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备50道
教师资格证考试 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4、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7、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8、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答:(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0、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1、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12、简述遗传的意义答:(1遗传素质是认得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认得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1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4、简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5、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道德个性的完整性(4学生是有个性的人16、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答:(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17、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答:(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8、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答:(1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9、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20、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21、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2、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23、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潜力的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25、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史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26、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27、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答:(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28、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答:(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29、简述如何做好作业检查与批改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3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答: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难易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利于学生发展主体性31、简述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答:(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32、简述德育教育的意义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33、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3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35、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6、简述贯彻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基本要求答:(1要统一学习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37、简述说服法的要求答:(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38、简述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答:(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39、简述运用奖励与处分应注意的要求答:(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40、简述班主任实施平行管理是应注意的问题答:(1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2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3要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41、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42、简述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43、简述如何培养和组织班集体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4、简述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⑴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⑵了解学社个的群体关系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了解学生的方法:⑴通过阅读学身份的档案材料来了解学生⑵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⑶在自然条件下观察45、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论述题1、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自信心和意志品质(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好因材施教2、论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⑴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⑵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⑶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论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答: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1直观性原则的运用:⑴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⑶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的运用: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⑶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⑷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的运用:⑴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⑵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⑶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的运用:⑴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⑵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⑴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⑵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运用:⑴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⑵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⑶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⑷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5、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答:(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2⑴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和做好其他环节的先决条件⑵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关节,既对各课质量的检查,又对后续环节有重要影响⑶作业检查与批改和课外辅导既能检查学生听课质量,又能弥补和改进上课的不足⑷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时对前四个环节和整个教学工作的检阅,并能促进下一个阶段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6、论知、情、意、行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知、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2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是中介,“意”是保障(3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答:(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1.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一)改变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惩罚法(7)自我控制法(8)松弛训练(9)系统脱敏疗法(10)肯定性训练(二)改变学生认知的基本方法(1)合理情绪疗法(2)认知疗法(3)来访者中心疗法2.简述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3)活动的组织性。
(4)过去的经验。
(5)个人的意志品质。
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时间与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4.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増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简述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7.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作用与营养的影响(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5)主观努力8.简述如何培养良好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9.简述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一)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因材施教(1)正确对待学生的气质特征(2)根据学生的气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气质(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1)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2)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做恰当的评价(3)有意识地矫正学生的性格缺陷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现代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
口诀:个体(本体功能)+社会(派生功能)2.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口诀:龟速够防守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两权一目的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7.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资常考简答题
教资常考简答题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观察法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数据;(2)不干扰观察对象的自然表现,可以获得客观、真实数据;(3)可以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缺点:(1)取样小,教育观察法一般限于小样本的研究;(2)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3)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现象的因果关系。
3.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设计研究方案;(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4.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参考答案】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6.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参考答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包括:(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6、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8、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一、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素质教育观的内涵)1.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基本理念和“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1.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研究.2.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裕调动和施展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研究、健康快乐成长!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研究基本理念如何理解?1.终身研究的基本理念:研究先进小学教育理论,相识国内外小学教育革新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研究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研究的典范。
2.终身研究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研究过程,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
教师应当在形成全民研究、构建研究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终身研究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发2独)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021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50道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5、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必考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作了哪些调整;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4简述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5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6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性7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何影响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9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1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1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1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15.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16.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17.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18.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9.何谓班级管理,其功能是什么20.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2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22.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23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2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5.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26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有哪些27.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28.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9.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0.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31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3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3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34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3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36.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37.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38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39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0 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1.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42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3.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44.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45.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46.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7.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8.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49 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作用;50.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51. 简述增长教学的一般任务;52.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④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①了解学生、研究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包括确定发展目标,建立核心队伍,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形成正确舆论等;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6①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7.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8①转变课程功能;②调整课程结构;③更新课程内容;④转变学习方式;⑤改变课程评价;⑥改革课程管理;9.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10①有助力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1.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1分12.答: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13.答: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14.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15.①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16.①教科书教材;②图书教材;③视听教材;④现实教材;⑤电子教材;17.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一般任务有: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18.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①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19.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遵循班级教育和管理的规律,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的功能是:①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0. ①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②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③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④对异性好感与爱慕;⑤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21.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22.1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3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23.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合目的性;4合科学性;5合发展性;24.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25.1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2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3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2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资格和任用;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激励;教师的考核与评价;27.答:1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28.答: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29答: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30.答: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有: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31.答: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32.答: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3答: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34答:1遵纪守法的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5保护学生的义务;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35答: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36答:1班级组织经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37答: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4研究的循环性;38、现代教育特别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包括: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大众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建立有利于国际交流的教育制度;⑦建构终身教育制度;39、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包括: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包括知识的数量观念和知识的质量观念;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这有别于传统教育;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40、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这是因为: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②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面对多样的、多变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41、教学任务是由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①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只有扎扎实实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确保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规格;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使学生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个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42、班集体的形成,实际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有以下几条路径: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和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43.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4.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45.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6.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7.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48.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1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2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3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人力资本投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宪章;4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它是资本形态,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未来的偿付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的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49. 教育使得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之作用包括:1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即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教育充分发掘了人的潜能;人的潜能很少能自动表现出来,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3教育对人的力量发挥的作用;教育是人的身体力量发展的途径之一,教育不仅需要分别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和谐,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50.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发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51. 教育的一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能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52. 课程实施的结构包括:1安排课程表;课程表的安排,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2分析教学任务;包括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其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简答题汇总1.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①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③文字的创造和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知识分子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和最终决定性因素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④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6.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①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7.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为学校的产生供应了物质基础。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别,为学校供应了特地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
(2 )文字的产生和传达文化的工具达到了必然水平。
(3 )经验的积累,为教育活动的张开供应了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充足的教育内容。
(4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特地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记忆技巧:生产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文字的产生,国家机器的需要。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 )阶级性: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2 )等级性:不同样阶层的人接受教育的内容、程度均不同样。
(3 )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4 )刻板性:授课内容固定、方法单一、缺少灵便性。
(5 )道统性:教育反响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6 )象征性: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记忆技巧:古代阶级专刻统(桶)象。
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
( 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盛行。
( 2 )初等义务教育的宽泛推行(德国最早)。
(3 )教育的世俗化(与宗教分别)。
(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技巧:公义法世(“公益法师”)4 、简述20 世纪后期的世界教育特点(发展趋势)。
(1 )教育的平生化(保罗·朗格朗“平生教育之父” )。
(2 )教育的全民化(《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3 )教育的民主化(同样级化、特权化、专制化否定)。
(4 )教育的多元化(对单一性和一致性的否定)。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补】教育的个性化、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不同样版本教材表现不同样,做多项选择题时候注意变通)。
记忆技巧:全、民、多、现< 献 > 、身;个(各)国全信科学。
5、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此种类题目一般为教师编论述题】(1 )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见解,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中学篇1. 简述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 请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3.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5. 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参考答案】(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3.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参考答案】(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参考答案】(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5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
智力活动的具体内容必然是一定的知识。
其次,发展智力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习知识是一种能动的认知过程,不能消极被动地强迫接受,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知识并不等于智力,必须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6.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学校教学工作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上课。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简答题应对整理资料五十题
1、班级管理的功能(简答题)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班主任的工作分为: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个别教育工作、班会活动的组织。
(1)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必考,选择题)①了解和研究学生(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②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③建立学生档案④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⑤操行评定⑥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⑦偶发事件的处理⑧学习指导、学习生活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⑨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集体形成的标志)(简)①共同的奋斗目标②有力的领导③健全的规章制度④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⑤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口诀:领导个性影响是否按规章制度与班风奋斗4、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简、材)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共同的规章制度;共同的准则;一定的生活规律)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习策略(★必考)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一)认知策略(必考,选择题)①复述策略: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强调过度复习;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多感官协同、画线等)②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图形、图像、表格与图解);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③组织策略:归类策略;纲要策略(主题和符号)二)元认知策略(简答题)①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②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
③调节策略:如调查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三)资源管理策略(简答题)①时间监督:(统筹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最佳实践;灵活利用零碎时间)②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地方。
③努力管理: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自我强化等。
④学业求助:如寻求教师或伙伴帮助、小组学习等6、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简答题,材料分析题)①有明确的记忆目标和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教资(知识能力)简答题
1.学校的基本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了提供了物质基础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③(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②历史性③继承性④长期性⑤相对独立性:(一)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二)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三)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⑥生产性⑦民族性3.20世纪后期教有的改革与发展的特点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科技的现代化(全民多现身)4.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需要③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教育目的,实现途径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6.教育目的功能①导向功能②激励功能③评价功能④调控功能7.教育制度的影响,建立学制的依据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④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8.社会生产力对教有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9.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10.现代学制的类型①双轨制(英法国籍一条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教育轨道,一条为平民子女教育服务的轨道)②单轨制(美国只有一条教育轨道)③分支制(苏联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是一条教育轨道,之后分支教学)注: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11.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经济功能)12.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护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活化文化,实现文化的更新和创造的作用④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选择:取精华,去糟粕)13.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14.知觉的基本特征①知觉的选择性②知觉的理解性③知觉的整体性④只觉得恒常性15.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④识记的方法⑤时间因素⑥情绪和动机16.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①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③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④运用组块化简略,合理组织材料⑤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17.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①问题的性质②定势与功能固定③原型启发④已有的知识经验⑤情绪与动机18.情绪的调节和控制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④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19.情绪调节的方法①纠正认知偏差②转移注意力③合理宣泄④意志调节法⑤幽默法20.意志品质(决断制韧)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韧性21.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②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③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④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⑤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2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①遗传与营养②早期经验③学校教育④社会实践⑤主观努力23.人格的特征(独稳统功社)答: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整体性评价人是否健康),功能性(作用),社会性24.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答:深户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权威型教育方式,放纵型教育方式,民主型教育方式)25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①全民性②义务性③全面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④小学教育的基础性26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复习方法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⑦掌握复习的量27气质的特征答: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内向性和外向性28制约课程的因素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②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③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④课程理论29古德莱特对课程类型的划分①理想的课程,即有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②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③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④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⑤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30课程理论流派①经验主义课程理论②学科主义课程论③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④存在主义课程论⑤后现代主义课程论31课程资源分类①来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②性质:自然课程,社会课程③呈现方式:文字,实物,活动,信息化④存在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资源⑤素材性课程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图片和投影仪)32课程内容答: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33课程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科学逻辑与教学理论,知识技能形成(纵横)①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②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要求的统一③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④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⑤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和纵向联系34对课程类型的调整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5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① 研究课程的选定②查阅文献资料③ 制定研究计划④收集整理资料⑤ 分析研究资料⑥撰写研究报告⑦评价科研成果36教师劳动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⑤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7教师的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省能力⑤教育研究能力38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①专业理想的建立②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③专业能力的提高④专业自我的形成3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①三阶段发展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②五阶段发展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40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4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①师德为先②学生为本③能力为重④终身学习4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4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④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4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算,具体,形式)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能力延迟模仿②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语言功能,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化,分类,序列化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命题运算,假设推理归纳或演绎推算类比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而且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45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③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6认知方式差异①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②沉思型和冲动型③辐合型和发散型47学习策略的培养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②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③资源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资源利用48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特点①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②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③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④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49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①从低年级抓起,越早越好②循环渐进,逐步发展③严格要求多方密切配合④树立榜样,启发自觉⑤整体发展相互促进50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公正)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②权威阶段(5~8岁)③可逆性阶段(8~10岁)④公正阶段(10~12岁)51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①前习俗水平(0~9岁)②习俗水平(9~15岁)③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52德育的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疏导原则③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④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⑤因材施教原则⑥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⑦发扬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⑧正面教育与纪律相约束原则53道德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②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③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④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54班集体的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④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谐氛围⑤学生个体的发展⑥组织教育活动55班主任的工作内容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③建立学生档案④个别教育⑤班会活动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56个别教育①先进生工作: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鼓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②中等生工作:重视中等教育,根据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教育,给中等生创造表现的机会③后进生工作: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57操行评定原则①体现素质教育思想②公平客观③促进学生发展58家校合作途径①家访②班级家长会③家长委员会④家长交流⑤家长学校59教学的基本任务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双基教学)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⑤养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60教学情境的特征①基于生活②内涵问题③融入情感④体现科技特点⑤注重形象性61教学方法①实物演绎情境②联系生活展现③借助问题创设④播放音乐渲染⑤扮演角色体会⑥借助图画在线6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优势:①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①不利于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63贯彻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④要防止直观不当与滥用64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6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66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67上好课的要求①教学目标明确②教学内容准确③教学结构合理④教学方法适当⑤讲究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态度从容自如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要求)68学习动机理论①强化理论:主要表现为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②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③成就动机理论6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答:倒v型曲线70成败归因理论答: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体状态,外界环境,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95道
1.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2.简述教育的属性。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4.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5.请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6.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8.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9.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0.1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2.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3.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14.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5.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6.简述教学的意义。
17.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1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2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1.简述布置课外作业时的要求。
22.简述科学性和思想性想统一原则的实施要求。
23.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4.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2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26.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论。
27.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28.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9.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30.简述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31.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2.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
33.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4.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6.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37.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启示。
38.简述小学班主任对学优生的教育策略。
39.简述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40.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4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42.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43.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4.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45.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46.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7.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48.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4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预测50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7、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8、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9、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考50道.doc
简答题必考50道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过程(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依法治教(义务教育的产生(2)建立了完善的学制(3)班级授课制度产生(4)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重视幼小衔接(2)普及和延长义务教育(3)普通与职业教育双軌(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5)教育向终身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为谁服务(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影响(人オ、興论、民主)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決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8、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9、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況(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10、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1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12、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观点: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13、教师的情感智力与品质(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2)心中要有爱(3)做自律的榜样(4)有热心和幽默感(5)有可信任感14、教师的知识结构(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2)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必备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游牧的培养人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过程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依法执教(义务教育的产生)2)建立了完善的学制3)班级授课制度产生4)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重视幼小衔接2)普及和延长义务教育3)普通与职业教育双轨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5)教育相中深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6、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决定教育为谁服务(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对政治经济有影响(人才舆论民主)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8、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2)相互制约、相互影响9、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10、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1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12、教育目的理论1)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柏拉图、凯兴斯泰纳特点: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2)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马斯洛、裴斯泰洛齐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13、教师的情感智力与品质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2)心中要有爱3)做自律的榜样4)有热心和幽默感5)可信任感14、教师的教学能力1)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2)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教学的研究能力15、教师的知识结构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2)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16、教师教育机智:处理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的能力.17、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建立新型教师观(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促进者)特定:师生平等尊重2)树立教师权威3)与学生交往平等4)听学生意见(民主、尊重)18、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19、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21、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有过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构成包括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局已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活动指导书等。
22、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学科特点2)强调内容基础性3)考虑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现状4)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的衔接。
23、教科书的编写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呈现在教科书中。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把统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每一次重复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逐级加深。
24、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25、新课程实施的条件1)教材是关键2)理念是前提3)素养是基础4)评价是保证26、新课改的发展趋势1)指导思想大众化2)课程设置人性化3)课程目标三维化4)课程编制社会化5)课程内容整合化6)教学课程学生化27、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着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教师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28、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师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整体2)学生是具有个性于差异的人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29、课堂教学的原则循直发巩力科学理财循序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3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简约性规律2)教师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3)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4)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规律31、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1)倡导多元的教学目标2)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3)提倡建构的知识学习4)倡导互助式的教学活动5)主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6)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7)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32、教学过程设计原则1)趣味性原则2)灵活互动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研究性学习原则5)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里规律33、怎样上好一堂课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1)教法调控2)兴趣调控3)语言调控4)情绪调控5)反馈调控3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价2)强化师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评价35、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36、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1)关于生存阶段2)关于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37、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策略1)班级目标建设(渐进、有恒、多样)2)班级组织建设(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的选拔与培养)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4)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38、班级体形成的标志1)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力的领导集体3)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39、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班委会2)班级日常管理:环境管理、教育性管理和学生评价管理3)班级活动管理:主题班会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班主任、代课老师、学生、学生家长40、简述你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41、感觉的规律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规律:1)感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起伏变化2)感觉对比:一定是两个感觉3)连觉效应:一种感觉引起另外一种感觉4)感觉后效:刺激消失了,依然感受得到(看电影)42、知觉的特性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特性:1)知觉得整体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恒常性43、遗忘规律概念: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规律:1)学习之后马上开始2)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3)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44、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以往的影响45、根据遗忘特性如何进行记忆1)深度加工材料2)多重编码3)有效运用记忆术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46、如何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选择有良好只是组织结构的教材2)创设问题情境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学习各种思维方法5)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6)教会学生思维策略4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2)已有的知识经验3)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与功能固着4)动机与人格48、注意的品质1)主义的广度:只注意的一个或者一组类似的对象的特征或者数量2)主义的稳定性:只是肩上的持久性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属性的对象同时注意,前提是只有一个不熟悉。
4)注意的转移:有意识地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4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50、如何让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外部动机1)适当使用奖励和惩罚2)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3)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4)设置合理适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