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省自然资源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战略部署,举全系统之力,集中行业优势,发挥政策效应,翻箱倒柜,倾囊相助,全力支持XX市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走出了一条运用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主导、自然资源部门主动作为、广大群众拥护参与、社会各界联动响应的脱贫攻坚“XX实践”,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称赞。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域,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十二五”初期,全市有699个贫困村,87.1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7.2%,在实施脱贫攻坚中面临诸多“短板”。一是居住条件差。“十二五”初期,全市有41.39万户、152万人长期生活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其中30.89万户、113万人居住在危旧土坯房内。二是耕地质量低。耕地块多、面小、坡陡、分布零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地质灾害隐患多。全市已查明地灾隐患点3701处,占全省10%以上,受威胁群众16万多人。四是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低。目前宅基地存量约425.73平方公里,人均约198平方米。五是建设资金缺口大。仅靠政府补助、农民自筹无法解决“巴山新居”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和避险搬迁所需资金。
针对上述“短板”,自然资源系统从政策、用地指标、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全
方位支持,补齐“短板”。一是研究出台特殊支持政策。自然资源部针对XX市专门出台了6条含金量很高的特殊支持政策,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十条措施》。二是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大力倾斜。201X年下达XX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700亩,比201X年增长近2倍;对所辖3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县每年单列300亩用地指标,从今年起加大力度,增加到600亩。201X年以来,XX市批准立项增减挂钩项目54个,下达用地周转指标23496亩,居全省第3位。下达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2000亩。三是在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201X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在XX市投入土地整治资金9.97亿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7个;投入地灾避让搬迁资金5.36亿元,占全省的20.36%,实施地灾避险搬迁安置2万多户、7万多人,补助资金和搬迁户数均居全省第一;投入地勘基金1232万元,促进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四是运用政策杠杆筹集大量建设资金。协调XX市流转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获取资金13亿多元;流转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3万亩,获取资金8.6亿元。同时,以节余指标流转收入作为回购保障,吸引社会资本37.7亿元。
项目、资金、用地计划指标的大量投放和自然资源政策的全方位支持,有力促进了XX的脱贫攻坚进程。“十二五”期间,XX贫困人口由87.1万减少到31.83万,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0.5%。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从201X年起,XX市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大力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帮助15.3万户、55.08万人,从危旧土坯房搬进了新房子。一是实行拆旧奖补换新房。对拆旧房屋每平方米补助150元-260元,对建新后按节约土地面积每平方米奖励50元,并将地灾避险搬迁资金一并纳入。奖
补累计,平均每户农民可得到8万元左右。二是解决基础设施配套资金问题。将增减挂钩项目节约指标流转收益全部返还项目区,解决了聚居区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难题。三是实现特困户住有所居。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中,配套建设了一定比例的廉租房,专门解决无房户的住房问题,确保“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四是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拆并散、乱旧宅,将人均综合用地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大大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例如,新庙村基础设施投入6000万元,其中60%通过增减挂钩政策解决。该村贫困户李廷发住上的新房,自己未出一分钱,政府还倒补2000元。鹦鸽嘴村聚居点基础设施投入全部来自增减挂钩指标收益,还修建了12套面积50多平方米的农村廉租房。村民闫XX兑现奖补政策后,只交了6万元就住上了180平方米的新房。
精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十二五”期间,XX市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74个,总投资23.98亿元,共惠及635个村、116万多人。一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有地可种”。近5年,XX市整治土地181.97万亩,新增耕地18.2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85.3万亩,有效解决了农民搬入新居后无地可种、耕作条件差、耕作半径过大等问题。二是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有工可打”。鼓励农民承包土地平整、沟渠疏浚等小工程,并对农民进行相关技能系统培训,引导农民从传统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三是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有业可兴”。将整理成片的耕地流转给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实现了产村相融、产居互动,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上营村将整理出的350亩连片土地流转给企业,吸纳周边困难群众150多人务工,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鹦鸽嘴村流转2000多亩土地发展葡萄产业和城郊型休