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1.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1.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

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 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7. 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8.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1.《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 写潭中景物中树木藤蔓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微.斯人没有士大夫莫.敢往别没有人,没有谁若.得为范公党人如果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只有王质一人抱病在京城门外与范仲淹饯别。

三、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C闻者为/之缩颈 D范文正公贬/饶州四、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情怀和不因物悲喜的乐观精神。

五、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王质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人。

范仲淹遭贬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避之而恐不及,王质却带病为其送行。

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以能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1. 跪求10篇初中古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第一篇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A.之:春冬之时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异同?相同点:1、主题上:都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2、主要写法上: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是借“陋室”来言志,一是借“莲”来表达情操。

不同点:1、文体不同,“铭”文讲究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要押韵,音乐感更强;“说”是古代接物、事说理的文章,借“爱莲”表达自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2、写法上,《陋室铭》的开篇和结尾都用了类比写法,《爱莲说》用了衬托法。

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1、内容主题不同:《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而《岳阳楼记》主要是为勉励好友滕子京,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直抒胸意。

作者在比较了文人骚客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后,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境界来自勉勉人。

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2、表述方式不同:《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报负,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通过联想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洞庭湖的不同感受。

《醉翁亭记》却用记叙、描写、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达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借以排遣他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语言表述不同:《岳阳楼记》在语言上骈句结合,抑扬顿挫;短语成对,用对偶句式琅琅上口,文句整齐,造词精警,音韵铿锵。

《醉翁亭记》叙事明快简洁,写景物美境幽,抒情深沉含蓄。

四、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谏。

五、《曹刿论战》和《出师表》中作者对战争取胜前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前者:战争取胜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作战时抓住主要的作战时机。

八年级重点古文对比阅读

八年级重点古文对比阅读

阅读(一)[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加点的词。

(1)急湍甚.箭()(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至于夏水襄.陵() (4)属.引凄异()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后写。

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 窥谷忘反.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中考复习:《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诫子书《桃花源记》湖心亭看雪等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复习:《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诫子书《桃花源记》湖心亭看雪等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

(2)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巴陵胜状 / 旗开得胜B.薄暮冥冥 / 日薄西山C.去国怀乡 / 忧国忧民D.把酒临风 / 临危受命(3)在第二段中找出两个描绘景物的成语,并分别写出其描绘的景物特点。

(4)文章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5)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1)北宋;范仲淹(2) B(3)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③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 4)围绕“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回答即可。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篇1读书是由爱好做动力的,在回忆起读书时代,我们有什么理解和启发呢,或许《岳阳楼记》能为你带来答案。

下面是《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

《岳阳楼记》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阅读题目【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2分)连月不开:而或长烟一空:【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小题3】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己悲'"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2分)(1)以己悲:(2)以物喜:【小题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范仲淹抒发的远大政治理想是,(用原文填空)。

(2分)【小题5】请依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2分)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下句:《岳阳楼记》参考答案【小题1】开:放晴一:全(各1分)【小题1】(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小题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分)(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分)【小题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处1分)【小题1】小石潭凄清幽邃,或醉翁亭秀丽清雅(清幽)解析【小题1】同学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把握要详细、精确。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共19页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共19页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 阅读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⑴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⑴[篁竹]竹林。

⑵[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8.《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8.《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答卷)(《醉翁亭记》与《小石潭记》《水调歌头》《山居秋暝》《行路难》《岳阳楼记》《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比较阅读,共有7个语段)1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题目(12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A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醉翁亭记(节选)C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以上选文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2分)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快乐的(鱼儿),忽然向着远处游过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B(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慢慢消失。

C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有诸峰山,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

D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3分)A[甲]文通过描写潭水的清澈,形象地表现了人和鱼互相取乐的情景。

2。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与答案(比较文)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与答案(比较文)

比较文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 -3题。

(10分)[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戎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A.日光下彻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2分)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2分)【答案】6.D7.C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

(12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4.(2分)⑴清⑵伟(奇〉(每小题1分)15.(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2)前人之述备矣备:(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轻:(4)岁衣缣一匹岁:1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贫者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译文: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21.《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3分)浙江省金华市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7.(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年18.D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答案(锦集10篇)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答案(锦集10篇)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拟阅读答案〔锦集10篇〕篇1:《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拟阅读答案《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拟阅读答案【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5.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2)犬牙差互差互:交互错杂,参差不齐(3)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4)波澜不惊惊:起,动(5)微斯人微:没有16.翻译以下句子。

(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2分)(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分)17.【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写到了水,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3分)【甲】文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乙】文直接描写春日洞庭湖水的平静、宽广。

(3分)18.【甲】【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联络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拟。

(3分)【甲】文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风光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
• 范仲淹:幼年丧父(同),随母改嫁。从小读书 就十分刻苦 。
• 相同点: • 1.三人均早有大志,酷爱读书,天资聪颖 , 刻
苦勤奋 。 2.其中范仲淹与欧阳修早年生活艰苦。 不同点: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考取进 士,生活比较顺利。
成年后的生活经历
• 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 迁礼部员外郎。
• 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被任命为 广德军的司理参军 ,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 生涯。
• 欧阳修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 西京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 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 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 相同点:三人均积极从政!
被贬原因
无穷也。 抒发感情:与上相似
•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
表达感情:自得其乐以及一点无人了解的寂 寞孤单
•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描写景物:太守宴宾的情景
• 表达感情:悠然自适的乐趣
综述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 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 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 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 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 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 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 情,欢喜又有一份悲伤。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 他的作品里的。
• 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 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柳 宗元加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 州八记》(《小石潭记》为之一)

《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Ⅱ: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二项是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https://路转溪桥忽见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https://属引凄异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https://对此可以酣高楼D杂然而前陈者https://陈词滥调(陈旧)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A太守谓谁?B隶而从者C其岸势犬牙差互D树林阴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4、跟据你的理解填空:《小石潭记》侧重写寄情山水。

《醉翁亭记》侧重写作者与民同乐的喜悦。

5、这二篇文言文的背景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答:《小石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有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答案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2)犬牙差互差互:交互错杂,参差不齐
(3)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4)波澜不惊惊:起,动
(5)微斯人微:没有
16.译下列。

(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2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分)
17.【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写到了水,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3分)
【甲】文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乙】文直接描写春日洞庭湖水的平静、宽广。

(3分)
18.【甲】【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联系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较。

(3分)
【甲】文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景色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乙】文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