38年,冥冥之中仿佛这就是国姓爷的使命。

然而荷兰人为什么能够侵占台湾?真的是明朝把台湾“割让”出去的吗?最早反对荷兰人侵占台湾的又是谁呢?1、明朝时身为“不征之国”的小琉球中原王朝与台湾的发生联系非常早。

不论是三国时吴国诸葛直前往探索,还是隋炀帝派船队进行访求,或者是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都能证明中原王朝对其的关注。

不过时间来到明朝后,明太祖朱元璋却对当时还叫“小琉球”的台湾,有别样的看法。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它列为“不征之国”。

所谓不征之国,就是地处海外距离明朝较远,双方不可能发生战事和冲突的小国家,所以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征讨。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与兵轻伐,亦不祥也。

”(《皇明祖训》)所以为避免后世子孙穷兵黩武、贪功惹祸,故以祖训的形式进行警告和规范,其中不但包括日本、安南、爪哇等国。

也包括挨着大琉球国的小琉球。

祖训后关于小琉球的备注是:“不通往来,不曾朝贡。

”不但没有把小琉球算入版图,而且跟明朝官方也没有发生过联系,甚至连最基本的朝贡都没有。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那时候的台湾还是一堆小部族,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分布稀疏,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

并不像琉球国那样熏陶于中原文明,开化程度基本上跟朝鲜、安南区别不大,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明成祖朱棣时派遣郑和下西洋,曾意图招抚居住在小琉球的东番,虽然郑和船队登陆想要寻求接触。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各部族直接溜号了。

“永乐初,郑中贵航海谕诸夷,东番独远窜不听约。

太平洋海战之32:海权之路

太平洋海战之32:海权之路

太平洋海战之32:海权之路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海运业极其发达,于1609年在日本长崎的平户设立了贸易站。

相应地,“兰学”逐渐在日本兴起,为的是学习荷兰的先进技术:毕竟是荷兰人跑了半个地球到日本来做生意,而不是日本人去荷兰,所以荷兰的技术当然是先进的。

但“海上马车夫”不仅仅是个车夫,同一时期,荷兰将印尼群岛收为殖民地。

荷兰没有殖民日本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日本强大,相较而言,印尼的蒂汶岛当时尚处于食人族的石器时代。

当时,荷兰/日本的文明程度差距不是太大进入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将欧洲/日本的文明程度迅速扩大。

1853年黑船事件之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有了生存危机,但也睁眼看到了世界,然后就看到了南京、天津、北京条约。

相应地,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中心思想为“脱亚入欧”。

日本人认为,千年以来所学习的华族文明,仅仅是亚洲第一,欧洲文明比较厉害。

“见贤思齐”是华族古训,日本人倒是没忘记。

维新之后仅仅26年,日本便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亚洲的千年老大,《马关条约》获得战争赔款,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朝鲜半岛,以及清朝割让的台湾与辽东半岛。

台湾倒也罢了,辽东半岛位置比较微妙:南面,德国对青岛觊觎已久;北面,俄国要扩张自己在东三省的势力;法国么,跟俄国是同盟。

如今辽东半岛割给日本,自己的势力怎么扩张?于是有了三国干涉,日本还辽。

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日本人当然极其不爽,被迫还辽只有一个原因:海权。

西方列强跑东亚来,靠的都是船,或者说,巨舰大炮。

如果自己的战舰更庞大火炮更犀利,能够以一敌三的话还怕什么德法俄?其实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就已经有了制海的想法。

1891年,首相松方正义提交了两艘战列舰的预算,被国会否决了,再提,再次被否决,他只好解散内阁,走人。

伊藤博文上台之后,再提,仍然被否决。

1893年初,明治看着这样不行,于是亲自出手:别再找国会了,用俺的钱。

于是日本跟英国订了两艘战列舰:1.2万吨,18节,四门双联装305mm主炮,10门152副炮。

十七世纪的荷兰海军:海上马车伕想打谁就打谁

十七世纪的荷兰海军:海上马车伕想打谁就打谁

十七世纪的荷兰海军:海上马车伕想打谁就打谁现代人说到荷兰这个国家,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他的足球。

熟悉足球的朋友都晓得,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的足球战术,水银泻地的进攻。

让世界上所有的后卫线都感到头疼。

而放到十七世纪的地球上,说到荷兰,当时的欧洲人首先想到的,却是他的海军。

论水银泻地,全攻全守,荷兰海军带给对手的回忆,不止是头疼,更是死亡的恐惧。

在那个时代,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绰号:海上马车伕。

所谓「海上马车伕」,字面意思,就是把开船开的和驾车一样轻松的,放在荷兰身上,就是全世界的海洋上,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打谁就打谁。

而看他的实力,「海上马车伕」的绰号绝非浪得虚名:十七世纪的荷兰,拥有各种船只一万五千艘,水手八万多人,他的船只数量和水手总数都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中战舰的总吨位,超过当时欧洲强国英国一倍多,他的商船吨位,更占当时欧洲商船总吨位总和的四分之三。

而且荷兰海军不止有数量,更有质量,在海军战斗力和军事技术上,荷兰人更极其强大。

荷兰人作战所使用的巨型战舰,当时中国人称为「夹板船」,它的船体下部为双层,航行稳定,抗沉效能好。

体积更是巨大,当时已有了排水量1000吨以上的战舰,火力同样强,后来被中国称为「夹板铁船」的荷兰战舰,载炮数量多近百门,在明朝崇祯九年(公元1637年)后,荷兰人更拥有了制造排水量1500吨,载炮数超过百门的超巨型战舰的能力。

在决定海战杀伤力的火炮技术上,荷兰人更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头,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出爆破炮弹的国家,即明末军事资料中常说的「开花弹」。

这种火炮解决了中世纪火炮的最大难题---炸膛问题,可以延长火炮的轰击时间,同时其炮弹在爆炸后可以炸成弹片,提高爆炸杀伤力。

明朝在与努尔哈赤争夺辽东的宁远会战中,正是以这种火炮(葡萄牙在与荷兰的作战中缴获,由明朝辗转购买)击伤努尔哈赤,扭转了当时的辽东战局。

在作战素质上,荷兰人更是当时欧洲顶级,荷兰水手的吃苦耐劳,坚韧勇敢,在整个航海时代都是欧洲闻名,甚至一直被当做欧洲水手精神的标尺。

打不过明朝,打不过郑氏父子,荷兰怎么就把台湾占了

打不过明朝,打不过郑氏父子,荷兰怎么就把台湾占了

打不过明朝,打不过郑氏父子,荷兰怎么就把台湾占了明朝时期,朱家皇帝们,对海洋不太感兴趣,不仅中间废了澎湖巡检司,还不许民间私自下海。

而此时正处于西方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到处抢占殖民地。

这期间,大航海的新起之秀,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抓住了明朝不上心台湾的机会,成为台湾的殖民者。

实际最先发现台湾的西方国家并不是荷兰,而是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在占领澳门后,在与日本的贸易往返航路上,首先发现了台湾,觉得相当漂亮,喊出了“福尔摩沙”,(Formosa,美丽之岛),这个名字后面成了西方殖民者对台湾很长一段时间的称呼。

而第一个派兵入驻台湾的也不是荷兰人,是西班牙人,西班牙最早占领了台湾北部,以基隆为据点。

至于荷兰人,其实最早是想占领澳门的,被葡萄牙人捷足先登,于是只好去了台湾。

1.西班牙是最早看到台湾位置重要性的,1619年,西班牙道明会神父马丁略Bartolomé Martinez指出:中国台湾的战略地位可与中国澳门匹敌。

但是西班牙人在基隆经营不利,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加上本国经济萧条,国力在走下坡路,就干脆从台湾撤了,把机会让给了荷兰。

荷兰人则是占领澳门不成寻其次,1622年,发生澳门之战,荷兰人攻打澳门,但是葡萄牙好歹在澳门扎根许久,荷兰人没干过,于是只好寻找新的据点。

荷兰人在没搞定澳门后,一开始还是没想到驻点台湾本岛,而是想搞定澎湖,原因很简单,与中国通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自然是越接近中国大陆越好。

所以为啥一开始要抢澳门,因为澳门离大陆是最近的据点。

后面实在抢不到,那自然是澎湖比台湾岛更方便接近中国大陆。

于是荷兰人在司令官雷尔生的带领下,在澎湖风柜尾筑城建了根据地。

荷兰风柜尾遗址但是明朝,只是对海洋不感兴趣,不代表像晚清一样没有战斗力,郑和当年开着船队到处溜达就是实力的表现。

当时福建巡抚商周祚告知荷兰人,澎湖上面住着大片汉人,不太喜欢你们这群红毛鬼,要他们赶紧滚蛋。

荷兰人不听,于是下一任福建巡抚南居益更直接,不滚就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十七世纪荷兰海权的崛起与对台湾
的侵占
试论+七世纪荷兰海权的崛起与对台湾的侵占汪曙申17世纪,在欧洲航海国家大举向东方殖民扩张的进程中,地处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交叉点的我国领土台湾成为新兴海权代表荷兰凯觑的对象。

荷兰凭借强大海上实力趁机侵占台湾并构建起庞大的远东殖民贸易网络,将台湾作为拓展贸易和建立远东霸权的重要据点,自此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38年,不断卷人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殖民贸易体系。

一、荷兰海权崛起及台湾卷入西方殖民贸易体系16世纪末17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海权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尼德兰摆脱西班牙王朝统治成立资产阶级性质的荷兰联省共和国(1581年),被马克思称之为“十七世纪的资本主义典型国家”,有历史学家也称其为“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荷兰不仅赢得民族独立和自由,而且为之后的经济起飞和海权崛起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荷兰凭借先进的造船业大幅降低海洋运输的成本;建立高度授权和资本化运作的东印度公司(1602年)减少国内海外探险者之间的恶性竞争,统一组织领导、集中人力与资本从事对外贸易扩张[‟」;依靠国家信誉以近代股份筹资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会资金,以维持对外贸易所需要的庞大资本;通过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欧洲各国商业委托人的信任。

美国学者诺斯和托马斯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解释称,“荷兰不是依靠自然的恩赐,而是发展了比其对手有效的经济组织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与其国家之小规模不相称的重要性”「‟」。

在航海技术、贸易资本、机构制度等基本条件逐步具备后,荷兰自1596年派遣第一只船队前往东印度群岛探险后开始加快对东方商业贸易的扩张步伐,逐步成为第一批海权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强劲竞争对手,被誉为“世界马车夫、贸易的中间商、欧洲的代理人和经纪人”〔‟」。

扩展和垄断贸易以赚取巨额商业利润是荷兰向亚洲殖民扩张的最主要目的,为了破除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世界海洋的垄断和控制,荷兰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和准备。

在海权理论上,荷兰著名思想家格老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一书中竭力为作为新兴海洋强国的荷兰辩护,强烈质疑和批判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海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竭力强调荷兰人应拥有航海权,有权参与东方贸易,“所有人依国际法均可自由航行”,“每个民族均可与另一个民族自由地交往,并可自由地与之从事贸易”〔4〕。

格老秀斯关于海洋自由的开创性论述为荷兰加人葡、西垄断的航海贸易竞争扫除了思想障碍,是“帮助推翻先前葡、西两国大洋垄断体制的头号思想利器,宣告了现代世界第一条延续至今的全球性原则”〔‟〕。

在海权的实践上,荷兰以东印度公司为组织形式,通过武力征服逐步占领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1619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在东方编织起囊括台湾在内的庞大商业贸易网络。

“荷兰仅靠着200万人口,15000艘商船(占全欧洲四分之三的吨位)和16万海员的海上商业力量,却囊括了全世界五分之四的海上运输量,殖民地遍及亚、非、美洲和大洋洲”仁61。

台湾面积虽小,“但因其天然资源及地理位置的关系,在近世初期重商主义时代,曾经一度卷人各殖民国竞相攫取殖民地的旋涡”〔7]。

早在16世纪中后期,台湾在东亚航线上已具有重要地位,成为欧洲殖民者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和周边国家凯觑的对象。

16世纪90年代日本丰臣秀吉曾谋划招抚台湾未果,由于明朝实施海禁政策,台湾反而成为中国内地与日本之间进行货物贸易的中转站。

随着台湾贸易地位的日益重要,江户时代的日本幕府曾两次派兵攻台,结果仍无功而返,然日本与台湾之间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贸易联系和往来。

1623年2月,巴达维亚城寄给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书信中称,…旧本人亦每年来该处(大员)与中国人贸易。

”〔…〕与此同时,称霸东方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十分关注台湾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一直图谋借机占领。

16世纪末,荷兰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开拓东方航路,力图在关键的海上位置建立军事和贸易据点,控制东南亚地区的香料贸易。

进人17世纪,欧洲和日本市场对中国商品诸如生丝和瓷器的需求快速增长,经营中欧、中日之间的商品贸易具有高额利润回报,这极大刺激了荷兰人前往东方扩张的心理欲望。

1603年,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劫掠一艘葡萄牙商船“凯瑟琳”号,缴获1200大捆生丝,随后将这些生丝押回阿姆斯特丹拍卖获利达225万荷盾,相当于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史料显示,荷兰东印度公司从
东方以低价购买生丝贩卖到欧洲的毛利一般都超过300%。

荷兰东印度公司曾在一项指令中称,“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大宗贩运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人和繁荣,如果我们的船只无法直接同中国进行贸易,那么公司驻各地商馆就必须前往中国船只经常往来的地区(北大年等地),购买中国生丝。

”仁‟]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在中国沿海建立适合贸易转运的商业据点,掌握中国商品货源,进而建立与中国直接贸易关系就成为荷兰远东政策的重要内容。

17世纪20年代,荷兰人在经济利益的强大诱惑下再次远航到中国表示希望与明朝进行贸易通商,然而明王朝因中国东南沿海备受“楼寇”袭扰而采取海禁政策,加上素有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和长期形成固有的朝贡贸易体系,对荷兰提出的通商计划缺乏兴趣,只答应允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而不许外国人到东南沿海一带经商。

当时荷兰甫加人东亚地区的殖民角逐,实力不够强大,于是采取以谈判交涉和利益交换为主的方式力求达到通商目标,但亦未完全放弃武力施压。

有史料记载,“因为据我们所能看到的,要用友善的方法来达成通商目的将非常艰难而且麻烦,要不是因我们的武力在澳门战败而变得那么脆弱,情况就会不同了,又因经常有很多士兵生病,很缺乏各种需用品”,“不过我们还在等候时机,希望在神的庇佑下,将会赐给我们比迄今更好的(可以去攻打中国的)时机”〔‟“〕。

在对中国东南沿海商船贸易进行骚扰难以奏效的情况下,荷兰先后两次攻打葡萄牙控制下的重要贸易港口澳门,但均告失利,随后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在远东贸易航路中地位愈益重要的澎湖。

澎湖背靠台湾,面对着明朝政府唯一允许开放对外贸易的福建漳州港,澎湖岛上有一处适合大船停泊的港湾,容易控制中国沿岸港口,扼阻中国对外贸易的航路,因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22年再次派兵占领,将其作为对中国大陆和日本贸易的转接基地。

由于澎湖毗邻东南陆地,在明朝海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1624年明朝政府派兵逼迫荷兰人离开澎湖,默许荷兰转往台湾的大员(今台南安平)重新建立贸易据点。

不过,荷兰人初来大员并未顺利实现其扩展贸易的目标,一方面面临来自中国海商集团和海盗的威胁,另一方面又有日本和西班牙对手的竞争,因而一开始很难谋利,反而承担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人更不愿放弃夺取中国大陆贸易据点的计划,此后陆续增加驻守大员的兵力,并不断扩充财力支撑。

1629年,荷兰据台第四任总督朴特曼上任后开始推行“贸易与战争交互为用”的政策,处心积虑通过战争一举打开对华直接贸易的大门,“在中国贸易,就像在东印度其他地方一样危险,除非使用武力,别无办法迫使那些大官就范,也没希望改善贸易”占川。

1633年,朴特曼对福建沿海发动了三次进攻,荷兰军队初始占据一定优势,但由于动员能力和补给有限,加上明朝军队实力强大、策略得当,最终在金门的料罗湾一战中大败。

当时荷兰巴达维亚城方面向东印度公司总部报告指出,“我们去年发动的战争结果已表明,自由无限制的中国贸易,凭武力和强暴是无法获得的。

”[”〕明王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围绕中国东南沿海贸易据点争斗的结果表明,明朝虽步人衰落,但其中央集权结构下的陆权实力仍可以在近岸防御和对抗处于崛起中的新兴海权国家荷兰;荷兰虽处于海权扩张的上升通道,但毕竟国家规模偏小,兵力有限,力量分散,与盘踞东亚的殖民据点间路途遥远,补给周期长,亦无法完全通过战争撬开与中国直接贸易的大门。

此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加强殖民经营,出于寻找黄金、强化控制以及传教等考虑不断向台湾内地扩张,同时鼓励中国内地商人和汉族移民前往台湾进行贸易和垦·60·殖,招徕中国商船驶往其控制下的巴达维亚进行贸易。

可以说,“在这38年间,台湾从一个被视为化外之域的小岛,一跃成为众家争夺的贸易重镇”[”」,被迫卷人西方殖民贸易体系。

(责任编辑:论文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