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研究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掌握分子的尺度。

2.认识扩散现象,理解其背后的道理。

3.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1×10^-10m,需要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①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接触时自发地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被称为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2.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这表明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知识点三: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巩固诊断1.分子扩散现象的例子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

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的现象表明分子不断运动。

3.XXX同学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发现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四、自查记录今日之事,日积月累成大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第2节内能一、研究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2.认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区分。

3.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知识点一:内能是指物质分子内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热运动、势能和化学能等。

检测及课堂展示分子具有分子能是因为热运动,同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具有分子势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导学目标•了解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掌握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前预习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导学内容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位置、位移与位移矢量3.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第二章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与分类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等速运动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压强的概念与计算6.浮力与浮力大小的计算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1.合力与力的合成2.平衡力与力的分解3.杠杆原理与力矩的计算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第四章动能与功率1.动能的定义与计算2.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化3.功率的定义与计算4.功率与动力的关系第五章声的产生和传播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征参数—音调和音量3.力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4.声音的传播速度第六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定律3.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4.光的折射和色散第七章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1.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3.成像公式的应用4.光学仪器—眼睛、照相机和望远镜第八章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量单位2.电路的概念和基本要素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4.电流的分流与合流5.电阻与电阻的计量单位第九章感应与电磁现象1.磁感线与磁感强度2.定义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3.电流感应定律4.连续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十章静电场和静电力1.电荷与静电力2.电场的产生与电场强度3.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关系4.高压电的危害与安全防护导学方法和技巧•课前预习:对于每一章节,先浏览主要内容,并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问思考: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和解答问题,增强理解和记忆•注重实际: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联系,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总结每章的重点内容,结构清晰,可以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导学要求•预习并思考每章的内容,做好相应的知识点的笔记•完成课后习题,并及时批改和总结错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与同学组队,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导学评价•预习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程度•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小结本导学案概括了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并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三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初三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5.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观察横梁是否平衡,其标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通常的方法是:先称出__________的质量m1,再称出_______的质量m2,则被称液体的质量m=________.
7.用一架天平、一个空瓶测一杯盐水的质量,有如下操作的实验步骤:
A位置B质量C温度D体积
4.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横梁平衡时,右盘中有砝码10g的一个,20g、2g的各两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
A 32.52g B 54.52g C 54.56g D 32.54g
课后巩固
1、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 )
A小B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
6、用天平称液体质量,通常的方法是:先称出______的质量m1,再称出______的质量m2,则被称液体的质量m=_______.
7、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其中步骤_____是错误的,请先找出改正,然后填出合理的步骤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课前预习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和______,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
2.0.45t=________kg=_______g; 20mg=______g=______kg
3.物体的质量只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C.液体容易流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用于破坏分子的有规则排列,所以温度不升高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 (包含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全册 导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 (包含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全册 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而是彼此之间。

但压缩和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

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

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运动。

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预习检测】.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6.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班级:姓名: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学习目标1、我们要知道物质的构成,并了解分子的尺度。

2、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并理解扩散现象说明的道理。

3、我们要知道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我们要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自学指导检测及课堂展示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课本第2页)①一切物质都是由或构成的。

②分子直径约为m。

注意分子很小,单凭肉眼无法看到,要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课本第3页至第4页)①扩散现象:互相接触的不同的物质的彼此自发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③物理学中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跟有关。

【即时训练】1、“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的现象,说明了分子在。

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水先变红。

该现象表明,分子的热运动快慢跟有关。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得越。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课本第4页至第5页)①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②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即时训练】3、下列的实验情境1和2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实验情境3能说明分子间存在。

三、巩固诊断1、下列现象属于分子扩散现象的是()A、丹桂飘香B、落叶纷飞C、雪花飘临D、灰尘漫天2、春天,“荷兰花海”花香满园,这一现象表明。

3、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他将100ml水跟100ml的酒精混合后,结果发现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

4、固体和液体均不容易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四、自查(今日之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日清情况记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班级:姓名:第2节内能一、学习目标1、我们要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01)第2节内能..................................................................:(04)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07)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13)第2节热机的效率........................................................... :(16)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9)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1).........................................................:(22)第1节两种电荷(2).........................................................:(25)第2节电流与电路(1).......................................................:(27)第2节电流与电路(2).......................................................:(30)第3节串联和并联(1).......................................................:(32)第3节串联和并联(2).......................................................:(35)第3节串联和并联(3).......................................................:(38)第4节电流的测量............................................................:(41)第4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47)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1).........................................:(50)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2).........................................:(52)第3节电阻..................................................................:(55)第4节变阻器................................................................:(58)第十七章电压和电阻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61)第2节欧姆定律..............................................................:(64)第3节电阻的测量............................................................:(67)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70)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2)...................................:(73)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1)........................................................:(76)第1节电能电功(2)........................................................:(78)第2节电功率(1)...........................................................:(80)第2节电功率(2)...........................................................:(83)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86)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88)第4节焦耳定律(1).........................................................:(91)第4节焦耳定律(2).........................................................:(94)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97)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01)第3节安全用电.............................................................:(104)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1)....................................................:(107)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2)....................................................:(110)第2节电生磁...............................................................:(112)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16)第4节电动机.............................................................. :(119)第5节磁生电...............................................................:(123)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26)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28)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130)第2节核能.................................................................:(132)第3节太阳能...............................................................:(135)【学习内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什么是扩散现象?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4.分子间有什么样的作用力?课前预习学案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页《分子热运动》,完成下列问题:1.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物质是由的粒子——、构成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道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学习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器材】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拉链、圆珠笔、【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至少五个)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至少五个)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一)交流预习情况: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疑惑。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深化探究:1、在自然中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宇宙最初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从而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

科学观测宇宙正在膨胀。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先。

因为。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现代的科技手段还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人类何时能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第一章:物理单位与量的测量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及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单位和量的测量方法。

1.1 基本物理单位物理学中有一些基本物理量,它们是独立的、互不依赖的,并且用来描述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性质。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上通用的物理单位制。

其中,主要的基本物理单位有: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温度:开尔文(K)1.2 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以下是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1.2.1 长度的测量使用卷尺或尺规等工具,将物体的两个端点与刻度对齐,读出刻度数值,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1.2.2 质量的测量使用天平或电子秤等测量工具,将待测物体放在称盘上,调节天平,使其平衡,并读出指示值,即可得到物体的质量。

1.2.3 时间的测量使用秒表或计时器等测量工具,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当事件结束时停止计时,读出计时数值,即可得到事件所花费的时间。

1.2.4 电流的测量使用电流表或万用表等测量工具,将测量电路与电流表相连,读出电流表上的数值,即可得到电流的大小。

1.2.5 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等测量工具,将温度计的测量部分与待测物体接触,等待一段时间,读出温度计上的数值,即可得到温度的大小。

第二章:力与运动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则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2.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其大小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常见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2 运动的描述运动要素包括物体、位置和时间。

在描述运动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2.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称为位移。

位移的大小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2.2.2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物理量。

新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运动中的力学课时1 运动的描述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要素?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

课时2 牛顿第一定律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什么是惯性?怎样才能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如何利用示意图分析物体的运动等。

课时3 牛顿第二定律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什么?什么是力的平衡状态?怎样进行力的合成等。

课时4 牛顿第三定律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怎样利用“相互作用力”解决物理问题等。

第二单元声的传播课时5 声的特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声音?声音有哪些特点?一般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多少?等。

课时6 声的强度和等级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声强?声强的单位是什么?什么是分贝?分贝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计算屋内、汽车内等环境的声强等。

课时7 声的传播本课时主要内容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什么?空气和固体的声速相差很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利用“声速比”的方法解决问题等。

课时8 声的反射和吸收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声波的反射和吸收?怎样分析、计算以及判断声音的强度等。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课时9 光的特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光?光有哪些特点?什么是光的叠加?光的叠加规律是什么?等。

课时10 光的反射和折射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光的反射和折射?如何分析、计算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等。

课时11 成像原理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物体和像的距离、像的大小等。

课时12 光的色散和光的衍射本课时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光的色散?什么是衍射?如何利用光的衍射解决一些物理问题等。

以上为本份导学案的大致内容概括,具体内容请根据教材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树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树:第1节分子热运动考标要求: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一、课前学习1.常见的物质是由和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课内探究探究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探究2: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探究3:分子间的作用力1.如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除了引力之外,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同时存在)(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分子间表现为___________。

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气体分子间距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

(3)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_,比固体的___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____,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因此,液体较难___________,没有确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学海XXX奋勇拼搏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研究】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2023年秋修订)Unit 1 电的基本概念Part 1:电的基本概念- 研究电的起源和分类- 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Part 2:简化电路图- 研究电路图的基本符号- 了解电源、开关、电灯等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掌握简化电路图的绘制方法Unit 2 电流与电路Part 1:电流的实质-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研究安培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掌握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规律Part 2:串、并联电路- 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的计算问题Unit 3 电压与电阻Part 1:电压的作用- 了解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研究电压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电压与电势能的关系Part 2:电阻的特性- 研究电阻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Unit 4 电阻的应用Part 1:用电安全知识- 了解电气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研究家庭及公共场所用电中的安全常识- 掌握用电安全的基本原则Part 2:电阻的应用- 了解电热的原理和应用- 研究电阻丝的特点及其在电热器具中的应用- 掌握电力概念及其计算方法Unit 5 用电安全Part 1:电能的概念- 了解电能与能量的关系- 研究电能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Part 2:用电的合理利用- 研究如何合理选择电器- 了解节能用电的方法和意义- 掌握用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2023年秋修订)》的概要。

各单元详细的内容请参照教材进行学习和阅读。

2023-2024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答案

2023-2024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答案

20232024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答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根据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导学案,以及相应的答案。

这份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和第二章“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探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学习如何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2. 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木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引发同学们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思考。

2. 探究与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讲解与讨论: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与反馈:给出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2. 第二章: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个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并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在该例子中的应用。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两个力的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两个人相互推挤,他们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本章共分3节: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第1节分子热运动…………………………1.5课时第2节内能……………………………………2课时第3节比热容………………………………2.5课时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相异性,进一步认识热运动是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微观分子运动.2.类比法:例如,将分子间作用力类比弹簧,使我们对分子作用力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3.转换法:水中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水分子的运动.4.模型法:固液气的特点也可以用模型法来解释:固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教室里坐着的学生,液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课间教室里走动的学生,气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操场上自由跑动的学生.第1节分子热运动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蜡烛、铅柱、一杯大米、若干条小鱼、两只温度计、洋葱、花露水、空气清新剂、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空瓶子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红墨水(或黑墨汁)等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课时1.5课时课前预习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固体、液体、气体.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课件1“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并提问:(1)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生:这是极细小的粒子的运动.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分子非常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即便使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所以能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例如,扫地时尘土飞扬,这里的尘土属于固体小颗粒.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的运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小组问题探讨:1.物质可以无限地分下去吗?2.有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微粒吗?新课导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师这些细小的粒子其实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新课物质的构成师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换句话说,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喷撒到眼睛里,可以用布包住玻璃杯后,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化?小组3:打碎冰糖(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小组代表回答: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味).师那是因为我们分得还不够细小,如果分到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细小微粒,它们会是如何呢?将纸、玻璃、冰糖等不停地分割下去,当分割到一定限度时,即它们的直径只有10-10米时(当然,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纸就不再是纸,玻璃不再是玻璃,冰糖不再具有甜味.因此,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这些粒子叫做分子.(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师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学习,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因此关于原子本课就不多讲了.板书: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大约是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了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约10-10m,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分子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答案:C分子热运动1.探究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师既然分子这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那怎么研究它的运动呢?我备课笔记课外拓展: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证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基础,它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它的剧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及液体(或气体)的温度有关.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就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就连悬浮在静止气体中的尘粒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微粒越小,运动越明显.从观察的结果可以知道,布朗运动是绝不会停止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悬浮微粒,随时都可以看到布朗运动.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虽然不是分子,但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间接表现形式.进行新课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解析:进入刚装修完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是由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答案: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师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的实验.(参照教材P4“演示”)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板书: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板书:(1)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多些,对外表现出斥力.(2)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些,对外表现出引力.(3)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大于10倍分子直径),那么引力和斥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吗?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会消失吗?课外拓展: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当分子间的距离为某一值r0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提醒: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例如,寒冷的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因结冰而胀破.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类比法.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能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教材习题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6)1.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解:正方形的边长为1cm=10-2m,分子直径约10-10m,每一排的分子数约为10-2m/(10-10m)=108个,所以正方形中的分子总数约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约70亿=7×109,所以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016/(7×109)≈1.4×106倍.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解:扩散现象有用的实例:用空气清新剂喷洒在房间,使房间空气变得清新;扩散现象有害的实例:房间内有人吸烟,其他人会吸二手烟.(答案合理即可)3.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解:热水中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扩散得更快.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因为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5.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课外拓展:油膜法是粗略测定分子直径的方法,其原理是测出一滴油的体积V,把这一滴油珠滴在较大的水面上,使其面积尽量扩散开,当扩散成单分子层油膜时,测出油膜的面积S,然后用公式VdS求出油膜的厚度d,即油分子的直径.解:固态:很小、有、有;液态:无、有;气态:很小、无、无.难题解答【例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解析:本题用排除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学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学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学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掌握惯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释惯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掌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讨论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1.3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目标: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解释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学生活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绘制力的合成与分解图示。

第二章:能量与功2.1 能量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目标:理解能量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能量。

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解释不同类型能量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2.2 功的计算学习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讨论功的正负号含义。

学生活动:进行功的计算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解释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进行机械能守恒实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第三章:压强与浮力3.1 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学习目标: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讨论压强的影响因素。

学生活动:进行压强的测量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2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学习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讨论浮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进行浮力的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学习目标: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掌握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套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物理学科的导学案全套,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任务包括对物理概念、原理的讲解,实验操作的演示与指导,以及通过问题解决和项目研究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具体而言,教学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物理学分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导学案全套将涉及以下模块:(1)物理量的测量;(2)运动与力;(3)能量;(4)物质;(5)声与光;(6)电与磁。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动手操作能力强,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但尚需引导和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需要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这些特点,教学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同时,关注个体差异,通过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守恒定律、光的折射与反射等;(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量测量工具和仪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3)了解物理学史,认识物理学家及其贡献,理解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4)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6)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物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习惯;(2)运用问题驱动、项目研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实验演示、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学习渠道;(5)实施分层次、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初中物理导学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初中物理导学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涉及基础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物理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能力。

然而,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系统学习和方法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在个性、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能量、电、磁等;(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3)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密度等;(4)掌握科学记数法、单位换算等基本的物理方法和技巧;(5)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科学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逻辑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结合实验、观察、模拟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实证意识;(4)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5)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懂得分享与尊重;(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通过物理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勤奋、进取等优良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学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

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

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 、B 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声具有。

【拓展变式】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例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乐音/噪声)。

【拓展变式】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三、【课堂检测】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D.岸——水——鱼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导学提示例1全面考察学生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掌握情况。

教者在此可提醒学生,烧杯下垫有石棉网,可均匀受热。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

拓展变式,是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在此可补充画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自主学习】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 ,分度值是 。

2、人们将物质的 称为物质的三态。

3、 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 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

物态变化有 、 、、 、 、 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 、 。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 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 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 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

二、【课堂导学】【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 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 和 。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 (3)实验中观察什么? (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_ __;水的 声音在沸腾前_ 沸腾时__ _。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沸腾 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

【拓展变式】 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 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 时间/min 0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加热前水的温度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 (2)热量为 J 。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

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例2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同时训练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例3旨在强调晶体熔化的条件。

拓展变式强调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4的复习,让学生明确日常生活中的“烟雾”、 “白气”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只是水蒸气的来源不同而已。

【例题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 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 _____;熔化过程用了 _____分钟的时间;在B 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 __;在D 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__。

【例题3】0℃冰放在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 为什么? 【拓展变式】水饺在水中为什么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呢? 【例题4】舞台上常需“烟雾”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干冰形成的,试分析“ 烟雾”的形成 【例题5】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沾着一些“白花花” 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如果把冰棒放在装水的茶杯里, 过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

请解释这些现象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____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 。

(4)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很快又变成了岩石 。

(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吸热,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 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6)夏天,自来水管“出汗”,这是 现象。

(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 现象。

(8)雾的形成,是 现象。

(9)霜的形成,是 现象。

(10)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这是 现象。

(11)寒冷的冬天,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是 现象。

(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内表面结成的冰花,这是 现象。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光的反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例2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知道光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了解不可见光的作用 例3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